一位智慧美貌並存的女人(聰明和財富的她)
2023-04-15 03:15:51 1
不知不覺,連她居然也80歲了!
如果不是看到這個新聞,羊還不敢相信,這位「鋼琴女祭司」已經在鋼琴舞臺上活躍了近70年!
她就是瑪爾塔·阿格裡奇!
不久前,據法國媒體報導,現年81歲瑪爾塔·阿格裡奇因健康原因,取消了在裡昂的三場音樂會。
阿格裡奇可是20世紀鋼琴舞臺上永遠的傳奇,並且可說是某種代表了青春氣息的傳奇。
在如今這個顏值炒作泛濫,演奏常常不能一聽的時代,羊覺得很有必要回顧一下阿格裡奇年輕時的鋼琴技藝。
寶子們讀完這篇文章後,一定要去檢索她的演奏曲目聽聽哦!
三歲鋼琴神童遇見貝多芬
與大多數鋼琴神童一樣,阿格裡奇三歲不到便已展露天賦,但是這天才的顯現是通過一個小朋友的刺激來完成的。
兩歲半的阿格裡奇就被送去了幼兒園,她是所有孩子中年齡最小的。
同班有個小女孩總是告訴阿格裡奇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
「你不能爬上這張桌子。」小女孩總是喜歡諷刺地對阿格裡奇。
阿格裡奇又是人小鬼大的性格,不讓她做的事,她偏要做。兩歲八個月的阿格裡奇馬上爬上桌子。
小女孩每天都想出新的鬼點子,讓阿格裡奇單腳跳過院子,拿下高架上的墨水,從長凳底下一邊爬到另一邊……。
直到有一天,小女孩直戳要害:「你不會彈鋼琴!」
聽到這個新挑戰,阿格裡奇像觸電一樣,馬上打開琴蓋,用靈巧的手指,毫無困難地把一首搖籃曲的旋律彈了出來。
老師見到此情極為驚訝,立刻叫來阿格裡奇的父母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讓阿格裡奇學鋼琴。
天才的鋼琴生涯就此開啟。
起初,父母給她買了一臺玩具鋼琴,阿格裡奇並不滿意玩具鋼琴帶來的效果,重重地將玩具鋼琴摔在地上。
不久,她擁有了一臺真正的鋼琴,並被著名鋼琴大師斯卡拉穆扎(Vincenzo Scaramuzza)破格招收為徒。
Vincenzo Scaramuzza
正是這位脾氣暴躁、訓練嚴苛的鋼琴教父,讓她擁有了無懈可擊的鋼琴技巧。
八歲初阿格裡奇首次登臺,演奏了一首艱深的《貝多芬奏鳴曲》(作品31第3號),鋼琴家瓦爾特·吉澤金聽了,贊其為不可多得的人才。
這個天賦異秉的故事像一個隱喻,註定了阿格裡奇在此後七十多年的音樂旅程充滿挑戰。
阿格裡奇一邊用天才的金鑰匙啟開音樂殿堂之門,一邊用自己迷人的性情和強悍的生命力顛倒眾生。
強勢母親與女兒深度捆綁
「鋼琴神童」消失
當然,天才的童年不只有舞臺上的耀眼光芒。
她的母親胡安妮塔在她的鋼琴生涯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是她監督阿格裡奇練琴,給她聯繫老師,幫她報名比賽……所有的後勤工作她全包了。
阿格裡奇的媽媽比郎朗爸爸更彪悍,曾為了阿格裡奇專注練琴不受打擾,忍痛把阿格裡奇的弟弟送到奶奶家生活。
阿格裡奇與弟弟、父親
她從小沒有像正常孩子一樣去學校念書,都是在家裡跟隨父親和上門授課的老師學習語言的。
因此她童年時並沒有什麼玩伴,從來都是一個人。
在維也納,阿格裡奇的爸爸失去了信心想要回到阿根廷,但她的媽媽寧可離婚也要堅持讓她比賽。
13歲的阿格裡奇與老師古達爾
1957年,十六歲的阿格裡奇在三個星期內,先後在義大利波爾薩諾舉行的布索尼國際鋼琴比賽和日內瓦國際鋼琴比賽中拔得頭籌。
拿獎一次可能有偶然的成分,但是,在間隔時間極短的情況下接二連三地拿冠軍,就是頂破天的實力和天賦了。
不過,與她母親的嚴律相反,阿格裡奇追求自由。
也許是血統的原因(家族血脈複雜,她是印第安人和歐洲人的混血),阿格裡奇一輩子都不羈放縱愛自由,活得十分另類。
16歲走出歐洲,她的自由時間被演奏安排嚴重擠兌;她總在旅行和演奏穿梭,時時刻刻在演出前夕感到焦慮。
如此緊張的生活,怎麼會是她想要的呢?
四年後她宣布隱退,離開表演舞臺。
在歐洲學琴後,她搬到紐約無所事事,每天坐在公寓裡看電視「深夜秀」。
憑藉自己會說多種語言,阿格裡奇覺著興許自己能當個秘書。
看到阿格裡奇這種狀況,許多朋友都來勸她,這其中也包括傅聰,但阿格裡奇就是什麼都不想做。
後來,阿什肯納吉夫人三顧茅廬,阿格裡奇被她的熱情打動,最終同意繼續彈琴。
1965年,24歲的阿格裡奇在華沙蕭邦國際鋼琴大賽贏得第一名,同時還獲得最佳瑪祖卡演奏獎和最受觀眾歡迎獎。
羊在這裡科普一下 ,古典音樂圈中,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的含金量是最高的,堪稱音樂界的奧運會。
誰能想到此時的阿格裡奇,已經是一個孩子的母親,離過婚,兩年沒碰鋼琴,練了半年就拿了第一。
羊不得不感嘆,真正厲害的人,就算人生加速,還經歷崩潰混亂,也有本錢站得起來。
當然,作為世界上最有名、最嚴格、級別最高的鋼琴比賽之一,咱們中國人在1955年也榜上有名,那就是拿到三等獎的傅聰——傅雷的兒子。
正因為含金量高,得獎非常不容易,阿格裡奇又重新燃起對鋼琴的渴望。
如此個性的鋼琴家,
誰會有抵抗力
阿格裡奇過去的一個經紀人曾經說,瑪塔盡了最大的努力來毀掉她的藝術生涯,可是沒有成功。
阿格裡奇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很酷,很冷,嚴肅時是生人勿進的樣子,笑起來又格外燦爛。
她15歲就開始抽菸,彈琴時、訪問時,永遠叼著一根煙,酷到沒朋友。
她的揮霍方式之一是任性,每天只練兩個小時,常常是在深夜;在臨上臺前一刻取消演出。
阿格裡奇臂力驚人,可以達到男性在鋼琴上表現力
尤其是在找不到那把鑷子。
阿格裡奇上臺演出前一定要用隨身帶著的鑷子去拔掉自己前額上的幾根多餘的頭髮,這樣她才覺得好看。
有一次,只因為鑷子沒找到,她一賭氣,把音樂會都取消。
阿格裡奇的臨時退出,沒有緣由,她卻辯解說,我演出的次數比取消的次數多。
當然,有時的確是突發事件,使她誤了演出。
比如,她曾經預定在東京開兩場獨奏會,結果,對她影響很深的老師弗裡德裡希·吉爾達逝世,她深為悲痛。
儘管如此,她在維也納參加了老師的葬禮後,立即飛往東京。
著陸兩小時後,按時與弗拉迪米爾·阿什肯納齊合作,演奏了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她說:「那是我演奏最好的一次。」
演奏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1970年
可惜她此刻卻發起燒來,最後不得不把聽眾滿懷期待的兩場獨奏音樂會取消。
種種個性的標籤紛至沓來,她也不甚在意,好像對於鋼琴這件樂器本身以外的一切事情,阿格裡奇都顯得「漫不經心」。
如果不是因為鋼琴
會有人愛她嗎
但看顏值的話,阿格裡奇也不輸女明星。自然情感生活上,她也經歷過跌宕起伏。
阿格裡奇生命中的四位重要男性,也是古典樂界的常青樹,他們分別是:傅聰、陳亮聲,迪圖瓦和科瓦謝維奇。
三段婚姻,一段藍顏至交,全部緊扣音樂,對於阿格裡奇來說,這絕非偶然。
燃燒的青春,熾熱的愛,都融入四個人的音樂故事中。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華裔音樂家陳亮聲,二人相識,還是傅聰從中牽線,只是不曾想,他倆竟墜入愛河,並暗結珠胎。
22歲意外懷孕,與陳亮聲閃婚,生女,失去撫養權,離婚後倆人上演一場「奪女大戰」,直到Lydia Chen16歲,阿格裡奇母女才相見。
2006年阿格裡奇和第二任丈夫到廣州和香港演出,女兒重新回到阿格裡奇身邊。
阿格裡奇與三位女兒(左一陳麗達)
28歲時與指揮家查爾斯·迪圖瓦結婚,因其與韓國小提琴家鄭京和異常往來,倆人感情走向衰竭。
阿格裡奇、迪圖瓦和女兒.1972年
時隔一年,與鋼琴家史蒂芬·科瓦謝維奇也因各自習性無法相處,選擇和平分手。
後來的情人,有無法承受她耀眼的貝羅夫,也有敏感暴躁的拉賓諾維奇。
雖然並不像傳統意義中那麼幸福美滿,但也確實豐富多彩。
在別人眼中,阿格裡奇野氣十足、不易接近、任性,可在傅聰眼中,她清澈見底、十分迷人。
阿格裡奇與傅聰四手聯彈
因為肖賽獎,阿格裡奇和傅聰一直都是很親密的朋友,他們的友誼維持了幾十年。
瑪爾塔·阿格裡奇與傅聰
傅聰2020年因新冠病毒去世的時候,阿格裡奇還說傅聰是古典音樂圈的「引領者」,「為我們開闢了全新的視野」。
無論阿格裡奇是多麼的任性,也並不妨礙人們對她的熱愛。
81歲不乖不純
但有才又靚
「聖手」一詞也許並不能完全恰當地形容阿格裡奇,她的特點是狂飆式的奔放激情,像雷鳴電閃般地攫住聽眾的心。
《紐約時報》稱她為「鋼琴狂婦」(wild woman at the piano)。
2000年3月,阿格裡奇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奏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極其高難度的樂段在她指下宛如等閒。
她出神入化的演奏,使滿座聽眾心醉神迷。曲終時,全場起立歡呼,她謝幕十次之多。
同年,她公開宣布自己十年前就發現患了黑瘤皮膚癌,並且擴散到了淋巴結和肺部,這使她深為憂慮。
在她發現患病的前一年,她的母親死於癌症,她最好的朋友死於另一種癌症,終年49歲。
對阿格裡奇來說,這簡直是一場噩夢。
後來,為了感謝治療她癌症的約翰· 韋恩癌症研究所阿格裡奇專門在卡耐基音樂廳舉辦答謝音樂會。
阿格裡奇到晚年還一直保持著很高的演奏水平。
她從不施粉黛,一頭灰白的凌亂捲髮加一身黑色裙裝;她的皺紋好像是化妝畫上去的而不是她自己的。
她的氣質還是英氣逼人,時間在她身上沒有了威脅。
阿格裡奇本人也通過自己的音樂演奏來對聽眾說,「我不要你敬佩,也不要你仰慕,我希望你在音樂的祭壇上,把自己全部的熱情和心意獻上。」
自1981年期,阿格裡奇宣布不再舉行個人獨奏音樂會。所以近數年來能聽到她的演奏是樂迷最大的期盼。
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好的音樂作品如果沒有好的音樂家來演示,那麼這個世界是一個有缺陷、不完美的世界。
人與人之間需要這種交流和建立相互的關係,而音樂就是建立這種關係的最好中介。
說的直接一點,有什麼方法比用音樂來傳遞人類的「七情六慾」的信息更好、更容易接受、更有效呢?
中國古代有音樂教養的人們,通過蕭、笛、琵琶、箏等音樂演奏就能領悟「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或「千軍萬馬的」十面埋伏「之情。
那麼,瑪爾塔·阿格裡奇就是一個善於把音樂傳神的鋼琴家,一個懷揣著音樂絕技的小女孩。
在趟過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之後,在盈盈烏絲變滿頭白髮之後,阿格裡奇依然初心未泯,毫髮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