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思維(以協同思維促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突破)
2023-04-15 01:45:37 2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思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表明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在提速的同時,也進入了政策落地期,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思維?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思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表明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在提速的同時,也進入了政策落地期。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朱之鑫透露,作為頂層設計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將很快出臺。
區域發展,重在協同,也難在協同。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貴說,以前三地合作正式使用的以及民間所說的「一體化」一詞更多是經濟學概念,而國家戰略使用的詞是「協同發展」,這是管理學名詞,相比「一體化」,「協同」充分考慮了三地存在的差異,強調三地的錯位發展。
從發展階段上看,北京的關鍵詞是「疏解」,天津是「提升」,而河北則是「發展」,三地不乏錯位發展的機遇。
在產業發展布局上,目前北京的思路已明確:原則上不再發展一般製造業,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及節能環保朝陽產業。在承接轉移方面,作為「第二主力」的天津如何通過錯位發展,在區域產業鏈條中謀求競爭優勢,實現「提升」目標,引起了在津政協委員的關注。委員們在聯合提案中提出,要明確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重點承接高端製造業的加工環節,區域性、功能性總部基地,以及研發轉化、創意設計、商貿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項目,避免無序競爭。
協同發展有賴資金支持。今年地方兩會閉幕後,京津冀三地發布的預算報告顯示,2014年三地用於協同發展的財政投入超過100億元,今年僅北京就將安排61億元推動協同發展,其中支持「率先突破」三個重點領域50.7億元,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10.3億元。民革中央在相關提案中建議,三省市財政部門要相互配合,提供財政支持,逐步引導三地走向財政協同。
目前,三地協同發展的主要問題是「給」與「要」之間的矛盾:所給非所要,所要非所給。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曾表示,在協同發展大格局中,河北要扮演好兩種角色,一是服務,二是「受溢」,也就是承接北京功能、產業外溢,但這個過程中一直存在河北想要的產業不來、不想要的卻來的尷尬局面。
要解決「給」與「要」之間的矛盾,首先北京要「捨得」給,不僅是資金投入,更要捨得不符合自身定位的產業,捨去同質化競爭,換來京津冀的共贏。作為保障和約束,久喚未出的「頂層設計」至關重要,考核制度的調整也不可或缺。
協同發展還要「軟硬兼施」。協同發展不僅要注重基礎設施等硬體的互聯互通,更要關注基本公共服務等軟體的均等化,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補齊短板,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疏解」和「發展」的目標才能水到渠成。(新華社記者 陳誼娜 陸立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