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吃麵條的說法 立夏為什麼要吃麵條
2023-04-15 08:09:13 1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但是在立夏這一天也是有很多的美食可以吃的,其中吃麵也是立夏的一種習俗,那麼在立夏吃麵條的說法會有哪些呢,立夏吃麵條還是餃子,立夏面的做法又是怎麼樣的,那麼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了解看看~
立夏吃麵條的說法
很多地方在這一天都有吃麵的傳統,這個習俗源於晉代。那時,祖先從北方搬遷至南方,為紀念北方麥收後的喜慶嘗新,又寓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入夏面新上天」,寓意立夏吃麵可強健體魄,為人們帶來好運。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
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麵餅和春卷三種
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夏餅是將和好的面壓成薄餅,裡面包上肉絲、韭菜等,放入鍋中煎炸製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麵餅,話豐收,其樂融融。
麵餅,有甜、鹹兩種,鹹麵餅的用料有肉絲、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麵餅則多加砂糖;春卷,用精製的薄麵餅,包著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絲等餡料,封口處用麵粉拌蛋清粘住,然後放在熱油鍋裡炸到微黃時撈起食用。
根據廈門民俗,立夏要吃「立夏面」,即莧菜煮麵條。眼下正是莧菜季,用莧菜來煮麵,熬出的湯頭是紅色的。立夏後陽氣開始旺盛,身體機能活躍度提高,民間認為,用莧菜煮的紅色「立夏面」有補血作用,吃了臉色會紅潤。
舊時,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麵,把蝦摻入麵條中煮食,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表達對夏季的祝願。民間有一種說法,立夏時節恰逢公曆的單數日期,則選擇公蝦煮麵,雙數的話則是母蝦。蝦麵的湯頭也不同,直接將蝦一起煮較為簡便,繁瑣的則用蝦頭熬煮多時,成滋味濃鬱的蝦麵湯頭。
在合村一帶有立夏吃炒麵的習俗,說是立夏吃了筍炒麵能健身明目,尤其是小孩子立夏吃了筍炒麵,腳骨堅硬,能像竹子一樣健康長高。
吃麵的注意事項
1、麵條最適合中午吃。麵條可以為人體提供足夠的能量,產生較強的飽腹感。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它們對腦細胞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麵條是不錯的選擇。而早上一般應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晚上吃麵則消化吸收比較困難。
2、吃麵條不會胖。每150克煮熟的麵條含有1克脂肪、7克蛋白質、40克碳水化合物,熱量是180千卡,它脂肪不多,但特別能給人飽腹感。所以,每天攝入適量的麵條,並不會有發胖的風險。
3、越筋道的面越營養。一般來說,越筋道的面含有更多的蛋白質。當然,製作工藝也會導致麵條口感的差異。比如,北方的面為了使面更筋道,會加一些鹽來「醒面」,這並不會破壞面的營養,所以不必擔心。
4、麵條要溫乎乎地吃。麵條的吃法多種多樣,有過水涼麵,也有溫度極高的油潑麵。太熱的面對食道會有損傷,太涼則不利於消化吸收。因此在大部分時候,吃碗溫乎乎的面最合適。
5、原湯化原食。在烹煮澱粉類食物時,它們表面的澱粉會散落到湯中。當加熱到100℃時,澱粉顆粒會分解成糊精,能幫助消化食物。麵湯中還含有消化酶,在煮的過程中不會被破壞,也可幫助消化食物。
關鍵詞: 立夏 麵條 說法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