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三桓有多厲害(國君三桓家臣)
2023-04-14 13:34:00 2
公元前530年,魯國「三桓」之一的季氏內部發生了一次持續兩年之久的大規模動亂。
事情的起因是季氏宗主季孫意如對他的家臣、費邑之宰南蒯無禮。
此事發生在季孫意如即位之初,而南蒯的反應也十分激烈,他暗地求見公子憖(具體身世不詳),欲聯手對付季孫意如。南蒯向公子憖許諾:我趕走季氏之後,將其家產上交公室,由您來取代季氏的卿位,我則據費邑而為公臣。
這是一個不小的誘惑,公子憖一口答應。
山東臨沂市費縣景觀
隨後,南蒯又去拉攏大夫叔仲小(叔氏遠支),此人與季孫意如有嫌隙,因此也同意加入。
公元前530年,南蒯、公子憖、叔仲小三人合謀,決定擇機發起行動。而後公子憖入宮,將三人的計劃告知魯昭公姬裯,姬裯大喜過望,隨即帶著公子憖前往晉國。
姬裯此次赴晉,應該是前往朝見剛剛即位不久的晉昭公姬夷,但他帶著公子憖一同前往,很可能另有其他目的,那就是向晉國求援,請求晉國發兵,與南蒯等人同時向季氏發起攻擊。不過,晉國人不想讓姬裯赴晉,在黃河邊把姬裯一行擋了回來。晉國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公元前532年魯國曾伐莒,取郠邑(在今山東省沂水縣境),莒國向晉國控訴,故而晉國將姬裯拒之境外,有懲戒的意思。
姬裯被拒的消息很快傳到了費邑,南蒯頓時洩了氣,他左思右想,自忖不能戰勝季氏,乾脆改變主意,以費邑叛歸齊國。
南蒯這一轉變,為此次以驅逐季氏為目的的行動蒙上了一層不祥的陰影,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其人難堪大任。對此,費邑之人早有認識,南蒯叛亂之前,有人從他門前經過,邊走邊嘆息:
恤恤乎,湫乎攸乎!
深思而淺謀,邇身而遠志,
家臣而君圖,有人矣哉!
——愁人啊!思慮很深而智謀很淺,身為家臣卻要驅逐其主,想為國君出頭,可他是那塊材料嗎?
南蒯不是那塊材料,他的輕舉妄動,不僅逼得公子憖亡奔齊國,還把叔仲小置於極其危險的境地,若非叔氏宗主叔孫婼力保,恐怕也難逃被逐出魯國的命運。
季孫意如很快就開始平定叛亂,公元前529年初,他派大夫叔弓率軍攻打費邑。費邑叛齊後,防守大大加強,叔弓久攻不下,初戰失利。季孫意如大怒,通令軍中,只要見到費人,不問青紅皂白,立刻抓起來,一個也不許放過。魯大夫冶區夫聞之,勸阻季孫意如不要這麼幹,因為這樣只會加重費人的恐懼和憤恨,等於為南蒯積聚民心,於季氏為大不利。冶區夫建議季孫意如擺出一副「好主子」的模樣來:如果見到費人,寒者與之衣,飢者與之食,總之就是他們缺什麼,您就給什麼,如此則費人必定投奔季氏,南氏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季孫意如採納了冶區夫的建議,而南蒯在費邑並不堅固的民心基礎隨即坍塌。
公元前528年,借著南蒯召集費人盟誓之機,費邑官員司徒老祁、慮癸率眾劫持南蒯,逼迫南蒯離開費邑:這些人都沒有忘記他們的主人(指季氏),只不過因為害怕你,才忍了三年;如今,他們不再怕你了,你還是考慮一下該怎麼辦吧;天下之大,哪裡不能滿足你的欲望呢?你還是走吧。
南蒯不甘心,請求寬限五日。他希望五天之內,事情會有所變化。
但是什麼變化也沒有,費人徹底拋棄了他。
曲阜
南蒯無奈逃奔齊國,結束了這次虎頭蛇尾的叛亂。他輸得很徹底,不僅丟了費邑,失了民心,而且顏面全無,就像一個笑話。有一次他侍奉齊景公姜杵臼飲酒,姜杵臼衝他大喊一聲:叛徒!他趕緊辯解說:下臣那麼做,是為了強公室。旁邊一位大夫嘲諷道:身為家臣卻要強公室,還有比這更大的罪嗎?
南蒯只能啞口無言,因為他的所為確非家臣職責。
不久之後,司徒老祁、慮癸前來索還費邑,姜杵臼知道費人不可能再追隨南蒯,自己留著費邑也沒什麼用,便樂得送個順水人情,把費邑還給了魯國。
(《大夢春秋》118,待續。文圖原創,盜用必究。網絡圖片均特別署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