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cardboard3代(曾風靡一時的谷歌CardBoard)
2023-04-14 17:02:54 1
(VRPinea 6月30日訊)又到了新一期VR考古時間了!P君上回和小夥伴們聊了聊索尼PS VR的來龍去脈,今天P君再來講講VR圈的山之巔、海之底——谷歌CardBoard究竟對VR圈有著什麼樣的意義。
可能很多小夥伴一聽谷歌CardBoard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是谷歌眼鏡盒子、谷歌VR紙盒之類的名字應該比較熟悉了。沒錯,谷歌CardBoard就是在2016年左右風靡全球的VR紙盒,也成為了不少80、90後記憶中不可缺少一部分,當然這記憶有好有壞。
廉價低成本VR紙盒,千萬銷量難以望其項背
谷歌CardBoard是Google開發,與智慧型手機配合使用的簡易VR頭顯。但和當時Oculus、HTC等廠商推出的頭顯有所不同,谷歌CardBoard以廉價低成本為核心理念,通過簡易的設備激起普羅大眾對於VR應用的興趣。
那麼這個谷歌CardBoard究竟能廉價到什麼程度呢?
谷歌CardBoard除了關鍵的透鏡之外,機身主體採用紙板製作而成,相比於Oculus、HTC動輒幾百美元、上千美元的高門檻頭顯,谷歌CardBoard官方售價僅為15美元。只要家裡有手機,小孩子積攢的零花錢都能輕鬆購買一套紙板配件,體驗VR效果。
經過2016年鋪天蓋地的宣傳VR,在對新鮮事物好奇心的驅使下,花費15美元乃至更低的價格,去體驗一把電視電影中的未來科技,這是很多人都想做的事情。就好比花150塊錢,體驗一次真正電影中鋼鐵俠的盔甲,有誰不願意掏這個腰包呢?
所以,自CardBoard在2014年Google I/O開發者大會中亮相,並派發給觀眾體驗開始,到2017年3月的發貨量,就超過了1000萬個,伴生App下載量突破1億6千萬次。
靠著廉價低成本的策略,谷歌CardBoard成為了VR設備銷量的珠穆朗瑪峰。無數後來者都想超越這座大山,但始終難以企及。
VR眼鏡盒子影響長遠,「愛恨」兩極分化
按道理說,擁有這麼龐大出貨量的一款設備,VR圈內人士應該是交口稱讚,但為什麼大部分人對於谷歌CardBoard的印象都是又愛又恨呢?那P君就先來說說好的部分。
首款真正意義上出圈的VR普及設備
首先,谷歌CardBoard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出圈量級的VR普及設備,也正因為它,現在大部分普通人對於VR的印象,就是這款需要自己手動組裝的紙盒VR。這也算是讓VR的概念深入人心吧。
為開發者提供便利,統一內容生態開發
其次,谷歌CardBoard養活了無數VR開發者。這又從何說起呢?
谷歌在推出CardBoard的同時,也向VR內容開發者發放了CardBoard的軟體開發工具包SDK,一套用Java供Android作業系統使用、一套用C#供Unity遊戲引擎使用、一套供iOS作業系統使用。除此之外,谷歌還在2016年5月的Google I/O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了服務於VR的谷歌Daydream平臺,並且聯合多個硬體合作夥伴生產符合Daydream標準的手機,其中包括三星、HTC、LG、小米、華為、中興、華碩等廠商。
順便一說,Daydream這個「白日做夢」現在想想真的是一語雙關,不愧是谷歌,竟然在一開始就預測到VR領域上的努力是在「白日做夢」,現在谷歌旗下基本上已經沒有VR相關的業務了,小丑竟是我自己。
話又說回來,內容平臺的統一給予了開發者巨大的便利。在短短兩年內,谷歌CardBoard就有將近1.6億個應用程式上線,與此同時,谷歌還將自己的招牌應用——谷歌街景地圖放入谷歌CardBoard,來吸引更多用戶加入其中。據傳當時谷歌還在說服網飛和育碧等大廠對谷歌CardBoard進行內容適配。
當時的谷歌就已經著手對VR內容生態進行布局,現在Oculus、索尼的內容平臺都是谷歌當年玩剩的。但劍走偏鋒,Oculus、索尼如今更喜歡獨佔作品,比如最適合VR一體機的音遊《Beat Saber》就是Oculus獨佔(再加上PC),而谷歌則要開源得多。
暈眩、發熱、藍光等等,嚴重影響C端對VR的印象和態度
有好的一面,當然也有壞的一面。曾經谷歌CardBoard有多輝煌,之後VR的低谷期就有多慘烈。
前面提到,谷歌CardBoard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出圈量級的VR普及設備。畢竟僅憑1000萬左右的銷量就已經可以傲視群雄了,再加上數據還不算玩家根據谷歌官方教程DIY,以及非谷歌官方出品的數量。但也恰恰因為谷歌CardBoard銷量如此之大,才嚴重影響到了普通人對於VR的印象和態度。
2016年的VR技術相對來說還是處於不成熟的狀態,再加上廉價簡易的材質只能將VR的特性發揮出皮毛,這與當時鋪天蓋地的宣傳裡,那種令人嚮往的未來科技相去甚遠。普通消費者第一次使用谷歌CardBoard,的確能感受到VR的神奇效果,但新鮮感褪去,留給谷歌CardBoard也只有徒有其表的概念和廉價的紙板而已。
再加上當時市面上支持谷歌CardBoard的手機刷新率普遍較低,體驗者會有非常嚴重的暈眩感,當年機皇三星S6屏幕刷新率也只是達到了60Hz,而只有在75Hz以上屏幕刷新率的VR設備中進行體驗,才能保障體驗的舒適度,所以手機的配置對於VR體驗來說是遠遠不夠。
三星S6 edge
此外,當時手機的顯示屏基本上採用的都是LED背光。由於背光需要白光的效果,所以業界使用藍色LED混合黃色螢光粉來形成白光,由於藍色LED是一個主體硬體,因此這種白光中的藍色光譜就有一個波峰,從而形成了有害藍光傷眼的問題。所以在顯示屏技術不發達的當時,使用手機來體驗谷歌CardBoard特別傷眼。當然也不要太過擔心,現在VR設備基本上都採用了OLED屏幕面板,或者比OLED更好的Micro LED屏幕面板。OLED屏幕面板的每一個像素點都能獨立自主發光,不需要背光源,所以對於人眼的危害微乎其微。
催生了妖股暴風魔鏡和華強北VR眼鏡盒子
當然,谷歌CardBoard對國內市場也產生了巨大影響,當時國內曇花一現的暴風魔鏡就是其中之一。在短短三年時間內,暴風魔鏡連續推出了五代產品,但光鮮亮麗的機身下面,卻是空空如也的技術支持。於是2016年底,暴風魔鏡走向滅亡。
暴風魔鏡出品的VR設備,質量還算是有所保證,然而作為國內最大電子產品集散地的華強北,才是低質量山寨CardBoard繁衍魔改的重災區,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內容也沒辦法持續更新,頭顯甚至都可以加上七彩跑馬燈,這種魔改的方向還是挺適合華強北的風格。
谷歌CardBoard對國內市場也產生了持續的影響,甚至直至今日都可以在淘寶中搜到類似的VR眼鏡盒子。當然,這些小作坊某寶機也毫無技術含量可言,只是將谷歌CardBoard紙板的材料改換成了塑料,再配上大容量的存儲空間,附帶一些不可描述的資源。
而VR市場中這些良莠不齊的產品,也讓普通消費者給VR定性:就是一款用來看黃色電影徒有其表的小玩意。VR在國內市場難發展普及的原罪,谷歌CardBoard要佔七成。
總而言之,CardBoard是一款功過參半的VR設備,谷歌的出發點是好的,那就是為了讓普通人能以最低的門檻踏入VR世界,谷歌也算是做到了這一點,甚至之後還將谷歌CardBoard整個項目開源,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但奈何當時技術太不成熟,再加上宣傳過於浮誇,產品之後也沒有更多的升級迭代,山寨產品又多如牛毛。於是VR在消費者心中就定了性,變成了大家口中用來看不可描述小電影的雞肋之物。
P君很早就認為,VR不會止步於觀影這一層面。直到Oculus Quest 2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部分普通人對於VR的看法,也相信隨後的VR設備會因為Oculus Quest 2的帶頭作用,變得越來越好,翻過谷歌CardBoard這座大山,也只是時間問題。說不定等到全民再一次普及VR的時候,就真的是科幻電影中能連接未來的神奇裝置了呢?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