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64卦周朝圖騰解謙卦(易經64卦周朝圖騰解謙卦)
2023-04-13 04:56:57 1
在了解《謙》卦前,我們看看商、周兩國的圖騰,對於我們分析爻辭含義是有很大幫助
商圖騰:燕子/鳳凰
《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譽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詩經•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
《天問》:"簡狄在臺,嚳何宜?玄鳥至貽,女何嘉?"
一般認為玄鳥是指燕子,郭沫若認為是鳳凰,因《離騷》中有"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帝嚳,高辛氏,商的祖先,詒,贈送。)
周圖騰:鸑鷟,鳳凰的一種(紫色)
《國語‧周語上》:「周之興也,鸑(yue)鷟(zhuo)鳴於岐山」。
《今本竹書紀年疏證》:有鳳集於岐山
《小學紺珠》卷十,五鳳謂:"五色為赤者鳳、黃者鵷鶵、青者鸞、紫為鸑鷟,白名鴻鵠。"
《詩經•大雅•卷阿》: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於天子。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傅於天。藹藹王多吉人,維君子命,媚於庶人。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有關商、周是不是都屬於帝嚳這一支脈,我們暫且不論,今天主要想告訴大家,商、周的圖騰文化都有一個相同的,會飛,會鳴叫,至於「鳳鳴岐山」的真實性高不高誰也不知道,既然文王(母親)和紂王是屬於同宗,那麼文王尋祖認源也是可以的,我想表達的觀點就是:不管文王是否收到殷商文化的影響,還是為了舔著個臉認紂王親戚,無非就是為了後面討伐殷商埋下伏筆,總之,周朝的鼎中很多都有「夔龍」、「夔鳳」圖樣。接下來,我們再來分析《謙》卦。
謙:亨。君子有終。
翻譯:吉,君子最後得到善終。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翻譯:保持謙遜的態度,君子出徵討伐,吉利
六二:鳴謙。貞吉。
鳴字甲骨文
翻譯:(鳳凰)鳴叫謙遜,貞卜吉利。——這裡暗含周人(文王)保持謙遜,也象徵文王出身。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勞字甲骨文
翻譯:勞動也保持謙遜,君子最後得善終,吉利——象徵為族人勞碌
六四:無不利。撝謙。
翻譯:沒有什麼不利的,保持謙遜。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翻譯:沒有鄰國富裕,就要徵討他們,沒有不利的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徵邑國。
翻譯:(鳳凰)再次鳴叫,保持謙遜,派出軍隊,徵討其他國家
其實大家參看《詩經》大雅部分,可以看出文王是喜歡結交朋友的人,在《新本竹書疏證》、《史記》中記載文王被釋放以後,各路諸侯都跟隨文王回到程地(行宮),在後面還讓這些諸侯一起給紂王進貢。在商周時期進貢制度應該類似於《國語•周語》描述的那樣: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訓也。
文王結識的這群朋友不是一天一次的甸服,也不是一個月一次的候服,更不是一個季度一次的賓服,而是一年一次的貢服,那麼統統都屬於夷、蠻。周在文王時期經歷了人為的失敗——王季被殺、周人伐商;文王羑裡被囚。還經歷了大饑荒如下:
《竹書》:三十五年,周大飢;
《逸周書•大匡解》:維周王在酆(豐),三年遭天之大荒,作《大匡》,以詔牧其方,三州之侯鹹率。
如果此處為真,即可以把我前文猜想(史記記載)《同人》卦:文王伐崇第二年去世,作廢,因為豐地按照文獻是在伐崇以後從程地搬到豐地,倘若伐崇第二年去世,文王在豐地是生活過數年,文王在豐地遇到大饑荒就無從說起。
所以文王這一身經歷了太多太多,從父親去世,果實被消耗,在到羑裡七年,無一不是對國力巨大消耗,遍體鱗傷,唯一能快速讓國力提升的辦法就是討伐其他國家,最快速,也是最不仁義的,而《謙》又賦予了他這種成功,所以爻辭認為「有終,吉」
有關鳴字在《謙》卦中的象徵意義
1.六二的鳴是《竹書》:太丁十二年,有鳳集於岐山;
2.《竹書》:帝乙三十二年,五星聚於房,有赤烏集於周社。(《墨子•非攻》赤鳥銜珪,降周之岐社)
兩者都是鳥的鳴叫,帝乙三十二年以後,也可以驗證《復》卦:以至於十年不克徵,帝乙二十三年羑裡被囚到帝乙三十二年,時間剛剛十年,同時與文王開始徵討其他方國相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