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陳韻如想要什麼(豆瓣9.2分臺劇想見你)

2023-04-13 09:24:02 2

文|嘿 秀秀

聲明: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抄襲必究。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刪。

要說2020年開年最佳電視劇,非臺劇《想見你》莫屬。

豆瓣近38萬人打出了9.2的高分,好評不斷。

《想見你》:從存在主義心理學淺析陳韻如為什麼選擇死亡

出於好奇,在《想見你》大結局的時候,我花了兩天的時間刷完了整部劇,只能說,太上頭了。

《想見你》的出彩之處在於其披著高甜的愛情外衣,以莫比烏斯環式的穿越手法,講述了一個燒腦的懸疑故事。

存在主義文學大師加繆曾說過:"真正的救贖,並不是廝殺後的勝利,而是能在苦難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寧。"

看完《想見你》之後,陳韻如的故事,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了這一點。

今天,我們就以陳韻如這個人物為切入點,借用存在主義心理學淺析她的選擇和救贖。

《想見你》:從存在主義心理學淺析陳韻如為什麼選擇死亡

什麼是存在主義心理學

百度百科對"存在主義心理學"的定義:

存在主義心理學(Existential Psychology),因存在主義影響而興起的一種心理學理論。存在主義強調人的存在價值,主張人有自行選擇其生活目標及生活意義的自由,重視現實世界中個人的主觀經驗及主張,強調人須負責其自由行動所產生的後果。

存在主義認為,人的心理問題的根源是四個存在問題:死亡、自由、孤獨和無意義

眾人都沒有辦法避免這四個存在命題帶來的焦慮和恐懼,當人們對這些焦慮和恐懼進行防禦的時候,就會產生心理問題甚至精神疾病。

"存在"作為存在主義心理學的核心概念, 存在主義的集大成者薩特在《存在與虛無》一書中提到:

"存在"分為兩種:物的存在和人的存在。

物的存在是自在的,人的存在是自為的。

意思就是說,物的存在是一種客觀性,人的存在是一種主觀性,人的存在是可以由自己自由選擇的

《想見你》:從存在主義心理學淺析陳韻如為什麼選擇死亡

《想見你》中的陳韻如,是一名17歲的高中生,從小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初中開始,父母分居,她和弟弟跟著媽媽生活。

媽媽是一名陪酒女,她覺得很丟人,但還是會每天早上把宿醉的媽媽扶到床上去休息。

然後,叫弟弟起床,給他買好早餐,清洗好校服。

陳韻如成績優異,卻沉默寡言,每天戴著耳機,一個人上學,一個人放學,一個人回家。

她渴望被愛,渴望被關注,結果弟弟對她發脾氣,同學忽略她,父母鬧離婚,關心的是弟弟歸誰的問題,而無視的存在她。

於是,陳韻如在日記中寫道: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宇宙中,最黯淡的那顆星,拼命的發光,想要有人發現我渺小的存在,可是最後等待我的,卻只有墜落,隕落的那刻,我知道世界上沒有人記得我。

陳韻如自由地選擇了自己的存在方式。

她做好女兒、好姐姐、好學生,拼盡努力發光,想讓別人發現自己渺小的存在,結果得到的答案是:世界上根本沒有人記得我。

陳韻如把自己的存在建立在了別人的注視中,這真的是人存在的意義嗎?

《想見你》:從存在主義心理學淺析陳韻如為什麼選擇死亡

"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存在主義認為:

宇宙原本無任何意義,它只是存在。

動物也不會問意義是什麼。

追尋意義、賦予意義是人獨有的能力。

陳韻如選擇的生活方式,讓我想起了《小王子》中,住在第二顆星球上的那個虛榮的人。

他們都渴望從別人的關注和讚美中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並以此為目的,不斷努力,從而忽略了自己存在的真正意義。

《想見你》:從存在主義心理學淺析陳韻如為什麼選擇死亡

那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人需要意義,但是意義原本就是虛無的,它不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更無法從任何他人、他處那裡獲得。

意義是主觀產物,它只產生在我們自己的意念中,是我們自己參與到賦予對某件事、某件物品某種"意義"的行為活動。

換言之,人生的意義就是個人在不斷參與到人與人的關係中,找到對自我的清醒認知,知道自己是誰。

17歲的陳韻如,不斷地參與到父母、姐弟、同學關係中,但是她缺乏內在的力量來對自己有一個很好的審視,所以她無法找到對自己的自我認知,她不知道自己是誰。

《想見你》:從存在主義心理學淺析陳韻如為什麼選擇死亡

陳韻如缺少自我認同感

就像《想見你》的編劇所說的,這部電視劇探討的是青少年的自我認同問題。

自我認同,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利克·埃裡克森提出的概念。

埃裡克森認為,人要經歷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發展,分別為:

童年階段

1、 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

2、 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或懷疑)的衝突;

3、 學齡初期(3~6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

4、 學齡期(6~12歲): 勤奮對自卑的衝突;

青春期階段

5、 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

成年階段

6、 成年早期(18~40歲):親密對孤獨的衝突;

7、 成年期(40~65歲):生育對自我專注的衝突;

8、 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衝突。

17歲的陳韻如正處在青春期階段這個時期的青少年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其在社會集體中所佔的情感位置。

這個期間,當青少年的自我認同感越強,他就會越自信,反之亦然。

《想見你》:從存在主義心理學淺析陳韻如為什麼選擇死亡

17歲的陳韻如,遇到了分居多年的父母打算離婚,父母因為小孩跟誰的問題而吵架,卻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陳韻如的名字。

所以,陳韻如認為:父母問自己要跟誰,並不是尊重自己,而因為誰都不想要自己。

18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陳韻如表白喜歡的男生被拒。

回到家後,看到房間一片狼藉,媽媽和弟弟都不在。她以為媽媽不要她了,帶著弟弟走了。

陳韻如很害怕,害怕父母真的都不要自己了。

於是,她一個人跑在夜晚空無一人的大街上,哭著找家人。

無助感、恐懼感,佔據了一個剛滿18歲的少女心頭。

陳韻如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被拋棄,結果"真的發生了"。

這種恐懼感讓她覺得:我做錯了事才沒有得到父母的愛,如果我做對了,那麼他們就會愛我了。

原生家庭的不安全感,讓陳韻如沒有辦法從內心認同自我,因此她急需從外界來尋找。

《想見你》:從存在主義心理學淺析陳韻如為什麼選擇死亡

陳韻如的孤獨

孤獨,作為存在主義的四大命題之一,它是生命的本質,無可改變,也不會消亡。

不過,人們可以通過活在與其他人的關係中,去抵禦孤獨。

按照《小王子》中狐狸的說法,就是建立關係。

建立關係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和體驗的,但是卻常常被人們誤以為是:要麼掌控他人,要麼甘於被他人掌控。

陳韻如就屬於後者。

所以她不但沒有抵禦孤獨,反而讓自己越陷越深。

《想見你》:從存在主義心理學淺析陳韻如為什麼選擇死亡

18歲生日的那晚,陳韻如在外出尋找家人的過程中,遭遇了車禍(襲擊)。

這場車禍,將一個叫做"黃雨萱"的人帶到了陳韻如的身體裡,而陳韻如自己的意識被關進了藍色小屋,以旁人的身份看著另一個自己。

於是,黃雨萱以陳韻如的身份開始了一段17歲的生活。

17歲的黃雨萱,與陳韻如截然不同。

她性格開朗,積極樂觀,主動與人互動,敢於表達真實的自己。

面對父母離異打算"不要我"的決定,她敢質問,說父母重男輕女,而不是怪自己不夠好。

面對弟弟的"叛逆",她敢說"不",敢"教訓",而不是逆來順受的討好。

面對學校的流言蜚語,她敢站出來,直視面對,而不是選擇低著頭,默默走開。

黃雨萱讓陳韻如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關心和愛,她很享受。

《想見你》:從存在主義心理學淺析陳韻如為什麼選擇死亡

當陳韻如回來的時候,為了能夠繼續感受到內心的愛,她做了一個決定,扮演"黃雨萱"。

但是男主李子維看出來了,她不是黃雨萱。

於是對她說:"拜託不要,不要再拿黃雨萱的眼神看我。"

陳韻如面對喜歡男生的否定,於是又開始從外界尋找自己,結果她聽到的是:

弟弟:"好不容易才開始喜歡你,拜託,不要再變回以前討人厭的樣子, 好不好。"

同學:"我拜託你,你不要再變回以前的陳韻如了,以前的你,超級討厭的。"

最後連陳韻如自己都否定了自己:"我跟你們一樣,也不喜歡以前的自己。"

不斷從外界信息尋找自己的陳韻如,一次次收穫的是"我不配""我不值得"的感受。

"完全不被人需要,不被在乎,不被愛"的恐懼感佔據了陳韻如的心。

陳韻如徹底把自己封閉起來了,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而這種發自內心的孤獨感卻成為了她唯一存在的人生意義。

《想見你》:從存在主義心理學淺析陳韻如為什麼選擇死亡

"我要的不是拯救,我要的是結束"

奧地利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在《追尋生命的意義》中說到:"這世界上並沒有什麼東西能幫助人在最壞的情況中還能活下去,除非人體認到他的生命有一意義。"

顯然,陳韻如體會到的"人生意義"是完全不被人需要,不被在乎,不被愛。

這種體驗讓她感受到的是無盡的孤獨和絕望。

在抵禦孤獨的道路上,陳韻如荒謬地覺得:被人殺死(而不是自殺),她就會變得有意義,這是她唯一可以證明自己存在的方式。

陳韻如在天台上對封鎖在藍色小屋的黃雨萱說:

在你出現之前,我不知想過多少次,想從這個世界消失。

但我知道如果我就這樣消失了,大家只會覺得陳韻如好可憐。

怎麼會那麼想不開啊,她老是自己一個人,這樣活著應該很辛苦吧。

怎麼會那麼可憐啊。

我的消失就會跟我的存在一樣,簡單的幾句話,就從大家心裡被抹去,不會有人記得……

如果我可以在今天被某個人殺死,我想不管是誰,都沒有辦法輕易忘記吧。

不會有人怪我,為什麼那麼軟弱。

不會有人怪我,為什麼那麼沒有勇氣。

這樣,在他們心中留下的陳韻如,就是我怎麼都演不好的,但又是我最想成為的陳韻如。

《想見你》:從存在主義心理學淺析陳韻如為什麼選擇死亡

這段話是不是很可悲。

一直以來,陳韻如都是在扮演自己,扮演別人,這是第一次她做出了決定,要成為自己,可是方法卻又錯了。

就連死亡,陳韻如都還是選擇了被動。

從始至終,陳韻如都沒有主動認同過自己,沒有從內心接受過:陳韻如就是這樣子的陳韻如。

陳韻如的人生,她選擇了為別人而存在。

她放棄了自我,認同了別人對自己的否定,認同了自己不值得被愛。

而這一種存在的方式,讓她深陷孤獨和無助中,也註定了她最後的結局。

《想見你》:從存在主義心理學淺析陳韻如為什麼選擇死亡

唯有愛是救贖

陳韻如的死亡,帶給我們的心靈的震撼,和對自己存在的思考。

當周邊的人都明白了陳韻如為什麼而死的時候,一切都將走向光明。

故事的最後,黃雨萱扭轉了結局。

黃雨萱就是陳韻如的一場自救夢,黃雨萱對陳韻如說:

你會發現,你會那麼想要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太過失望,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期望。

其實你比誰都清楚,能被一個人放在心上,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管那個人是誰,是家人,還是朋友,都是非常難得,應該要被好好珍惜才對。

《想見你》:從存在主義心理學淺析陳韻如為什麼選擇死亡

醒來之後的陳韻如想著黃雨萱的這些話,突然發現,這個世界,並沒有她想像的那麼糟,是因為她感受到了內心有愛著的人和自己被人愛著。

這就像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說的:"人類可以經由愛而得到救贖。我了解到一個在這世界上一無所有的人,仍有可能在暝想他所愛的人時嘗到幸福的感覺,即使是極短暫的一剎那。"

《想見你》的編劇說:"悅納自我,才是真正的救贖。"

而我想說,人只有心中充滿愛的交流,才可以做到悅納自己,才可以得到真正的救贖。

——END——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