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代最可怕五大動物(動物到底能有多變態)
2023-04-13 12:08:40 2
想必各位寶們一定聽說過食人魔漢尼拔,開膛手傑克這些令人聞風喪膽的名字。但你知道嗎?在自然界同樣存在著眾多變態殺手。怎樣才稱得上變態呢?所謂變態就是它們不去依靠力量和速度去捕食,而是憑藉著各種難以想像的詭譎手段將獵物致死。它們沒有悲慘的童年也不需要邪惡的目標,而是從出生伊始就踐行著變態二字。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自然界中那些純粹而恐怖的變態殺手。
第五名 致命魅火——螢火蟲
寶們一定沒想到象徵著浪漫與希望的螢火蟲竟然也會榜上有名吧。螢火蟲又名火金蟲,主要分布於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眾所周知,由於其腹部特有的發光器使之能發出黃色,橙色,紅色,黃綠色等多種顏色的螢光,因其美麗獨特的發光能力成為了被眾人喜愛的觀賞性昆蟲。
但寶們一定想不到,螢火蟲在幼蟲階段那可是純純的肉食性動物,它們常以蝸牛和蚯蚓等昆蟲為食,等到了成蟲階段才變了口味以花粉和花蜜為食。然而,卻偏偏有一類螢火蟲因其口味獨特暴露了自己變態的本性。
在北美地區約有136種螢火蟲,它們都有各自獨特的亮光,不僅可以閃爍,甚至連光的形狀都不盡相同,不幸的是,其中一種詭計多端的雌性螢火蟲竟然破譯了其他種類螢火蟲的閃光密碼,它可以通過模仿閃光來吸引任何一類雄性螢火蟲與之交配。當雄性螢火蟲興高採烈地前來幽會時,殊不知等待他的卻是被吃掉的命運。
第四名 強搶豪奪——黑足鼬
黑足鼬又名黑足雪貂,是一種原產於北美洲的小型食肉性哺乳動物。如此可愛的小動物無論如何都無法和變態二字沾邊,寶們可千萬不要被它可愛的外表所迷惑,對於人類而言無比可愛的它,在同樣可愛的土撥鼠眼裡那可是大魔頭一般的存在。
黑足鼬是一種非常機敏且靈活的動物,但是他卻生性懶惰無比,你敢相信作為一隻老鼠它竟然從來不自己打洞築窩。而它腳下躺著的洞穴,則全都是搶佔於土撥鼠的地盤。據調查統計,黑足鼬食物的90%全部都來自於土撥鼠,一隻黑足鼬僅一年時間就要吃掉100隻左右,真可謂不是在吃土撥鼠,就是在吃土撥鼠的路上。
其實單輪體型土撥鼠的個頭要比黑足鼬大一些,但怎奈土撥鼠屬於嚙齒類食草動物,而土撥鼠卻是和平頭哥同科的肉食性動物,所以儘管體型比侵略者大,但依舊毫無招架之力。滅門之後還住你家裡,這總算的上是變態了吧!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世紀人們為了消滅對牧場有破壞作用的嚙齒類動物,土撥鼠遭到了滅頂之災,黑足鼬雖然沒有和人類產生正面交鋒,但隨著土撥鼠的銳減,棲息地的大肆破壞。不可一世的黑足鼬在20世紀70年代幾斤滅絕,直到1986年最後倖存的18隻被人們捕獲並進行人工繁殖才躲過了滅頂之災。
第三名 水下殭屍七鰓鰻
要說從面相上就能看出是變態的動物,那非七鰓鰻莫屬了。七鰓鰻又名殭屍魚,其嘴呈圓筒形,沒有上下顎,呈漏鬥狀的大嘴裡面排布著一圈又一圈的尖牙,恐怖的外形被很多怪獸電影所借鑑,在電影《金剛》中藏在山谷裡的巨蟲原型也是來源於七鰓鰻。
這張大嘴可以牢牢的吸附在其他魚類身上,並將喉部的抗凝血劑注入獵物的體內,至此它便可以肆無忌憚的慢慢享用自己的晚餐,直到對方血液被吸乾。和蚊子,水蛭比起來,七鰓鰻才是自然界中真正的吸血鬼之王。
七鰓鰻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水域。雖生活在水裡但並不算魚類,而是屬於脊椎類動物。七鰓鰻最早發現的化石距今已有3.6億年,這可是比恐龍出現時間還要早的活化石。
諷刺的是,儘管有著極其恐怖的外貌和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卻依舊逃不出人類那塊小小的砧板,只因它實在是太好吃了,不僅肉質鮮美,其皮膚中的維生素B1和B12含量更是遠超一般魚類,所以歐洲的很多地區都將七鰓鰻作為奢侈的珍饈美味。更是有傳聞英國國王亨利一世就是因為貪戀七鰓鰻的美味,食用過多導致腹脹最終死在了馬桶上。
現如今的七鰓鰻現已瀕臨滅絕,不過在上世紀的50年代,七鰓鰻也曾在美國的五大湖泛濫險些吸光了那裡的魚類,可謂是一物降一物,天道好輪迴。
第二名 斷子絕孫牙籤魚
這是一種來自亞馬遜地區的恐怖生物,說到亞馬遜,人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食人魚,而真正讓當地土著居民感到恐懼的,其實是牙籤魚。牙籤魚體型非常之小,未成年的牙籤魚在3cm左右,最大的也不過10cm。牙籤魚又名寄生鯰,屬於鯰魚類,是一種寄生生物,通常會鑽入魚的鰓中,通過鰓蓋上成束的棘刺勾在魚鰓上,依靠吸取血液和營養成分維持生存。
與食人魚相比,前者最多只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而牙籤魚卻會趁其不備鑽入人的下體,在你的體內喝血吃肉。我猜寶們此時已經在大呼變態了!相傳曾經有一個23歲的巴西小夥在河邊小便的時候,一條牙籤魚突然從水面一躍而起鑽進了男生的尿道,醫生最終花了兩個多小時才將其取出。這個小夥可能一輩子也不敢再去河裡撒尿了。
即便這種機率很小,但是當牙籤魚感覺到周圍有移動的生物時,還是會豎起身上的短刺貼在你的皮膚上吸血,這同樣也是十分危險的。不過生活在中國的寶們不用擔心,這麼變態的魚只有在亞馬遜河的淡水域中才會出現,大家儘管放開了尿。
第一名 殭屍寄主雙盤吸蟲
這隻外形詭異的蝸牛雖然還在向前爬著著,但此時的它其實已經完全喪失了自己的意識,淪為了雙盤吸蟲的傀儡,而那讓人毛骨悚然像蟲子一樣不斷湧動的綠色觸角,就是我們的主角——雙盤吸蟲。
雙盤吸蟲又稱彩蚴吸蟲,分布於歐洲,印度,中國臺灣島等地,當它們寄生到蝸牛體內時,便會蠕動到蝸牛的頭部控制它們的大腦,並在眼柄部位反射出鮮亮翠綠的顏色。更誇張的是,雙盤吸蟲還分得清白天和黑夜,蝸牛原本是夜間行動的動物,但此時的喪屍蝸牛卻一到白天就瘋了一樣的向前蠕動,移動速度比正常蝸牛快了足足三倍,與此同時,翠綠的眼柄也在瘋狂湧動,此時的蝸牛就像一盤招搖過市的美食吸引著天上飛過的鳥兒。
寶們可能很詫異,侵佔了別人卻把自己變成食物去餵鳥?這雙盤吸蟲是傻子嗎?其實,這才是雙盤吸蟲真正變態的地方——他們真正的目標其實是天上的飛鳥。
當鳥類吃掉了雙盤吸蟲,成蟲雖然化身為食物,但卻在鳥兒的腹部留下了大量的蟲卵,蟲卵隨著鳥兒的糞便被排出體外,而鳥糞同時又是蝸牛的食物!就這樣,一個新的生命周期又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