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在中俄兩國之間起什麼作用(去俄化的背後蒙古國為何成為世界上最)
2023-04-13 07:46:13 4
作為夾在中俄兩大鄰國之間的一個內陸小國,蒙古國正在「去俄化」的路上小步快跑。
早在1912年,外蒙古就成為蘇俄的鐵桿小弟,1946年廢棄沿用了800多年的回鶻式蒙古文,推廣以斯拉夫字母書寫、借用了大量俄文詞彙的新蒙古文。由此,蘇俄文化主宰了蒙古國大半個世紀。
如今,俄羅斯文化在蒙古國的影響日漸式微。
2021年3月18日,蒙古國正式通過《蒙古文字大綱》,決定在2025年確立傳統回鶻式蒙古文的官方文字地位。
圖 | 左為新蒙文,右為舊蒙文
國內有專家預言:恢復使用回鶻式蒙古文,這是蒙古國「去俄化」的最新一步,由此將建立與中國的紐帶關係,向中華文化靠攏。
很有可能,這只是專家的一廂情願。
蒙古國和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按理說,蒙古國人應該推崇中華文化。但實際上,還真不是。
雖然從表面上看:
——蒙古國隨處可見中國援建的公路、立交橋、街道、醫院、體育場、百貨大樓、小區、賓館……
——在亞洲最大的露天市場——烏蘭巴託納蘭圖勒市場裡,充斥著清一色的中國產品,從牙膏牙刷毛巾,到電視機、太陽能蓄電池板……
——每年有上萬名蒙古國留學生在北京、天津、上海等高校學習,享受著不菲的獎學金……
但是,這一切只是生意而已。
烏蘭巴託的夜很美,但對中國務工人員來說並不平靜。大家在不經意間都能感受到,當地人似乎並不友好,有時還惡言相向,甚至施以老拳。
蒙古國人,對僅有的兩個鄰國都心存戒意,那他們到底心向何處呢?
韓國!說蒙古國是世界上最「哈韓」的國家,一點也不為過。
隨便在烏蘭巴託街頭逛逛,就會發現年輕人都是一副韓流打扮;大街上跑的大都是韓國產的汽車;商店裡擺滿了琳琅滿目的韓國商品、放著韓國流行歌曲;韓系品牌的餐廳、咖啡店、便利連鎖店比比皆是。
「哈韓」,已經滲透進了蒙古國社會的各個層面……
外交
20多年來,蒙古國一直實行「第三鄰國」政策,力圖擺脫中俄的影響,尋找一個新的靠山。
蒙古國曾經對美國寄予厚望,主動投懷送抱,但熱臉貼上冷屁股。美國對蒙古國興趣不大,只把它當作撬動中俄關係的一個工具,除了「亞洲民主典範」這個廉價的誇口之外,沒啥實質性幫助。這也是美國人的短視之處,錯過了一個忠心耿耿的鐵桿小弟。
於是,蒙古國退而求其次,把熱情投入對韓關係上。
9月10日,蒙韓共同宣布,把兩國關係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並發表聯合宣言。
而這,也是兩國民間30餘年密切交流後水到渠成的產物。
蒙古國人認為,蒙韓是「民族血親」和「兄弟之邦」,蒙韓人彼此的容貌、語言結構和生活習性類似,而且民族性格也都具有彪悍、莽撞的共同特質。
兩個民族的血緣融合也由來已久。在元朝,皇上或王室成員之女嫁給高麗國王,就成為一種例制;而高麗對蒙古進貢的美女也不曾間斷。
文化認同一股以韓國流行音樂、電視劇及電影等為代表的「韓流」文化,在蒙古國掀起一股旋風,贏得無數年輕粉絲的死忠支持。
蒙古國電視臺自製節目少,剩餘時段大多購買韓國電視劇和電影,直接配上蒙語播放。
烏蘭巴託最好的電影院「天空之城」,由韓商投資,全部採用韓式風格,院內劃分為三個廳,其中一廳定期放映韓片,很快成為蒙古國人潮聚集最多的地方。
每逢足球大賽,只要有韓國隊的場次,蒙古國電視臺必定直播,烏蘭巴託市區內的餐廳酒吧處處爆滿,舉國上下一致為韓國隊吶喊助威。而對昔日「老大哥」俄羅斯隊的比賽,則興趣不大。
蒙古國媒體斷言,韓國文化未來將接替美國,領導世界文化潮流至少50年以上,或許更長。
衣在中國援建的百貨大樓裡,銷售的中高檔服裝大部分來自韓國。普通老百姓的服裝,即便中國製造,款式也是韓版。
蒙古國最大的百貨大樓——天空購物,裡面絕大部分服飾都是韓國貨。
此外,髮飾配件、化妝保養品、美容理髮、洗衣店等,韓國產品或韓式風格大行其道。
烏蘭巴託市內最主要的鬧市區有兩處:百貨大樓周邊區、三四區。兩區共同的特色,就是隨處可見的韓式餐廳和韓國咖啡連鎖店。
當地人對辛辣口味的泡菜料理,從難以入口下咽,進而試著嘗鮮,最後學習接受,並成為蒙古國流行文化的飲食象徵。
蒙古國的牛羊肉,傳統上採用粗鹽水煮,以保存羊、牛肉的「原味」。現在變了,經常佐以韓國泡菜,口味轉辣。
蒙古國人以前不愛吃海鮮、魚,現在都開始嘗試了。
蒙古國人對韓國餐廳推崇備至,認為特別乾淨,廚房每天就和新開業一樣。
住蒙古國地廣人稀,國土面積156.65萬平方公裡,居世界第19位,2020年人口才328萬,其中140萬住在烏蘭巴託市。
在烏蘭巴託,住宅有三種建築風格:傳統蒙古包、俄式「筒子樓」、現代公寓。
在這些現代公寓中,當屬韓國商人開發的社區房價最高。2006年,韓商開發的「城堡」一戶約150平方米,開價24萬美元,瞬間飆高了蒙古國房價。
因為韓蒙同處北亞,韓國開發商蓋的房子,禦寒功能及耐寒建材符合蒙古所處的氣候環境,加上配套韓國家電設備,所以備受蒙古國人青睞。
對此,或許有人質疑:他們買得起嗎?
其實,蒙古國並不窮,只是貧富分化很大。
2019年,蒙古國人均GDP為4339美元,而越南只有2715美元。蒙古國的煤炭、銅、金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採礦業是經濟支柱,對於蒙古國GDP的貢獻率一直都在30%以上。
另外,蒙古國約有30萬人是在韓、日打工的。這些人普遍學歷高,工資不低,他們在外掙一年的錢,多一點的有50萬人民幣左右,就能回烏蘭巴託買一間小居室,直接拉升了烏蘭巴託的房價和消費。
至於一些無經濟能力的家庭,以及從草原遷來的牧民家庭,則居住在北山猶如貧民窟的「蒙古包區」,依然過著挑水燒柴的困苦生活。
在烏蘭巴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白天幾乎不分時段,都處於塞車狀態,一個不小心則很可能塞在路上,半個小時動彈不得。
放眼看去,滿大街跑的汽車,以韓系白色兩廂小轎車為主,其中很多是韓國國內淘汰的二手車,以無償援贈方式運往蒙古國的。
蒙韓同樣實施靠右行駛,有別於日系車輛,故當地市民一般選擇購買韓系車,而且蒙古國公務和警車也都採購「現代」汽車。
我國許多人不太看得上韓系車,但蒙古國人恰恰相反,認為韓系車銷量不光現在吊打本田,而且在未來十年之內,很可能成為世界最大車企,馳騁歐美。
教育在蒙古國,除重視英語教育之外,韓語成為蒙古國人學習外語的熱門選項。
除有韓商在蒙大量投資的現實因素外,還有三大誘因:一是蒙語與韓語同屬阿爾泰語系,具有相同的文法結構,容易學習;二是蒙古國人對韓國認同感高,因此學習韓語蔚然成風;三是學好韓語,可以前往韓國打工,拿到不菲的收入。
婚嫁
在全球化時代,跨國婚姻隨處可見,包括不少韓國女性嫁來中國。
但是,蒙古國女性嫁來中國的現象,可謂少之又少。
烏蘭巴託街頭,隨處可見170cm左右,臉上沒有日光紅,皮膚白皙的女孩子,她們並不胖,但身材立體感惹眼,和我們看到的韓國女子天團成員有得一比。
目前烏蘭巴託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據70%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輕的城市之一,其中女生多於男生,很多是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女孩子。
在蒙古國,許多家庭認為,男人負責照顧好家裡的牛羊就可以了。而女孩子最好有高學歷,需要學習技能。這種情況導致蒙古國女孩子,尤其是烏蘭巴託女孩子學歷高,見多識廣。
她們從穿衣、打扮、飲食、舉止,都模仿韓國女性,許多人期待能去韓國留學,然後相識那裡的歐巴,沒有錢也可以,也不一定事業有成,只要他善良,願意照顧她。因為烏蘭巴託的男青年大多酗酒,懶惰。
韓國也經常引進蒙古國留學生和勞工,並且給予優厚的待遇。
不過,最後也要補充一下,雖然蒙古國不哈中,但和我們的經濟往來還是密切的。
2020年,蒙古國的最大貿易夥伴是中國,雙邊貿易為73.83億美元,佔其對外貿易總額的57.37%。第二名的俄羅斯,與蒙古國的雙邊貿易額為14.57億美元,佔比11.32%。而蒙韓雙邊貿易額只有3億美元,佔比僅為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