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源圍棋對局講解(圍棋人物百年傳棋)
2023-04-13 02:17:50 3
吳清源(1914年6月12日—2014年11月30日),是世界圍棋革命的推動者與實踐者,創造了圍棋界的「吳清源時代」,被譽為「昭和棋聖」。
在圍棋理論上,提出了新布局思想以及以大雪崩內拐為代表的吳清源定式。晚年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提攜後進、促進圍棋國際化和中國圍棋的發展上,更以畢生之體悟,融匯古老的中華文化,提出21世紀圍棋——六合之棋,升華圍棋的藝術性,揭示了圍棋的高遠境界和滄桑正道。
值此「圍棋聖手」誕辰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吳清源的人生百年傳棋,向大師致敬!
壹
圍棋神童
吳清源,1914年出生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他在圍棋上有過人的天賦,對棋譜過目不忘,又由於小時患病,不能進行激烈運動,在父親的鼓勵下,逐漸養成了長時間投入研究的習慣,圍棋水平提高非常快。他吸收了中國古棋的獨有精華,並閱讀了父親從日本帶回的圍棋書籍,在擊敗福建籍大同鄉林貽書老夫子後,「圍棋神童」之名不脛而走。又出入海豐軒與當時一流棋手汪雲峰、顧水如、劉棣懷等以受子對弈,棋力一日千裡。
11歲時經段祺瑞棋客顧水如的引薦進入段府,段祺瑞非常喜歡他,每月給他100大洋,於是名聲漸遠。這為早年吳清源專心研究棋藝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童年時期吳清源
貳
震驚日本棋壇
1926年,日本的井上孝平五段到中國遊歷,在北京與13歲的吳清源對局,吳清源「打黑手」(持黑子先下)勝。繼之而來的是巖本燻六段,讓吳清源二子,吳又勝。
13歲的吳清源能與高段互有勝負,傳至日本,令日本棋手大吃一驚。當時日本的八段「準名人」(九段又稱「名人」)瀨越憲作看了吳清源的棋譜,認為他有少年秀策的棋才,遂為他到日本學圍棋四處奔走。吳清源即拜瀨越憲作為師,當時年僅15歲。
吳清源到日本後,日本棋院根據考試棋的成績給他「三段格」,他到日本不久,就和當時唯一的「九段」本因坊秀哉連下三盤。照棋院的規則,三段與九段對局是「二三二」,即第一盤讓二子,第二盤讓三子,第三盤讓二子,吳清源連勝三局。接著他與日本棋院從三段至六段的少壯棋士下過十局,都是下平手,十局總結,吳清源九勝一負,震動日本棋院。日本棋壇稱他為「鬼才」。
青年時期吳清源
叄
吳清源時代
1938年本因坊秀哉宣告引退,在引退前和木谷實下了一盤叫作引退戰的棋。結果木谷實勝了。按理,木谷實應當是本因坊秀哉告退以後棋界第一人了。但是,人們認為還有吳清源在,究竟誰是第一人,還得等吳清源和木谷實對局之後才能決出。於是,讀賣新聞社發起了木谷實與清源十盤決勝戰。
1939年10月,吳清源與木谷實開始「鎌倉十番棋」比賽。到第六局時,吳以五勝一負把木谷實降為「先相先」手合。至1941年,吳最終以六勝四負戰勝木谷實七段。
1939年到1956年是吳清源的全盛時代,被稱為「吳清源時代」。二戰初期,在日軍鐵蹄橫掃中國和東亞大陸的同時,棋士吳清源在日本本土上孤軍奮戰,僅憑個人之力,在震古鑠今、空前絕後的十次十番棋中,戰勝了全日本最頂尖的七位超級棋士,並把所有的對手打到降級,不是降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為相差二段的定先,迫使敗者改變交手身份以表示弱者不具備和強者公平競爭的能力,直至後來無人可戰,升降十番棋不得不結束。吳清源成為當之無愧的棋壇第一人,被譽為「十番棋之王」「昭和棋聖」。
青年吳清源在對弈中
肆
卓著理論貢獻
1933年,吳清源和木谷實開創新布局革命。吳清源在段位不斷提升以後執白的次數越來越多,逐漸認為若按傳統的走法,總覺得白棋落後於人,而那時的木谷實也萌生了類似的想法。二人交流之後一拍即合,連同安永一合著了《新布局法》。
新布局強調星,三三一手佔角,速度快,便於迅速展開。這大大豐富了圍棋界的思路,引起了棋手間布局思路的深層次對抗與融合,為之后豐富多彩如中國流、宇宙流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吳清源還在定式的下法上進行了大膽革新,獨創了許多吳清源定式,其中尤其以大雪崩內拐定式最為令人震撼。此後,圍繞雪崩的各種變化,職業棋手展開了幾十年的探討。
中年吳清源
吳清源對21世紀圍棋的構想中,十分崇尚陰陽調和、和諧。他認為圍棋是一種藝術,又是一種生命的哲學。對弈的最終目的,是從中領略圓滿調和的「道」,追求棋藝和人生的共同完美。吳清源認為,中國的《易經》講究陰陽調和,圍棋也不能脫離這個道路。20世紀的圍棋以爭勝為主,21世紀的圍棋的核心是調和、均衡、和諧。
吳清源的棋道要旨是「六合之棋」,正是這種淡泊名利、純粹求道的圍棋精神,使他遠遠超越了一個爭勝負的棋士,而體現出一種極其充盈豐沛的人格。
吳清源書法
吳清源一生奉獻於棋道,所取得的成就震爍古今。作為圍棋巨人,棋界圖騰,吳清源的圍棋思想被職業棋手奉為圭臬,他的傳奇故事感染著無數學弈少年。
福州吳清源紀念園銅像
文章圖片及部分內容來源網絡,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