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雞和兩年雞有什麼區別(為什麼雞年話雞意義不尋常)
2023-04-12 16:29:49 1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明代大才子唐寅在《畫雞》一詩中,用白描的手法惟妙惟肖地描寫一隻英雄氣十足的大公雞的形象。殊不知,這首廣為流傳的佳作,不僅是對大公雞的由衷讚美,而且表達人們對雞喜愛之情。當農曆丁酉年春節來臨之際,人們勿忘真情回家過年之時,雞年話雞溫故知新意義不凡。
雞是家禽,屬鳥綱雉科,其遠祖即古代原雞。一種經人工馴養而進化為家雞,一種則變化不大稱現代原雞,屬三類保護動物。十二生肖中的雞一般指家雞。雞在古文字中既可寫作「鷄」也可以寫作「雞」右邊的部分寫成「鳥」或「隹」都可以,大概是古人認為現實中既有長尾巴的大公雞,也有短尾巴的胖母雞,古人難以分辨雞應該屬於長尾鳥還是短尾鳥。
可以說,雞是與人關係最密切也是人類最早馴養動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就發現了家雞的骨骼,我國最早的甲骨文中也有「雞」字,是屬於象形、形聲、會意三者兼備的漢字種類。早在殷商時期的先民們就已經用繩子系住雞脖和雞腿的方法來馴養雞了。特別是中國人,有人煙的地方必有雞犬相伴,甚至把「雞鳴狗叫」等同「有無人煙。
漢代人編寫的《說文解字》解釋雞為「知時畜也」。既說明雞是家畜,又強調了它的報時作用。古代社會,雞被人們尊稱為「報時神,」甚至享受著人類的祭祀。不管酷暑寒冬,還是雨雪晴天,雞都能準時守信的嘀鳴報曉。在沒有鐘錶的古代人看來,雞就是通天神靈,知道漫漫長夜中的時辰,知道太陽何時升起,這是古代最聰明的人也無法做到的事情呵。
「雄雞一唱天下白」(唐.李賀《致酒行》),讀起來總是使人感到無比的振奮。正是有了公雞在黎明時的打鳴報曉,人們才有了新的一天的開始和生機。古人養雞,注重的是雞的報時功能,正如甲骨文和金文圖形中所展示的「雞」恰似一隻頭、冠、嘴、眼、身、翅、尾、足俱全的雄雞的側視形狀。因此,圖中的雞刻畫的都是會打鳴的公雞,沒有母雞形象。
在十二生肖中,雞被視為勇敢仁義而又是人們最可信賴的朋友之一,故有「德禽」之雅稱。其實,雞有五德最早見於《韓詩外傳》一書,「君獨不見夫雞乎?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文、武、勇、仁、信、被稱為雞的五德,前兩德源於雞的形象與身體構造,後三德則取自雞的習性。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認為人也有五德「是溫、良、恭、儉、讓。」《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漢鄭玄曰:「言夫子行此五德而得之。」儘管雞的五德與人的五德有所不同,但是十二生肖中的雞,能被譽為「德禽」,歷朝歷代,文人墨客以雞喻人、寫雞吟雞、畫雞抒情,無不體現人們對雞的讚美和人們所追求的一種美好的精神嚮往。
猴奮已教千戶樂,雞鳴又報萬家春。2017年除夕零點鐘聲敲響,央視春晚金雞報高潮迭起。此時此刻,雞年送你五隻雞:機靈詭秘如獼雞、健康快樂像馬雞、富貴悠然似金絲雞、無憂無慮比猿雞、聰明伶俐勝孫雞。在此向大家送上新春的祝福:一如既往、二人同心、三口之家、四季歡唱、五福臨門、六六順意、七喜來財、八方鴻運、九九吉祥、十分美滿!
(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