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公主墳

2023-04-01 20:59:41 1

公主墳位於復興門外,現有公主墳立交橋和北京地鐵公主墳站。歷史上稱王佐村,清末改稱苑家村,日偽時期改稱公主墳。

公主墳這個地方原有清朝清仁宗嘉慶皇帝的兩個公主的陵墓。文物部門就對公主墳進行了考古挖掘,並參考歷史資料考證,證實這裡因過去葬有清仁宗嘉慶皇帝的兩位公主而得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公主墳

地點

北京玉淵潭

朝代

清嘉慶

主人

莊敬和碩公主

軌道交通

北京地鐵1號線;北京地鐵10號線

目錄

1名稱來源

2坊間流傳

摺疊編輯本段名稱來源

莊敬和碩公主,嘉慶第三女,為和裕皇貴妃所生,生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她於嘉慶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嫁蒙古親王索特納木多布濟。嘉慶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歲。 莊靜固倫公主,嘉慶四女,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她於嘉慶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土默特部的瑪尼巴達喇郡王。嘉慶十六年(1811年)五月卒,年二十八歲。

和碩是滿語。意為一方。清初有八和碩貝勒,即八方八部落長之意,也可以理解為八大貝勒。清宗室封爵第一級為和碩親王。清代嬪妃之女和由中宮撫養的宗室之女封為和碩公主。宗室中有封爵者之女都稱為格格,其中親王之女稱和碩格格,即郡主。公主和格格的丈夫稱為額駙,額駙是滿語,即漢語的駙馬。固倫公主之夫為固倫額駙,和碩公主之夫為和碩額駙;格格之夫依次為郡主額駙、縣主額駙、郡君額駙、縣君額駙、鄉君額駙。

固倫,滿語為天下的意思,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

因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後不得入皇陵,也不能進公婆墓地,必須另建墳塋,因此北京郊區有很多公主墳。因為和碩公主和固倫公主是同年而亡,僅隔二個月,所以埋葬在一處。公主墳的墓地原有圍牆、儀門、享殿等地面建築,四周及裡面廣植古松、古柏和國槐、銀杏,古色古香,十分幽靜。地宮都是磚石結構,非常堅固。雙墓均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寶、絲綢等物。

摺疊編輯本段坊間流傳

摺疊民女格格悽涼而死

有一個網上的版本,說的挺有意思,很有點劉寶瑞單口相聲"君臣鬥"的味道。原文如下。

清代,乾隆皇帝派人拆明陵給自己修陵寢,被大臣劉墉奏本,參了皇上一個挖墳掘墓之罪,乾隆無法抵賴,只得準奏,自己定了個發配江南。說是發配,實際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換上便衣小帽步行罷了。劉墉、和珅一路跟著保駕。這是乾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間,對什麼都感到新鮮。一路上指指劃劃、問這問那,不知不覺日頭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餓。他們走進一個小村莊,來到一戶門前,和珅前去扣門,開門的是個老頭兒。老人看他們模樣不象是惡人,就把他們讓進屋裡,叫女兒為三位客人準備飯。老頭的女兒只有十四、五歲,穿的雖然破舊,但乾淨利索,顯得十分可愛。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幾碗熱氣騰騰的麵條和一大海碗白薯。三個人餓急了,吃的還真香。第二天,他們一出門,看見小姑娘比昨天晚上顯得更加俊秀。乾隆很喜歡這個小姑娘,就對老人說:"老人家,你要樂意,就讓您的女兒給我做幹閨女吧!"老人一聽很高興,就讓女兒過來拜見了幹老子。乾隆掏出一錠銀子對老人說:"拿去給孩子做幾件衣裳吧,"又從懷中掏出一塊手帕,遞給姑娘,"孩兒如遇急難,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聽皇……",這時劉墉哼了一聲,接著說:"打聽皇家大院!" 乾隆忙改口:"對!對!皇家大院。"

幾年後,趕上連年鬧災荒。父女倆實在過不下去了,只好到京城來找姑娘的幹老子。父女倆千辛萬苦來到京城,找遍北京城裡的黃家大院,就是沒找到幹老子的家。父女倆直埋怨自己當初太粗心,沒問清幹老子姓啥名誰,住在哪條街。爺倆在京城無親無故,無錢無糧無處住。沒法子,只得白天沿街要飯,晚上縮在牆根或破廟裡過夜。老人年歲大了,熬不過這苦日子,得了重病,姑娘愁得只是哭,沒辦法。這天清早,姑娘急的實在無奈,來到護城河邊,想尋短見。可想起身染重病的爹爹,猶豫了,生,生不得,死,死不得,只好一個人在河邊痛哭。說來也巧,這時劉墉正好出來遛彎兒,聽見哭聲悲切,便尋聲而來。姑娘見有人來,連忙止住哭聲。抬頭一瞅,不覺怔住了:這人不就是隨乾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先生嗎?這可有救了。連忙上前雙膝一跪。這一跪倒把劉墉弄糊塗了。他仔細一看,認出來了,噢,是皇上的幹閨女!於是,問明原因,就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到了府上,爺倆才知道,幹老子原來就是乾隆皇上,接他們的先生是丞相劉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宮。爺倆先驚,後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親呢?第二天一早兒,劉墉帶著父女倆進宮去見乾隆。再說乾隆回宮後,早把幹閨女的事忘了,如今一提才想起來,可他怕別人知道這件事笑話皇上和鄉下佬攀親,想賴親。可父女倆手中有自己的黃手帕,又有劉墉作證,怎麼賴得掉?沒轍,只好把二人宣進宮來,找了個住處。沒成想皇宮裡雖然不愁吃、不愁穿,可繁文縟節多得要命,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待衛太監都是勢利眼,老人家可受不了。本來就是病歪歪的身子,再加連驚帶嚇,沒多少日子就死了。咽氣之前,囑咐女兒把他的屍骨葬在家鄉。打這兒以後,就剩下姑娘一個人孤孤憐伶地呆在宮裡,每日思念爹爹,想著老人的臨終囑咐,常常淚流滿面。姑娘有話無處說,不僅把眼淚往肚子裡咽,還成天提心弔膽地過日子。皇妃、公主見她長得漂亮,很嫉妒她,常常冷言冷語地挖苦她;王爺、太子、王孫們見她長得端在秀麗,與福晉小姐大不一樣,都對她不懷好意,總想欺侮她;太監、丫環們也因她出身貧賤,又給不起賞錢,看不起她,時不時地也指桑罵槐地數落她一通。俗話說:寧喝舒心的粥,不吃皺眉的飯。姑娘整天眼淚泡著心,日久天長,就憋出病來了。沒多少日子,姑娘就病得不行了,幾天水米沒沾牙,昏昏沉沉的。宮娥這才害了怕,回稟了皇上。乾隆無奈,只好來看她,可姑娘已經病得不行了。第二天,姑娘就死了。

宮女稟報了乾隆,說姑娘臨死前要求皇上把她和她爹爹的屍骨葬到家鄉去。乾隆說:"埋了算了!"這時,正好劉墉進宮,聽到這話心裡很不高興,搶上一步,拱手道:"啟稟萬歲,臣有一事不明。"乾隆一聽,就像當頭挨了一棒,他就怕聽到劉墉這句話,他一句 "一事不明",曾經參過皇上和多少大臣。這回不知又該誰倒黴了。乾隆趕緊朝著劉墉又是搖頭,又是擺手,意思是說:咱們待會兒再說。劉墉裝沒看見,接著說: "這位公主雖說不是萬歲親生,可卻是您自己認的乾女兒啊!並且留有信物,就這麼草草葬了,萬歲臉上可不光彩呀!"乾隆心想:"越怕你你越來,好晦氣呀!" 有劉墉這兒盯著呢,乾隆只好傳旨,按公主的葬禮,把姑娘葬在了翠微路這地方。人們都管這座墳叫公主墳。年長日久,周圍長滿了雜草。直到解放前,這座孤墳還孤單單地立在那裡,就像姑娘生前在皇宮裡一樣悽涼、冷清。

摺疊漢族公主鐵血傳奇

第二個版本說的是這裡埋的是清代惟一的漢族公主孔四貞。

孔四貞的父親孔有德,原是明朝鎮守遼陽的一名參將,明末降清,順治初年封為定南王,後來成為清政府鎮壓各地農民起義和其它抗清力量的得力幹將。順治七年,孔有德率清軍打到廣西,殺了寧死不降的南明東閣大學士瞿式鋁,從此駐軍桂林,鎮守廣西。順治九年五月,一直活躍在西南的張獻忠農民起義軍餘部--大西軍,北伐抗清。起義軍在李定國率領下,打到廣西。七月初,大敗孔家軍,將孔有德圍困在桂林城。孔有德無路可走,只好手刃愛姬,閉門自焚。大西軍進城後,殺了孔氏全家,唯有女兒孔四貞被部下線國安救了出來。

消息傳到北京,順治帝深感震驚,下令徹朝"痛悼",十分隆重。後來,世祖與皇太后(即孝莊)感於孔有德歿於王事,下令將孔四貞送入宮內由太后撫養。於是,孔四貞就從廣西來到北京,住進皇宮。順治十一年,孔有德靈柩自廣西經北京運往東京(今遼寧省遼陽市)安葬。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皇帝特命"葬車至日,應遺內大臣、禮部官員各一員迎奠。並令和碩親王以下、梅勒章京以上各官往迎"。"往東京時,仍令諸王大臣會送,給銀四千兩造墳,工部立碑"。接著,又派禮部侍郎恩格德給孔四貞另送去白銀二萬兩,供她日常生活之用。孔四貞接受贈銀後,又提出:"臣父骸骨,原命歸葬東京,但臣兄既陷賊營,臣又身居於此,若將父骸送往東京,孝思莫展,請即於此地營葬,便於守視"。順治帝欣然允諾,不但將孔有德安葬在京城,還以"定南武狀王孔有德建功頗多,以身殉難,特賜其女食祿,視和碩格格。"從此,孔四貞就成了清宮中的一名公主。

孔四貞十六歲時,孝莊皇太后曾打算把她嫁給順治帝為妃,順治皇帝本人也有這個意願。但她卻申明,自幼父母作主,已經許配給其父的部將孫龍之子孫延齡。皇太后不好勉強,只得給他們完婚,並賜第西華門外。康熙五年,孔四貞因家口眾多,費用浩繁,向朝廷提出就食廣西的請求。康熙準許了她的請求,並任命孫延齡為廣西將軍。孔、孫舉家南遷,從此一直住在廣西。康熙十二年,吳三桂等三藩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發動叛亂。孫延齡礙於孔家與三藩的老關係,也參加了叛亂,受封臨江王。對丈夫反叛清廷,孔四貞一直持反對態度,認為不仁不義。因此,她時時規勸丈夫歸順清朝,故孫延齡叛亂不到三年,便表示要投降清朝。這個消息不慎被吳三桂獲悉,吳便以收復廣東為名,派其孫吳世琮從雲南到桂林,將孫延齡暗殺。孫死後,孔四貞落入吳三桂手中,被拘往雲南。直到清軍最後攻克昆明,掃平三藩,孔四貞才回到京城,死後葬在京西即現稱為公主墳的地方。

孔四貞之所以受到清王朝如此厚遇,是有原因的。清王朝從關外起,就重用明末降清的范文程、洪承疇、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人,封以高官顯爵,賜予重祿厚俸,使他們竭誠為清王朝進取中原賣力。在降清武將中,孔、尚、耿以及後來的吳三桂,力量最強,是清王朝在全國建立政權的依靠力量。當孔有德自焚身死,孔家軍遭到李定國大西軍重創時,南方還激蕩著抗清鬥爭的風雲,存在著永曆南明小朝廷,這無疑是清王朝統一全國的嚴重障礙。因此,清廷仍然要利用吳、耿、尚等降清漢官的力量。順治十一年,孔家軍的部將線國安、李菇春率軍擊敗大西軍,再度盤踞廣西。孔四貞就成為孔家軍的一個招牌,也是清廷維繫吳、孔、尚、耿四家的一條重要紐帶。孔、尚、耿三家是世交,他們曾同是明總兵毛文龍的部將.孔四貞又是吳三桂的養女。清政府深知對他們必須持積極、慎重的態度、故而孔有德死後,孔四貞破例由太后撫養,賜封公主,恩寵有加。然而當孔家軍及其它三藩的作用消耗殆盡,孔四貞的地位也就隨之降低了。康熙朝以後,隨著政權在全國範圍的逐步確定與鞏固,清政府對孔家及其它三藩由依靠變為控制。因此當孔四貞舉家遷往廣西後,清政府便乘勢將她的名分由和碩格格降為郡主,並明確規定"下不為例"。就這樣,孔四貞成了清王朝二百餘年中絕無僅有的一位漢族公主。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