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深情化豪情!劉禹錫一往情深深幾許?

2023-04-01 21:58:45

  深情化豪情!劉禹錫一往情深深幾許?今天趣歷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劉禹錫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劉禹錫大抵算是上承李白下啟蘇軾式的詩人。

  讀他的詩,應當備上一壺老白乾,再來點兒搖滾樂什麼的,當他詩中的豪氣撲面而來時,大飲一口,高呼爽!這個兒勁就對了,這才不枉顧劉禹錫「詩豪」的名號。

  劉禹錫還會讓我常常想起一個人來。海明威筆下那個孤獨的老者,他與大海奮戰了一輩子,海水可以吞沒他,但從未曾把他徵服。

  劉禹錫也是如此。殺了他,不過是引刀成一快;想讓他投降,嘿嘿,做夢!

  任憑風吹浪打,我自閒庭信步,這就是一代詩豪劉禹錫。

  (一)白銀盤裡一青螺

  我不得不承認有些東西的確是天生的,比如劉禹錫的豪氣。漢高祖劉邦一曲「大風起兮塵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可謂豪情萬丈,這一點兒精神竟然時隔八百年又遺傳到了劉禹錫身上。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劉禹錫出生在江南嘉興。他祖籍洛陽,乃漢中山靖王劉勝(就是河北保定滿城穿金縷玉衣的那位王爺,據說也是劉備的祖上)之後。

  大曆七年(772年)真實我國文化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劉禹錫,白居易,李紳,崔護等大才子們都是在此年出生,也許正是文曲星聯袂下凡,才子扎堆出現,才造就大唐這一詩歌的盛世王朝。

  劉禹錫出生在標準的小官僚之家,爺爺父親都是地方小官,但江南富饒,劉家自然也吃喝不愁。雖不是柳宗元柳家般豪門世族,但也不是杜甫李賀李商隱等人可比的。

  總之劉禹錫是可以安心讀書,且他本就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很早便已誦讀儒家經典,亦可吟詩作賦。名揚天下的詩僧皎然與靈澈遊歷江南,對劉禹錫的才華頗為驚嘆,忍不住親自指點。

  家裡有礦,又是天才,又有名師,又很勤奮,活該劉禹錫成名啊!看看我們,說要減肥,假期都懶的出門;說要賺錢,一加班就頭暈頭疼;說要勤奮,一看書就心慌噁心。唉,算了吧,活該!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望洞庭)

  這首《望洞庭》據說是劉禹錫少年時隨父親遊歷時所作。諾大個洞庭湖在少年劉禹錫眼裡不過如同臥在盤子裡的一隻青螺而已——估計還不夠他一口吃的。

  是啊,劉禹錫,他心裡裝的是天下,哪裡還看的上這小小的一窪水池。

  鸚鵡洲頭浪淘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這首《浪淘沙》應該也是劉禹錫早期的作品。寫完該詩,他就直奔洛陽而卻,獨自狂夫不憶家,洛陽才是他的舞臺。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過了黃河就是洛陽。站在黃河邊,劉禹錫遙望洛陽。有風起,他羽扇綸巾,衣衫飄飄,輕聲道:「洛陽,我來了。」

  (九曲黃河萬裡沙)

  (二)沉舟側畔千帆過

  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18歲的劉禹錫來到洛陽,並在洛陽、長安一帶遊學備考,很快鋒芒畢露,震驚士林。

  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21歲的劉禹錫進士及第,與20歲的柳宗元同榜。六年後,兩人再次同榜博學鴻詞科。

  這兩位來自南方的天才漸漸的走到了交織在一起,死亦不休。其實少年時,劉禹錫青生活的蘇州與柳宗元所在的江西並不算遙遠,兩位年齡相差僅一歲的天才少年也許早神交已久,但古人並不像我們現在現有手機有微信,所以古人說有緣自會相遇,儘管現在也如此,但謬之千裡矣。

  此時25歲的韓愈已經聲名鵲起,也比他們早一年中了進士,自然的成了這兩位大哥。稍後不久白居易、元稹也加入了他們的圈圈。唉,真想看看他們的朋友圈,你來我往的互贊,也一定精彩紛呈。

  (九曲黃河萬裡沙)

  可惜啊——

  永貞革新就像雕刻在劉禹錫與柳宗元生命中的一道疤痕,無論怎麼繞都始終繞不開。這道疤痕把他們的命運一下子分成兩段——一段是風流倜儻的公子小哥,一段是命運多舛的天涯騷客。

  改革是改革者的墓志銘,可是執筆者又是誰呢?

  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出京,初為遠州刺史,後為遠州司馬。戴罪之身,刺史與司馬,又有何區別,只不過是政敵們再多羞辱再多折騰他們一次罷了。

  相較於習慣沉默思考的柳宗元,劉禹錫可是個「刺頭」,他眼裡揉不得半粒沙子,想讓他就此作罷,忍氣吞聲,根本辦不到。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沉舟側畔千帆過)

  這首題為《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詩作於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此時距劉禹錫第一次被貶已經過去了二十餘年,期間他又被貶朗州(今湖南常德)、連州(今廣東清遠)、夔州(今四川奉節)及和州(今安徽和縣)。這二十年,劉禹錫可謂天南海北的轉了一大圈,也許政敵們覺得折騰了這麼久劉禹錫所謂的傲氣所謂的豪氣早就消磨殆盡,可惜他們錯了。

  他劉禹錫壓根就沒有服輸過——

  白居易感慨,「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他劉禹錫哈哈大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一葉沉舟怎麼能抵擋千帆競發,一木之病怎麼能壓的了萬木爭春?!我老劉不怕你們,不服來啊,我老劉就在這兒呢,我等著你們。

  寫這句詩的時候,他的好友柳宗元已經去世多年,可永貞革新卻還如大石頭一般壓在他們身上。柳宗元沒有屈服過,他劉禹錫也沒有屈服,並且他還要告訴他的朋友,告訴他的敵人,我老劉就是跟你們鬥到底。

  為了朋友為了心中的理想,就算泰山壓頂,也不過微微一笑。

  嗚呼,此處,怎可不大飲三杯?!

  (三)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禹錫的精神還在於他根本就沒有把那些政敵們放在眼裡,儘管他們視自己為眼中釘肉中刺。在這場並不對稱的戰役中,劉禹錫不會放過任何還擊甚至羞辱敵人的機會。

  儘管機會不多,但每一次劉禹錫都直擊要害,那赤裸裸的蔑視更是讓政敵們食不能味,寢不能安。

  唐憲宗元和九年(815年),此時永貞革新的頭頭王叔文的骨頭爛的渣都不剩了,顯宗皇帝李純才在裴度等人勸說下召劉禹錫與柳宗元回京。由於武元衡等政敵的仇視,柳宗元很快就被趕到了柳州。劉禹錫雖然暫時在京城住下了,但不安分的老劉哪裡會甘心——在玄都觀,他向敵人正式開了第一炮!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這首《玄都觀桃花》後面還有一個副標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呵呵,這一下就有意思了。玄都觀桃花是很好,那又怎麼著,還不是俺老劉走之後才栽種的?!

  嘿嘿,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你們這幫傢伙,別看一個個人模狗樣的,我呸,那是因為俺老劉沒在,有俺老劉在,哪裡輪的上你們作威作福?!

  這一炮,是瞎子都知道衝誰去的。這下不僅是武元衡就算憲宗皇帝也坐不住了。憲宗皇帝心道,既然不能為我所用,那就不如趕遠一點兒,眼不見心不煩!於是一道聖旨就把劉禹錫扔到了播州(後改為連州)。

  可歷史還是給了劉禹錫在玄都觀開第二炮的機會。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56歲的劉禹錫被召回洛陽,此時他已經被貶了23年之久。

  永貞革新的事情已經過去那麼多年了,也許都應該忘記了。可惜他的政敵沒有忘,他劉禹錫也沒有忘。有些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誰都不會忘記,只是看誰先記起而已。

  又是春日,他又來到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篇題為《再有玄都觀》的詩作或許最能體現劉禹錫的不屈不撓。用毛主席的話說,他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媚骨。

  怎麼樣?我老劉又回來了。你們呢?還不是樹倒猢猻散!

  詩中透露出戰鬥精神與樂觀天性讓人很難將此與一個年近六十歲的老人聯繫起來,詩中表達的蔑視更是讓許多人如坐針氈。

  與人鬥,其樂無窮。生命不息,戰鬥不止。我劉禹錫就是要跟你們鬥。

  話儘管刺耳,但劉禹錫畢竟已經是一個老人,還是一個詩名遠播的老人。文宗皇帝想必也看明白了,就讓他發發牢騷把,畢竟憋屈了一輩子,無所謂的。以後的劉禹錫官漸漸越做越大,最後做到了太子賓客,雖然是閒職,但畢竟德高望重。

  晚年的劉禹錫再次去了玄都觀。這一次他選擇了冬天去,再也沒有桃花了。在漫天的飛雪中,劉禹錫寫道,「好雪動高情,心期在玉京。人披鶴氅出,馬踏象筵行。照耀樓臺變,淋漓松桂清。玄都留五字,使入步虛聲。」火藥味明顯少了許多,也許吧,他老劉再牛氣終究還是抵不過時間。

  (四)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的豪氣不僅僅體現在他堅持理想的鬥士精神,還 體現在他積極樂觀的心態。儘管他大半生都是在貶謫的路上飄零,但我們在他的詩中卻看不到絲毫的惆悵與悲哀。他始終積極樂觀的看待生活,看待世界,真正達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自宋玉以來,秋天似乎成為了悲傷或蕭瑟的化身。大詩人李白在秋風四起時亦曾嘆道,「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杜老夫子更是「萬裡悲秋常作客」。劉禹錫的好友白居易也有「秋雨梧桐葉落時」的感慨。五代李煜更是哀鳴「春花秋月何時了」。

  但劉禹錫的這首《秋詞》卻一掃悲秋之感,賦予秋日更為寬廣的境界,並把這種境界上升到做人的態度上,用秋日晴空萬裡喻指人生的胸懷與豪氣,一掃頹廢。此時他正被貶朗州,乃戴罪之身,更難能可貴。

  觀我之物,著我之色,寥寥數語,盡顯風流。以詩煮酒,劉詩當之無愧。

  劉禹錫一生多次被貶,但享72歲的高壽。相比之下,李商隱47歲、柳宗元45歲,他們境況相差無幾,所不同者大抵心態爾。

  人始終還是要開看一點兒。

  劉禹錫的確看得開。他每到一個地方就去琢磨當地的民風民俗民歌,尤其對民歌情有獨鍾。他一生流浪大江南北,眼界甚寬,每到一地當地民歌也自然的被其引入詩中。這些看是俗語化的詩作,卻成為了詩向詞演變的發端,劉禹錫無心插柳,但功不可沒。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我在楊柳青青的江山邊,聽見阿哥在唱歌。他心裡到底怎麼想的?就像這天氣說是晴天吧,江西邊卻下著雨;說是雨天,這江東邊還出著太陽。真難捉摸。」

  情竇初開的青年男女不就是這樣嗎?!劉禹錫一詞寫盡風流,乃至於後世大文豪蘇軾都不得不反其道而為之才寫出了「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的著名詞句。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其實人生亦如此。風雨與彩虹不可兼得,但不經歷風雨,怎麼可以在驀然回首時得見燈火闌珊處的彩虹。

  (五)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果以劍喻詩,李太白可為酒劍仙,逍遙自在,風流倜儻;杜老夫子可為王重陽,劍氣厚重,典雅方正;白居易可為風清揚,返璞歸真,舉重若輕;劉禹錫可為楊過,劍走偏鋒,睥睨天下。劉禹錫的詠史詩就是其縱橫唐代詩壇的獨門絕技。

  劉禹錫曾在824年-826年間任職金陵和州。當地歷史遺蹟甚多,這自然沒有逃脫劉禹錫的「魔掌」。在劉禹錫那支神奇的大筆下,這些沉寂多年的古蹟如同注入了靈魂,一下子活了起來。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這首《題石頭城》的詩作,猶如崔顥的《題黃鶴樓》一般,讓後世膜拜,但從未敢言超越。

  「潮打空城寂寞回」,這潮水一下子就有生命,成了過往歷史的見證者。潮水還在,可曾經繁華的金陵城卻已經空空如也。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劉禹錫只用了區區七個字就寫完了。

  大詩人白居易讀了此詩,頓時技癢,也想來一首。雖然是好朋友,但自古文無第一嘛。可是白大詩人思來想去還是吃癟了,最終哀嘆道:「吾知後之詩人不復措辭矣!」幾百年後,大才子蘇軾提劍來戰,一句「山圍故國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雖然也屬上乘之作,但還是被劉禹錫殺的片甲不留。蘇大才子一生喜歡和詩,且往往都是碾壓對手,沒有想到這次被劉禹錫秒了。

  我最喜歡的是劉禹錫另一首詠史詩——《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隻燕子,穿過舊時王謝,飛入尋常百姓之家,歷史興替,滄桑巨變,盡收筆下。

  所謂豪門世族榮華富貴,都不過是過眼雲煙。潛臺詞是什麼呢?我劉禹錫根本不在乎這些東西,也只有你們這些無腦的小兒才去挖空心思的去追求。劉禹錫對政敵的鄙視真是徹底,劉禹錫對政敵的不寬恕也可見一斑。

  明朝才子唐伯虎亦曾感嘆道,「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雖異曲同工,但就深度而言,不如劉作。

  據說,劉禹錫根本沒有去過金陵。杜牧還沒有去過杏花村呢。唉,有詩讀有酒喝就夠了,理他作甚?!

  (六)後記

  我們讀詩,讀什麼呢?如果僅是考試,那不如不讀。我想我們更應該讀的是詩中的精神。

  劉禹錫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被貶的路上,但他對生活始終一往情深。這種深情化作豪情,支撐他積極樂觀的去生活去戰鬥。

  如今和平盛世,有些人動不動就高呼壓力,進而崩潰甚至自殘自盡,其不愧呼?!難道連同生活戰鬥下去的勇氣都沒有嗎?!

  生活艱難困苦時,請君多讀劉禹錫。是為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