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先的傳說故事,幼年神童
2023-04-01 20:47:07 2
李開先(1502-1568年),自伯華,別號中麓、中麓子、中麓山人、中麓放客。章丘埠村鎮東鵝村人。明代傑出的文學家、戲曲家和書籍收藏家。明嘉靖八年(1529年)進士,官至提督四夷館、太常寺少卿。二十年(1541年),上疏自請罷歸,家居近30年。平生喜愛藏書,詞曲尤多,有「詞山曲海」之稱。文才卓異,以詩文散曲見稱,是「嘉靖八才子」之一。其傳說故事散落民間,廣為流傳。

神童子
有一天,李開先的爺爺李聰過生日,當地的一些鄉紳名流都來祝壽。李開先家裡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這時候李開先才七歲,他跟隨他爹李淳應酬來賓。來賓當中有一個田進士,他看到小開先眉清目秀,舉止文雅,非常可愛。他又聽說李開先三歲學字,五歲背詩,七歲就能作文章,心裡半信半疑。今日他見了小開先,就想考考他。
飯後,趁眾賓客還沒走,田進士就請李淳帶他兒子來玩。這樣,小開先跟著他爹來到客廳。田進士叫他對楹聯,小開先就心慌起來。他怕當眾獻醜,就說:「我字識不了幾個,咋能對楹聯,怕要叫老前輩恥笑了。」田進士忙笑著說:「不要緊,試試看嘛!」說著隨手寫出了楹聯的上聯:
「牆邊柳,枕邊妻,無葉不青,無夜不親。」
小開先聽了,深深知道這下聯難對。正在這時,他看見房簷下掛著幾隻鳥籠子,裡邊的百靈、畫眉在籠子裡跳上跳下,又吃米、又喝水,心裡一陣高興,有了詞了。他隨手用筆工工正正寫出下聯:
「籠中鳥,倉中谷,有架必跳,有價必糶」。
好!這一下子眾賓客都高興了,田進士也笑出了眼淚,連聲說:「真乃奇才!真乃奇才!」
這時,眾賓客又都要求起來:「再對一個,再對一個!」
田進士看著李開先說:「咱再為一個辭官不做的人對一副吧!」小開先微笑著點了點頭。田進士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朝廷裡有一個尚書為官廉正,可是皇上聽信奸臣不理朝政。這個尚書幾次上書告朝還鄉。皇上就是不準,並出了一副對子讓他對,說對上就批准。這副對子的上聯是:
「口十心思思父思母妻子」
田進士講完故事問他:「現在你能給他對上嗎?……」
李開先心想:用一個三結構的字,還要符合本意。咋答對才好呢?他想著,想著,忽然想起一個「謝」字,隨即又工工正正地寫出下聯:
「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皇恩」
眾賓客看完下聯,都齊聲稱讚起來:「真乃神童子,真乃神童子也!」
打那,李開先是神章子的故事,就在四方傳開了。

「棋王」拜師
李開先在朝廷做官的時候,不光文章寫的好,他還會下一手好棋。別說文武大臣了,就連皇上也下不過他。皇上佩服他,就封了他個「天下第一棋」,賞給他一個金棋盤,一副玉棋子。後來,不知道李開先咋得罪了奸臣,奸臣就在皇上那裡說他的壞話。皇上氣惱了,就把李開先給「開」回家來了。
李開先成了老百姓,沒事幹啦,就天天看書呀,寫書呀,累了呢,就跑到棋亭那兒,攤開棋盤跟人家下起棋來。
那時候,李開先有個好朋友叫雪蓑。這個雪蓑是個大寫家。他寫的字誰也比不了。這一天,雪蓑拿起筆來,唰唰唰,把皇上封的「天下第一棋」五個大字,寫到了一面杏黃旗上,撐上旗杆,插到了李開先的棋亭子上。
這一插不要緊,惹了禍。那時候,邊境正鬧事,有一個大將軍帶兵去打仗,正好路過李開先的棋亭。他看見那面杏黃旗,生氣了,哼了一聲,命令兵馬打住,要問清這面杏黃旗是咋著一回事。因為這個大將軍也會下棋,人又「橫厲」(厲害),自稱「棋王」,誰也看不起。
大將軍一聽是李開先掛的旗,他也鬧不清李開先是幹啥吃的,就命令手下傳李開先來賽棋。那工夫,李開先正在家作詩文呢,聽說大將軍傳他,趕緊撂下筆就來了。他老遠就看見一個大鬍子抹著腰等著他呢。大鬍子將軍見了李開先,「橫厲」勁就上來了,說:「你掛『天下第一棋』,口氣不小,哼!來,我和你賽一盤!」
李開先呢,見這個人來頭不小,知道國境正鬧事,大鬍子帶兵去打仗,人家也算功臣呀,就讓了他,笑嘻嘻地坐下和他賽開了。
大鬍子將軍走了幾步棋,說話了:「慢著,咱先君子後小人,你贏了,我拜你為師。要是你輸了呢,咱不客氣,把『天下第一棋』這根旗杆給我砍嘮!」
李開先哈哈笑著說:「行呀,咱一言為定!」
第一盤棋,大將軍贏了。第二盤呢,大將軍又贏了。又下第三盤。這回可不容易了。從天黑下到天麻麻亮,還不分輸贏,李開先怕耽誤隊伍開拔,就有意讓了他一步。大將軍抓住這個節骨眼,連走三著,又贏了。他站起來,把棋桌一拍,說:「哈哈!你這『天下第一棋』敗給咱家嘮。對不起,這旗杆你自家砍了吧,我可要開拔了。」
大鬍子將軍說完這話,恣嘎悠地帶兵去打仗了。也真是出神啦,在將軍到了前線,很快打了勝仗。他凱旋迴來的路上,又路過李開先的棋亭,一看旗杆還沒砍,就氣壞了,命令手下快去砍旗。李開先早料到這一手啦,他走上前去說:「大將軍,且慢!咱倆再戰一盤。這回我要是輸了,再砍也不遲!」那大將軍本來就「橫厲」,哪裡肯聽勸!大刀一舉,咔嚓一聲,親自把旗杆砍了,說:「砍旗歸砍旗,賽棋歸賽棋。這回要是我輸了,我給你立銅旗杆!」
這樣,他倆又坐下賽開了。這回,李開先把自家的絕招都使出來啦。他巧布連環,步步為營,把大將軍逼得滿頭冒汗。李開先連著贏了兩盤。第三盤呢,大將軍當頭一炮,又叫李開先吃掉啦。李開先趁著這個勁猛攻,又贏了第三盤。你想,這個「橫厲」大將軍,咋能服氣?他說:「不行,咱再戰三盤!」說來也真叫邪,大將軍又連著輸了三盤。他覺得奇怪,心想,準是打仗打累了,歇歇再下。他安營紮寨,在李開先莊上歇了三天,養足了精神,兩人又下起來。他們又一連下了三天三夜,前後下了九九八十一盤,大將軍盤盤都輸了。這時候,大將軍才服氣啦。他恭恭敬敬地說:「李先生棋藝高超,在下實在佩服!我得問你一句話:當初你為啥連讓我三局?」
李開先笑了,說:「看看!當初大將軍不是帶兵去打仗嘛!要知道,氣可鼓而不可洩啊!」
你猜咋啦?這位堂堂大將軍,噗通一聲雙腿跪下,非要拜李開先為師不可。李開先呢,忙把他扶起來,說:「咱倆算是棋友吧。」大將軍咋能肯依,不光拜了李開先為師,還真的把他砍了的旗杆換成銅的啦!

獻對幫貧
明朝嘉慶年間,相公莊有一家姓張的富戶,開設了兩座當鋪。他僱了一個秀才出身的師爺。這個師爺閒著沒事,淨玩弄文字遊戲刁難百姓,顯示他了不起。
這年八月,這個師爺編了副對聯,上聯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他讓東家來對這句的下聯。這個東家沒文化,折騰了一天一宿也沒能對上,就燙了一壺「老燒」,提著一隻扒雞,找師爺討問下聯。誰知道這個師爺一時高興出了個上聯,沒準備下句,可是東家相中了那句上聯,就讓那個師爺把上聯寫到門上,附上「告示」說「誰能對上下聯,賞二百兩白銀。
八月十五這天,東當鋪門前擠了很多人,都來看「告示」。師爺吆喝說:「應對都快獻佳句,過期不候。」
誰都想掙那二百兩白銀,下聯獻上了一百多條,可是東家都不中意。他從後院傳過話來說:「今日是好節氣。誰能對上下聯,再加賞白銀一百兩。」
這時候一個教書先生模樣的人攙扶著一個老人擠到櫃檯前,對師爺說:「這位大伯,在貴鋪當了過冬的棉衣、棉被,無力贖回,我如能對上下聯,不要賞銀三百,只望發還這位大伯當的衣物。」師爺把手一伸,說:「把下聯拿來!」
這位教書先生說:「請賜筆墨,我直書門上。」
東家聽了,不幹,說:「你要是寫得不好,豈不有辱當鋪門面!」
那先生說:「在下對句,若不合意,甘願賠銀三百!」說著他便從衣袋裡拿出五百兩銀票放到櫃檯上,作了抵押。師爺和東家這才吩咐下人伺候筆墨。那教書先生提起筆來,唰唰在大門的左扇上寫開了。他的下聯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這下聯對得絕了,在場的人沒有一個不叫好的。
東家師爺這才安排酒飯,款待那先生。誰知那人只是微微一笑,從櫃檯裡接過衣物還給老人,揣起他的銀票,轉身就走了。
事後,東家四處打聽,才知道那人正是「嘉慶八才子」之一的李開先。那會兒,他住李家亭子,到相公莊趕集碰上這件事的。

圓夢
李開先有個鄰居,小名叫周生。他想進府參加院試,取個功名。有一天中午,周生用功累了,爬在書桌上睡起覺來。他一連做了三個夢,醒來有點害怕,不知是吉是兇。正在這個時候,門外來了一個算命先生。周生連忙請他進來圓夢。他說出第一夢是「牆頭上種了一棵又粗又高的高粱」。算命先生聽了,搖搖頭說:「此夢不詳,牆頭上咋能種高粱?豈不旱死了,不好不好。」又問第二個夢,周生說:「夢見夫妻兩人睡覺背靠著背。」
算命先生一聽,皺開了眉頭,說:「這夢更不吉利了,看來相公與夫人天命相剋,早晚要出家務。」周生心裡一急,連忙說出第三個夢:「清早出門,迎面抬來兩口棺材……沒等周生說完,算命先生害怕了,站起來要走,說:「不好不好!貴府這兩天要犯重喪。我不奉陪,告辭了。」說完起身跑了。
這樣一來,周生添了心病,成天愁眉不展,無心攻讀詩文。
有一天,他來到李開先家。李開先見周生這個病樣,就問了問為啥。周生一說,李開先放聲大笑說:「真乃杯弓蛇影,何其愚哉!天下竟有此等騙人術士,不解陰陽,安知禍福?」周生聽了,就象掉進了悶葫蘆,請求李先生解夢。李開先說:「此夢大吉大利,喜星高照。你想這牆頭上種高梁,必定是高中(種)。夫妻兩人睡覺背靠背,豈不是回頭就近(進)嘛!至於出門遇見兩口棺材,更是上等吉兆,這叫官(棺)上加官(棺)啊!這真是可喜可賀。你此次進府院試,主考的學政大人正是我的一位好友,待考期快到的時候,我向他致書一封,託他多加關照。正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俱備,此番考試必中無疑了!」
周生一聽不知說啥好了。他回到家裡,鑽進書齋,晝夜苦讀,終於一舉成功,考中秀才。喜報一到,他帶上厚禮,又來到李開先家,先恭恭敬敬地向李開先行了個大禮,說:「此番院試,承蒙主考大人關照,對學生有再生之恩,弟子終生難報!」李開先聽了,忍不住又大笑了:「我又不是啥神仙,哪裡有什麼先見之明?更不信什麼圓夢之說,我亦不曾認識主考官大人,只不過我是用言語激勵你罷了。文成苦功,何賴鬼神?事在人為,豈由天命?往後,你應自強自勉,才能成為大器。這是成才之道哇!」
周生聽了,這才恍然大悟,心悅誠服。
李開先批文
明朝嘉靖年間,章丘縣城裡有個鄉紳,念了幾年四書五經,就覺得了不起,認為誰也不如他了,到處寫詩作文,誇耀自己。
有一次,他精心選了四篇自認為不錯了文章,去拜訪李開先,請他評點他的大作。李開先閱罷,微微一笑,提筆在每篇文章的後頭,批下這樣的批語:這一呢,「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二呢,「文有七竅,已通六竅」;這三呢,「文出八大家之外」;這四呢,「有高山擂鼓之音。」這個鄉紳看了,恣得就象得了啥寶貝,歡歡喜喜打道回府,連夜張燈結彩,宴請當地名流學者,向他們炫耀起來。這時,李開先的好友雪蓑正在章丘城內,也叫鄉紳拉來了。這酒喝得差不多了,鄉紳拿出四篇大作和李開先的批語,展給眾人看,眾人個個翹起拇指,稱頌誇好,把個鄉紳誇得滿面春風。這時,宴席上猛地響起幾聲「嘿嘿」的冷笑。鄉紳吃了一驚,一看是雪蓑在那裡撇嘴。他趕忙過去施了個禮說:「先生有何見教?」雪蓑搖著頭說:「我笑這麼大章後城,這麼多名士,竟沒人能解開李公之意。」
眾人請他明言,雪蓑慢悠悠地說:「兩個黃鸝鳴翠柳者,不知所云也。一行白鷺上青天者,不知所往也。文有七竅,已通六竅,正是一竅不通。古文以八大家為魁,堪稱世代楷模,文出八大家之外,自然不成其文章了。至於高山擂鼓之音嘛,恕我直言,山乃諧音,就是不通!不通!又不通也!

「汙胡」的故事
明代文學家李開先,罷官以後回到家鄉東鵝莊。一心用在戲曲創作和研究上,著作很多。當時河南杞縣有個名蘇洲號雪蓑的落魄文人,慕名前來拜訪李開先。兩人一見如故,結為至交。這個雪蓑善草書,喜繪畫,好詞曲,也是個博學多才的人。
相傳李開先病危時,雪蓑前去探視,在臥室坐了一會兒,便到前廳用茶。李開先夫人問他覺得先生病情怎樣。雪蓑沉默片刻說:「依我之見,應該用墨汙汙先生的鬍鬚。」說罷告辭而去。夫人隨即走進臥室。開先問:「蓑公曾留下什麼話麼?」夫人說:「他說用墨汙汙老爺的鬍鬚。」李開先聽罷,長嘆一聲:「我的生命快到頭了。」夫人說:「老爺應寬心養病,為何說這不吉利的話呢?」李開先說:「『汙胡』就是嗚呼哀哉的意思。這是蓑公的暗示,看來我是命在旦夕了。」夫人聽了,哀傷萬分。
又過幾日,李開先一彌留之際。雪蓑又來看望。這時正碰上開先神智稍稍清醒,他睜開雙眼,直視雪蓑。雪蓑說:「魂魄三山外」(魂魄將要離開軀體到三座仙山以外去了)。過了一會兒,李開先對道:「乾坤一夢中」(活在世上如同做了場夢)。話音剛落,便緊閉雙眼,與世長辭。
李開先與雪蓑心懷豁達。就是在永訣的時候,他們也不失樂觀文雅之氣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