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創業致富產業扶貧心得體會5篇
2023-04-02 15:56:22 1
脫貧致富說到底離不開農民增收,單純的依靠政府的資金救助達不到真正的脫貧,也不能夠真正的奔康。做好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過程中一項關鍵性舉措。下面是範文模板網給大家整理的創業致富產業扶貧心得體會,僅供參閱!
創業致富產業扶貧心得體會【1】
創業致富帶頭人 脫貧攻堅先行者
——記寧陝縣城關鎮縣人大代表王健帶領村民致富的先進事跡
2019年對於城關鎮青龍婭村是意義非凡的一年,一排排整齊的大棚、一簇簇鮮嫩的香菇、一張張豐收的笑臉,青龍婭村食用菌扶貧產業園區的建設,將原本沒有生機的村莊發展成一片欣欣向榮的好光景,
這些變化都離不開現任縣人大代表村主任王健的艱辛付出與努力。
王健,男,漢族,現在46歲,高中文化,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精瘦,但他卻十分精幹。他作為縣人大代表,又是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搶抓機遇,以科學的生產促進經濟的持續增收,以建設新農村為目標,他帶領鄉親們戰勝重重困難,大膽開拓脫貧致富的道路。
狠抓扶貧機遇,搞好基礎建設。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必須走在前面,王村長努力爭資立項,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建設。食用菌農業園區護坡擋牆建設、修建河堤90米、橋梁2座、灌溉渠道1300餘米、131畝香菇大棚建設及產業路建設2100餘米、王家灣新修水壩1座、埋設管道0.4公裡、小西溝供水新修蓄水池1座、危房改造6
戶15 人,為全村經濟建設及人居環境改善做出了許多貢獻。
用好扶貧資金,發展特色產業。在這87
公頃的土地上,每一寸都有他灑下的奮鬥汗水,要大規模發展產業先要解決資金短缺、徵地、土地流轉等問題,那段時間他常常去到農戶家中,與之交談,一次不行就兩次,村民們也被他的誠意所打動,流轉土地159
畝。同時,他加強與鎮主要領導、各縣級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各類項目資金2100
萬元,積極與電力局聯繫,爭取了兩臺變壓器,確保每戶香菇大棚的生產、照明等用電。如今青龍婭村食用菌農業園區已初具規模,為當地群眾創建就業崗位24 個,幫助
38戶128
人脫貧致富。村民彭明芳說:「在家門口就有錢賺,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目前青龍婭村2座香菇大棚裡的香菇都已在市場銷售,銷售形勢很不錯,可實現銷售收入780萬元。
發揮帶頭作用,解決群眾困難。為了準確把握村內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一有閒暇時間,他和駐村工作隊就深入貧困戶家中,依靠嫻熟的表達能力和平易近人的親和力了解貧困戶家中的基本情況,思想動態及生活狀況,制定了詳細的脫貧工作計劃,落實了幫扶責任制。村民沒有菌種培育技術,他主動與原有食用菌合作社聯繫,為村民們提供技術指導;貧困戶易海林家庭經濟收入單一,又無一技之長,他幫忙聯繫公益性崗位,讓其擔任村裡的養路員;貧困戶趙本財搬遷至賈營安置點入住困難,王村長聯繫幫扶單位派出所一起幫助他搬家,用雙手託起他年邁的母親。
這個最基層的幹部,他懂得付出,村民臉上的笑容就是他最好的回報。
創業致富產業扶貧心得體會【2】
從貧困戶到「老闆」的蛻變
故事的主人公叫陀偉,六年前的他還是村裡一窮二白的貧困戶,經常窘迫到連一包鹽都買不起。之後在幫扶幹部、村委會的指導下,主動發展漁業養殖產業,如今每年的銷售額逾20萬元,今年還僱傭了兩名貧困戶村民務工。
不甘貧困、勤勞致富,他是幫扶幹部眼中的「脫貧模範」,也是村民眼中的「老黃牛」。
2014年,陀偉被列為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和妻子都沒有一技之長,要養活一雙兒女,基本看天吃飯,依靠種植水稻、木薯、甘蔗等農作物維持生計,一年收入也就幾千塊錢。
陀偉回憶說,「剛結婚那幾年,愛人跟著我吃盡了苦頭。孩子小,沒法外出打工,每天起早貪黑幹農活,但一年收成很有限,除去四口人的糧食,能拿去換錢的所剩無幾,很多時候口袋裡摸不到一塊錢,連一包食鹽都買不起。」
「我必須改變!」他說,陀偉知道,要改變家庭貧困的現狀,必須付出行動。
之後在村民的介紹下,陀偉來到昌化江附近的一位漁業老闆那謀出路,剛開始只負責拉網收魚,一天30元,烈日暴曬、純體力勞作,工作艱辛,其他人經常幹兩天休一天,陀偉卻很珍惜這份工作,每天都按時出工,老闆覺得這小夥子勤快,聊天得知陀偉家裡情況,對他格外照顧,開始教他養殖技術。
「陳老闆算是我的『貴人』」。談起那位教他養殖技術的老闆,陀偉眼中滿是感恩。他講述,老闆讓他學習漁業養殖技術,教他如何飼養、銷售活魚和冰魚,還鼓勵他創業,老闆幫忙打通市場銷路。
不懼創業「摔跟頭」
2016年,在村委會和幫扶幹部的幫助下,陀偉購買了養殖桶、收購魚苗,在自家院子「開闢」養殖場,自己去昌化江捕魚,或向其他漁民收購魚產品,開始踏上創業路。
創業並不輕鬆,「新手上路」難免會磕磕碰碰。第一次創業讓陀偉摔了跟頭,200斤魚因養殖技術欠缺,最後死了150斤,連本錢都沒掙回來。陀偉把他的難處跟陳老闆說了,對方二話不說,讓他再回去學技術。忘掉失敗的痛,陀偉繼續回到陳老闆身邊,一邊打工一邊學技術。
2017年,陀偉再次創業,這一次他變得謹慎了,分批次購進魚苗,遇到問題立馬請教,從早到晚蹲守在院子裡,30個養殖桶基本都試驗成功。陳老闆主動上門來收購,更是給了陀偉滿滿的信心。
「不懂就不斷地學習,不足就不斷地鍛鍊。」陀偉說,白天他除了要照看魚苗,一有空就去現場跑市場,海口、儋州等地的飯店、批發市場都是他的客源,經陳老闆介紹,他的魚還銷往廣東、湖南、江蘇,「創業的日子很辛苦,但是一想到可以讓家人過好日子,就特別有力量。」
帶領貧困村民一起致富
初嘗創業的「甜」,陀偉的動力更加足,他想繼續擴大規模,但缺乏資本。尼下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黎雯行得知情況後,主動找上門告訴他貸款政策,並手把手教他弄材料、走流程。
「幫扶幹部和村委會幫我太多了,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寸步難行。」陀偉講述,第一書記黎雯行幫他貸款3萬元,他用來購置制氧機、冰櫃、養殖桶等設備,最後從30個養殖桶發展到100個養殖桶,最多的時候魚苗達到2000多斤,2018年的銷售額超過20萬元。
在村幹部和村民眼中,陀偉吃苦耐勞、勤勞樸實。黎雯行說,「陀偉很能幹,不『等、靠、要』主動發展、敢於嘗試,收入提高了,卻沒有滿足於現狀,而是繼續努力,他是脫貧致富的好榜樣,值得大家學習。」
今年初,陀偉購買一輛全新的皮卡車用來送貨,生活越來越有起色。他還想繼續擴大規模,目前僱了兩個工人幫忙打下手,他們都是村裡的貧困戶,每個月2000元工資讓其他村民很是羨慕。
「趁年輕,多努力!」陀偉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憧憬,他始終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肯吃苦總會有收穫,這是他一直努力的希望。
創業致富產業扶貧心得體會【3】
作為改革開放政策的受益者,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離不開全社會的幫助與支持。飲水思源,投身脫貧攻堅,讓貧困老百姓早日過上小康生活,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
在全國政協鼓勵支持下,恆大集團從2015年12月開始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三年無償投入30億元,通過一攬子綜合措施,力爭到2018年底實現18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一年零三個月來,4600多人的扶貧隊伍常駐大方,與當地幹部群眾展開脫貧會戰,103個重點援建項目已全部開工,8.05萬貧困人口初步脫貧。在幫扶過程中,我們進行了以下探索與實踐:
一、因地制宜的產業扶貧,是實現永久脫貧的基礎。針對能夠就地進行產業扶持的貧困群體,我們計劃三年建設1000個以合作社形式運營的農牧業產業基地。目前已建設蔬菜、肉牛、中藥材和經果林基地284個,引進27家農牧業上下遊龍頭企業,已為211個專業合作社提供3.1億元產業扶貧貸款擔保。
蔬菜產業:已援建22個育苗中心、6萬畝大田基地和7800棟蔬菜大棚,扶持95個互助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引進16家上下遊龍頭企業建設若干個集散中心,藉助網際網路手段,根據市場需求指導育苗中心生產。蔬菜成熟後,由集散中心到田間地頭收購併供給到全國各地。這種供產銷一體化的扶貧模式,解決了農戶「種什麼、種多少、怎麼種、賣給誰」的根本性問題。幫扶的貧困戶戶均種植2.5畝,年人均純收入超過4100元。
肉牛產業:已從內蒙古、吉林等牧區調入優質基礎母牛5609頭,由貧困戶全額貸款購買,我們提供全額擔保、全額貼息、全額保險,每繁殖成活一頭牛犢獎勵1000元。這種「買牛不用愁,養牛沒風險,產牛有獎勵,賣牛有保障」的一條龍扶貧模式,深受貧困戶歡迎。此外,我們從澳大利亞引進3000頭種母牛建立大型種牛繁育基地,從加拿大引進9萬支優質種牛凍精改良當地土種牛。幫扶的貧困戶,戶均飼養3頭肉牛,年人均純收入超過4000元。
中藥材和經果林產業:已建成3.2萬畝丹參、天麻等中藥材基地,2萬畝油用牡丹、皂角等經果林基地。幫扶的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超5500元。這種用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入股分紅、務工增收的扶貧模式,可以幫助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二、易地搬遷扶貧必須有產業依託,才能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能致富。結合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建設50個新農村和1個民族風情小鎮,新農村給每個貧困戶配建兩個蔬菜大棚,同時輔以肉牛養殖、鄉村旅遊等作為「第二產業」。民族風情小鎮配建商業街,同時就近配建農牧基地。首批10個新農村已全部入住,第二批40個新農村和1個民族風情小鎮將於今年6月30日交付。
三、發展教育扶貧,是拔除窮根的關鍵。我們全方位補足當地教育資源短板,11所小學、13所幼兒園、1所完全中學和1所職業技術學院將於今年6月30日交付,同時設立教育獎勵基金獎勵優秀教師和貧困家庭優秀學生。
四、實施吸納就業扶貧、創業扶貧和特困群體生活保障扶貧。已吸納11687人到恆大集團及其戰略合作企業就業,年人均收入4.2萬元,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設立貧困家庭創業基金,已扶持貧困戶10976戶。援建的慈善醫院、養老院、兒童福利院將於今年6月30日交付,並設立慈善基金資助孤寡老人、困境兒童和貧困家庭。
通過實踐,我們感到,扶貧工作重在精準,貴在落實。必須瞄準短板,堅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既要「見效快」,更要「利長遠」;必須真抓實幹,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不僅出資金,更重要的是出人才、出技術、出管理、出思路,工作到村、調查到戶,措施到位、紮實推進,這樣才能不斷地奪取脫貧攻堅戰新勝利。
創業致富產業扶貧心得體會【4】
光陰荏苒,時光流逝,轉眼間為期12天的2020年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很快就要結束了,我很榮幸作為黔江區為數不多的致富帶頭人代表,參加了這次在重慶市廣播電視大學進行的學習培訓。感謝黨委政府和扶貧辦的領導,給我提供這次學習的機會。
在次培訓學習中,有幸聆聽了黃長武主任,葉強、艾豐、馮佺光、羅雪峰、汪紅泉、強海濤、何渡、汪仕雲等幾位專家學者的理論知識的精彩講解,也在老師的帶領下飛往山東的日照、濰坊、泰安、濟南四地,實地參觀考察學習了他們成功的種養殖產業園和基地。學習時間雖然短暫,我卻收穫滿滿,簡單梳理一下,有如下心得:
一是對精準扶貧政策和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更深的理解。市扶貧辦黃主任對扶貧政策、市農委艾處長對鄉村振興戰略作了深入淺出的講解,我明白了產業發展是扶貧攻堅和實現鄉村振興的總抓手,作為致富帶頭人要提高思想認識,找準產業發展方向,牢記自己的使命,要努力和農戶一起發展產業,促進農戶脫貧致富。
二是通過分組建團隊的熔煉活動,懂得了建立團隊的重要性。要創新思維,更新觀念,樹立團隊意識,抱團發展,共同致富。
三是通過到山東的實地參觀學習:首先,參觀了日照欣慧國家級生態養殖場,並與當地的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學習了濰坊市中百大廚房的冷藏集配物流中心、郭牌西瓜和昌樂縣的貝貝南瓜基地;參觀了泰安市泰山國際花卉城和泰安花樣年華。學習了這些產業園和基地先進經驗和管理模式。
總之,通過這幾天學習,我收穫很大、體會很深、啟發很多,最大的收穫就是既學到了理論知識,又實際考察基地,既了解了政策。在基礎理論的課堂上,各位專家老師用深入淺出、形象生動、互動交流的方式對我們進行教學,讓我們易學、易會、記得牢,用得上。
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創業人應具有的職業素養和人格魅力,讓我們認識到,作為一個創業者、致富帶頭人應該具備的職業素質,更重要的是,糾正了過去我們不以為然的一些不良習慣,使我們職業素質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從而改變了我們陳舊的觀念,增強了我們創業的信心,對我們自己以後的發展更有了信心。是你們讓我明白,創業不僅要有激情,還要懂政策,經營企業不僅要有市場營銷管理水平,還要依靠政策支持,更要我們真誠做人、踏實做事。
10多天的時間是短暫的,這些天培訓經歷,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讓我受益良多,在此,我僅代表所有的培訓學員說一聲,各位領導和老師、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我們雖然結業了。我相信我們以後的創業路有政府各級各部門領導關心,有我們自己不懈努力一定走得更寬,走的更遠。我會把學到的知識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進一步優化我公司的產業發展,把自己的產業做大做強,通過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實現鄉村振興。
創業致富產業扶貧心得體會【5】
當前,扶貧攻堅戰的號角已吹遍全國,身處基層農村這一扶貧主戰場的大學生村官們自然責無旁貸。我們要清醒認識到當今扶貧形勢的嚴峻性和重要性,認識到作為大學生村官身上的責任和使命。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要不遺餘力,爭當扶貧攻堅戰的排頭兵。
精準識別,摸清貧困人口底數。大學生村官要帶著責任,帶著情意,進村入戶「接地氣」,訪貧問苦,深入了解村民生活現狀,做到戶戶上門、人人見面。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貧困原因找清楚,真正實現誰貧困就扶誰,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因戶施策,找準脫貧致富良方。貧困群眾能不能按期脫貧,與全國人民一道步入小康,關鍵看每戶貧困戶有沒有一套精準的脫貧措施。要結合所在村的實際情況,圍繞「三個精準」,切實制定扶貧工作規劃。一是目標精準,要緊扣全村貧困戶穩定脫貧的總目標,立足村情實際,注重與減貧摘帽,實事求是制定各項扶貧目標。二是思路精準,要在推動群眾脫貧致富的同時,提高全村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質和村風文明程度。三是措施精準,針對本村的自然條件,尊重群眾發展意願,重點在產業發展路子和措施上作出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同時規劃的內容和實施舉措要具體細化到每家每戶。
精細著力,反饋脫貧成效。立足大學生村官工作細緻的優勢,健全完善扶貧管理機制,將貧困對象的基本資料、幫扶情況、幫扶責任人、脫貧時限等信息全部登記在冊,做到戶有卡、村有冊,實行動態進退。結合大學生村官工作例會,建立大學生村官扶貧問效「調研隊」,對各類扶貧資源到村到戶、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扶貧對象教育培訓就業增收情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準確反映扶貧成效,發揮好「智囊團」的作用,為扶貧開發工作建言獻策。
在這場扶貧攻堅戰中,大學生村官應明確精準扶貧目標,為扶貧工作揮灑汗水,腳踏實地、幹事創業,在扶貧攻堅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爭當此次扶貧攻堅戰的排頭兵!
扶貧攻堅戰,大學生村官,應該行動起來!必須行動起來!
2020創業致富產業扶貧心得體會5篇相關文章:
★ 2020脫貧攻堅心得體會範文5篇
★ 2020脫貧攻堅感恩奮進個人感悟5篇
★ 國家扶貧日2020最新心得體會5篇
★ 2020扶貧個人工作總結範文5篇
★ 2020扶貧個人工作總結5篇
★ 《2020我們的脫貧故事》觀後感最新範文5篇
★ 看2020我們的脫貧故事觀後感心得體會800字精選5篇
★ 2020脫貧攻堅個人總結心得精選10篇匯總
★ 2020年脫貧攻堅個人心得體會800字
★ 關於2020年度脫貧攻堅工作總結心得範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