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豔芳忘不了你(梅豔芳忘不了終相見)
2023-04-15 10:35:06 1
一部電影,弄哭了半個娛樂圈。不管是內地還是香港,大咖們都不吝嗇推薦。「掛念」「好哭」「有感情」......儘是溢美之詞。
如此排面,不僅是給面電影,更是給面電影所拍的那個人。十八年了,你在天堂還好嗎?
梅豔芳
這不是第一部關於梅豔芳的影視作品。早在2007年,陳煒就拍過一部內地電視劇《梅豔芳菲》。從出道開始,陳煒就因為外形與梅豔芳相似而受到關注,所以當提出要拍攝梅豔芳傳記時,很多人都覺得非陳煒莫屬。以成片效果來看,她以假亂真地演繹了一回梅豔芳,可惜由於製作的粗糙,讓整部電視劇淪為失敗之作。
而在2019年,《南海十三郎》的導演高志森也拍攝了一部《梅豔芳菲·拾遺》。與其說這是部電影,不如說是半部紀錄片,由歌迷對著鏡頭訴說與梅姐的往事,展示與梅姐有關的物品,觀賞性相對比較低。
最終,兩部作品在豆瓣都只有6.3分左右。有了前車之鑑,拍攝關於梅豔芳的影視作品顯得尤為謹慎。梅豔芳離我們太近了,大家對她生命中的點滴還記憶猶新,觀眾難免是挑剔的。但如果放置不拍,無疑是會錯過了梅姐在世的好友這麼好的口述對象。在重重顧忌之下,有人拍了這部全新的《梅豔芳》。
從9月15日,這部《梅豔芳》獲邀成為第二十六屆釜山電影節謝幕影片,並從公布國際預告開始,梅豔芳的粉絲就沒有停止對它的討論。按照製片江志強的說法,拍攝這部《梅豔芳》源於一個約定。
2003年,製片人江志強與梅豔芳約定,將在《十面埋伏》中為梅設定一個「江湖大姐大」的角色。遺憾的是,梅豔芳沒能出現在《十面埋伏》電影裡,最終只能在片尾以字幕形式致敬。所以這部《梅豔芳》,可以視為江志強給梅姐的一次「還願」。
既然要花重本拍攝梅姐的故事,誰來演一定是最受爭議的地方。本次選角工作,經過了半年的試鏡,導演面試了5000多人後,選了一位不知名的模特王丹妮飾演梅姐。消息一出,很多人表示不解,製片人卻說這是一種幸運。
論外形,王丹妮和梅姐都是大鳳眼,眼神中略帶嫵媚,尤其是笑起來時,確實有些梅豔芳的影子。跟梅姐合作了十幾年的化妝師,第一次見到王丹妮時就和製片人說:「你不用她我不幫你拍。」楊千嬅回憶,第一天參演的時候,見到已經上好妝的王丹妮穿著梅姐的戰衣時,她整個人都抖了一下,因為真的很像。
光是外形像還不夠,關鍵是捕捉到梅姐的神韻和心境。在當初選人時,製片人不單是看外形,還要去看演員的人生經歷。梅豔芳從小就登臺演出,為家裡掙錢。而王丹妮也是單親家庭長大,她和弟弟很早就出來打工,自己掙錢給自己買文具。換言之,她也是個吃過苦的孩子。
為了拍這部電影,王丹妮收集了很多資料,這樣能看到梅姐的性格是怎麼樣,她舉手投足的小動作、語調,通過不斷看訪談節目找到這些細節。比如梅姐說話經常會撅起嘴,這個小細節王丹妮捕捉到了。觀眾觀看電影過程中一度產生錯覺,以為是真的梅姐出現在銀幕上。
《梅豔芳》記錄了梅姐從4歲登臺到40歲離世期間的大部分重要時刻,而這段時光,恰恰是香港娛樂事業最為黃金的時代。個人的潮起潮落與一個城市世事變遷重疊在了一起,英雄和時勢相互造就。這部電影為了還原那個時代的氣息,用特效做了很多場景的還原。影片的很多場景細節都是根據工作人員父母結婚的照片和視頻來製作的,大到街道招牌,小到室內布置,都力求捕捉那個時代的香港味道。
梅豔芳大部分高光時刻,本片都有所呈現,曾經在電視屏幕觀看的觀眾們,如今可以在大銀幕目睹梅豔芳的風採。新秀歌唱比賽獲獎、《壞女孩》風靡全港、獲得白金唱片、獲得最佳女主角和1:99群星慈善演唱會......
這些都是粉絲們早已如數家珍的事跡,大家真正想看的是梅姐那些藏在心靈角落的事件。比如發生在1992年的掌摑事件,那是黑勢力入侵娛樂圈最為放肆的時代。當天在一家KTV,黑幫人士黃朗維邀請梅豔芳拍電影,並拿出一百萬支票想讓她獻唱一曲,均被梅豔芳拒絕。惱羞成怒的黃朗維在一氣之下打了梅豔芳。
後來這位黃老闆慘遭其他社團報復,事件的矛頭忽然間直指梅姐,梅豔芳成了各大勢力角逐的中心人物,甚至傳出「江湖暗殺令」。令她不得不和當時的男友林國斌遠走泰國避風頭。可是真相到底是什麼?到底是什麼人針對梅姐?什麼人幫她報仇?是什麼人試圖嫁禍給她?她和林國斌當時又是如何自保?很可惜,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多額外的信息解答這些問題,只是單純地以此作為梅姐後來投身慈善事業的契機。背後究竟有什麼黑暗的往事,電影似乎有意淡化。
同樣被淡化的還有梅姐和近藤真彥的那段感情。也許為了保護當事人,在電影中特地將近藤改名為夕藤,但粉絲都知道,這個男人就是近藤真彥。梅姐曾透露她與近藤苦戀了一年,期間七次前往日本見他和他的母親。但最終兩人沒能在一起,電影裡給出的說法是男方的公司不允許,讓他在事業和愛情中抉擇,所以兩人在1986年分手。但現實是怎麼樣,大家其實都知道,當時近藤真彥和中森明菜一直在拍拖,蒙在鼓裡的梅姐發現自己原來是第三者。諷刺的是,當年自己最喜歡模仿的日本明星竟然是中森明菜。不想在這段感情中糾纏不清的梅姐,選擇了離開。
但這部電影沒有捅破這個真相,而是選擇用最為善意的方式去解釋整件事。但是這種善意有時候是在淡化梅姐的痛,也是淡化了近藤真彥在梅姐生命中造成的負面影響。
1988年,梅姐主動申請飾演《胭脂扣》的如花,並希望由張國榮飾演十二少。梅姐曾多次說自己喜歡如花這個角色,兩人都是打小出來社會打拼,受盡了社會的風霜而自帶一種滄桑感,導致自己很早就學會了各種看透和看淡。但唯一讓她無法放下的就是錯付了一個貪生怕死的男人,跨越半個世紀的陰魂不散,只為問對方一個明白。
張國榮那一句:「知道你放不下,才會陪你(拍《胭脂扣》)。」可以看得出,梅豔芳並沒有像如花知道真相後一樣,決絕離去,而是一直在心中裝著對方,直到死。
梅姐後來在採訪問中說道,「當年我待他(近藤真彥)那麼好,我付出那麼多,他都可能沒領略過,若要重新再來一段感情,最值得重來一次的,就是這段異國戀。」在病危那一刻,她特地推遲了化療赴日本只為見多近藤真彥的一面。
在人生最後一場演唱會,離她去世僅僅只有45天,當時的梅姐已經骨瘦如柴,最後的8場告別演出工作人員在後臺擺放了大約十臺暖風機,由於化療關係,她的頭髮已經掉光了,開場禮服的眼罩和帽子必須用別針扣在一起才不會穿幫,如此拼命,只為了穿上婚紗,嫁給這個舞臺,她最後講道:
「我這一生,是演員、亦是歌手,我不是第一次穿婚紗,但每次都不屬於我自己的,這也許是我一生中的遺憾。但我有你們的愛,已將這遺憾填補,我把自己嫁給了音樂,嫁給了你們。」
而選擇《夕陽之歌》這首原唱出自近藤真彥的歌,再配上白色婚紗,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尤其是那句:「漫長路驟覺光陰退減,歡欣總短暫未再返,哪個看透我夢想是平淡。」結合此情此景,更是有說不出的心塞。生活中不能成就的遺憾,唯有用這種方式來完成。梅豔芳以往每次演唱會,都向歌迷道:晚安。但這一次,她說了聲:「Byebye(再見)」。這既是對觀眾說的,更是跟那段一去不復返的時光道別。
電影固然問題很多,這部百分百粉絲向的電影,採取走馬燈式的人物回顧,預設了你對梅豔芳和那個年代的香港很熟悉。所以大部分事件都是淺嘗輒止,沒有挖掘到梅豔芳更為複雜的一面。但是看到最後你早已淚流滿面,你已經分不清究竟是為《梅豔芳》這部電影而哭,還是為梅豔芳這個人而哭。你不再去糾結這部電影種種的瑕疵,只想讓洶湧的回憶佔據你的理性。
《夕陽之歌》裡唱:「斜陽無限,無奈只一息間燦爛。」梅豔芳如是,張國榮如是,但是只要還有人記得,這些光芒就能永恆般燦爛。十八年了,香港已日異月殊,但不變的是:大家還是那麼愛你,以至於每次談起,眼淚依舊情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