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裡面有孔子信息可信嗎(黎隆武海昏侯孔子衣鏡)
2023-04-16 05:23:02
2022年12月3日,在由中華孔子學會、南昌大學主辦,南昌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南昌大學江右哲學研究中心承辦的「儒學思想發展與經典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華孔子學會2022年會上,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西省新聞出版局局長黎隆武圍繞「孔子衣鏡」展開,講述了這件文物裡可能隱藏的秘密。
黎隆武說,「海昏侯墓出土的數以萬計珍貴文物中,有一件文物因為與孔子有關,引起了我濃烈的興趣。這件文物的學名叫『孔子像漆衣鏡』,也可簡稱為『孔子衣鏡』。今天,孔子衣鏡已經成為中國文物界的一件『明星文物』。」
據介紹,「孔子衣鏡」是一個漆器組件,出自海昏侯墓主槨室的西室。這面衣鏡的背面,不僅寫有孔子及他的幾個重要弟子的生平及言論,而且還繪有他們的畫像。孔子衣鏡上的孔子像是目前所能見到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孔子畫像,因而十分珍貴。據考古專家介紹,這具孔子衣鏡應該是墓主人劉賀的穿衣鏡,也可以稱「劉賀衣鏡」。
「劉賀衣鏡」的鏡框表面髹漆為紅色,內框四邊繪有四神和仙人圖像。上方中間是鳳凰(朱雀),鳳凰兩側為東王公和西王母。左側是白虎,右側為青龍,下方為玄武(龜)。
「劉賀衣鏡」所襯背板,四周用黃色粗線繪出方框,再用兩條黃色粗線將方框分割為大小相仿的上中下三部分。三個部分中的畫面與文字布局大體一致,在中間部分彩繪兩人像相向而立,人像頭後上方標示人物姓名,兩側用黑漆書寫相關的生平和言論。
最上面一排的人像是孔子和顏回,孔子在左,顏回在右。孔子畫像與其他幾個人略有不同,其他人都是線描身體輪廓,而孔子畫像是滿繪,身上服飾用粉彩。孔子頭戴小冠,面目不是很清楚,可以看到有長鬚,身材瘦削。孔子面向顏回拱手而立,背微前傾。孔子身穿深衣長袍,腰有束帶,穿翹頭履。顏回像位於孔子像右側,頭戴小冠,面目清秀無須,深衣長袍,面向孔子,雙手合抱,向孔子躬身行禮。
中間一排人像是子貢與子路,子貢在左,子路在右。子貢頭戴小冠,面有短鬚,寬袖深衣長袍,側身向右而立,面向子路,右手似握筆抬在胸前。子路衣襦,腰間束帶,雙腳跨立,小腿外露,穿圓頭鞋。兩臂外張,兩袖飄動,雙手向下,作力量展示的姿態。
最下面一排人像是子羽和子夏,子羽在左,子夏在右。子夏戴小冠,穿長袍,雙手展開竹簡,正低頭讀簡。子羽頭向右側,與子夏同看竹簡。
另外在鏡掩背面,還繪有兩位孔門弟子,是子張與曾子,也有生平文字,但畫面保存得不太好。
這八人除孔子外,其餘七人都是孔子非常得意的弟子。
黎隆武說,「劉賀衣鏡」裡藏著的秘密就在書寫有孔子生平事跡的文字裡。「劉賀衣鏡」的漆文簡要介紹了孔子的生平事跡,在有限的文字裡只提到孔子生平的三個年齡節點,分別是「魯昭公六年,孔子蓋卅矣」,「魯哀公六年,孔子六十三」,「孔子年七十三,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已醜卒」。除了對孔子卒年的記載,漆文中提到了孔子三十歲與六十三歲,這是孔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節點。
為什麼「劉賀衣鏡」上對孔子的介紹只選取了三十歲和六十三歲這兩個時間節點?
先來看看孔子三十歲。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三十歲的孔子做了一個重大的人生選擇,這個選擇是棄官從教。《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在民間創立私學始於三十歲。這一年,孔子從曲阜趕到洛陽,拜訪了老子,行了拜師禮。孔子向老子學周禮,兩人還共同主持過一個人的葬禮。孔子告別老子時,老子送了孔子幾句話,說「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
老子送孔子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大意是說,一個人聰明得能夠明察秋毫,這雖然是個優點,卻又往往會使其喪命。因為明察秋毫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別人的缺點,喜歡議論,就容易得罪人而遭人報復。一個人知識廣博能言善辯固然很好,但固執己見也容易受到傷害。老子告誡孔子說,做兒子的在父親面前不要自作主張,做臣子的在國君面前不要鋒芒畢露。
「劉賀衣鏡」放置在西室位置,漢人視死如生視,可以想像劉賀在世時每天在衣鏡前整理衣冠、品讀聖賢時的樣子。
據《漢書》記載,劉賀的老師是當世的大儒王式。有大儒為師,劉賀對孔子三十歲時棄官從教一事不會陌生。巧的是,劉賀獲封海昏侯時也剛好是三十歲左右。此前,劉賀經歷了昌邑王、皇帝和庶民三個跌宕起伏的人生階段。海昏侯劉賀每天在孔子衣鏡前駐足整理衣冠容貌的時候,難道不會對自己三十歲的人生進行反思嗎?
劉賀十八、九歲時當了皇帝,僅僅二十七天就被廢黜。從《漢書》的記載來看,年輕的劉賀在帝位上任人唯親,不聽勸告,亂漢制度,十分任性,竟然在給先帝居喪期間仍宴飲無度,以至於酒後亂性,鑄成大錯,被輔政大臣霍光聯合上官太后廢黜了皇位。劉賀的此番機遇,可謂是「酒後亂性,丟了江山。」
被廢黜後,劉賀熬過了庶民十年,到三十歲時人生逆襲,獲封海昏侯。
黎隆武說,「遙想三十歲的海昏侯劉賀在衣鏡前對孔子三十歲時人生的感悟,我想除了『以銅為鏡正衣冠』之外,用後世的『以人為鏡明得失』來審示,恐怕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再來看看孔子六十三歲。六十三歲時,孔子這樣描寫自己的心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一年是孔子領著弟子周遊列國的第九個年頭,旅途艱辛,沒有收穫,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仍然樂觀地堅持自己的追求。孔子在這一年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六十三歲時經歷了什麼事?以至於他要發出這樣的感慨。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這一年發生了吳國侵伐陳國事件。63歲的孔子為避難,離開陳國去往蔡國,途中「絕糧」,幾次遇到隱士。先是遇見了楚狂接輿。接輿告誡孔子說:「今之從政者殆而!」說現在從政的人真的好危險,告誡孔子不要去參與諸侯的事。後來孔子在路上又遇到正在耕地的長沮和桀溺。孔子派子路去問津無果,還被說了一些風涼話。孔子憮然說道:「鳥獸不可與同群。」
孔子在六十三歲時說出「鳥獸不可與同群」的話,他此時的孤傲與輕慢,在曾經當過二十七天大漢天子的劉賀心裡,一定也衍生出難以盡言的心緒。劉賀被廢黜皇位經歷了庶民十年後,被漢宣帝借封侯的名義把他從故國昌邑遷徙到南方卑溼之地海昏,並且剝奪了劉賀入宗廟行朝聘之禮的核心政治權利。「鹹魚翻身」的劉賀本應該安安分分地當他的海昏侯,卻又在一次喝醉酒時犯了錯,酒後說出了後悔當年沒在皇位上殺掉霍光之類的話。酒後失言的劉賀被人告發,遭到宣帝削戶三千的懲罰,從此一蹶不振,不久就鬱鬱而終。劉賀死的時候才三十三、四歲。劉賀人生最後階段的這番遭遇,也可謂是「酒後亂言,丟了性命。」
劉賀在海昏侯的任上雖然每天對著「孔子衣鏡」整理衣冠,做到了以銅為鏡,貌似以人為鏡,卻沒有做到以史為鏡。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酒後犯錯,一次酒後丟了江山,另一次酒後丟了性命,終究是沒有悟透孔子,最終魂落海昏。
黎隆武說,劉賀的「孔子衣鏡」裡還有不少秘密值得去探詢,比如孔子的得意門生子羽,這個人被孔子派到古豫章一帶傳學,今天的江西還留有不少他的印記,比如今天的進賢縣、古南昌城的進賢門等,據說都是為了紀念這個人。
還有,「孔子衣鏡」上的七個弟子,有的進入了後世的孔門四配十哲、十二哲之列,有的卻被排除在外,這其中是否也能反映出孔子儒學發展的變遷等等。
(中國日報社江西記者站記者 王健)
來源:中國日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