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老子為什麼提出無為和不爭(老子為什麼主張)

2023-04-14 02:20:46

老子主張「無知」、「棄智」,「絕學」,「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我們不禁要問,老子為什麼要對「知」、「智」、「學」等持批駁態度呢?

無知不是一無所知,而是不執著於「知」,「知」而無用。這等同莊子「坐忘」裡的「去知」。

以現代人的眼光看,老子的主張多麼不可思議,也不合時宜。因為現代人多以博學多才聰明機智為榮,以觀念先進思想解放為榮,以張揚自我實現自我為榮。

「知」的本義是知曉明白事物,進而可用名相、概念、思維、邏輯、智謀、思想等來表示知的內容與過程。一句話,知,就是人們的主觀世界,進而可引申為文明文化、價值規範等。

人類的一切活動,皆以個人的「知」為出發點。從《老子》中可知,「知」有三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個人層面上的認知、知識、知見、智謀。二是社會層面上的文明、文化、價值。三是國家層面上的法令、政策、制度。本文著重論述個人之「知」。

「知」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主觀描述與價值判定,是對事物的一種界定,對「自我」的一種建構。知是主觀的,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是有目的的,有局限的。

「知」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過程,如果什麼都不知,就是「智障」了。每個人所知越多,越容易發展自我,成就自我,立足社會,建功立業。

「知」是得,得的是認知、知識、智慧、文明、價值、規範等。「知」 是得,是有益,是力量。同時,「知」也是失,是困擾,是障礙,讓人迷失自己,喪失本性。

「知」讓人背離了「自然」,背「道」而馳,漸行漸遠。與其說「解放思想」,不如說從「思想」中解放出來。無知即大智,沒有看法就是看法,沒有立場就是立場。

「我」消融了,「道」復歸了。「知欲」減損了,「自然」增益了。束縛沒有了,自在就有了。

名就是知的內容。名就是知,知就是名。名即名稱、思維、理性、概念、知見、觀念等等主觀的東西,但主觀不等於客觀。

人往往知其名,不知其實。名只是相對真實,而非絕對真實。名非真,亦非實。道常無名,人常有名。有名即有知,無名即無知。有名即分別,即美醜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高下前後等等一切相對概念。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皆為「有知」。而認識永恆的「常道」與客觀世界,名與知只是一種工具而已。

知是人們認識中的世界,是對整體性世界的知見分割,如盲人摸象一樣,它不是世界的真相與全部。「知」主要表現為一種認知上的分別。如有與無,美與惡,善與不善等等。

「知」都是二元對立的,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是主觀的,而非客觀的,是變化的,而非永恆的。

這種分別是人為的,也是世俗的,「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種人為分別,常常帶來紛爭與困擾,人們有「知」即用「知」,勾心鬥角,耍巧弄智,「聰明總被聰明誤」。

從根本上消除這些爭亂,就是要無知無欲,「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而行聖人之道,「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我們常言「知道」,也許「不知」更接近道的真相。道是整體,是絕對,是客觀,是和諧,是一,是合,是和。而「知」是部分,是相對,是主觀,是對立,是二,是分,是爭。

「知」實際上是對世界整體性的區分與割裂,如盲人摸象一樣,每個人知道的都是世界的一部分,「知」並不是客觀的真實,而是人為的假設。

一切二元對立都是人為的一種假設,二元對立的世界是客觀世界在人們心中的倒影,世界是主觀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世界。

「知」的差異性讓每個人執著地認為自己總是對的,總自以為是,與別人發生種種紛爭;「知」的世俗性,又讓每個人喪失了自己而選擇了盲從。

「知」是一種障礙與割裂。「知」容易讓人喪失對世界的整體性、和諧性、圓融性、包容性、平等性的把握。

若執著於一己之「知」,就會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就會分毫必爭,互不相讓,就會固步自封,因循守舊,就會厚己薄人,自以為是。

「知」是背「道」的結果,「知」不是真實,而是得道的障礙。無知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才是合道的世界。

有知則有我,無知則無我。知既是對「我」的一種界定。讓「我」知道,什麼是我的你的,什麼是真的假的,什麼是善的惡的,什麼是美的醜的,什麼是對的錯的等,我所「知」的一切就是「我」的一切。

「知」也是對「我」的一種困擾,「知」總是有限的,終歸限制了「我」的格局與境界,限制了「我」的自由與嚮往,唯有把「知」打破,才能打破這種限制與束縛,無知才得自在。

老子曰「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知就是畫地為牢,知道的越少,牢越小,知道的越多,牢越大,無知就是無牢,這個牢就是自己的思想觀念、想法看法。

知就是作繭自縛,對自己的認知,越肯定越執著,對自我束縛得越緊固。

知就是坐井觀天,知道的越多,自我的井越深,離井口越遠,看到的天空就越小。

如果局限於「我」的角度看問題,就看不明白,就看不到真相,也立不穩行不遠。老子告誡我們,我之所「知」,我之所見,在某程上講都是障礙,是蒙蔽,執著於所知所見,就會離真相很遠,就會帶來迷茫與困擾。

知是得道的障礙,無知才無礙。佛學裡有個詞,叫所知障,也叫知見障,也就是被自己的知識學問所蒙蔽,看待問題先入為主自以為是。

成就佛道,就是看破放下自在,看破「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清除所知障與煩惱障,才能超越六道,自在解脫。老子也講,「少則得,多則惑」,知道的越多,困惑越多,所以「致虛極,守靜篤」,「虛其心,弱其志」、「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有知就有區別,有比較,有取捨,有紛爭。有知就有欲,咎莫大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有知就有局限,就有困擾,就有紛爭,就有障礙。

悟道得道為道,首要無知、去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絕學無憂」, 「滌除玄覽」,「致虛極」。回歸原始,復歸於樸,復歸於嬰兒。

莊子也講,「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學到的是「知」,失去的是「道」,去知才能得道,道超越了知,超越了知的相對性、局限性。

「樸散則為器」,迷信於「知」與「名」,就會偏失於「道」,背離於「樸」,就會遠離真實、真相、真理。就會失真而逐妄,失本而逐末。「器」的境界與格局及功用總是有限的,唯有「無名之樸」,才是究竟的真實,絕對的真相,永恆的真理。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因此,我們不迷信「知」,迷信知識至上,科技主義,知道適可而止,不能捨棄「根本」,無根之木就會枯萎凋零。

我們應該清醒,自己知道的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是「器」而非「樸」,更多的時候應該「跳」出「知」的範圍與束縛,無知之知,才是真知。

當然對於「知」,我們不能完全否定與排斥,人乃萬物之靈,「知」是人的德性,無知則無以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只是我們不要迷信於「知」,自以為是,以「智」取勝。

「上德不德」,純任自然,「知者不知」,亦是自然而然。故「知」而不過分執著於「知」,「知而不知」,是謂知也。故「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知」儘管豐滿充實了我們自己,但「有知」就有限,所以不能自在自由。

這就是「知」的雙面性,而我們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只見其「益」,未見其「損」。 老子反對巧智,但肯定明智;反對妄知,相對之知,但肯定真知,絕對之知;反對過分之知,但肯定知止之知。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