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參加科研創新活動的心得(34學術活動學術活動)
2023-04-14 04:18:38 1
歡迎點擊「科學網」↑關注我們!
【老馬31】學術學術,輕學重術?
【此為小說,請勿對號入座】
年逾五旬,「傑青」和「長江」是沒戲了,成為院士的希望與當上美國總統的概率差不多,也沒啥指望了。個人追求的目標沒有了,就努力扶持身邊的年輕人。看到身邊的曹丕和曹植比較優秀,都是可造之才,也就經常向同行推介和向領導保薦,想扶上馬再送一程。
一日,一位領導在與我的閒談中,突然改變話題問到:「你經常說你團隊裡的曹丕和曹植優秀。你告訴我,這兩個人中,哪一個更優秀一點?」
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想過,而且這兩個年青人也不好用一把什麼尺子就可以量出個長短來,只好如實回答到:「這兩個人各有特點:曹植自幼聰慧、基礎紮實、博聞強記、刻苦鑽研,他上碩士時發表的《登臺賦》已經被引用超過200次了。他的代表作《洛神賦》,就是發表在SCI一區刊物《細菌》上的那篇文章,更是被引用了300多次了;而曹丕博覽群書、允文允武、益尚謙和、能力全面,項目文章一大堆,他的H因子已經達到16了,比曹植還高。這兩個人是各有千秋、一樣優秀,我還真很難將他們二人分出個高低來」。
領導搖搖頭說:「我不信,誰優誰劣你還不知道?你好好想想,想出結果告訴我。選拔英才而育之,也是我的一項主要工作呀。」
領導布置的任務,我自然不敢怠慢,一心想將二人科學地分出個高低來,但真的很難:曹植頭腦聰明,曹丕腦子靈活;曹植文章寫的好,曹丕解決問題的能力強;曹植文章引用率高,曹丕主持的項目多……。
好吧,量化吧。於是我設計了一個量化打分表,對二人的各項學術成果進行打分:一區文章計6分,二區文章記4分,文章被他引10次記1分,一項專利計3分……
第一次的量化結果出來後,曹植得分比曹丕高。但是,我發現我的指標體系存在重大缺陷:主持國家級項目怎麼能不考慮進來?一個項目算5分吧。結果,曹丕的得分又比曹植高。
看來,科學合理的量化指標是關鍵!於是我用了三天時間來研究國內外的各種評價指標。一天,看到報紙上一位我非常欣賞的大學校長說:一流的學者是『國際刊物有文章,國際大會有聲音,國際組織有地位,國際獎項有名字。』唉,怎麼就將這一條忘了呢?連連自責,曹植好幾次應邀在世界華人學術大會上做過報告,而且還是兩個國際學術刊物的編委,對!這一項加10分,曹植的分數就又比曹丕高了。
第二天,又想到應該考慮他們今後誰可能成為團隊帶頭人,這可是評選傑青的標準呀!這一項至少要算到15分吧?結果曹丕的得分又高於曹植了。
老婆看到我寢食不安,問清緣由後,笑我沒事找事,還給我出了個主意:乾脆抽籤決定,聽天由命。結果被我呵斥到一邊去了,淨瞎出主意!
晚上照例到實驗室加班時,看到老馬悠閒地在傳達室門口拉二胡,靈機一動,何不問問老馬!於是讓老馬趕緊收起二胡,到我辦公室聊聊天,喝喝茶。
老馬何其人也!進到我辦公室,直接坐到沙發上,等我給他砌好茶後,翹起二郎腿,開口道:「說吧。」
我就乖乖地將我的難題拋出來,問他曹植和曹丕,哪個學術上要強一點,今後誰出息會大一點?老馬在傳達室看門十多年了,在這個樓裡,就他呆的時間最長,早在曹植和曹丕剛碩士入學時,就認識他們了。到現在,已經十年過去了,但回頭看,卻似一眨眼的功夫。
沒想到,老馬都不用思考,脫口就說「還是曹丕要強。」
「為什麼呢?」
老馬笑了笑,慢慢介紹到:「王老師,你在學術圈裡呆的時間太長了,久入鮑肆而不聞其臭,真是當局者迷呀。曹丕明顯比曹植要強,大家都能看出來,你怎麼就弱視了?」
「老馬,你就是罵我弱智也可以,但我想知道你是怎麼分析的?曹丕的能力是比曹植強點,但曹植明顯在學術上要比曹丕好呀?」
「學術學術,勿失我術。」老馬嘴裡嘟囔著。
「老馬,講人話!不是讓你來背詩經的。什麼『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我看你是『三歲貫女,莫我肯顧』,光喝茶,不辦事呀!」
老馬看到我沒有聽懂他的話,就認真分析起來:「王老師,學術學術,是『學』加『術』,是兩個詞,『學』指的是學問和知識,『術』指的是技藝和智術。鄭孝胥當年成點評過袁世凱和張之洞,說袁世凱是不學有術,而張之洞是有學無術。你的曹植的『學』多一點,『術』少一點,可以叫著多學少術吧。而曹丕儘管在『學』上不如曹植,但在『術』上比曹植強多了。所以,曹丕比曹植強。」
「老馬你的意思是:『學』不如『術』?有學無術不如不學有術?
「那當然,君子學以致其道,你光有學沒有道,學問再好有什麼用?道是什麼?《說文解字》裡講:『術,邑中道也』。道就是術!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你知識再多,學問再高,發揮不出來,還不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就好比你文章寫的再好,如果拿不上項目,還不是白搭?」
我似乎有點明白,追問到:「那麼,學術中的『術』到底具體指的是什麼?我弄明白了,要給學生強調一點,讓他們好好重視。」
老馬有點得意,說:「這可是我用了好幾年才琢磨出來你們學術圈的門道。算是秘籍吧,你叫我一聲師傅,我就傳給你。」
「馬師傅,你就別賣關子了,有話就講,有屁快放。」我也開起了玩笑。
「這個『術』字的內涵很廣呀,它包括技能,比如你必須能操一口外語,最好是英語,當然如果不會英語,會講德語和日語也可以,但只會俄語就不行了;你還要學會講故事,最好能將別人忽悠瘸了,或者忽悠蒙了。」
老馬喝了口茶,繼續傳道:「『術』還包括演技。例如在外面開會,一定要晚來早走,但不能說是因為要給本科生上課。如果來晚了,見人就說是從國外回來剛下飛機;如果要早走,就說要趕時間去國外開會。『術』還包括智術:要擠入各種圈子,特別是亦官亦學的圈子,最好弄個理事長噹噹,最次也要當個副秘書長;還要與人為善,多交些死黨,千萬不能樹敵,不要總刁難別的做報告的學者,特別是老權威。」
我感覺老馬又在嘲諷,忙打住他說:「但曹丕也不是這樣的人呀?」
老馬笑了笑:「曹丕在『術』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曹植在這方面就太差了,一點基礎也沒有。例如,他見了人從來不主動打招呼,給別人什麼感覺?給官員匯報不講研究的意義,卻大講特講什麼技術路線。還有,曹植在聽別人的報告,常常質疑別人的結果,說你什麼因素沒考慮到,結果可能是錯的!自古剛者折,危者覆,曹植太鋒芒畢露了,會讓其他人心裡不安,人情不練達、世事不洞察,你說他有啥前途?還有……」
「老馬,你還有啥?!」我心裡已經有點不高興了,說話的口氣也就變了。
老馬一輩子吃虧的缺點就是不會察言觀色,還很興奮地總結:「明白學術的含義只是入了門,還要明白學術與活動不能分開,要不人們總講『學術活動』?學術活動、學術活動,學術是基礎,活動是關鍵呀!」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王雲才科學網博客。
連結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3458-9036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