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春運首日觀察今年回家更便捷(這個春運不一樣)
2023-04-13 21:14:36 2
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 題:這個春運「不一樣」——聚焦常態化疫情防控後首個春運
新華社記者
28日,2021年春運大幕開啟。與往年春運不同的是,「疫情防控」成為今年春運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地過年」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在當前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情況下,如何確保疫情不因春運擴散,同時加強運輸組織和服務保障工作,確保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平穩有序出行?記者帶你一起走進這個「不一樣」的春運。
1月28日,貴州省凱裡南高鐵站的青年志願者在指導乘客用手機掃描健康碼進站乘車。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在「減」和「防」上下功夫
28日一早,昆明火車站進出站的旅客並不多。在車站進口,戴著口罩的旅客們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掃描「健康碼」和「防疫行程碼」,經確認後,依次通過智能紅外線「測溫門」有序安檢進站。
這是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拍攝的提醒旅客保持間距的提示牌(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今年春運人數與往年相比明顯下降。」昆明火車站值班站長張菊說,不少人響應就地過年的號召,出省旅客降幅明顯。往年春運,出省旅客超過40%,今年僅為25%左右。
1月28日,在合肥南開往上海的G7258次列車上,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合肥客運段的乘務人員在教小朋友正確的洗手方法。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春耕表示,按照中辦、國辦《關於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春運客流將明顯減少,全國春運期間將發送旅客11.52億人次左右,日均2880多萬人次,比2019年下降六成多、比2020年下降兩成多。預計春運開始後實際人數比預估數量可能還會進一步減少。
1月28日,在長春站候車大廳,一位旅客使用便民口罩機領取免費口罩。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鐵路方面,今年春運節前車票的預售量較往年同期下降近六成;民航方面,目前春運期間的機票預售量較低,訂座率普遍低於30%。
「今年春運,一是提倡『減』字,減少人員流動聚集,二是突出『防』字,嚴格做好交通運輸疫情防控。」吳春耕說。
雖然今年春運客運量總體下降,但春運期間人員集中流動與疫情防控任務交織疊加,春運組織保障工作難度加大。
1月28日,乘客在大連交運集團汽車客運總站登上大巴車返鄉。新華社發(劉德斌 攝)
記者在北京西站看到,車站內隨處可見黃色的「一米線」標誌。據北京西站客運車間業務指導王琳娜介紹,進站口、安檢口以及驗證驗票口是旅客比較容易聚集的地方。對此,北京西站嚴格「一米線」卡控,實行「專人專盯」,引導旅客間保持安全距離。
進入候車廳,記者明顯感覺到空氣的流動。王琳娜說,現在車站每天加大開窗通風的頻次,保證候車室空氣的清新,並定時進行全面消毒。
在首都機場,工作人員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人物同防」各項要求,落實對所有進入航站樓人員進行測溫、驗碼工作,對旅客高頻接觸的電梯按鈕、扶梯扶手、自助值機設備等,加大消毒頻次,並對航站樓、機場巴士、空調風口等重點場所和設施開展常態化環境採樣檢測工作。航站樓內採用全新風模式,確保良好通風。
1月28日,旅客在合肥南站通過毫米波測溫安檢一體機。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暢通「最先和最後一公裡」
春運首日,記者走進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調度指揮中心。這個中心是指揮長三角鐵路春運的「神經中樞」,足足有10個籃球場大小。只見牆上碩大的液晶屏幕動態顯示「追蹤」行駛中的列車;在一排排弧形調度監視屏前,一名名調度員神情專注地忙著記錄、撥打電話,藉助智慧「大腦」和「天眼」,發出一條條指令。
1月28日,旅客在長沙汽車西站通過自助售票機購買車票。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據現場調度員介紹,尖峰時段,高速列車追蹤間隔僅為3分鐘。上海虹橋、南京南、杭州東、合肥南、徐州東等高鐵站,列車密集時段平均1分多鐘就開出1列車。
春運是對交通運輸部門的全面「體檢」。
長春站候車大廳寄語牆上貼著旅客的新年寄語(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為了保障好順暢回家路,交通部門將優化運力調配,科學安排班次計劃,加大重點區域運力投放,切實提高旅客集疏運能力。加大城鄉、鎮村客運運力投入力度,提升農村客運班線覆蓋面。
「鐵路、公路、水路、航空企業要強化溝通協作,加強幹線運輸與城市交通銜接,切實減少人員聚集,有效解決旅客出行『最先和最後一公裡』問題。各地交通運輸部門、鐵路車站、機場要建立全面對接機制,精準調配道路客運、城市交通運力,統籌做好綜合運輸服務銜接工作,及時疏運旅客。」劉小明說。
1月28日,在瀋陽北站候車室,消殺測溫機器人進行巡邏消殺作業。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鐵路部門將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客流變化,加強大數據分析,實施「一日一圖」,機動靈活、科學精準安排客運能力上線,滿足出行需要。同時保持普速列車開行規模,堅持開好81對公益性慢火車,為群眾提供基本出行服務保障。
保障順暢返鄉路,還要關注突發狀況。回家路上如果出現突發疫情,引起交通管控、客流突變時該怎麼辦?
「各地將圍繞運輸組織、安全應急、防控措施、客流研判等,提前制定應急預案,並切實加強應急運力、保障隊伍和防疫物資儲備,確保運力安全可靠、防疫物資正常運轉。」劉小明說。
服務保障「不打折扣」
「自動售取票機升級了,自己在機器上就可輕鬆列印紙質報銷憑證了。」在合肥南站自動售取票機前,來自六安市金安區的旅客王國榮發現,自動售取票機增加了新功能。
今年春運,無論出行、還是退票改籤,便利化水平再提升。
1月28日,在哈爾濱火車站候車廳,工作人員對中央服務臺進行消毒。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在廣西,鐵路部門開啟「刷手機」快捷乘車業務。春運前,南寧東、柳州、桂林等12個火車站啟用「鐵路e卡通」進出站功能。旅客通過12306手機客戶端開通「鐵路e卡通」業務後,無需提前購票,就能直接乘坐廣西區內「D8」「D9」開頭動車組列車。
在上海虹橋站,4臺多功能智能保潔機器人首次亮相。它們採用全視角「眼睛」自動識別環境、主動分析並快速處置,同步完成「零接觸」保潔、消毒。
1月28日,在南昌發往婺源的D6264次列車上,乘務員向旅客分發防疫宣傳手冊。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吳春耕說,交通運輸部在完善運輸組織方案的同時,研究制定了疫情分類應對預案,進一步提升客運疫情防控標準,積極推進人臉識別、刷證核驗、電子客票等「無接觸」服務,減少人員聚集和交叉接觸。
疫情常態化防控之下,今年春運期間小客車出行偏好將明顯增加。北京首發集團京瀋分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春運期間,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服務保障「不打折扣」,平均一輛車交費通行不超過10秒。
春節回家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情結,但是今年春節卻有千千萬萬的人選擇留下。為方便廣大旅客退票、改籤,鐵路和民航部門想辦法、出實招。
1月28日,旅客到達貴州六盤水站準備出站。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鐵路部門將火車票預售期從30天調整為15天,開車前8天及以上退票免費。在統一12306網上和線下窗口車票預售期和退票改籤規則的同時,延長線上退票和改籤服務辦理時間。對現金購票和已取報銷憑證的旅客,可先在12306網站辦理退票手續,180天內到全國鐵路任一車站領取退票款項。車站自助售票設備新增退票功能,提供24小時服務。
民航局也發出通知,明確自1月27日0時起,已購買1月28日至3月8日機票的旅客,均可辦理免費退票或至少一次改期。各航空公司也出臺相應政策,方便旅客退票、改籤。
今年春運,註定與以往不同。
1月28日,在石家莊火車站出站口,旅客向石家莊站派出所民警諮詢信息。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如果你就要踏上歸程,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如果選擇就地過年,謝謝不回家的你。(記者樊曦、魏玉坤、周圓、徐海濤、丁怡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