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圖書館評價(高職院校圖書館如何)
2023-04-13 16:36:21 1
高職圖書館評價?在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轉眼就20多年了,作為高職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見證人,曾為高職圖書館在高職從標準化到信息化辦學亮麗轉身升級中所發揮的不可替代作用而感到驕傲,更為高職圖書館曾經的人來人往而感到親切記憶中珍藏的學生搶佔座位的畫面、因借得一本心儀好書欣喜若狂的表情,總讓我覺得在圖書館當「老師」很值隨著高職辦學現代化的提速和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昔日作為「智慧殿堂」「知識寶庫」「文化高地」的高職圖書館高樓依舊、新書滿架、館堂更鮮亮、配置更現代,但令人難解的是圖書館的「上帝」越來越少、「睡覺」的書籍越來越多,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高職圖書館評價?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職圖書館評價
在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轉眼就20多年了,作為高職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見證人,曾為高職圖書館在高職從標準化到信息化辦學亮麗轉身升級中所發揮的不可替代作用而感到驕傲,更為高職圖書館曾經的人來人往而感到親切。記憶中珍藏的學生搶佔座位的畫面、因借得一本心儀好書欣喜若狂的表情,總讓我覺得在圖書館當「老師」很值。隨著高職辦學現代化的提速和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昔日作為「智慧殿堂」「知識寶庫」「文化高地」的高職圖書館高樓依舊、新書滿架、館堂更鮮亮、配置更現代,但令人難解的是圖書館的「上帝」越來越少、「睡覺」的書籍越來越多。
我曾一度懷疑過:高職圖書館是否該退出歷史舞臺了。但通過一番潛心調研,答案是否定的。高職文化與圖書館的文脈相通相承,圖書館裡不乏鮮活的文化因子和智慧星光,這是高職院校師生彌足珍貴的智力資源。受「是金子總會發光」但金子是不會自己發光的啟示,一本好書總有自己的讀者群,但它不會自己走下書架走進讀者。要讓高職圖書館的書「活」起來,必須在「活」字上下功夫,做好「活」文章。
打通「堵點」,做好讀者與書的「紅娘」
一般說來,因為紙質圖書具有許多不可替代的優勢,高職生對圖書館紙質圖書還是喜愛的。為何高職圖書館的很多書在「睡覺」,而學生想讀書又沒有書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阻隔、交互不暢,這是圖書館藏書「活」不起來的重要原因。圖書館常規的圖書流動流程,是圖書館按照圖書大類編目圖書信息並發布,讀者通過平臺搜尋或查閱信息,然後通過服務臺對號借閱。這種圖書館圖書借閱流程整體上是簡潔便利的,但明顯不足的是信息提供平面化,缺乏能動性和導向性。從高職生圖書借閱調查中還得知,他們在海量圖書信息中捕捉想讀圖書信息耗時較大、精準度不高,從而挫傷了到館借書閱讀的積極性。
要改變這種現狀,建設高質量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極為重要,在圖書信息展布環節可做的事很多,如讓重要圖書的信息「跳」出來,即根據讀者研判,將重點書目在各類書目索引中放在最易關注的位置,採用電子編碼技術用不同字體、或不同顏色、或動態方式呈現。開通校園網與圖書館的信息綠色通道,方便學生在手機或電腦上隨機查詢圖書信息,這樣可大大節省學生入館借閱圖書的時間。在高職圖書館書籍流通中,專業理論書籍借閱率一般都比較低,其中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就表現在課程與圖書館相關書籍學生不了解,特定課程需要配套學習哪些專業書不清楚。據此,圖書館圖書按大類編目外,可根據學校的專業設置,按專業課程類集相關書籍,同時還要充分兼顧年級因素。依圖書大類按專業按課程推介圖書信息,根本意義在於館藏資源建設和開發向專業化、課程化發展,對於圖書館工作量雖然巨大,但能讓讀者與書結緣,「紅娘」這種付出是值得的。
把脈「讀點」,提升精準服務的水平
要讓高職圖書館的書「活」起來,能否準確掌握師生的「讀點」很重要。如何研判「讀點」,有三個方面的信息極為重要:一是近幾年圖書館圖書流動信息統計與分析,依據各類圖書流動找到讀點,通過圖書流通的量化作深層次的因素分析;二是師生閱讀訪談與問卷調查,由此尋找師生相對集中的閱讀需求點;三是從時代風尚和社會熱點角度找讀點,這方面的信息對於研判專業外的閱讀尤為重要。
找準「讀點」是基礎,而如何破解讓圖書「活」起來的阻點是關鍵,這就需要從服務方法的創新上進行系統化、綜合化改革。首先,新書購置以讀點為參照,儘量貼近讀者閱讀的意向。目前高職圖書館每年新書購買投入多在百萬元左右,投資不小,但很普遍的現象是僅憑相關人員的興趣愛好購書,甚而是任由書商配發,從而導致新書成「花瓶」、館藏「睡覺」圖書越積越多的後果。其次,從專業化、課程化的思維具化讀點。讀者的讀點並非局限於一書,分散性和多樣化仍然突出,服務策略必須從專業化和課程化來推行。具體做法是圖書館配合各專業,根據學校圖書資源按學制學期配訂專業閱讀書目,各門課程也相應配訂課程的閱讀書目,將讀點落在專業和課程上,使學生的閱讀更豐富、圖書館的服務更有針對性。再其次,利用數位化技術,為個性化閱讀提供有力支持。當前,從高職圖書館的藏書存量看,電子圖書的比例越來越大,紙質藏書與電子藏書交集形成「館中館」格局,圖書館的數位化為讀者個性化閱讀提供了優越條件。
一方面它是大數據時代的產物,另一方面也與高質量發展緊密相關。國內專業期刊上這兩年有不少論述,這些研究的共同點在於提升圖書館個性化服務、個性化服務手段,提升圖書館精準服務的水平和能力。
營造閱讀生態環境
要讓高職圖書館的書「活」起來,最根本的一條還是要用書搭臺,讓學生以書為載體去「唱」學習大戲。
書臺搭建,圖書館的環境生態要跟上。圖書館是特殊的智慧超市、文化超市、科學超市,構建「三元超市」,首要的是營造閱讀生態環境。圖書館服務以書為媒,不僅提供資源服務,更要提供讀者與知識整合的服務。這方面,成功的探索很多,比如閱讀區間化,將閱讀區分割為報刊閱讀區、紙質圖書閱讀區、數位化圖書閱讀區、小團隊閱讀活動區(服務於小規模的讀書沙龍、學術研討、文化交流等)、間息區(為讀者間息休閒服務,微利經營性提供茶水、咖啡等)。總之,圖書館的生態建設,書與閱讀的敬畏、知識文化科學的薰陶、人本至上的服務宗旨,這是生態的共同體,我們不能遺忘。
學習唱戲,書是學本又是唱本。由圖書館特定功能決定,圖書館的功能要擴大,但又切忌喧賓奪主、譁中添亂。圖書館活動的教育性,基本原則是以書為「戲本」,以學習活動為途徑,用文化化人。這裡強調書但實質上並不是以書唯一,數位化驅動下的圖書館資源有全域性特點,再加上當下高職生主體是「00後」,數位化學習已經成為他們學習的一種習慣方式。面向這類讀者的服務,圖書館的知識服務是一種超越圖書、超越傳統借閱服務的新業態,它是以解決用戶信息問題為導向的全方位、全媒體、全過程數位化服務。可見,在高職圖書館服務理念創新中,應該強調幫助和支持讀者既讀有形書又讀無形書,既充分利用館內學習資源,又能整合館外各類資源,儘量為讀者提供精準服務,只有這樣高職圖書館才能走出困境。
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數字資源蘊藏的巨大能量正全面釋放,智能化、數位化圖書館也已經一天天向我們走近。儘管高職圖書館從以書為主體向以數字為主體轉型迫在眉睫,但讀書是學生成長的動力機,讓圖書館裡的書「活」起來,更深層的意義還在於助力高職生全面發展,讓他們未來的職業之路走得更遠更好。
(作者系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館員)
《中國教育報》2021年12月28日第5版
作者:林曉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