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魈是怎麼樣形成的(俗話說寧遇豺狼)
2023-04-13 19:26:13 1
俗話說「寧遇豺狼,不碰山魈」,古人表示,寧願被危險的豺狼圍攻,也不願碰到山魈。
影視劇中可怕的山魈
山魈是什麼,為何讓人如此忌憚?
民間山魈山魈屬於猴類靈長動物,體型比普通猴子要大上許多,有著濃鬱的毛髮和鮮豔的色彩。
它最突出的地方在臉部,有著鮮紅的鼻梁和鼻子,鼻梁的周圍散布著一層白色的毛髮,嘴巴部位突出兩根尖銳的獠牙。
脖子周圍鮮亮的毛髮將臉部完美襯託出來,一眼看上去,像是戲曲當中的角色。
有著戲曲臉的山魈
因為長了一張怪異的臉,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人們通常將山魈視為鬼怪的子嗣。
《山海經》當中就寫道,山魈是一種人臉猴身的怪物,腳長在手掌的位置,喜歡模仿人類的行為,在笑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十分滲人。
民間還流傳有山魈的「豐功偉績」,比如說單手能撕開一頭老虎,一隻腳便能抬起半邊山,山魈壽與天齊,能死而復甦。
不少記載當中說道「山魈本身並不吃人,用鞭炮既可以驅趕。」
山魈:我只想靜靜思考
關於山魈,在《聊齋志異》當中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一位書生曾在自己書房當中偶遇「怪物」,書生被嚇到面色蒼白,覺得這是地府的修羅。
後來眾人趕到,將「怪物」合力驅趕出去,這個怪物就是山魈,事後書生驚魂未定,不敢打開窗戶。
人們如此害怕山魈的原因也逐漸浮出了水面。
首先是因為山魈醜陋的外表,與神話當中的鬼怪極為相似,時而夜行闖進人類家中,讓人們以為是惡鬼來了。
被當作惡鬼的山魈
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惡鬼與神靈是民間的主流,惡鬼代表著對人類惡行的懲治,尤其是在黑夜當中,更顯得有一種神秘的色彩。
這是刻在人類骨子裡的心理恐懼,來源於祖先們在黑夜當中的無助感。
害怕的人們,將山魈的恐怖傳說記載了下來,以至於後人們都覺得這是一個可怕的惡鬼。
於是就有了民間所說的「寧遇豺狼,不碰山魈」。
對比下,豺狼並不可怕了
自然界山魈山魈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多分布在熱帶的巖石地區,複雜的地形為它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它們的食譜結構多樣,可進食的植物超過100餘種,而肉類主要食用昆蟲等蟲類,尤其喜歡食用螞蟻,有時也捕獵豪豬,如果條件允許,山魈還會進食一些中型的脊椎動物。
「葷素搭配」的飲食結構為山魈帶來豐富的蛋白質,在智商方面也是自然界的「扛把子」,它們的智商與狒狒相當,是自然界最聰明的靈長類動物之一。
山魈的食物種類很多
山魈本身的性格好鬥,有時會去招惹比自己體型龐大的生物,不過其戰鬥力卻與戰鬥的欲望不成正比。
正所謂戰鬥力不夠,數量來湊,這個時候山魈就需要發揮族群的作用。
山魈屬於中型群居動物,山魈群的數量在600到800隻不等,據觀測者的數據反饋,目前已知最大的山魈群數量有1300隻。
山魈一家
有時候,一些動物看上去惹到的是一隻山魈,實際上是惹到了一個族群,打不過的山魈會跑回族群「搖人」,過兩天一群山魈就會跑到這些動物家裡「吃飯」。
尤其是山魈當中的猴王,仗著自己盛年的體態優勢以及族群,到處惹是生非。
試想一下,幾百隻山魈氣勢洶洶的樣子,這不比《古惑仔》當中的「街溜子」要有氣勢?
山魈對內的爭鬥也是非常激烈的,成年雄性山魈之間常常以鬥毆的方式玩耍,它們沒有分寸,常常玩著玩著就急了眼。
氣勢兇猛的山魈群
山魈的統領更是一直處於提心弔膽的狀態,說不定哪天族群當中某隻雄壯的山魈,就將自己的位置給擠佔了。
這是常有的事情,在山魈群體當中,奉行能者上,劣者下的原則,在山魈們看來,只有體魄最強壯的「王」才能帶它們的種群走向繁榮。
這種強壯的體態帶來的是無盡的爭鬥欲,和揮灑不盡的精力。
強大的山魈統領
山魈還很記仇,對於自己打不過的動物,它會在旁邊不停地騷擾,讓惹惱自己的對手無法安寧,直到自己的「兄弟」們前來助陣。
所以人們又會認為山魈是一種象徵著「小氣量」的生物。
對於這種「小人」行為,相信沒有人不厭煩的,尤其是在古代,人們都追求一種「君子」之度,自然是更加不屑山魈們的行為。
山魈可不是很好的代名詞
所以在面對十幾隻豺狼組成的團體,以及一隻難纏的記仇山魈的時候,各種因素考量下來,選擇哪一邊,自然是不言而喻。
在發情季節來臨的時候,受到荷爾蒙刺激的山魈更是兇猛,基本就是一副「不服就是幹」的樣子。
山魈的發情期在6到10月,一年內最多發情兩次,也就是說,在6月份發情且交配之後的山魈,在一個月或者兩個月之後,可能又會發情。
發情的山魈
族群當中,山魈實行一夫多妻制,一雄性山魈能夠與多隻雌性山魈交配,產下不同的幼崽。
它們交配的過程要分多次進行,因為雄性山魈一次交配的時間只有十幾秒,雖然在人類看來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不過它們能夠不間斷地進行好幾次交配。
這樣大大保證了精子與卵細胞的充分結合,產生新的受精卵。
山魈:只想傳宗接代
雌性山魈的懷孕周期是6個月左右,產下孩子之後的雌性山魈也會變得暴躁不堪,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可能是因為激素的失調導致的「更年期」。
其實,不論是哪種狀態下的山魈,最好都不要輕易招惹它們,不然有可能就會面臨著被「群毆」的危險。
幼崽在3年左右達到性成熟,並且脫離自己的母親,在族群當中謀生。
強壯的雄性會參與到猴王的爭霸當中,最終勝出的一位將肩負起族群的使命,決定整個族群的興衰。
雌性和幼年山魈
就是這樣一種「抱團取暖」的雜食動物,如今也面臨著生存危機。
山魈的危機隨著物種的急劇減少,在《華盛頓公約》當中,山魈已經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2009年被列為瀕危,易危物種。
究其根本,人類頻繁的活動影響到了山魈的生存,尤其是對自然界土地的佔用,蔥翠的樹林與草木,取而代之的是高聳入雲的房屋和隆隆作響的工廠,嚴重擠壓著山魈的生存地界。
城市建設等擠佔了動物生存空間
任由山魈如何聰明,如何兇猛,也終究鬥不過作為高級靈長類動物的人們。
無奈的山魈只能搬遷到自己不熟悉的環境當中,它們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適應新環境。
在此期間無數的山魈被自然界的殘酷法則淘汰,並且山魈的出生率也會在惡劣的環境下「跳崖式縮水」,這是造成山魈數量減少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人類對山魈的大肆捕殺,它們的皮毛可以用在高檔品的製作當中,有買賣就有殺害,山魈成為非法獵人們垂涎的對象。
山魈面臨生存危機
在剛果等地方,野生山魈已經難以尋覓蹤跡了,而在19世紀,這裡曾生活著大量的野生山魈,令人唏噓不已。
在做「豺狼」和「山魈」的選擇題的時候,人類為什麼去不思考,或許自己才是真正的「山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