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市場前景(決勝的時候到了)
2023-04-14 03:16:36 1
上世紀甚至於21世紀初,日本無論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無論是液晶、光伏、半導體,還是手機、電視、電動汽車,都遙遙領先於世界大多數國家。
儘管我們不願意對一個侵略過自己的國家大肆誇讚,但是過去的日本在各大行業的技術都遙遙領先於我國。
但是現在的日本,雖然創意和技術都一直在線,但是為什麼逐漸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慢慢地被擠出了曾經引以為傲的行業世界前列排名了呢?
正在剝香蕉皮的日本機器人
日本產業的昔日輝煌論起日本,在清朝閉關鎖國的時候它就開始了現代化發展,所以在日本洋槍大炮的時候清朝還是刀劍等冷兵器。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雖然慘敗了,但是它的產業技術還在不斷發展著。再加上美國一直以來的有意扶持,日本想停止發展都難。
從高新產業領域來說,日本是個島國,在很早就將輕軌運用到了城市交通運輸上;
再加上土地資源本就稀缺,為保證糧食產量,日本的農業技術也十分發達。在日本那樣一個地盤小、人也不算太多的國家,生活質量是國民的普遍訴求,因此電視機、錄影機、音響、照相機、冰箱、洗衣機等各種電子設備一直更新迭代、層出不窮。
就拿我們這一代人來說,誰的童年沒有迪迦奧特曼、鐵臂阿童木、皮卡丘,從這個方面來說,日本的文化輸入確實很成功。
「精靈寶可夢」旗下的吉祥物——皮卡丘和伊布
回到日本的其他產業上來,除去我們所熟知的動漫產業以外,汽車產業和新材料產業是日本的三大產業支柱。
汽車產業堪稱是日本製造業的一張金牌名片。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的豐田集團就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混合動力轎車;
而2010年的時候,日產的Leaf一推出就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電動汽車;直到現在,比起大眾更熟悉的電動特斯拉,豐田公司的電動汽車專利才是世界第一多。
在研製汽車的同時,日本也沒放棄對新材料市場的佔有。從推出電動汽車的那一刻開始,以豐田為首的日本汽車企業,就卯足了勁的鑽研油電混動、氫能源汽車等技術,因此日企中以豐田集團為代表的汽車公司取得了世界第二的自動駕駛專利。
在我們為華為的移動技術和阿里的支付功能驕傲的時候,日本其實早在上世紀末就研製並運用起來了。早在1999年,一個名叫「NTT Docomo」的日本電信運營商推出了i-mode手機上網服務。
也因為此事,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可以手機上網的國家。索尼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的FeliCa行動支付技術是世界上最早的,我們有印象的蘋果Apple Pay都要比它晚了10年。
因此,無論是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汽車產業,還是創意與技術結合的新材料產業,日本可謂是「世界上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
但是,在前幾十年那樣一個技術還不成熟的時代,日本都能夠做到領先世界,那為什麼在各方面都成熟了的現在,日本卻開始失去技術話語權了呢?
失去話語權的失落技術大國在2008年的時候,日本東京大學的一位名叫小川俊一的教授,在日貨的國際市場呈現衰弱傾向的時候,對日本的企業在20年間的全球市場份額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他從研究結果中發現,日本在世界市場的產品確實存在明顯的下跌,尤其是在液晶面板、光伏、電池等產業中從100%的世界份額跌至20%以下。
為什麼日本從無處不在的高品質日產,走到了今天的籍籍無名了呢?
首先,我們可以從日本人的觀念來分析。
日本受我國唐代和儒文化的影響,是個講究道理和追求完美的國家,但是因其國土面積的封閉與狹小,日本人極易滋生自滿情緒並最終走向封閉。
這一弊端在他們的製造產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日本一旦決定佔有某一領域的市場,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地將其吃幹榨盡,並且由於領先於世界,所以日本企業會指定自己獨有的一套標準,比如:其他國家的手機用的是GSM制式,日本就自己搞個PHS制式;其他國家的行動支付採用NFC,日本就自己研製出FeliCa。
這種力求獨特的行為好是好,不容易被其他企業抄襲,但是它的普適性不強,一旦離開日本便毫無用處。
就像東京慶應大學教授竹下太郎對日本的手機的表態一樣——「進化得奇妙,但與它們大陸的表親不同」,專門性,反而成了阻礙日企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其次,便是日本太過於超前的研製觀念了。
截止到現在,日本豐田在在燃油車和混合動力上仍居世界前列,日本一直想把氫能源運用在汽車驅動力上,他們確實也掌握了全球60%的氫燃料技術專利。
但是由於技術還不成熟,電動汽車更具普適性,各個國家也能夠輕易掌握這項技術,因此都沒有讓日本想靠氫能源橫行汽車市場這一規劃得以實現。換句話說就是,管你日本擁有多強的技術,我有別的選擇我還能慣著你?
豐田氫能車
當然,日本的產業衰落肯定不僅僅只是日本的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各個國家紛紛佔據世界市場,國家之間的經濟交往也越發的密切,貿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
而貿易自由化帶來的,除去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的好處以外,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和爭端也層出不窮,各種技術壁壘成為了國家之間進行本國貿易保護的新式武器,而像日本這樣過度的技術防衛在貿易爭端高發期的當前,可謂是既討不到在國際市場的好處,還會因為擾亂現有的生產貿易模式而受到各個國家的排斥。
在汽車技術都日趨成熟的同一起跑線上,誰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越多,誰能摸清世界市場的心理,誰就越能突出重圍、位居前列。因此,即便日本掌握了大部分的氫燃料技術專利,沒有用武之地也是白白的。
而且,日本的鄰居——我們中國,也正作為一個製造業、工業大國崛起,給日本本就狹窄的市場帶來了不少的衝擊。
世界產品,中國造20世紀初,我國的企業開始大規模地開發自己的品牌產品,聯想、海爾、波司登等企業紛紛根據自身特色打造屬於自己的獨特品牌產品。
那一時期,我國從籍籍無名的發展中人口大國慢慢變成了「製造大國」,我國的產品憑藉勞動力和成本優勢佔據了世界市場,為各國市場提供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產品。
在這一時期,我國的製造業和其他國家優秀製造業之間的差距正在快速縮減。而這一時期,日本仍然保持著「我領先、我價高」的驕傲心態,產品的創新度是高了,但是價格卻不甚讓人滿意。
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順利舉辦後,我國開始將「中國製造」轉型向「中國創造」出發,華為、美的、小米等國企崛起的速度讓人嘆為觀止,我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產品紛紛現世、走向國際並大受喜愛。
自此,我國的創新技術類產品已經有資本和老牌的日本、德國、美國等創新製造大國搶佔國際市場了。
我國是個以和為貴、和氣生財的文明大國,所以在產品製造和售賣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消費者的心理,並且從不懼其他優秀企業的良性競爭,因此除去國家惡意競爭以外,我國的產品貿易在國際市場上的路走得並不是很曲折。
而日本企業就像上述說到的,無論是商業觀還是國家政策,都極具「小國」特色,因此即便是創新技術先進,但是從未考慮到國際市場的消費者心理,如果不改變這樣的商業觀的話註定是走不遠的。
結語曾經,日本製造遍及我國大江南北,甚至於出現去日本就為了買個日產的馬桶蓋的滑稽新聞。而現在,支撐日本經濟的動漫、汽車和新材料三大產業,對於從未停止過發展的我國來說,早就屢見不鮮。日本有奧特曼、宮崎駿系列動漫,我國就有鎧甲勇士、哪吒等經典國產動漫;日本有家底豐厚的豐田電動汽車,我國就有豪華智能的小鵬電動汽車;日本在軟體、電子或手機上專門性強,我國就有開創世界5G技術的華為......
日本的未來如何,我們尚不可知;但是要問我國的發展趨勢,那便是從未停止探索與創新,發展從未止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