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督撫有哪些(清代督撫雖是一方諸侯)
2023-04-12 01:46:33 3
最近,有些讀者總是私下與我交流,特別想了解一下清代地方的官制,尤其是關於總督、巡撫方面的。其實關於此類文章已經發了不少,這次就來說說清代督撫的一些比較冷門的知識。
在常人的印象中,督撫是封疆大吏,好比是一方諸侯,管理著一省或幾省的行政、軍政等事務。話句話說,就是督撫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說一不二,權威絕對是不可侵犯的,所有的地方官員都得聽從他的號令。
其實不然。在督撫領導之下,各省還設有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布政使主管一省之內的民政與財政,按察使則主管省內的刑名案件。而且朝廷有制度,他們都有權協助督撫處理全省事務。雍正朝以後,布政使和按察使都有了密折上奏的權力,這在一定程度上讓督撫也有所顧忌。
督撫們不僅要給布政使面子,而且還有一個官職他們也招惹不起,那就是主持一省學務的學政。學政通常三年一任,且品級不定,往往是從京城其他衙門臨時調任過來的,大多情況下是翰林院的學究,他們在京城雖然級別不高,但卻是皇帝親簡,屬於欽差。
學政從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地方官員,他的職責是代表朝廷管理人才,主管一省的學校,是負責教習及教育行政、考試諸事的最高長官,也被稱為督學、學使。學政獨立於各省的行政長官,官員在任學政期間,不論本人官階大小,均與督撫平行。
學政不得幹預地方行政,同樣,督撫、布政使、按察使也不能干涉他所分管的事務。學政雖然也算是清水衙門,但很受尊敬,而所有士子如果犯罪,也必須經過學政革除功名後,方可刑訊與定罪。
除此之外,在一些有重要產出的省份,朝廷會單獨設置有承擔特殊職務的官員,這些官員地方督撫們更得罪不起。如在盛產紡織品的江浙一帶,就設有江寧織造、蘇州織造、杭州織造,專門負責為宮廷採辦供應各類織品。我們熟悉的曹雪芹家祖上幾代都是江寧織造,雖然品級不高,但卻是皇帝的包衣奴才。且不說他們是為皇帝辦差,就算是在地方,也同樣肩負著秘密監督地方大員的職責。
在產鹽地,為了負責食鹽專賣,朝廷則設有兩淮鹽運使、兩浙鹽運使等等,這些官員的品級和地位都比較高,但只管轄自己專職負責的行業,而不介入地方事務,同時也不受督撫的節制。史料中記載,一位鹽運使出巡,路上遇到一位老婦人見他是大官,便上來訴苦喊冤,結果這位鹽運使聽完之後,幽默地說:「我是賣鹽的官,不管你吃醋的事。」
一省的布政使、按察使之下分別是道、府、州、縣、廳的長官,這些都是管理所轄行政區或某一項事務的官員,這些地方長官想必大家也都比較熟悉,就不一一介紹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同屬府、州、縣的長官也有區別。
根據省會的駐地所在,各省的道、府、州、縣都有首道、首府、首縣的區分。例如山東省會是濟南,駐在濟南東泰武臨道就是全省首道,濟南府是首府,濟南府駐地歷城縣則是首縣。首府、首縣官員在地方官中地位最為重要,通常只有德才兼備、深得督撫器重的官員才能出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