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秦始皇統一天下最後一步(想統一天下先學好地理)

2023-04-11 21:46:21

今天咱們解讀的是《布局天下》

在解讀這本書前,我先講一個故事:公元936年,一個叫石敬瑭的軍閥在契丹政權遼國的支持下打敗了政敵,登基稱帝,建立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晉政權。為了答謝遼國的支持,石敬瑭幹了一件特別出格的事,他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遼國。他的這個決定深深影響了此後近四百年的中國歷史。怎麼回事呢?

原來,燕雲十六州是在古代長城的東段,也就是大約現在的北京、天津、河北省北部和山西省北部一帶。這裡是保衛黃河以北平原地帶的屏障,拿到了燕雲十六州,遼國就能隨意侵擾中原地區。這導致後來的北宋朝廷不得不把軍隊集中部署在河北地區,防禦遼國,而只能眼見著西夏政權坐大,最終喪失了西北馬場。北宋軍隊沒了馬,戰鬥力是一跌再跌。最終北方女真族崛起,南下抓走了北宋皇帝,宋高宗趙構在南京稱帝,宋朝繼續在南方苟延殘喘。由於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在整整四百年裡,中原政權不得不提心弔膽地過日子。

有句俗話這麼說「讀史不看圖,讀了也白讀」。所以,想要搞懂歷史,掌握地理知識是一項入門功課。就好比我剛才說的石敬瑭的故事。如果你不了解燕雲十六州的地理特徵和戰略價值,那麼北宋、遼、西夏還有後起的女真族建立的金,這四個國家的歷史你就搞不明白。今天要講述的《布局天下》就是要從地理學入手,分析影響歷史進程的地理區域,探尋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

其實,以地理學為基礎研究歷史是我們中國人的強項。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地理學熱潮出現在明末清初。當時忠於明朝的知識分子,痛惜明朝末年戰亂對國家的破壞,開始把關注重心放到了國計民生上,所以對中國各個地區地理的研究就顯得很有必要了。這其中最優秀的作品,當屬清初顧祖禹編著的《讀史方輿紀要》,這部130卷的巨著被公認為是古典中國歷史地理學的集大成之作。但是,這部書也有兩個問題:第一,內容太繁瑣。280萬字的體量,聽著就能把不少人給嚇跑。第二,這部書是文言文寫成的,對於現代中國人來說理解起來也很困難。因此除非是專業學者,普通讀者很少有閱讀這本書的興趣。

但今天咱們講的《布局天下》那可厲害了。作為一本2006年出版的地理歷史學著作,《布局天下》的優勢就在於簡單明了,它用最少的篇幅,全面分析不同地理區域對古代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很了不起是不是,但是作者是怎麼做到的呢?很簡單,就是把複雜的地理區域抽象成幾何圖形。

本書的作者把中國地理區域形象地概括成一塊不規則的九宮格,這塊九宮格覆蓋了黃河和長江中下遊一帶,並按照河流、山地、高原等天然邊界劃分成四個角、四條邊和一個核心,共九大區域。這九個區域由於山地地勢相互隔絕,但又因為河流流經彼此聯繫,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理系統。作者指出,別看中國的地理區域很大而且複雜,但是由於中華文明是一個以農業灌溉為基礎的農耕文明,農業生產對氣候和地形有很高要求。所以,在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內,中華文明只能在這塊九宮格內發展。這樣一來,結合中國古代歷次統一戰爭的歷史,作者指出一個政治創業集團如果想要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就需要掌握這九個區域的地理特徵和功能。

為此,作者結合秦漢、隋唐和元明清這三次大一統格局形成的歷史,提煉總結出實現大一統的「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在九大區域中的四個角建立基地,作為創業集團立定身基的根據地;第二步,是要控制九個區域中的四條邊,把自己的勢力對外延伸,掌握軍事主動權;第三步,就是要佔據中原核心地帶,作為最終建立並經營大一統帝國的核心樞紐。另外,《布局天下》這本書並不是要宣揚「地理決定論」,作者想要告訴你的是,地理學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坐標系,但是人類歷史發展並不會被地理環境綁架。

好了,說到這裡,我也應該介紹一下《布局天下》的作者了。本書作者是饒勝文先生,1999年從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後,長期從事軍事歷史、軍事地理及戰略思想文化研究。這部《布局天下》原本只是饒勝文先生寫給軍事理論和地緣政治研究者作參考用的。但是沒想到本書在出版後,因為對中國地理和歷史的透徹分析,吸引了不少軍事迷和歷史迷,被認為是目前解讀中國古典戰爭史最全面、最精彩的歷史地理著作。

好了,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概況和作者概況,那麼下面,我就為你來詳細講述書中內容。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三個重點內容:第一個重點,是以戰國時期,位於西北角關中的秦國為例,我們來解讀四個角的易守難攻的半封閉特性,看看秦國是如何邁出大一統創業的第一步的;第二個重點,是以山西為代表,分析四條邊的地理結構洞特徵,同時我們會了解在關中站穩腳跟的秦國如何佔據山西,踐行大一統創業目標的第二步;第三個重點,會分析整個地理格局的核心,中原腹地的特性,並且我會講述佔據軍事主動權的秦國是如何開創大一統格局,最終完成「三步走」戰略的。

第一部分

好,我們就先來看看第一個重點內容:我們會以戰國時期,位於西北角關中的秦國為例,來解讀四個角的易守難攻的半封閉特性,看看秦國是如何邁出大一統創業的第一步的。這四個角分別是西北角,也就是現在陝西省的關中地區;東北角包含北京、天津和河北省;西南角是四川省,最後東南角在江淮一帶。

這四個角分別在中國農耕區與其他區域邊界地帶,每個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至少有三面都存在山地、高原或海洋等天然地理邊界。在中國古代,幾乎所有政治集團的首都都設立在四個角上,比如西北角的西安,東北角的北京還有東南角的南京,這些都有幾百年的都城史。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位居棋盤西北角的關中地區。可以說,以西安和鹹陽為核心的關中在中國古代的歷史地位無出其右。

中國古代歷史有三次大一統局面:秦漢、隋唐和元明清。這其中秦漢和隋唐都是以關中為根據地統一天下的。如果從秦統一六國建立專制帝國開始算起,在兩千多年的專制帝國史上,關中地區作為政治中心的時間長達7個世紀。而以關中為基礎統一天下的關中模式也是古代政治家開創的最成功的創業模式。所以,我們就以憑藉關中在戰國時期崛起的秦國為例,從地理學角度來細緻分析關中地區究竟有哪些優勢:

第一,關中地區依山傍水,易守難攻,安全係數高。關中地區的北面是覆蓋著厚厚黃土的黃土高原,南面是高大巍峨的秦嶺山脈。關中地區則是一個由黃河的支流渭河和涇河衝擊形成的狹長河谷。整個關中,中間寬,兩頭窄,有點像一顆橄欖。這就意味著,在關中的政治力量只要用少量軍隊扼守住東西河谷的兩個谷口,就足以保衛自己。在古代,有「百二秦關」的說法,什麼意思呢?這是說你就算用百萬大軍攻打關中,關中人只需要區區二萬人就可以抵擋。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來形容關中的險要地勢一點都不誇張。所以,在關中的政治力量往往都熱衷於對外擴張,反正即使主力部隊長期在外徵戰,也不用擔心敵人在背後捅刀子。

第二,關中地區水源豐富,農業發達,後勤供應有保障,可以形成獨立封閉的系統。關中的核心地帶有渭河、涇河等河流流過,水源充足。而且關中也是中國版圖中最早被開發的地區之一。早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800年前,這裡就是西周的首都,所以關中人口稠密,農業基礎也很好。更重要的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秦國還在關中地區組織過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通過開鑿人工水渠的方式,把渭河、涇河等河流水系全部打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農業灌溉系統。所以,關中每年的農業生產都能滿足軍隊的後勤需要。

第三,生活在關中的民眾有尚武傳統,也就是在對抗中獲得快感,把軍事徵服當做光榮,因此軍事動員能力強。關中地區的北部和西部靠近內蒙古高原,這裡曾經先後出現過西戎、匈奴等遊牧民族,關中民眾在和這些遊牧民族周旋的過程中,漸漸也沾染了遊牧民族的習氣。他們不僅可以就近與匈奴開展馬匹貿易,而且還從遊牧民族那裡學到了騎馬射箭的功夫,個個都驍勇善戰。司馬遷的《史記》就曾經記載,戰國時期生活在關中的秦國人在作戰時會赤膊上陣,追殺敵人,不割下對方的腦袋不罷休。這是一群天生的戰士和徵服者。

雖然關中具備我們剛說的這三點地理優勢,但如果不懂如何利用,那也不過是空談。那麼首開以關中為基地徵服天下的秦國,又如何利用這種地理優勢呢?

第一,秦國鞏固強化關中的防禦體系,打造出一套閉環系統。秦國人在關中東西兩邊的谷口修建了四大關隘,也就是關卡,分別是東部的函谷關、武關和西部的蕭關、大散關。一旦受到外部威脅,秦人只要固守這四處關隘,就可以保全自己。公元前318年,關東的韓、趙、魏、楚、燕五國聯合攻打秦國,聯軍被阻擋在函谷關外。此後關東列國又先後組織過4次攻秦戰爭,幾乎每一次都兵敗函谷關,由此可見秦人打造出的防禦體系完全是一個針插不入,水潑不進的閉環系統。

第二,秦國積極引入國外專利,培養核心競爭力。關中地區的險要地勢雖然很適合防禦,但是反過來說,交通閉塞,溝通不暢,也導致秦國長期以來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邊緣國家。所以,秦國人在創業初期就非常善於利用外來人才,把別國的專利產品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其中最成功的一次專利引進就是商鞅變法。當時,在魏國不受重用的商鞅來到秦國主持變法。他基於秦國農業基礎好和民風尚武的特點,確立了秦國的核心競爭力——「耕戰」。也就是說,商鞅通過確立土地私有化,鼓勵農業生產,又建立軍功制度,培養軍隊的榮譽文化,最終把秦國打造成為一臺只知道種田和打仗的戰爭機器,使秦國可以充分發揮地理優勢進行對外擴張。此後秦國大舉進攻魏國,吞併魏國屬地少梁邑,解除了函谷關以西的軍事威脅,把秦國國界拓展到了現在中國陝西省和河南省的交接地帶。由此拉開了秦國長達一百年的徵戰序幕。

本書的作者饒勝文先生想要告訴你的是,以關中地區為代表的四個角的最大價值就在於它們是中國地理環境中的半封閉系統。在這個系統內的政治力量,可以安心經營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必擔心外來威脅,等到自己羽翼豐滿後,再加入到激烈的爭霸戰爭中,給敵人以致命打擊。

總之,在古代中國軍事政治格局中,棋盤上的四個角一直都是政治創業者們對外擴展勢力的基地。因為它們處於中國版圖邊緣地帶,可以利用山脈和河流建構防禦體系,同時,像關中這個角還有良好的農業基礎可以為軍隊提供必要的後勤保障。只要創業者們重視根據地建設,全力打造閉環系統,就可以在創業初期站穩腳跟,並在之後的爭霸中佔據優勢。好了,上面為你講述的就是第一個重點內容,我們了解到秦國已經在西北角的關中站穩腳跟,實現了大一統「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

說完這個,我們接下來說第二個重點:我們會以山西為代表,分析四條邊的地理結構洞特徵,同時我們會了解在關中站穩腳跟的秦國如何佔據山西,踐行大一統創業目標的第二步。首先我們解釋一下地理結構洞是什麼意思?它是指連接不同區域的樞紐地帶。這四條邊就是連接四個角的地理結構洞,它們分別是連接西北角關中和東北角河北的山西,連接東北角河北和東南角東南的山東,連接東南角東南和西南角四川的湖北,最後是連接西南角四川和西北角關中的陝西省漢中,而這四條邊又共同包圍著中原腹地。

這一段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亂啊?沒關係,我再簡單概括一下:山西、山東、湖北和漢中這四條邊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幾乎所有爭霸戰爭都集中在這裡。比如,戰國後期,秦國和趙國就曾經反覆爭奪的山西地區;三國時期,蜀國和吳國主要是為了爭奪湖北來回爭戰;宋金兩國南北對峙時,漢中又成為了關係宋朝生死存亡的戰略要地。那麼,中國地理棋盤型格局中的四條邊又有怎樣的價值呢?我們要以山西為例來詳細解讀:

首先,山西位於關中地區的東北部,南面是中原腹地,東邊則是河北。因此,山西可以作為其他區域的政治勢力對外擴張的一個跳板,佔據山西就能把自己的勢力快速滲透到其他區域。比如,如果關中的秦國佔據山西,就等於在中原腹地的北方高懸起一把利劍,使中原的魏國和韓國隨時面臨秦軍南下的威脅。同時秦軍還可以通過山西太行山的幾處通道向東進入河北,攻擊燕國和趙國。也就是說,只要秦國佔據了山西,就可以同時震懾四個大國。

其次,山西也是一個緩衝器,它起到對周邊區域在側翼的防衛作用。假如你手頭有當代中國的地圖,不妨仔細觀察一下山西省,你會發現山西省與其他省份的邊界從來不是人為劃定的,而是天然的地理邊界。山西的南部和西部的邊界是黃河,而東部邊界是縱貫南北的太行山脈,北方邊界是依憑陰山修築的長城。而山西的中部則是由汾河衝擊形成的河谷。聽到這裡你也許會發現,山西在地形上非常類似關中,同樣是易守難攻。所以,秦國優先進攻山西,除了可以威脅其他國家之外,還能進一步加強對關中的保護。

公元前262年,秦趙兩國為爭奪現在山西省境內的上黨郡,在山西的長平展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決戰。最終長平之戰以趙國慘敗告終,40餘萬趙軍被秦軍活埋而死。當然,秦國也以損失20萬人為代價才奪取了山西的控制權。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國家脊梁被秦國打斷,關東列國最後一支可以抗擊秦軍的武裝力量全軍覆沒。而在長平之戰爆發前,秦國已經佔據了另一條邊,也就是湖北地區,那麼從趙國手裡奪得山西後,秦國就佔據了一南一北兩條邊,確立了進可攻退可守的軍事體系,從而讓秦國可以從南北兩個方向對楚國、韓國、魏國、趙國、燕國這五國構成戰略威脅。這樣一來,秦國完全掌握了統一天下的軍事主動權,秦國開創大一統的歷史車輪再也無人可以阻擋了。

饒勝文想要告訴你的是,以山西為代表的四條邊既可以作為政治集團對外擴張的跳板,還可以作為獨立的防禦系統,保衛周邊地區的安全。佔據四條邊就可以在軍事衝突和政治博弈中佔據優勢。

好了,上面為你講述的就是第二個重點內容,看來秦國對外擴張之路走得也是穩穩噹噹,接下來秦國集團就要「衝擊上市」,爭取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了。

第三部分

下面,來為你說說最後一個重點:我會分析整個地理格局的核心,中原腹地的特性。並且我會講述佔據軍事主動權的秦國是如何開創大一統格局,最終完成「三步走」戰略的。與現在河南省基本重合的中原腹地,是一片由黃河衝擊形成的大平原,這裡土地肥沃,農業發達。但是由於中原地勢平坦開闊,所以難免成為各種政治集團角逐的競技場。秦統一六國首先滅掉的就是中原的韓國;東漢末年,曹操率軍在中原官渡大敗雄踞河北的袁紹集團;後來南宋的嶽飛北伐時的主戰場也在中原。不過就是這樣一個無險可守,戰亂多發的中原腹地,居然也是很多古代專制帝國的首都所在地,比如洛陽、開封等。那麼,危機四伏的中原腹地又有哪些地理優勢呢?它對統一中國,經營天下又起到哪些作用呢?

首先,在戰爭年代,對中原的控制可以鞏固強化已佔有地盤,我們還是舉秦國統一六國的例子。

在發動統一戰爭前,秦國已經佔據了關中、四川、漢中、山西和湖北,九大區域已經有五個握在秦人手裡,只不過遲遲沒有逐鹿中原的決心。然而,隨著秦國版圖的擴大,新問題也就來了。第一,秦國連年徵戰,不停地搞收購兼併,攤子鋪得太大,耗費了國力,所以急需重新整合經濟體系;第二,秦國國風尚武,盛產軍事人才,但是治理國家的文臣卻很匱乏,隨著集團越做越大,為了維護新徵服地區的穩定,迫切需要文人集團的支持。正因為在經濟和政治這兩方面的需求,秦國在發動統一戰爭後,首要目標就是中原的韓國,因為佔據中原就等於擁有了一個天然糧倉,可以滿足後續滅國戰爭的需要,而且佔據中原樞紐後,秦國可以用最快速度把軍隊投送到其他不同戰場上,同時,別的國家人才進入秦國的通道也被打通了。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過,秦國在攻滅韓國和趙國期間,曾先後發生過兩次大饑荒。但後來佔領中原的秦國再去滅楚國時,史書中再沒有饑荒的記載。要知道,秦楚之戰整整持續了三年,而且戰況遠比和韓、趙兩國的激烈。從中我們不難猜測秦國在吞併韓國和魏國後,有可能就是憑藉新佔領的中原腹地完成了對自身經濟體系的整合。所以在之後的統一戰爭中,秦國依憑關中天險為大本營,以南北兩翼的山西和湖北為支點,利用新佔領的中原腹地作為前鋒,開創了第一次統一中國的帝國偉業,也開啟了2000多年的專制帝國時代。

其次,在和平時期,對中原腹地的經營又可以震懾各地反抗勢力,鞏固大一統格局。當一個政治集團統一中國後,能否治理好中原成為經營天下,維持長治久安的核心。在這方面秦國在「衝擊上市」成為一個大一統帝國後,就做出了錯誤決策。秦國在攻滅六國統一天下後,戰爭機器並沒有終止,而是繼續不停地運轉。秦始皇把進攻目標轉向了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越族,此後秦國主力軍隊,一部分被蒙恬帶到北方抗擊匈奴並修築長城,另一部分南下進入密林叢生的南嶺一帶。這種軍事戰略造成了秦帝國在中央統治區的防守空虛。後來陳勝、吳廣在江淮一帶起義,乘虛而入,進犯中原,一度打到了秦國首都鹹陽的外圍。雖然這支起義軍最後被秦軍撲滅,但是此時秦國境內已經遍地烽火,經過這次浩劫之後開始走向崩潰。

而作為秦帝國的繼承者,漢王朝在統一中國後,就採取了不一樣的措施。首先,漢帝國的開國皇帝劉邦並不急於對外擴張,而是重在對大一統的鞏固,其中最重要的舉措就是清除了佔據中原的彭越集團和地處淮南的英布集團,解除地方勢力對中央的威脅;其次,漢帝國還開創了兩都制,也就是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把政治中心擴展到中原腹地,利用中原的輻射作用,掌控天下。漢帝國統一和經營天下的訣竅,使中國維持了幾個世紀的和平。

想想圍棋裡的金角銀邊草肚皮,有沒有點曲異同工呢。

感謝你能看完我的這篇文字,你就是我在找的有識之士,點下關注對你來說是件小事,慶祝我們的緣分始於今日。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