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結婚風俗,你了解多少?
2023-04-11 21:38:11 3
女兒在出嫁前,山西各地大多有「哭嫁」的習俗,人稱「媳婦哭,娘家富」。明清以來,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禮已經不復存在,婚禮也是從簡。本期小編就要帶你去山西文化了解山西的結婚風俗。
議婚,又稱「議親」,是商議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階段,舊時包括「求婚」、「過帖」、「相親」等幾道程序,到準備定婚為止。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是由男女雙方父母根據對方的門第、家境及品貌等條件決定婚事成否,男女當事人是沒有多大發言權的。
「無媒不成婚」,議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長委託媒人或託靠親友、鄰裡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親」。這一程序相當於「六禮」中的「納採」。
如果女方家長答允考慮結親,男方便再次託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詢問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開八字」,請陰陽先生「合婚」,審看男女雙方的命相是否相合。山西長治一帶稱之為「取四柱」,雁北一帶稱之為「換婚單」。這一程序相當了「六禮」中的「問名」。
男女雙方「八字」相合後,兩家即擇吉日傳換庚帖,晉北一帶叫「送契」,重新寫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時等事項。在具備訂婚條件的情況下,男女兩家還要「相親」,又叫「相門戶」、「看屋裡」
經過議婚階段,男女兩家對婚事都持肯定意見,便可正式定婚,即「許親」、「定親」了。男方往女方家中鄭重地送去聘禮,數量多少,一般因時因地,視家境貧富而定。這一程序相當於「六禮」中「納吉」的後一部分內容和「納徵」,雁北一帶稱之為「下茶」,晉南一帶則稱之為「過大禮」。
男女雙方訂婚,一般選擇夏曆三、六、九等吉日,雙方家長要在選定的這一天分別設筵款待親友,名為「定親飯」。在翼城一帶,「吃麵」則僅限於女家,稱為「吃許口面」。
定親這一天,晉東南陵川等地,男家要送麵粉給女家。女家用所送的麵粉夾上小米煎成油餅,再送給男家。男方以之分送親友、鄉鄰,稱為「通知」。
晉南襄汾一帶,男方送給女方的的東西要湊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給男方的東西中,還要有十包摻有鹽末的麥麩。男方送給女方「定親衣」、戒指、耳環、手鐲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寶、扇子、荷包、褲帶一類。其中褲帶尤不可少,隱喻「從今以後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將為你侍奉巾櫛,脫衣解帶」。
關鍵詞: 山西 結婚 風俗 了解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