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白沙縣城市建設最新動態(續寫春天的故事)
2023-04-12 10:27:29 2
海南省白沙縣城市建設最新動態?茶園深處,鬱鬱蔥蔥的茶樹冒出尖尖綠芽,茶農們三五成群穿梭其中,一片片嫩綠的茶芽落入茶簍,山間地頭洋溢著綠茶收穫的喜悅,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海南省白沙縣城市建設最新動態?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海南省白沙縣城市建設最新動態
茶園深處,鬱鬱蔥蔥的茶樹冒出尖尖綠芽,茶農們三五成群穿梭其中,一片片嫩綠的茶芽落入茶簍,山間地頭洋溢著綠茶收穫的喜悅。
眼下,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大範圍綠茶採摘期進入尾聲。迎著初夏的驕陽,當地茶園一片忙碌的採摘景象。除了採摘茶葉,茶園旅遊也在「五一」假期前後悄然興起,不少慕名而來的市民紛紛走進茶園,與大自然來一場親密接觸。當茶葉與旅遊擦出火花,茶旅融合激發消費新活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新路子。
好山出好茶
白沙山川美,四季茶飄香。
兩排老式橡膠加工廠的廠房粉刷一新,就是如今的海南天然茶葉有限公司總部基地,原本準備廢棄的房屋在短短幾年間,通過改造使用,孕育出一個新的明星企業。
走進公司大門,茶葉產品展示柜上的幾塊獎牌格外醒目。「我們的茶葉口感好、品質高,市場供不應求,大家對企業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每當有人到訪,公司總經理湯適總愛向客人介紹公司「隕坑茶」牌茶葉在第十一屆國際鼎承茶王賽中獲得的兩塊金牌,這個成績對初創不久的茶企而言尤為不易。
2016年,湯適懷著對茶文化的濃厚興趣以及對白沙有機茶產業的信心,與海南橡膠公司共同創辦了這家茶葉企業。
萬事開頭難。從單兵作戰到隊伍建設,從沒有廠房到因地制宜改建,湯適和他的團隊將「隕坑茶」這個品牌漸漸打響。湯適說,看好白沙,就是看好這裡的特殊地理區位和氣候條件,這也是「隕坑茶」能贏得市場的「核心法寶」。
白沙黎族自治縣地處海南島中部偏西,當地茶葉種植歷史悠久。其中,盛產綠茶的牛山盆地被認為與70萬年前降落的一顆小行星隕石坑吻合。這些歷史淵源,讓白沙、隕石坑成了海南茶葉品牌中的獨特符號。
不僅如此,白沙縣的茶園土壤有赤紅壤、紫砂壤、黃壤等,出產的茶葉呈現出外形秀美、香氣怡人、口感柔順等特點,備受消費者歡迎。再加上白沙幾乎沒有冬天,雨水較少,春茶在每年11月下旬就提前到來,全年可採茶季時間長。依託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氣候條件,白沙茶葉逐漸在全國市場打響知名度。
好茶伴「海鮮」
「好有好的道理,我們相信高投入、嚴管理肯定能有好收穫。」沿著彎彎曲曲的山道一路爬坡,湯適向記者介紹有機茶園的管理秘訣,「茶園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全部都是人工除草。海南氣溫高,為了應對乾旱天氣、加強茶園補水,我們專門開挖了幾個池塘用來蓄水,茶園全部鋪設了噴灌設施」。
登上茶山,放眼遠眺,好一派綠意盎然的南國美景。眼前的茶山像梯田一樣從山頂延伸到山下,茶農們有說有笑地在茶園裡採摘茶葉。茶農廖紅雲自茶園建設以來就在這裡工作,現在她每天能採摘鮮葉10多斤,每月收入4000餘元。「我們在家門口上班,還能照顧家。」廖紅雲說,茶園的嚴格管理令她最為佩服,「茶園專門以漚制有機肥來養茶葉,這樣的茶葉品質肯定好!」
嚴格有機茶園的種植管理,需要投入更多物資和人力成本,天然茶葉公司每年在茶園種植栽培與人力建設方面的投入就將近千萬元。「我們的茶樹是『吃海鮮』長大的,稀奇吧!」湯適介紹,通過在茶壟間挖溝埋放魚蝦等海鮮,以及將羊糞與豆粕、花生餅等發酵腐熟,為茶樹補充養分,能夠較好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也造就了白沙「隕坑茶」獨具特色的口感與品質。目前,「隕坑茶」已通過中國、歐盟、美國、日本有機以及國際雨林聯盟認證,未來將繼續努力打造成為白沙茶葉的標誌性產品。
串起茶產業
4月30日是「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位於白沙牙叉鎮的五裡路有機茶園迎來了第一撥遊客。來自內蒙古的遊客呂銳走進有機茶園後,連連稱讚,當即在朋友圈向親朋好友推薦:「整個茶園就像綠色的海洋,還有撲面而來的清新空氣,真是美麗極了!」
採茶葉、餵鴿子、踩高蹺、品嘗長桌宴、釣魚……在五裡路有機茶園,遊客們玩得不亦樂乎。作為地地道道的白沙黎族妹子,符小芳從2008年起就帶著當地5戶農戶成立茶葉合作社,在距離白沙隕石坑大約2.5公裡處的緩坡上開墾種植了22畝茶田,取名「五裡路茶園」。隨著生態茶園的擴大建設,吸引了越來越多遊客前來參觀遊覽,茶園也開始探索茶旅融合發展之路。
漸漸地,品有機茶、吃黎家菜、住茶園民宿成為遊客體驗茶園樂趣的新選擇。為數不多的幾棟木屋民宿一到節假日都是「一房難求」。「站在民宿陽臺就可以隨手採摘成熟的龍眼,打開天窗就能欣賞滿天星鬥,這些特色項目非常吸引遊客。」茶園管理人員王見君介紹,不僅如此,五裡路茶韻共享農莊附近還種有近千棵龍眼樹、荔枝樹,自2019年推出認養活動以來,受到遊客青睞,已有大半果樹被認養。每到果實成熟時,大家相邀前來體驗採摘,茶園都會迎來旅遊新高潮。
茶園基地裡,還有正在直播的網紅主播們,一邊展示採茶過程一邊與屏幕前的觀眾互動,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採茶樂趣,還能在線上方便快捷地「雲採購」茶葉。據了解,五裡路有機茶園2021年共接待遊客48091人,較2021年的接待量增長約2.5倍;今年前3個月累計接待遊客16093人。
近年來,立足優越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白沙大力發展以橡膠為主,綠茶、南藥「兩個萬畝」及紅心橙、咖啡、山蘭稻等「六個千畝」熱帶高效特色產業為支撐的生態農業體系,成功打造出全國首個全域農業公用品牌「白沙綠茶」。白沙黎族自治縣委書記鄧偉強表示,白沙將在「生態 農業」「生態 旅遊」「生態 體育」等方向持續發力,加強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能力建設,同時在海南自貿港建設新的發展機遇下,不斷發揮區位優勢,推進茶產業融合向縱深發展,進一步擦亮白沙茶旅融合新招牌。
茶旅融合,不僅是唇齒間留下的那縷淡淡茗香,還因其綠色健康的良好形象,在現代旅遊市場中實現蓬勃發展。近年來,海南白沙積極探索「以茶促旅、以旅帶茶」發展模式,拓寬新消費業態,推進茶產業融合發展邁向縱深。 (經濟日報記者 潘世鵬)
【市場瞭望】「融」出產業新鏈條
在國內茶葉品種多樣、品牌繁多,消費者對茶葉品質要求越來越挑剔的今天,推進茶葉品牌建設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海南白沙立足有茶葉,發展「優」茶葉,探索出一條茶旅互動助推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與此同時,海南自貿港建設加速推進,也為包括白沙茶葉在內的區域特色產品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契機,為其銷售帶來新的增長點。海南天然茶葉有限公司、五裡路有機茶園都是從無到有,經過幾年潛心發展,一步一個腳印成長壯大,逐步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擴大了市場佔有率。
統計數據顯示,海南茶葉銷售空間巨大,但自有生產能力不足,內銷市場原料主要依賴從福建、雲南等地輸入。海南優質產茶區較少,此外,茶園肥水不夠以及老化、拋荒等問題,均制約了當地茶產業發展,生產經營較分散,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對此,大力推進「茶葉 」,實行融合發展是推進茶產業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之一。
白沙茶產業獨特的生態環境、氣候資源非常適合走新型茶旅融合發展之路。融合,讓傳統的茶葉採摘銷售,延長了產業鏈條,提升了茶葉經濟的附加值,實現了茶園管理效益最大化。通過融合發展,企業經營收入提高,也進一步擴大了企業、品牌與消費者的互動,增添了茶葉品牌的消費黏性。
茶旅融合是條新路子,融合之路不是簡單的「1 1=2」,而是要做出「1 1>2」。共同探索合作新模式,實現企業和地方共贏發展,這要求茶葉企業兼顧市場需求與產業升級,不盲目追求短期經濟利益,要以茶為媒推動整體融合發展,形成完整的融合發展鏈條。另外,也要注重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茶葉特性等,充分展現其歷史文化價值,更好地推動「文商旅」產業鏈深度融合,提振消費,助力經濟發展,從而走出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融合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