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花鼓戲文化傳承中心(闖出新天地)
2023-04-12 13:58:16 1
長沙花鼓戲文化傳承中心?「闖」出新天地——湖南花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實現「鳳凰涅槃」,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長沙花鼓戲文化傳承中心?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長沙花鼓戲文化傳承中心
「闖」出新天地
——湖南花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實現「鳳凰涅槃」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薇
8月17日晚7時30分,花鼓戲《皮秀英四告》在益陽大劇院花鼓風大舞臺準點「開鑼」,能容納300餘人的劇場坐得滿滿當當。70多歲的李娭毑和老伴是這裡的常客,她咧嘴笑著說:「這個劇場我們老兩口經常來,70歲以上的老人帶著身份證就可以獲得贈票免費看戲,每周演一次,我倆基本上都會來。」
繼承中創新,創新中發展
據了解,這是由益陽市委宣傳部、益陽市文廣新局等主辦,湖南花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周末花鼓劇場」。自2014年開啟以來,每周五晚在花鼓風大舞臺進行一場花鼓戲專場演出。湖南花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段固良稱,「周末花鼓劇場」除了對70歲以上老人免票外,當地政府也對票價實施惠民補貼,滿足當地群眾對花鼓戲的觀賞要求。
「『周末花鼓劇場』上演的劇目都是傳統花鼓戲,這也是我們公司對傳統花鼓戲的一種傳承方式。但傳統戲的市場空間太窄了,要想讓花鼓戲得到年輕人的青睞,要想讓花鼓戲進入城市大劇院演出,就要敢於突破、敢於創新。」段固良透露,近年來,公司堅持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積極探索傳統花鼓戲現代化、大眾化、流行化的新路子。
2012年,公司精心創排了現代花鼓戲《接來鄉裡爹和娘》,已在省內外演出120多場,獲得各方好評。該劇曾獲湖南「五個一工程獎」、田漢大獎等多項大獎。
2013年,創排了以花鼓元素為靈魂的舞臺劇《花鼓春秋》。該劇採用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了益陽花鼓戲不斷創新迎來繁榮局面的歷史。舞臺上,惟妙惟肖的宋代民俗建築、金碧輝煌的清朝皇宮大殿、浩渺無際的宇宙星空……3D立體全景式舞臺引領觀眾走進了一個變幻無窮的歷史全景畫卷,讓老戲迷著迷,也吸引了年輕人眼球。該劇獲得國家藝術基金獎勵和中央文化產業專項資金支持,共演出100多場,票房收入1000多萬元。
嘗到「創新」的「甜頭」,公司管理者更堅定了改革創新的信心。
堅持跨界融合,培養全新業態
2016年,公司探索創作了符合旅遊需求的地域特色情景歌舞《那山,那水,那美人》,在益陽皇家湖國際旅遊度假區首演,獲得成功,並在益陽大劇院連續演出60多場;2017年,又創排了益陽首部以洞庭水為主題的大型實景歌舞劇《印象洞庭》,讓洞庭之水幻化成美妙舞臺,喚起了人們對洞庭湖的想像。
「益陽是『花鼓戲窩子』。我們希望將花鼓戲打造成為益陽的一張靚麗名片,形成吸引外來人士的強大磁場。」段固良認為,創排的這些劇目不僅得到觀眾的好評和市場的認可,同時也成了公司寶貴的無形資產,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段固良介紹,在精心創作的同時,公司積極圍繞主業打造特色平臺與載體。一方面,借鑑外地打造特色劇場的經驗,改建獨具特色的「花鼓風大舞臺」,把看花鼓、品黑茶、賞竹藝三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融為一體;另一方面,承辦了中國(湖南)首屆花鼓藝術節、益陽2017花鼓戲曲元宵專題文藝晚會等多個文藝演出,以傳統花鼓音樂、表演元素為基礎,融入現代音樂和舞蹈表現手法,打造一種新的音樂表演風格——流行花鼓風,受到年輕人的喜愛,為花鼓戲對接「一帶一路」並走出去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段固良說:「花鼓戲的傳承與發展需要一定的經濟支撐。公司努力構築平臺,發展文化產業,新建成的麗都國際影城放映收入每年600萬元左右。我們還開展了文化創意策劃與廣告傳媒業務,拓展到長沙、株洲、南昌、北京等地提供演藝技術服務,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1年公司改制時,總資產只有430萬元,年營業收入320萬元,虧損48萬元。至2017年,公司經營總資產達到5890萬元,管理經營總資產1.5億餘元,年營業收入實現2148萬元。
「通過一系列的創新,公司的經濟效益實現成倍地增長,這也充分說明了唯有創新,才是出路!」段固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