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入高考題還有12分,佛山企業"抱團"落戶景德鎮陶瓷工業園區是咋回事呢?
2023-03-31 19:40:18 1
文綜試卷文字摘錄:
我國是世界聞名的陶瓷古國。明清時期,「瓷都」景德鎮是全國的瓷業中心,產品遠銷海內外。20 世紀 80 年代,廣東省佛山市率先引進國外現代化陶瓷生產線,逐步發展成為全國用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2003 年,佛山陶瓷主產區被劃入中心城區範圍,陶瓷產業向景德鎮等陶瓷產地轉移。據此完成 1 ~ 3 題。 1.與景德鎮相比,20 世紀 80 年代佛山陶瓷產業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場廣闊B.原材料充足C.勞動力素質高D.國家政治傾斜2.促使佛山陶瓷產業向外轉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產業結構調整 B.原材料枯竭C.市場需求減小D.企業競爭加劇3.景德鎮吸引佛山陶瓷產業轉移的主要優勢是A.資金充足B.勞動力成本低C.產業基礎好 D.交通運輸便捷
據說,各大地理群最近對本組題目吵昏了。那麼,到底陶瓷產業向景德鎮等陶瓷產地轉移是咋回事呢?看了下面的新聞解讀,或許你會知道答案。
佛山企業"抱團"落戶景德鎮陶瓷工業園區
泛珠十年,可以說是各省區積極開展產業對接、資源開發、現代流通業等多領域多層次的產業與投資合作,促進區域形成優勢互補、協作配套產業格局的十年。數據顯示,前九屆「泛珠」經貿洽談會累計籤約項目超過1.9萬個,總金額超過3.7萬億元。
泛珠「9+2」合作密切了各方合作,開啟了各地經貿往來新時代,加快了經濟流通速度,也推動了各省區的經濟發展。一張巨大的經貿合作「網絡」正在福澤泛珠區域每一家謀求發展的企業。
老牌產業面臨轉型困境
南方日報記者見到佛山歐神諾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家旺時,他正準備從佛山趕往廣州白雲機場,前往「泛珠」省區之一的雲南出差,那是公司一個重要的區域銷售市場。
2007年,剛剛入職歐神諾的陳家旺便參與了公司的一項重要決策:關閉4家老廠中的兩家,再北上江西投建新的生產基地,與其他兩家佛山企業一道,「抱團」落戶景德鎮陶瓷工業園區。
「當時,那兩家工廠的機械設備配置已經老化,生產效率比較低,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同時,我們公司內部也在進行調整,希望在打造高端品牌的同時,能夠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所以選擇到景德鎮建廠。」陳家旺回憶說。
在國內,佛山建築陶瓷曾經風光一時。以上世紀80年代佛山從義大利整線引進生產線為標誌,整個產業進入了規模化、產業化的階段,發展速度在不斷加快,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此後,陶瓷便成為了佛山主要傳統支柱產業之一,其產業基礎雄厚,產品市場輻射面廣,就業者眾多,在佛山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在2000年以後,佛山建陶產品出口逐年快速增長,市場遍及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瓷磚也成為了佛山市外貿出口的新增長點。
2007年前後,佛山陶瓷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全行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由於環保政策、社會發展以及企業擴大產能的要求,這些陶瓷企業逐漸開始向外走。」曾見證陶瓷企業外遷的廣東省建材協會副會長陳環回憶,一方面,能源、土地、勞動力資源越來越緊張;另一方面,環保壓力越來越大,企業亟須開拓廣東之外的其他市場。
北上江西開拓中東部市場
正因如此,北上「千年陶都」景德鎮成了歐神諾的不二選擇。
2008年,歐神諾在景德鎮的第一期生產機器正式投產運營。「我們一共分4期建設,每期新上兩條生產線,預計4期全部投產將佔企業總產值的35%左右。」陳家旺說,之所以選擇北上江西,最重要的就是其與廣東優勢互補。
陳家旺告訴記者,在江西建廠,能夠輻射華中、華東消費市場,潛力巨大。這個觀點在陳環處也得到了印證,他說:「企業選擇外遷,看重的是內地企業貼近消費市場以及資源、能源產地,一些地區的投資優惠政策也吸引沿海企業轉移。」
「從2008年開始,我們在華東地區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廣東。」景德鎮項目成立之初,陳家旺幾乎每月都要出差江西,對粵贛兩地各自具有的優勢看得十分清楚。與廣東比較,江西在勞動力、投資、物流、經營等方面成本較低,並且資源豐富,擁有高端瓷原料,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佛山陶瓷企業面臨的問題。
不僅如此,江西省景德鎮作為千年陶瓷名都,擁有其他區域無可比擬的人才資源優勢與陶瓷文化底蘊。「我們不僅僅只是做建築陶瓷,還要做文化、藝術陶瓷,建設陶瓷文化創意基地。」陳家旺如是說。
素材來源:南方日報網絡版
原文地址:http://news.dayoo.com/guangzhou/201410/09/73437_38405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