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微天下專稿:埃及欲遷都,北京可以嗎?
2023-03-31 14:13:23 3
混亂、擁堵的高壓終於讓世界歷史文化名城開羅扛不住了。近日,埃及政府公布了新首都建設計劃,開始醞釀遷都。同樣處在巨大壓力下的北京與開羅有些怎樣的相似處?如果「搬家」,北京會比開羅容易嗎?
開羅「搬家」誰撐腰?
埃及興建「新開羅」的提議最早來源於去年7月,而在本月7日,埃及政府正式公布了新首都的規劃項目,將這一設想轉變為現實。 按照規劃,新首都位於開羅以東60公裡、蘇伊士以西60公裡處,規劃面積為700平方公裡,大約相當於新加坡的面積,可容納700萬人。包括總統府、議會、政府機構及外國駐埃及使館都將搬遷到這個新首都。此外,新首都還將建設110萬套住房、2000所學校和600家醫療機構,還將興建一個8平方公裡的巨大中央公園,約為紐約中央公園的3倍,在距離新首都16公裡處還會建設一個新機場,面積約為倫敦希斯羅機場的3倍。不少外資企業和知名酒店都將相繼進駐新首都。
埃及人的「新首都」計劃有海灣「土豪」撐腰
剛剛經歷社會動蕩的埃及為何突然變得如此闊綽?原來其身後有阿聯阿布達比酋長國王室和杜拜酋長國王室的撐腰。據悉,阿聯「土豪」已承諾,將為埃及人的新首都建設計劃提供450億美元的投資。而其他一些海灣國家也都紛紛蠢蠢欲動,盯上了這塊投資的「大蛋糕」,因此,從資金上看,埃及人完全不用太擔心。 不過,埃及人為何要突然遷都呢?作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的開羅有什麼不好呢?
比較:開羅有的問題,北京也有1、人口 根據2014年的最新數據,開羅的城市常住人口數量已經超過1800萬,如果以整個「大開羅」城市群(加上周邊的吉薩、蓋勒尤卜)來計算,這個數字就可以達到2043萬,與北京的2015萬相差無幾。 但如果從人口密度上來看,北京每平方公裡1300人,而在人口更集中的「城6區」(東城、西城、朝陽、海澱、豐臺、石景山),每平方公裡則為7837人。這一數字在世界大都市裡已經算得上很高的了,但與開羅相比,這一數字還是顯得「弱爆了」,開羅2011年時的該項數據是,每平方公裡19376人! 人口的激增,隨之帶來的就是生活物資短缺、物價上漲、失業率上升、犯罪率上升等。2011年埃及革命的爆發也正是來源於民眾對這一狀況的不滿。而且,人口儘管上漲勢頭迅猛,但開羅的住房短缺問題卻一直沒能得到解決,高房價、高房租讓很多年輕人都因為住房困難而不得不「蝸居」到地下室,甚至墓地。
貧窮的開羅人甚至以墓地為居
而與北京相比,開羅人口的構成還具有更大的複雜性。不少從巴勒斯坦、蘇丹甚至伊拉克的難民近年來都持續湧入開羅,對開羅的社會治安也構成了一定的隱患。而對於這一部分群體,埃及官方甚至都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來進行統計,更不用說採取行動制止了。
2、交通擁堵 開羅地鐵目前只有3條線路,共61個車站,總裡程數僅有78公裡。而北京地鐵,隨著2014年底7號線的貫通運營,已經擁有18條線路,總裡程數已經達到了527公裡,車站數量則已超過300個。即便如此,北京地鐵的壓力都已不堪重負,更何況地下交通如此不發達的開羅。 而且開羅的地面公共運輸也極其混亂。據新華社駐埃及記者卜多門介紹說,開羅的公交車不僅線路少,而且數量也極少,而一些運營不規範的小巴車不僅起不到緩解公共運輸壓力的作用,反而還經常成為添亂的「豬隊友」。
開羅交通擁堵比北京有過之而無不及
公共運輸的不發達,也導致了開羅私家機動車數量的增加。2014年北京機動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而開羅的這一數字在2013年就已經達到了600萬。阿拉比亞電視臺2013年曾做過一檔關於開羅交通擁堵狀況的專題節目,據該節目調查,開羅的「上班族」每天的平均通勤時間超過兩小時,不少接受採訪的「上班族」都表示,超長的通勤時間讓他們身心俱疲,即使到崗後,也需要至少一個小時時間才能調整到工作狀態。 據阿拉比亞電視臺的調查,開羅2012年因交通擁堵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230億埃鎊(約合188億元人民幣),而這其中還不包括交通擁堵所帶來的汽車燃料成本,以及環境汙染成本。而北京儘管在這一數字上要超過開羅不少,據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2014年的報告,北京去年因交通擁堵造成的損失大概在560億元人民幣左右,但考慮到北京與埃及的生活和消費水平的差異(埃及生活水平相當於國內二線城市),兩大都市在交通擁堵方面難說孰優孰劣。
3、大氣汙染 擁堵的交通狀況、激增的機動車數量,隨之而來的自然就產生了汙染問題。北京就是機動車排放過高的受害者,據北京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去年介紹說,北京大約22%的PM2.5汙染源來自於機動車的尾氣排放。 而與北京相比,開羅的這一狀況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據2014年的調查,開羅城區大氣汙染有35%都來自於汽車尾氣排放。而且,開羅城區老式高排量汽車很多,再加上道路系統設施欠發達,擁堵造成的額外燃料消耗也更多,開羅的大氣狀況如此惡劣也就見怪不怪了。
開羅的霧霾天讓人窒息
同北京一樣,開羅周圍也是大型工廠雲集。截止2014年底的數據,開羅周邊有大約12600家工業設施,開羅的城市汙染源50%都來源於這些工廠。而且,這些工廠中,絕大部分都是慣於違規排放的中小煉油廠、化工廠、加工廠等,可持續發展意識差,有關部門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除了「開羅霧霾圈」,這些工廠的違規排汙還對埃及「母親河」尼羅河的水質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埃及每年投入到尼羅河治汙項目中的經費便可超過10億美元。 此外,由於埃及人在垃圾回收處理方面技術落後,且觀念陳舊,大多採用焚燒的方式來處理廢棄物,這也成為了開羅重汙染的另一大源頭。據調查,焚燒垃圾帶來的汙染比例可佔到開羅汙染的15%,2014年,開羅及其周邊日均焚燒垃圾量就超過12500噸,有關部門對此屢禁不止,束手無策。 在世衛組織2013年公布的世界十大汙染最嚴重的首都榜單中,開羅與北京排名相差無幾,前者排名第7,後者則排第10。而且,與北京相似的是,開羅也極其依賴大風天氣來驅散霧霾。從1999年開始,開羅每年秋季風力較小時,城市上空都會形成「黑雲」現象,整個城市在灰暗中顯得壓抑不堪。
若「搬家」,北京比開羅好在哪兒? 當然,開羅的這一「新首都」計劃是否能最終變成現實,還受到了多方麵條件的制約。比如,本國政治局勢是否能實現持續平穩?本國經濟形勢百廢待興,光是依賴外國投資是否可靠?「新首都」計劃與「新蘇伊士運河」計劃都在政府未來數十年的規劃之內,兩大項目同時「燒錢」會不會讓埃及不堪重負?這些都有可能成為阻礙這一計劃實施的障礙。 且不論這一計劃能否得到順利實施,但至少開羅有這樣的雄心來緩解甚至解決目前的難題,那麼,作為開羅友好城市的北京是否也可以從中得到借鑑哪怕是鼓舞呢?
開羅存在的問題,北京也有
北京與開羅相比,儘管面臨的問題都幾乎相同,但北京在城市建設上還是要勝出開羅很多。開羅的瘋狂擴張已經將周邊一些衛星城也納入了其版圖之內,城市發展潛力也隨之消耗殆盡,但在北京周邊,這樣有潛力的衛星城卻還不在少數,如果要實施跟開羅類似的這種搬遷,北京的成本顯然會更小。 而且,京津冀地區如今形成的高鐵和高速公路網,其便捷程度也絕不是交通設施欠完善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可以比擬的。如果周邊新城基礎設施能得到完善,城市功能能得到健全的建設,再隨著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的實施,北京將部分機構搬遷到這些「新城」也是完全可行的。 因此,不管開羅的遷都計劃是不是「放衛星」,但同樣作為飽受發展問題困擾的發展中國家都市,開羅敢想敢做的,北京為什麼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