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我國古代食品保健的歷史淵源

2023-04-01 10:25:27

  

中國傳統文化在食品保健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寶貴的經驗,而古代食品保健的發展始終與中草藥的發展密不可分。有些食品不僅能提供人體營養和新陳代謝的需要,而且還可以作為防治疾病、抗衰老、美容等起到輔助作用,這就是有些食品具有保健功能的內容。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食品保健功能有其客觀的物質基礎,但我國古人在生產力發展緩慢、科學不發達的當時,對食品保健的認識,從原始萌芽階段到清代,從無知到有知,經歷了漫長而艱辛的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難能可貴的。通過眾多的古代文獻記載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古代人民食品保健的萌芽與發展的歷史脈絡。表明我國現代食品保健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礎。這是一份寶貴的歷史遺產,應發揚光大。  

原始社會人類生活環境惡劣,食品沒有保障。人們「茹毛飲血」「飢不擇食」根本談不上食品保健。《淮南子?修務訓》記載:「古者民茹草飲水,採樹之實,食贏蚌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經農乃始教民播種五穀,......。神經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神經嘗百草的傳說反映了我國遠古人為了尋找食物,在採集植物、種植穀物、狩獵等過程中,通過「嘗」的實踐開始發現了一些天然物的性能,這就可能在發現某些食物的同時也發現某些藥物和毒物,「藥食同源」就是這個意思。這個過程是逐漸的,歷經悠久的歲月才慢慢積累一些初步的模糊認識。人類用火的歷史已超過一百萬年,中國傳說「燧人氏」時代人們開始學會用火,已證明山頂洞人已懂得了人工取火,有了火,就可以「炮生為熟」、「以化腥臊」,就防止了一些腸胃疾病的發生。《禮含文嘉》中也記載「燧人氏鑽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病,有異於禽獸」,這是遠古時代人類具有重大意義的食物保健活動。灑在我國的起源有幾種的說法,其中儀狄、杜康造酒之說流傳最廣。《戰國策》說:「昔者,帝女令儀秋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亡其國者』,遂疏儀秋而絕旨酒」,可見當時酒已開始作為飲料,並對酒的興奮(少量)和麻醉(多量)作用開始有了體驗。禹時已是中國原始公社末期,禹之後,其子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即夏代,開始了中國的奴隸社會。1973年在河北城縣臺西村商代遺址中發現薔薇科梅屬(Prunus)種子30餘枚,其中以桃仁為主,桃仁既是食品又是藥品,這是藥用食品即具有保健功用的食品的早期實物發現的確切證據.兩周是中國奴隸社會鼎盛時期,《周禮》記載周朝設「食醫」之職,如「食醫中士二人,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醬、百饈、八珍之齊。」食醫負責為王調和食物,安排飲食營養,可見當時帝王對食品保健是頗為講究的。《周禮﹒天官冢宰疾醫》載:「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說明當時已認識到食品要與藥品相互配合才有利於療養疾病。《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其中也收集了一些食品如梅(梅實)、麥(即大麥和小麥)、桑葚(即桑椹)、桃、棘(即沙棘,比棗短小)、鯉、杞(即枸杞)等。春秋時期的《山海經》記載不少有療效的禽獸、魚鳥、草木等,如:「萆荔,食之已心痛」,「櫟,食之已痔」等。據統計《山海經》記載食物有療效的食品大約70餘種,可治療的疾病有:腫、疥、心痛、痔、癭、癆、狂、疣、疽、痢、腹痛、嘔瘧等。《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而孔子是春秋末期儒家的創始人。《論語》中說:「食饐(音義)而餲(音艾),魚餒而肉敗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撒姜食不多食」,反映了春秋末期儒家對食品保健上的嚴格要求。以上足以說明在春秋以前的奴隸社會,食品保健的思想認識已開始有了雛形,帝王家已有食品保健的相關制度。  

從春秋到戰國,中國社會經歷了一次大變革,奴隸社會最終崩潰,封建社會初步建立。戰國以後,除在一般醫藥典籍中討論食療外,還出現了許多食經,其中最早的當屬《神農食經》,此書早已遺失,書名載於《漢書?藝文志》中,估計成書於戰國末期至西漢年間。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醫書《五十二病方》,從內容考察其成書時間早於《皇帝內經》,是中國發現的最古的醫藥文獻。該書大量食品人藥,如食鹽、乳汁、蜜、豬脂、牛脂等。書中所載50餘種病,半數左右可以食治之,或以食養之。如載「以水一鬥煮膠一參,米一升,熟而啜之,即以食療癃疾(癃閉)等」。《皇帝內經》(簡稱《內經》),是中國現存較早的一部重要醫學文獻。其成書年代一般認為約在戰國時期。《內經》在食治食養方面確定了明確的原則和實施方法,提出飲食的五味必須調和,不能偏勝,偏勝則引起種種疾患。又說:「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精,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就是說,凡毒藥都是用以攻邪的,五穀是用以營養,五果是作為輔助之用,五畜之肉是用補益精氣,也就是藥治和食治結合起來,相反相成的意思,這與現代科學觀點完全吻合。《內經》中雖未形成營養學科,但對營養和食品保健等認識已初步形成規模。《神農本草經》雖不是食療專著,但也記載了約50餘種的藥用食品,如苡仁、芡實、大棗、葡萄、枸杞、百合、龍眼、糜脂、熊脂、烏賊、橘柚等,他在《金匱要略》中有「禽獸魚蟲禁忌並治」、「果實菜谷禁忌並治」兩個專篇,以計論「食禁」為主,論述極為詳細。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在食療方面有了進一步發展,書中記載了有腳氣病症候,提出用(豆)豉、大豆、小豆、胡麻、牛乳、鯽魚等防治方法,從現代科學角度看,所用食物都含有B族維生素,其治療方法符合現代科學原則。  

《隋唐》經籍志中收載的與飲食衛生有關的書名有四十餘種,如劉休《食方》一卷、《太醫食經》五卷、《崔氏食經》四卷、《膳食養療》二十卷、馬琬撰《食經》三卷等。這些書現在幾乎全部已亡佚。唐代時中國食療學發展的重要階段。孫思邈的《備急千金方》第26卷,專闢了「食治篇」,這是現存最早的食療書和營養療法的專篇。該書除序論外,分果實、菜蔬、穀米、鳥獸(附蟲魚)四門來敘述。孫思邈在序論中說:「大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醫者,安身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藥,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若能用食平痾,釋情譴疾者,可謂良工。」可見他對食治十分重視。他總結出五臟所宜食法,如肝病宜食麻、犬肉、李、韮等,心病宜食麥、羊肉、杏等,脾病宜食稗米、牛肉、棗、葵等,肺病宜食黃黍米、雞肉、桃、蔥等,腎病宜食豕肉、慄藿等。食治篇記載果實類30種,菜蔬類63種,穀類24種,鳥獸類45種,共162種,大都有補益之功,如補五臟、益氣力、填腦髓、堅筋骨、利四體等久服可輕身延年;更有一些具有療疾作用,如止瀉利、止咳嗽、止嘔吐、破癥瘕、散癭瘤、殺諸蟲、殺蠱毒;治虐、庳症、頭痛、崩漏、卒聾、腳氣、疥、痔、脫肛、蟲積等。書中許多論述符合現代醫學觀點,如用含碘豐富的海藻、昆布、動物甲狀腺(鹿靨、羊靨)治療甲狀腺腫(癭);用動物肝臟如羊肝、牛肝治療夜盲症;用穀皮煎湯煮粥防治腳氣病等。唐朝顯慶年間(公元659年,孟詵撰寫的《食療本草》問世,他收集民間所傳,醫家所創,加以己見,集食物於一書。原書久遺,現存的是敦煌石窟的殘卷,以及以後各醫家引用《食療本草》的資料收集而成的篡輯本。據宋﹒掌禹錫考收載食藥227條,謝海洲等輯本共輯得260味,書中每食藥之下均註明藥性,其次則分記功效、禁忌及單方等。其中不少品種為唐初本草書中所未收錄。另有動物臟器的食療方法和藻類食品的醫療應用以及不同地域所產食品和南、北方不同的飲食習慣,妊產婦、小兒飲食宜忌等記載,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昝殷著《食醫心鑑》約成書於853年,今已遺失,現本為日本人從《高麗醫方類聚》中採輯而成,1901年羅振玉自日本得之攜歸。本書以食治為主,共列有15類食方,書中提出用鯉魚、冬瓜子、赤小豆治療水腫等。唐﹒大中十年楊譁撰《膳夫經手錄》載有植物18種,魚2種,獸2種,禽5種,除記其性味食法外,還記述治鼻衄,治療魚中毒,食菌中毒等的食物療法,特別對茶的不同產地、品種特色描述甚詳。王燾著《外臺秘要》載有多種食治疾病的方法和食禁,並且有論述飲食不當導致疾病的情形,如「夫消渴者,凡積久飲酒,無有不成消渴病者」,認為預防消渴必須注意:「一飲酒,二房室,三鹹食及面」。與現代醫藥學防治糖尿病的觀點吻合。  

南朝齊梁問、陶弘景在總結前人本草成就的基礎上寫出了《本草經集注》,首創把藥物分成8類,其中就有果、菜、米食三類屬於食療食物。當時所寫的《荊楚記》等,記錄了日飲一種保健飲料「屠蘇酒」有保健防病之意。  

宋、金、元時代食療學有了較全面的發展。如宋﹒王懷隱等編《太平聖惠方》記載28種疾病都有食治方法。宋?趙佶編《聖濟總錄》中專設「食治門」,共有30條論述各病的食治方法。例如,「治血痢,馬齒莧粥方」。用馬齒莧痢疾,其療效已為古今醫療實踐所肯定。林洪著《山家清供》載各種食品102種,有葷有素,有茶點飲料、糕餅果品、粥飲羹菜等。宋代的保健飲料已很普及,如《夢梁錄﹒茶肆》中載有「四時賣奇異湯。......暑天添雪泡梅花酒或縮脾飲暑藥之屬」。其縮脾飲多為食藥兩用組分:砂仁、草果、烏梅、甘草、扁豆、葛根6味,都是具有抑殺胃腸道病原菌,健脾胃,助消化作用的藥物,是一張防治兩用保健飲料的好處方,並且氣味既芳香又酸甜,暑天飲服十分適宜。陳直撰《養老奉親書》(1085年)記有食療方劑162首,對老人的食治貢獻甚大。  

金、元年間,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學術爭鳴。各家用藥立論雖不同,但都主張飲食是防治疾病的基礎。如李杲(1180—1251)極力提倡營養療法,主張補養脾胃,培養元氣,他著有《食物本草》一書。張從政(1156—1228)主張食養補虛,他雖有攻下派之名,但實際上是主張攻補兼施。1329年元代海寧醫生吳瑞編《日用本草》,其中分八卷(米、谷、菜、果、禽、獸、魚、蟲),目的是想從日常食物中尋求防治疾病的方法。書中載藥540多種,著重論述日用食物的性味功用。從這本著作的內容可以知道在14世紀我國食品保健的內容已經相當豐富多彩了。但是能代表這時期食品保健發展的著作莫過於《飲膳正要》一書。該書是公元1330年(元﹒天曆二年)由飲膳太醫忽思慧所編撰。《日用本草》和唐代的《食療本草》等偏重在飲食療法方面,而這本書已經從健康人的飲食方面立論,繼承了食、養、醫結合的傳統,對每一種食品都同時注意它的養生和醫療效果,所載的基本都是保健食品。正如「自序」中所說「......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補益者,集成一書,名曰《飲膳正要》」。書中有養生避忌、妊娠食忌和乳母食忌;例舉各種富於營養的食品及其烹飪方法;講食物療法、食物衛生、食物中毒等。書中大部分篇幅是敘述「食補」的。例如,馬思答吉湯是用羊肉、草果、官桂、回回豆子作成的,可補益、溫中、順氣。又如大麥湯用羊肉、大麥仁、草果所制。具有溫中下氣,壯脾胃,止煩渴,破冷氣,去腹脹之功用。該書第三卷完全是敘述日常食物的性味功用。包括米谷、禽獸、菜果等。例如:「回回豆子味甘無毒,主消渴,勿與鹽煮食之,出在回回地面,苗似豆,今田野中處處有之。」又如「小麥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止煩躁消渴咽喉幹。利小便,養肝風,止痛唾血」;「羊肉味甘大熱,無毒,主暖中,頭風、大風、汗出、虛癆寒冷、補中益氣」等。  

明、清時期食療本草有了進一步發展,其中有的還從營養學觀點出發談食物的營養價值,有的則從食療學觀點論述各種食物的治療作用。15世紀以後,盧和按照《日用本草》的分類法編成《食物本草》,把米谷並為一類,另加水類;在內容上也比《日用本草》增加了一倍。《日用本草》治病功用和附入藥方很多,《食物本草》則很少,但在每類之後都加上總結性跋語,例如:在菜類上認為多食蔬菜可疏通腸胃,在一認識完全符合「膳食纖維作用」的現代營養學理論。雖然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不可能認識到蔬菜中含有水溶性維生素和各種無機營養成分等的功用,但能意識到蔬菜對人體保健的重要性是難能可貴的。寧原的《食鑑本草》所載皆尋常食品,但在分類法上頗有改進。朱橚所撰《救荒本草》大都為前人未經記載的可食植物,擴大了人類利用可食植物的範圍,在植物學和食療方面有很大貢獻。全書共記載414種植物,除見於記載的138種外補增了276種。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把各種野生植物物種在園內,待長成後按照實物原形進行繪圖解說,由於包含了實地觀察記錄,內容頗為豐富,學術價值很大。按照《救荒本草》的形式而編寫的還有鮑山的《野菜博錄》(四卷),共載植物435種,多屬黃山一帶植物。  

《救荒本草》和《野菜博錄》代表了這一時期食物保健文化的新成就。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水部放在全書藥物的卷首,他認為:「蓋水為萬化之源」、「水去則營竭,谷去則完亡」。與現代營養學把水列為六大營養素之一的科學觀點是一致的。《本草綱目》記載了穀物73種,菜105種,果127種,所列舉的444種動物藥中有很多是可供食用的。為現代食物保健學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清﹒鹹豐11年(公元1861年),王士雄纂輯《隨息居飲食譜》被譽為食療名著。書中收載飲食物331種,附食物73種,共計404種。屬於食物性中藥計382種。全書分為水飲、榖食、調和、蔬食、果實、毛羽、鱗介等七類;每類分述多種飲食物,均按性味、功能、主治、臨症應用、服法、宜忌等進行論述。其特點是:「一、重水潔水......;二、重素食、重食療......;三、辯證論忌......。」主張「食無求飽,味勿厚滋,而以清淡潔淨,適合時令為佳」的學術思想,對當前的「現代生活方式病症」很有現實指導意義。黃鵠輯《粥譜?附廣粥譜》共載藥粥方200餘個,成為現存在第一本藥粥專著。葉天士的《溫熱論》中用甘蔗、梨、鮮蘆根、生荸薺、生藕汁治療陰虛津涸等,都是寶貴的食物保健經驗。此外,尚有吳有訓的《溫疫論?論食》,袁子才的《隨園食草》,張英的《飲食十二合論》;章杏雲的《調病飲食辨錄》;陳修園的《食物秘書》;朱本中的《飲食須知》;沈李龍的《食物本草會纂》;葉盛的《古今治驗食物單方》;柴裔的《食鑑本草》;龍柏堅的《脈藥聯珠藥性食物考》;章穆撰《調疾飲食辨》;文晟輯《本草飲食譜》;費伯雄撰《費氏食養三種》、《食鑑本草》;何克諫著《(增補)食物本草備考》;吳汝紀輯《每日食物卻病考》等都豐富了食物保健的內容,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