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北方小年不同一天 小年到底是個什麼年
2023-04-01 06:20:58 1
根據傳統風俗可知,小年在南北方並不是同一日,產生這樣差別的原因應該如何從年俗當中得到答案呢?為什麼南方要比北方小年晚一天呢?關於小年的傳統風俗習慣還有哪些值得大家來做出了解?一起來看看具體的資料介紹吧。
為什麼南北方小年不同一天
根據文化記載可知,每年一度的小年,也被稱為是「祭灶節」。舊時,差不多家家戶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祭灶是一項古老的習俗,也被看作是新年開始的標誌之一。換句話說,小年是春節的序曲,意味著過年模式開啟。有說法稱,傳統上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後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拜灶王爺,北方地區百姓隨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隨著時間推移,北方地區逐漸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南方地區則多半把臘月二十四定為小年。總體來說,北方一般都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則是臘月二十四,但由於人口流動等原因,這並不絕對。過小年日期的不同,可能與古代不同朝代實行的曆法、習俗的地區性差異等很多因素有關,難免會出現日期不統一的情況。小年日期的不一致,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不管小年是在哪一天,都是表達人們對慶祝活動階段性的區分,都寄託了大家的美好心願。
南方二十三小年習俗
1、撣塵
小年來臨,各家各戶都要掃房擦窗,清洗衣物,進行一個徹底的大掃除,這一活動南北方都有,南方叫撣塵,北方叫掃房。
2、祭灶神
民間傳說小年的時候灶王爺要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因此人們在小年的晚上會送灶神,並在灶王像前供奉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後三樣是給灶王爺的坐騎準備的。這是南方與北方共有的小年習俗。
3、吃米餅
在南方廣西武宣、桂平一帶,小年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用糯米粉、花生、芝麻、白糖製成,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4、吃年糕
小年這一天做年糕是南方很多地區的傳統。年糕又稱「年年糕」,有「年年高」的美好寓意。
北方二十四小年習俗
1、吃糖瓜、飴糖、麻糖
北方不少地區都流行在這天吃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諺語。
2、吃火燒
在祭灶這一天其實除了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門庭若市。
3、貼窗花
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鴛鴦戲水等等。貼上窗花寓意著新的一年越來越好。
4、沐浴理髮
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南方小年沒有沐浴理髮的習俗,南方是除夕前沐浴理髮,時間是存在差異的。
5、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基本上每個節日都會出現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取之「送行餃子迎風面」的美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