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自然博物館」 直播走進精品館藏
2023-04-01 03:46:54 1
在流行病期間,自然博物館啟動了展覽區的5G直播。在第一季度,現場直播聚焦於自然博物館的永久展覽,數百萬用戶觀看了現場直播。3月13日,自然博物館重新開放,現場直播繼續進行。第二季的內容比第一季更「重量級」。它將聚焦於收藏倉庫中30多萬件豐富的收藏品,允許觀眾進入收藏品,並通過現場網絡廣播揭示自然的秘密。
18日下午2: 00,上海科技館「自然博物館之旅」第二季第一個5G直播如期開始。上海自然博物館的評論員和研究人員聯合帶領在線觀眾進入收藏倉庫,揭開藏在收藏背後的精彩故事。
「張偉老師你好!向我們的觀眾朋友問好!」
題為「走近蝙蝠」的現場直播以蝙蝠為主題,這是一種最近受到公眾關注的野生動物。研究人員向觀眾展示博物館裡收集的蝙蝠,告訴他們蝙蝠的分類和分布,並引導每個人正確認識蝙蝠。
「大蹄蝙蝠,它的眼睛很小,大蝙蝠琉斯狐蝠,這種狐蝠的眼睛很大,大蝙蝠和小蝙蝠的主要區別是,吃水果的蝙蝠,它沒有回聲定位能力。」
蝙蝠似乎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而聲名狼藉。蝙蝠在上海嗎?如果發現蝙蝠,它們會被消滅嗎?當我看到蝙蝠時,我應該做什麼?科學研究人員也開展了一些科普活動。
上海科技館博士後工作站的張偉(音譯)說:「一開始蝙蝠攜帶病毒是事實,但普通人可能會認為所有蝙蝠都攜帶病毒,最後所有蝙蝠都攜帶冠狀病毒,這非常可怕。因此,有必要向大家解釋清楚,在上海,市民目前能看到的普通蝙蝠是東亞進化蝙蝠,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小的蝙蝠。那麼這隻蝙蝠沒有攜帶冠狀病毒。它進入房子的原因肯定是一個意外,然後當它看到人,它會恐慌,因為它不熟悉環境,所以它是通過超聲波回聲定位。這時,市民們不得不打開門窗,然後讓它站一段時間。蝙蝠找到出口後,可能會飛出去。」
在線旅遊為遊客創造新的景觀。那天直播持續了半個多小時。研究人員介紹了優秀作品的收集和蝙蝠科學的普及,標本的特徵和細節清晰地顯示在相機上。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讓觀眾走進這些收藏,了解這些收藏背後的精彩故事以及其中蘊含的科學真理。
上海科技館的博士後研究工作站張偉說:「我們如何避免下次爆發疫情?科學家有兩種方法,最重要的一種是窮舉法,即先收集所有可能的物種,然後提前發現未發現的病毒,在病毒爆發前發現它,然後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它。另一種方法更理想化,即根據數據模型,我們不能在疫情過去後就走,然後我們就會沒事,不再關心它。如果有熱點,我們只會跟進。如果沒有熱點,我們不會在意。這種方法是錯誤的。」
在今年的疫情期間,自然博物館製作了展覽區的5G現場網絡直播演示。第一季的直播內容於今年2月至3月間完成,已經被數百萬用戶觀看。3月13日,自然博物館恢復開放。現場直播繼續進行。第二季的內容比第一季更「重量級」。
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評論員金說:「在第一季中,我們一共做了11期,大約300分鐘,總共有120萬觀眾在線觀看。反應非常好。因此,在第二季中,我們想給每個人帶來更多的好處,並在裡面放一些重物,所以我們打開了倉庫的門。這個倉庫包括我們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沒有機會進入,因為倉庫裡有一些非常珍貴的收藏品。在自然博物館,遊客可以看到近10,000個標本和模型,但該博物館仍有大約300,000件藏品,因此我們邀請了博物館自然歷史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作為特邀演講者,帶領在線觀眾進入藏品倉庫,揭開藏在藏品背後的精彩故事。」
(參見新聞快報記者:攝影:實習編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