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最新裝備(戶外裝備基礎篇)
2023-05-27 11:48:30 1
戶外不完全等於旅行 旅行可穿的很隨便,拖鞋 褲衩 怎麼舒服怎麼來,但是戶外或者長線旅行有套實用的裝備 能省不少的事兒!
基本上:衝鋒衣、衝鋒褲、戶外鞋、背包、帳篷、睡袋、防潮墊、爐具、餐具、登山杖、頭燈、頭巾、水壺、防雨罩、刀....
簡單的扒下這些貨
戶外衣服:
戶外衣服由於功能的不同 有三層著裝這一說 從外到內 :防護層 保暖層 排汗層
排汗層:就是戶外的貼身內衣,比一般的衣服更能迅速排出汗,隨時保持身體乾爽舒適
保暖層:能保持體溫 隔離外界冷空氣 就是現在常用的 抓絨
防護層:就是衝鋒衣啦 防風 防水 透氣 這是衝鋒衣與一般衣服的區別所在
衝鋒衣:防風 防水 透氣 是衝鋒衣必備的功能 因為它有一層防水透氣面料 這種面料上有上億個微孔
微孔比水滴分子小,又比氣體分子大 所以它既能防水也能透氣
現在戶外店裡的衝鋒五花八門 價格從3、4百元到4、5千元不等 但是根據防水透氣面料的不同衝鋒衣只分為三種,兩層的 兩層半的(這是飛鷹大哥起來的名字) 三層的
保溫層:抓絨。抓絨相比衝鋒衣就要便宜些 根基面料不同價格不一樣 購買時根據自己的口袋來決定!
排汗層:包括 上衣 短褲 襪子
比起一般我們穿的衣服更能透氣 戶外沒有不出汗 都會大量出汗 一般的衣服達不到那麼迅速的排汗效果 溼巴巴的自己感覺不舒服 也容易感冒 專業的戶外內衣多少還是有點兒好處。
價位和品牌:
3000-5000多元:
這屬於高檔類產品 對產品本身要求非常的高,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針對不同的活動有不同的系列產品
代表品牌有:MARMOT、Mountain HARD WEAR、Millet、ARC`TERYX
1500-3500元:
這價位算是專業級別的了 設計比較合體,款式多。用戶比較多!
代表有:Ozark、SALEWA、THE NORTH FACE、BLACK YAK、ECHOROBA、VauDe 、LOWE AIPINE
700-1500元:
國內的品牌大多都是這個價位的 但是品質上魚龍混雜
代表有:SinTeryx、WIRE、ANEMAQEN、k2SUMMIT、KINGCAMP、Kailas、Muztaga、Northland、Shehe
400-700元:
入門級的 剛開始玩買這個就夠啦!當然品質上肯能必能和上述的比
代表有:BACK PACKERS、Mountain deity、Pureland、Snowwolf、TECGAR、TTISS
另外在戶外店我們也能看到很多休閒類型的 這個就是款式時尚、多樣點兒,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專業性方面就不怎麼樣了。價格也是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代表有:Columbia 、Atunas、KOLUMB、Lafuma、NIKKO
衝鋒褲:和衝鋒衣一樣 比一般的褲子能防水 透氣 在野外比較耐磨 穿著舒適 適合運動 大品牌的高檔產品立體裁剪做得比較好,穿著比較合體 購買時注意參考衝鋒衣的幾個特點
衝鋒衣褲的洗滌、維護:
可以洗衣機洗但不要使用甩幹功能、晾曬時避免強烈的陽光長時間照射。使用一段時間後衝鋒衣褲表面的撥水功能會喪失,可使用服裝護理劑或中溫熨燙來恢復 EPTFE面料的衝鋒衣褲洗滌需要注意儘量不用皂類洗衣粉。
戶外鞋:戶外鞋的概念比較廣:高山靴、登山鞋、徙步鞋、休閒鞋、溯溪鞋、攀巖鞋、沙灘鞋、滑雪靴、高爾夫鞋...
我們常見和使用最多的是登山鞋和徙步鞋 其還可以再細分為高山靴、登山鞋、徙步穿越鞋、健行鞋
登低海拔的山或是山間的穿越、野營活動,選擇輕量型的登山鞋或徙步鞋就可以啦 這有高幫、低幫的 高幫適合越複雜的、不好走的路面 一般的低幫就行。鞋底還分有是否V底 V低防滑 但相比之下不耐磨。這根基你要走的路況來選擇
選擇登山鞋的特別點是注重鞋的耐磨及對腳的支撐性上,不太防滑。徙步鞋不使用V底在防滑的基礎上相對耐磨,在北方山區登山,適合V底的,在南方徙步旅行,徒步鞋更防滑
戶外鞋的特點也是有防水透氣的特殊面料(仿真的 低價格的肯定沒有這功能,戶外裝備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不要指望有便宜又性價高的!)
款式多樣價位不等 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和參加的活動來購買,在漂亮與合腳之間,一定要選擇合腳的。多選幾種試試 ,買戶外鞋一定要使穿,這個很重要!
2000元以上的有:SCRPA、ZAMBERLAN;
1000至2000元的有:ASOLO、MONTRAIL、VASQUE、TREKSTA、LASPORTIVA、LOWA...
600至1200元的有:GARMONT、HB、SALEWA、CAMPLINE、COLEMAN、PITORPAN...
600元以下的有:GONNA、UPLANDER、雪松、夏爾巴、西遙、KATANA。
背包:這個太重要啦!除了裝逼比較拉風外 還真的很實用!
買背包也是要根基實際狀況參與的活動來選,比如短途的郊外徒步 背個80L的大包 這樣太傻逼了!長線旅行帶個3 40L的包顯然是不夠用的 背包可簡單的分為徙步包和登山包(就是大包和小包啦) 更細點兒的說 衝頂包、日背包、野營背包、 城市郊遊包、滑雪背包、城市休閒、攀巖用包、自行車包...!
徙步、野營、短時間穿越活動 負重不超過4、5十斤時選擇輕型包就夠啦 這斯自重比較輕、設計簡潔 例如OSPERY的ATHER系列。高海拔登山、長途穿越、長線旅行就要選擇6 7 80L的大包了,這些包一般都會有背負系統,負重狀態下能給你省不少的力氣,自重較大。例如BP的TCS背負系列
當然你不缺錢的話多買幾個包以適合不同的活動(我現在有3個包)如果只想買一個背包那就要搞清楚自己的實際情況了!
決定了包大小後選包時還要考慮到自己投入的資金、包的做工、面料、設計。重點是自己背著要舒服,貴的不一定就適合你 因為現在的包基本都是根基歐美的人設計的。
2000以上的: 始祖鳥、DD、OSPERY、花崗巖
品質、用料、做工、設計都是一流 有錢當然首先考慮這些!
1000-2000元:CT、SALEWA、BP、DUTER、VADUE、LOWE....!
這個層次的包品質有高有底,自己不會看的話找個了解的人幫你選!性價比是最高的。
1000元以下:探路者、ACME、K2、山狼、垂直極限、LEMONT、PUERLAND
這些品牌基本上都是模仿別人的設計 但也有高品質的產品 這得看你的運氣了!
每一款好的包都有它獨特的設計,搞清楚它的獨立之處 選擇適合自己、背著舒服的(自己看不出來可以問店員)
以上都確定好後最後看面料、做工、設計。
面料上除了憑自己的經驗再就是問店員了!(多是尼龍或滌綸,好的用杜邦公司卡杜拉)
做工和設計上看:拉鏈(最好是YKK拉鏈)、扣件、織帶、腰帶或肩帶的襯墊、背包走線齊不齊 、設計是否人性化
最後買好後向店員諮詢一些有關背包方面的問題,比如怎么正確使用包 好包一定要會用 用對了才能發揮它的作用。怎麼打包 這個也不能亂來,不是把東西往裡塞就行了,我相信很多有經驗的驢友一定很多打包,常用的東西輕易能拿到,另外重物要放在中上段,這樣背負系統才能將重量均攤到你的肩、背、腰、臀上!
帳篷:帳篷分法太多了
根據人數分:單人帳、雙人帳、四人帳、多人帳...
按季節分:三季帳、四季帳、高山帳… (三季帳篷春夏秋可用的,四季帳冬天也能用比三季帳保暖,高山帳在登雪山時用一般用這個有點兒浪費)
按結構分:蒙古包式、隧道式、青蛙式…
有按帳杆分:單杆帳、兩桿帳、三桿帳…
按搭建方式:內掛帳、外披帳
我用的就是雙人雙層三季節帳篷 這也是現在用的最多的
帳篷的好次在於 抗風吹、抗雪壓的能力和保暖
買帳篷比較簡單 根據你的情況選擇幾人的幾季的 再注意下防水度和重量就OK了 一般外帳防水量在1500MM就夠了(準是超過1200MM的就可以完全防雨了,如果低於1200MM,防雨性肯定不行 不要考慮了) 地帳在3000MM! 徒步的話重量在2-3KG最合適! 但是要注意防水度越高,重量就越大!
內帳現在多是尼龍或絛綸面料,不防水,但透氣。
帳杆有兩種:玻璃鋼杆和鋁合金杆 玻璃鋼杆價格低 性能比鋁合金杆低多了!
野營、穿越、徒步、低海拔登山活動,一款野營帳足夠了!
另外還要注意下地釘 質量好的地釘一眼就能看出來 不多說!
2000元以上:BLACK YAK、MSR、BD、TNF、MHW
1000-2000元:MOUNTAIN HIKER、HOLIDAY
300-1000元:探路者、牧高迪 、K2 ACME、ANEMAQEN、SNOWWOLF、CAMPLAND、LUXE、CAMPER…
300元以下的不要考慮了 幾乎是一次性的
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正確的搭建帳篷 這個特別重要 ! 可以問店員或者看說明書
最後帳篷也是需要保養的 每次使用完 要清洗乾淨 放在陰涼處晾乾。帳篷忌暴曬!存放時儘可能的攤開放,別長時間卷放
睡袋:睡袋目前只有兩種:棉睡袋和羽絨睡袋
據形式也有不一樣的叫法信封睡袋 媽咪睡袋
雪山攀登或者氣候惡劣的情況下一定要用羽絨睡袋,比棉的更保暖,體重輕,打包後體積還小!價格從200到幾千不等 一般的徒步野營棉睡袋就足夠了,幾十元至300元的都有!
羽絨睡袋因為製作的材料所以才會出現大的價格差異!涉及的因素有含絨量 充絨量 蓬鬆度 還有羽絨本身比如白鵝絨、灰鵝絨、白鴨絨、灰鴨絨等
睡袋另外還要注意 溫標 最低能抗多少度 最高多少度,這個根據我們活動的氣候溫度來決定,最好外界的氣溫睡與睡袋的舒適溫度接近 不要剛剛是最高或者最低 (這個數值睡袋上都標的有)
防潮墊:防潮墊現在已經到4代了 第一代的化學發泡的單層防潮墊到第四代自充氣墊 價格從20左右到1千多元的都有 一般的郊遊、露營任何一種墊子都可以 如果是叢林穿越,自充氣墊比較有好,這玩樣兒可以壓縮的很小便於攜帶
雪山攀登寒冷環境下最用配合羽絨睡袋使用的搓板墊或物理髮泡防潮墊保暖效果會更好些。
現在買自充氣墊的特別多,但是價格差異特別大 肯定也是因為製作的材料不同 這個千萬一定是不是便宜就好,多諮詢下店員 這東西涉及的太專業了,我不能胡說八道!
登山杖:登山杖是你的另一條腿 很多人覺得這東西太裝逼了 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以前我也是) 那是因為不會正確的使用 發揮不了它的作用
登山杖的也分國產和進口 質量不一樣 根據實際情況購買
使用登山杖時要將登山杖的腕帶收緊(或纏緊)在手腕上,手掌只需輕握杖柄即可。行走時,靠手臂的慣性帶動手腕向下向後壓,就會非常輕鬆,而不是靠手掌的緊握 平路時系登山杖的手臂與身體呈90度 上坡時將登山杖調短些 下坡時調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