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六角亭鄉賢(如皋鄉賢沙元炳)

2023-05-27 05:38:27

沙元炳(1864年—1927.1.29),字健庵,晚年別號䃣髯(毀髯),一作䃣翁。江蘇如皋人。中國近代實業家、教育家、詩人。近代如皋地方第一賢達。一生致力於興辦實業、教育等事業,造福桑梓,主張「啟迪民智,禦侮圖強,洗雪國恥,振我華夏」。1864年生於江蘇省通州直隸州如皋縣城內沙家河塘祖宅。1881年考取秀才,1891年赴南京鄉試中舉,翌年1892年赴京會試取為貢士,1894年殿試取進士。深得帝師翁同龢的賞識,經翁推薦,入庶館深造,授翰林院編修,後任翰林院編修。正當他準備一展抱負時,發生了震驚全國的「戊戌政變」。維新運動失敗後,以雙親年高為由,辭官回鄉,改書齋「四印堂」為「志頤堂」,以示退隱。受友人張謇影響,從此致力於興辦實業、教育等事業。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如皋積極響應,沙元炳向大生紗廠上海辦事處借款30萬元,派黃家瑞來滬購得步槍300支,手槍10支,產彈數萬發,聯合如皋「緝私營」,組織新軍起事,宣告如皋光復。沙元炳被推選為如皋縣民政長(相當於縣長)。被推舉為如皋縣民政長。1913年沙元炳當選為江蘇省參議會議長。不久沙元炳以「自審病軀萬萬不足以任事」為由辭職,他認為「天下之患,莫大於任事者僅居其名而無事事之實」,而「議會者,固吾江南北六十縣之人所託以表示其意思者也;議長者,又國會百數十君所認為首事者也」,他不願因為自己耽誤了大事,託病辭歸,堅辭未就,其後,還擔任過如皋縣水利會會長,清丈局局長和款產處主任等職。1915年,沙元炳開辦測繪局,主持編修《如皋縣誌》,測繪如皋縣境圖,繪製了多副全縣詳圖和一幅城圖,病中還叫來朋友兼助手金鉽「坐臥榻旁商量文字」,然而《如皋縣誌》「久而未就,遂抱遺恨以終」。沙元炳「雖當百事倥傯之時,不廢吟詠。而於鄉邦文獻,探討尤勤。晚年探研內典(佛經),修持淨業」。

  沙元炳熱心地方公益事業如水利、慈善等,協助創辦如皋公立醫院。興辦實業,如:廣豐醃臘制腿公司、廣豐榨油公司、廣豐德中藥號、皋明電燈公司、鼎豐碾坊、裕如錢莊和廣生德中藥鋪等。創辦如皋多所學校,如:如皋公立高等小學堂、如皋公立簡易師範學堂、如皋縣立初級中學、如皋乙種商業學堂、如皋乙種工業學堂等。曾向南通的大生紗廠、廣生油廠、新生麵粉廠、資生鐵廠、上海大達輪船公司、大達內河輪船公司以及沿海各墾牧公司投資。′主纂《如皋縣誌》。有《志頤堂詩文集》18卷存世,其中有詩800餘首。

  他認為救國必須振興教育,培養具有「事事之實」的專門人才。為此,他決心從興辦師範學堂入手,首先解決師資問題。其時適逢清廷廢舉、興學校。他同張藩等籌劃創辦如皋師範學堂,還邀請張謇等到如皋商討有關事宜。經他四處奔走,延聘教師,籌措經費,勘探校址,規劃校舍,1902年9月,如皋師範學堂正式開學授課。如皋師範學堂是全國公立師範學堂中最早創辦的一所。此後他還創辦了如皋師範學堂附屬高等小學、如皋私立乙種商業學校等。

  光緒二十六年,清帝國已風雨飄搖。浩淼的長江出海口北岸「如皋公立簡易師範學堂」橫空出世。這就是以「啟迪民智,禦侮圖強,洗雪國恥,振我華夏」為宗旨創辦的全國第一所地方公辦的現代中等師範學校,這也是沙元炳一生的經典之作。

  為了這個師範學堂,沙元炳不僅親自赴南通登門請教張謇,還把張謇請到如皋來現場指導。勘定校址,籌措經費,規劃校舍,延聘教席。他自己先拿出5000銀元解決燃眉之急,從福建、直隸、浙江、安徽等省延攬算學、英文、體育、樂歌等專業教師,同時選派教師和優秀學生到日本進修數理化、世界史地、教育學等科目,還從日本聘請了片山環江南等4名教師。所以,如今的如皋師範學堂還能見到當年日本弘文學院的影子是毫不奇怪的。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一位中央教育部高官到校巡視,大聲驚嘆:這可是全國保存最好的宋代書院格局啊!兩院大門開處,一進五堂,穿過前廳,依次名為「松風」「樨華」「天竺」「玉蘭」,中間甬道,兩邊講堂的舊貌百年未變,四堂之間全用迴廊相連,雨天行走可以不溼腳,從這些人文關懷的細節使我們今天仍可感受到創辦者當年是何等心細如髮,情暖似春。東院層層院落,臘梅花開花謝,草木蓊鬱。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創辦了當時全國第一所公立小學——如皋公立高等小學堂。

  1911年11月學校的同盟會員從這裡帶領學生浩浩蕩蕩上街歡天喜地地迎接「光復」;1919年的6月200多師生響應五四運動的號召從這裡轟轟烈烈上街查抄、燒毀日貨;1922年也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二年,就有共產黨員從這裡進進出出,在江海大地播撒火種……一百多年來從這裡走出了無數的民族精英、世紀英烈和學者教授,還走出了國共兩黨的兩位教育部長。

  他致力於興辦實業,造福桑梓。作為一名維新派,主張「啟迪民智,禦侮圖強,洗雪國恥,振我華夏」。

  沙元炳與南通張謇同科,而且意氣相投。時值戊戌政變,國事日非,二人都無意仕途,張謇因守孝在家,創辦學校和實業;沙元炳亦辭官歸裡,致力教育和實業。二人不僅是同道好友,也是親密戰友,南北呼應,並駕齊驅,造福江海大地。沙元炳與張謇相識,是「執徐之歲,邂逅京師」。「執徐之歲」即為辰年,亦即光緒十八年(1892),他們都參加了這一年的會試,於是「邂逅京師」,結果沙元炳中式貢士,而張謇名落孫山「乃棄其試具」。

  光緒二十年(1894),兩人「再就公車,遂同庭試」,經殿試,沙元炳擇為庶吉士,而張謇則成了狀元,例授翰林院修撰。七月八日,沙元炳返鄉;而張謇這個六品京官則捲入了帝後黨爭,直到九月十七日父喪丁憂南返回鄉。這以後,兩人過從甚密,時有書信往來,也利用一切機會相見。 沙元炳與張謇的出身不同,一個出自書香門第,一個起自田舍小戶。但兩個人經過各自的不懈努力,沿著科舉的臺階不斷攀登,同時金榜題名,一個進士及第,一個大魁天下。他們都進入了當時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翰林院,一個被授修撰,一個受任編修。光緒二十四年(1898),他們一起辭別朝堂,開始了共同合作的創業之路。

  光緒二十三年(1897)正月,張謇往東臺時往返途徑如皋,就曾兩次拜訪沙元炳,沙元炳專門設宴招待。他們也曾討論過「通(通州)、海(海門廳)、如(如皋縣)、泰(泰興縣)合練樂舞事」,張謇還為沙元炳的父母七十壽辰寫了壽序和壽屏。

  光緒二十四年(1898)閏三月,已經投入實業的張謇進京向翰林院去銷拖了很久的丁憂假,與沙元炳京師相遇,一起住進會典館,一起參加了保和殿散館試。之後,他們目睹了自己的恩師、帝黨首領和戊戌變法樞紐的相國翁同龢被開缺回籍以後,「憂心京京,朝局至是將大變,外患亦將日亟矣」,痛失信心。沙元炳以「二親年高,謁告歸養」,六月三日,他與張謇一起離京南返。張謇自嘲說:「讀書卅年,在官半日,身世如此,可笑人也!」,沙元炳回家後名其書齋曰「志頤」,決心「讀書養志,以終其身」。此次兩人棄官回鄉,大有「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豪氣,從此一心一意致力於興辦實業和教育,造福桑梓。

  沙元炳為發展通州及如皋的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與張謇一起興辦學校,改革教育,實施教育救國,「啟迪民智,禦侮圖強,洗雪國恥,振我華夏」。

  沙元炳參與創辦了通州師範學校。光緒二十八年(1902)正月,張謇集通、如、泰、海士綽議設師範學校,沙元炳參加了會議。二月下旬,張謇去江寧勸說兩江總督劉坤一首先興辦師範,一年後各州縣分別設立高等、尋常小學校,三年後各府立中等學校,五年後各省設高等專科學校,京師設大學校。此舉受到劉坤一周圍守舊官員的攻訐,劉坤一則暮氣漸增,下不了決心。於是張謇回到通州自行創辦通州師範學校(今南通高等師範學校)。三月十九日,沙元炳等陪張謇於城西京江公所等處勘定校址,最後確定利用城東南濠河外千佛寺廢址建校。四月二十一日張謇將擬定的《通州私立師範學校公稟》寄給沙元炳等人,經會商修改後,由沙元炳寄送劉坤一批准。五月十三日,張謇與沙元炳、範當世等會商開辦師範學校的具體事宜,並擬定《通州師範學校開辦章程》。十月,沙元炳與張謇一起應移督兩江的張之洞之邀去江寧議商教育,又一起參觀了擬改新式學校的文正書院。返抵通州後,沙元炳又馬上到通師拜訪張謇。次年四月一日,我國第一所私立師範學校通師建成開學。通師雖然主要培養小學教師,但師生的程度都非常高,最初聘任的一批教員中有著名學者王國維等以及日籍教師共十八人,學生都是原來的秀才,由於報考的科舉士人很多,學校不得不宣布「學生遵旨不取舉人」。學校後來又陸續創辦了測繪、蠶桑、農、工等科,還建立了工科教室、農學教室、農場、博物苑、測候所(氣象臺)等,超出了中級師範的範圍,顯然是想往大專學校發展。

  沙元炳還參與了通海五屬公立中學(即今江蘇省南通中學)的創辦。有資料顯示,光緒三十二年(1906)三月二十日,沙元炳作為如皋代表參加了張謇在通州南門外濠河邊通海五屬學務公所召集的通州視府、海門廳、如皋縣、泰興縣、靜海鄉五地士紳商議設立中學事項。此次會議提議事件六項:定名、校地、校舍、名額、籌費、籌備。會後形成了《通海五屬公立中學集議要略》,從而奠定了創辦通海五屬公立中學的基礎。

  幾乎在此同時,光緒二十八年(1902)九月,沙元炳創辦了如皋公立簡易師範學堂、乙種商業學校等新式學校。如皋公立簡易師範學堂創辦之初,沙元炳為總理,張藩、馬文忠為副辦。校址用的也是近於廢棄的廟宇,即南東嶽廟和常勝庵,拆廟搬掉了偶像。次年,附設師範傳習所。光緒三十一年(1905)兼辦附屬高等小學堂。光緒三十四年(1908)兼辦中學,易名為「如皋初級師範兼中學附屬兩等小學堂」。1912年更名為「如皋縣立師範學校」。在辦學中,沙元炳以「貴全」為教育宗旨,立「沈篤醇和」為一代學風。在建校的過程中,沙元炳滿腔熱忱,全力以赴,邀請張謇、李審之等知名人士商討辦學事宜。他四出奔波,勘察校址,籌措經費,規劃校舍,延聘教師,可謂事必躬親。光緒二十九年(1903)校舍全部建成後,計有樓房和平房174間,教室、會堂、講臺、飯堂、操場等均可適應需要。

  師資建設方面,沙元炳舉賢任能,不論親疏,不分畛域,南至福建,北達直隸,旁及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廣攬人才十餘人。他苦於國內缺乏理化、教育學、外國史地教員,就委派協辦張藩到日本一面考察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的師範教育,一面聘請日籍教員。同時又選派教員任為霖、姜渭璜等和學生鄒士冕等赴日本留學,學成回校任教。教學改革方面。沙元炳要求教員鑽研教材,認真備課,按學科採取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做好課前預習,課堂練習,課後複習,以體現如皋師範的教學特點,「貴使學生於受業之際,須會教授之有法」。在教學改革中,著力於教材建設。沙元炳提倡自編教材或對原有教材進行增、刪、改。不論自編還是修訂教材,他主張「中西結合,講求實益」。當時開設的課程,數學、物理、化學、博物、外國歷史、外國地理、教育學、體育等學科,屬於新學範疇的課程,佔總課時的一半以上;「講經讀經」課程,開始作為必修科,旋改為選修科,進而只在國文課內安排一些章節。沙元炳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拯救中國,培養具有「事事之實」的專門人才。沙元炳在他的辦學過程中特別注重科學技術和實踐環節。他仿照日本建立普通學校、師範學校、實業學校三個教育體系以刷新教育的做法,先在如皋師範學堂內附設了中學堂與測繪專修科,後又創辦了「如皋乙種工業學堂」和「如皋乙種商業學堂」。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沙元炳將如皋公立高等小學堂改為如皋師範附屬高等小學堂,給師範生提供實習場所。三年後又將附屬高等小學堂擴充為附屬兩等小學堂。光緒三十二年(1906),張謇應如皋知縣周松孫和沙元炳之邀到如皋高等小學演說,張謇說:「江北學校,通、如最先而最多。如皋設無健庵倡之,焉能如此?校之規模稍遜於通,然非揚屬所及,可喜也!」,對沙元炳的在教育方面的傑出貢獻作了高度評價。

  光緒三十一年(1905),為了推進教育,成立了通海五屬學務公所的地方自治組織,作為統籌推廣新式教育的辦事機構。沙元炳和張謇、孫寶書一起出任議長,議員十三人(通州、靜海五人,海門、如皋各三人,泰興二人)。通海五屬學務公所成立後,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州金沙、如皋石莊之初等小學校及泰興高等小學校,先後為愚民所毀,均維持之」;陸續在各地興辦了一批中學和小學,「先是通州已成立初等小學校五所,是年力增九所」;九月,清廷詔廢科舉,「遂主張進行之法,為齊一課程,綜核教法,議設初等小學調查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光緒三十二年(1906)三月二十日,張謇邀集士紳四十人在通海五屬學務公所議商設立公立中學校事宜,沙元炳出席會議。會上討論了學校定名、校地、校舍、名額、籌費、籌備等六件大事,形成了《通海五屬中學集議要略》的文件。以後圍繞辦學問題又先後進行過兩次會議。是年八月,校舍興工;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工竣;宣統元年(1909)二月十六日正式開學。從而誕生了南通歷史上第一所中學,這就是今江蘇省南通中學的前身。

  作為張謇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沙元炳積極支持張謇「捨身餵虎」,創辦實業的壯舉。他除了投資張謇的一些實業外,還直接與張謇合作創辦實業,甚至主持實業的經營活動。

  沙元炳與張謇一起創辦了大達內河輪船公司。創辦大達內河輪船公司的動議,最早發軔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當時大生紗廠已經建成,其他企業亦相繼興辦。「民船轉運遲而偷漏多,難濟廠需,故議購小輪拖運」。是年正月,張謇結識了在上海開辦永安輪船公司的浙江人朱葆三,議租他的「濟安」小輪,為突出大生紗廠標識,改名為「大生」。因租價低廉,又允許搭客。朱葆三見有利可圖,於是提出通滬合股經營,通股一萬二千元,滬股二萬元,定由朱葆三負責經營管理,從此「大生」輪開航於通州、海門、常熟、上海等地。但是,通滬合作之初糾紛即起,而兩年後通州股東既沒看到一張股票,也沒見到任何帳目。光緒二十八年(1902)四月十六日張謇日記記有「敘小輪事」,很可能便是計議自辦的開始。次年五月,張謇與沙元炳於唐家閘北川橋「議商股本,創設大達內河小輪公司」,重新集股二萬六千元,改訂章程,實際接手續辦,從此與朱葆三無涉。初創時定名為「通州大達小輪公司」,後改稱「大達內河輪船公司」,原計劃集資本40萬兩,但實收不足12萬兩,其中大生紗廠投資18500萬兩。公司由張謇任總理,首任經理顧蓴溪,僅數月病故,即由沙元炳任經理。在開闢內河航線過程中,公司曾受到鹽運使和鹽商的百般阻撓。公司特別與受鹽官、鹽商控制的木船運輸業的利益直接衝突。木船運輸商深恐小輪代替了木船,影響其特殊權利,便以河道狹窄,小輪要碰撞木船;掀起水浪會衝坍河岸,阻塞運河;小輪煙囪的火星會引起草船火災;輪上爐灰將汙染飲水等種種理由,先後通過鹽運使和常鎮道進行反對。張謇曾憤慨地說,他們把「水火、盜賊、瘟疫世間一切大患,悉歸獄於小輪,多方阻抑」。經據理力爭,幾經周折,後來終於得到了兩江總督的支持。這時公司擁有「達淮」、「達湖」、「達江」、「達河」、「達海」、「達泰」6艘小輪。到光緒三十年(1904),航行於通州、如皋、泰州、揚州;東路有通州、金沙鎮、餘東鎮、餘西鎮、呂四鎮。公司以後續有發展,全盛時期曾有小輪20艘、拖輪14艘,開闢航線10條,沿途56個碼頭。

  沙元炳又與張謇一起創辦了廣生油廠。光緒二十七年(1901),盛宣懷的華盛紗廠準備與外商在通州、海門分別合辦軋花、榨油廠。南洋大臣魏光燾認為有違成約,遂令盛宣懷不得與洋商合辦,要求他將榨油機器並設於大生紗廠。次年三月二十一日,沙元炳抵達大生紗廠與張謇商議創辦油廠事宜。經華盛與大生協商,所購榨油機器價1萬兩,由雙方各認一半,在唐家閘籌建廣生油廠;初步測算,共需資本5萬兩,除雙方各認5000兩外,需另招新股,此事由沙元炳「幫同招集料理」;並決定「其管理重要廠事之人」,「由通廠與沙(元炳)編修商酌分派」。沙元炳開始了負責廣生油廠的集股籌建的工作。後在招股基礎上又由大生紗廠投資,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建成開車。廣生油廠由沙元炳任總理,張詧、張謇任協理。

  沙元炳還和張謇等人一起投入了收回與自辦蘇省鐵路的運動。「自中日戰後,外人窺伺中國益亟,侵略之策,以攬辦鐵路為先」,這不能不使中國人民感到怵目驚心,而剛剛萌生的民族資產階級為了爭奪國內市場,尤感憂慮。其中「滬寧築路,倡於盛宣懷,……方從事淞滬工作,而英聲請承辦,宣懷與訂草約。二十九年,正約成,借英金三百二十五萬鎊,五十年為期」,「而糜費之巨尤為各路所無」,「五十年後萬無收回之望。為中國自削其主權,則為外人益固其基礎」。光緒三十年(1904)英國開始建造,引起了當地人民的極大憤慨,紛紛表示抗議。次年秋,形成了鬥爭的高潮。九、十月間,張謇偕王清穆、沙元炳等向商部呈文和聯電兩江總督周馥「言滬寧路事」,痛陳路權喪失的危害,反對盛宣懷將鐵路主權出賣給英國銀公司(即中英公司),表示「欲責成收回,亦必自逐款鉤勒始」,綜核路政,以清積弊,「擬公推監督二人,實行逐款鉤勒之法」。張謇還主張蘇人自籌路基地價25萬鎊,以減少借款和多少收回一些主權(地權),希望早日將路權贖回。在張謇等人致商部頭等顧問官黃慎之的電函中,告訴他「津鎮鐵路蘇省轄境,擬地方籌款自辦」,並請他明示「滬寧鐵路是否官款收贖,抑俟核減後仍由地方籌款」,「蘇省路政緊要,應如何保護地方主權之處」。在這場由張謇領銜的鬥爭中,沙元炳堅決地站在張謇一邊與之並肩作戰。

  沙元炳十分讚賞和積極支持張謇創辦的文化事業。民國元年(1912),張謇利用南通嶽廟原址創辦圖書館。規模頗為宏大,「先後凡用銀二萬六千二百四十三元,歲用之銀二千四百元或強」,「計有圖書樓兩幢二十間,曝書臺五間,廂樓上下十二間,閱覽樓上下八間,兩廊辦事室十間,道故齋上下六間,燕息亭三間,庶務室、門房、廚房、廁所等十三間,共六十七間」,「書櫥二百架,圖書十三萬千百卷,他人贈者五萬卷弱」。圖書館建成後,沙元炳擔任了館長。張謇創辦伶工學社,延請梅蘭芳、歐陽予倩為南通培養戲劇人才,沙元炳非常支持,他在《梅歐閣詩錄序》中說的「梅歐二生,伶之極工者也。嗇庵既建伶學於南通,延歐陽主之,並招梅生歌,各盡其藝。廣場既開,萬掌競拊,贊不盡辭,多寓於詩」,極具讚賞之情。

  沙元炳深愛家鄉如皋。他說,「吾皋處長淮之委,南濱江,東北濱海,宛然交通之會」,「水土沃衍,半耕而倍獲」;他決心通過努力,「更始自新,強立不反,以善其群,以厚其力,以阜其財,充之以學,而納諸法度」;他認為「有天有人,安在百裡之縣不能起而爭天下之先耶」?沙元炳在如皋,一心一意,埋頭苦幹,除了老友張謇外,他很少與士大夫們交往,「當代公卿大夫郵筒時至,常不見省答」,「平生知交姓字,大率為鄉裡布衣、諸生」。沙元炳在如皋,也像張謇在通州、海門一樣,苦心經營,有利於國計民生之事,幾乎無所不做。他先後倡導和集資創辦廣豐醃臘制腿公司、廣生德中藥鋪、鼎豐碾坊、裕如錢莊、皋明電燈公司,主持創辦如皋公立醫院,出任縣中醫醫學公會名譽會長、如皋醫學研究社社長。

  光緒三十年(1904),沙元炳被推為如皋縣商務分會會長。辛亥革命爆發,沙元炳對革命軍給予了經濟支持。如皋光復後,沙元炳出任縣民政長。

  1913年,沙元炳被選為江蘇省議長。不久沙元炳以「自審病軀萬萬不足以任事」為由辭職,他認為「天下之患,莫大於任事者僅居其名而無事事之實」,而「議會者,固吾江南北六十縣之人所託以表示其意思者也;議長者,又國會百數十君所認為首事者也」,他不願因為自己耽誤了大事。

  1914年沙元炳任縣水利會會長、清丈局局長。1915年主持編修《如皋縣誌》,測繪如皋縣境圖,病中還叫來朋友兼助手金鉽「坐臥榻旁商量文字」,然而《如皋縣誌》「久而未就,遂抱遺恨以終」。沙元炳「雖當百事倥傯之時,不廢吟詠。而於鄉邦文獻,探討尤勤。晚年探研內典(佛經),修持淨業」。1927年1月29日病逝後,其遺著由門人項本源、姚祖詔等編輯成《志頤堂詩文集》。

  沙元炳與張謇的友誼至深至厚,他們經常相聚,並有許多詩詞唱和。沙元炳的醫術十分高明,堪稱一代名醫,而張謇每請必到。例如,從1920年年初開始,刺繡藝術家沈壽病情惡化,直到五月三日逝世,張謇日記中有很多關於沙元炳應張謇之邀為沈壽診治的記載。而在張謇臨終前,沙元炳也為挽救這位終生知已盡了自己的心力。

  在「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下,他追隨張謇創辦實業。他於1895年在如皋集資創辦廣豐醃臘制腿公司,聘請蘭溪師傅來如皋主持醃臘加工,宣統二年(1910)「南洋勸業會」,如皋廣豐火腿獲「優異榮譽獎」;1914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世界博覽會」如皋廣豐火腿獲「金獎」,今天如皋火腿與金華火腿、宣威火腿並稱全國「三大名腿」,遠銷美洲。

  1918年如皋第一個火力發電廠在郜家巷北端誕生了,使如城告別了用蠟燭、煤油燈照明的落後狀況,這「皋明電燈公司」的創辦牽頭人就是沙元炳。

  1919年沙家河塘建起了第一所如皋縣公立醫院,沙元炳推廣西醫,出任第一任院長。是年蘇北傳染病流行,「公立醫院」救治了如皋的不少病人。後來「公立醫院」搬到益人橋河南,成為今天如皋市人民醫院的前身。

  此後,他還集資創辦鼎豐碾坊、裕如錢莊和廣生德中藥鋪等。

  沙元炳深愛家鄉如皋。他說,「吾皋處長淮之委,南濱江,東北濱海,宛然交通之會」,「水土沃衍,半耕而倍獲」;他決心通過努力,「更始自新,強立不反,以善其群,以厚其力,以阜其財,充之以學,而納諸法度」;他認為「有天有人,安在百裡之縣不能起而爭天下之先耶」?沙元炳在如皋,一心一意,埋頭苦幹,除了老友張謇外,他很少與士大夫們交往,「當代公卿大夫郵筒時至,常不見省答」,「平生知交姓字,大率為鄉裡布衣、諸生」。沙元炳在如皋,也像張謇在通州、海門一樣,苦心經營,有利於國計民生之事,幾乎無所不做。

  從政治到經濟,從交通到水利,從教育到衛生,沙元炳既高瞻遠矚,又身體力行,使我們這個蕞爾古邑迅速趕上了時代的步伐。如皋籍著名學者吳俊升在《重印志頤堂詩文集序》中說:「先生之德澤被於吾邑者既厚且長也,凡邑中有井水飲處,無不知沙先生者。清末興學,沙先生實為首創,一身領導士林數十年,吾邑學風之淳樸,人才之輩出,先生實啟之。而救災歉,恤貧困,除強暴,扶孤幼,凡有益民生之事無不力為倡導……」

  他先後倡導和集資創辦廣豐醃臘制腿公司、廣生德中藥鋪、鼎豐碾坊、裕如錢莊、皋明電燈公司,主持創辦如皋縣公立醫院,出任縣中醫醫學公會名譽會長、如皋醫學研究社社長。

  沙元炳本人精於醫術,於1919年建立縣防疫所。夏秋之間洪水泛濫成災,水災過後便是瘟疫流行,沙元炳自己配方煎熬湯藥讓災民飲用,以預防瘟疫發生。有一災年,沙元炳利用自己的醫術,救治了數百病人。張謇和沈壽在南通生病也會請沙元炳來看病。1921年沈壽去世後,沙元炳還給沈壽寫了墓志銘,收錄在《志頤堂文集》中。1921年沙元炳還在沙家河塘邊修建了縣公立醫院。如今,如皋師範和縣公立醫院被如皋市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沙元炳出生於書香門第,祖傳和己買的書籍頗多。藏有各地縣誌二十多箱,醫學經典、名家著作二三十箱,經史百家、各家詩文集一百四十箱。還有許多名人字畫、碑帖。收藏曆來祖親用之扇面一箱。其他扇面一百餘頁。收集鄉賢歷朝詩文集四卷,上代族祖詩文兩卷。並在1915年開始主持續修《如皋縣誌》,於1933年成稿。沙元炳因病歿雖然沒有最終完稿,但大半是他的心血。

  沙元炳一生酷愛讀書,每日讀書不輟,即使舟船之中亦手不離卷。書畫、詩文功底深厚。著有「志頤堂詩文集」等,素有「江寧才子」之稱。先生著作甚多,由門人項子清(項本源)等人匯集六冊共十八卷,稱《志頤堂文集》。近年,沙元炳的文集扇面亦為收藏者看好。

  《如皋縣誌》是沙元炳對家鄉如皋的又一巨大貢獻。據文獻記載,《如皋縣誌》問世於1464年(明天順八年),歷經明、清、民國,共11次大修。其中,明朝志5部、清朝志5部、民國志1部,而以1915年開始纂修的民國縣誌尤為詳備。

  1914年,沙元炳帶頭上書縣長大人,在《請設志書局啟》一文中,陳述了修志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沙元炳認為「縣之有志,上以備國史之要刪,下以系一邦之風教,而於國家變亂之後,政體改革之時,考獻徵文,關係尤亟」。沙元炳主纂《如皋縣誌》期間,召集士紳名流、知名學者,夜以繼日地研究修志事宜,並拿出家藏明萬曆清乾隆諸志以及鄉賢著述200餘種用於修志。《如皋縣誌》傾注了沙元炳的全部心血。經過18年之久,歷經戰事變亂,主纂沙元炳終因積勞成疾,壯志未酬,於1927年1月29日(農曆1926年12月26日)[1926年2月18日含恨離世。病逝後,其遺著由門人項本源、姚祖詔等編輯成《志頤堂詩文集》。

  沙元炳去世後,金鉽、陳其嘉等人不負重託,在兵火戰亂中不忘整理志稿,經多方籌款,《如皋縣誌》1-5卷終於在1939年分三冊印行傳世,6-20卷雖未能付梓,但書稿尤在,手稿皆由當時編纂人員以蠅頭小楷謄寫,並裝訂成15冊,現藏於如皋市檔案館,成為鎮館之寶。

  沙元炳修志不囿於因循守舊的陳腐觀念,修志人員不分地域,既有飽讀經書之宿儒,又有留學歸國之新人,近至鄰近之泰興,遠至西南之貴州,只要學有所長,都予延聘。民國《如皋縣誌》吸收了前10部縣誌的主要成果,增以志書局徵訪資料,補遺糾謬,考證翔實。

  沙元炳運用新理念,聘用新人物。民國《如皋縣誌》「義例皆出沙君手定」,改《名宦志》和《列傳》為《人物誌》,改《賦役志》為《民賦志》,改《軍政志》為《防衛志》,新增《區域志》《典禮志》《郵置志》和《食貨志》,這些都適應了新形勢的需要。

  沙元炳高瞻遠矚,於戰局動蕩、戰火紛亂中看到國家未來對史志的需要。1931年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各縣修輯民國志書備考證。沙元炳早在1914年就著手續修縣誌,到此時縣誌的重修工作已進入收官階段。民國政府令頒布不久,縣誌就續修完畢。

  由於沙元炳在實業、教育、地方民生諸方面的事業輝煌,人們往往忽略了他在文學上的光輝。沙先生博覽群書,學養深厚。沙元炳去世後,其門人、摯友協力整理出《志頤堂詩文集》凡18卷,僅詩就有800餘首,各體皆有,詠物、賞景、憶舊、悼亡、唱和、題畫、書懷、記事等。旅臺學者李猷在《如皋沙健庵先生的志頤堂詩》一文中說:「先生在家鄉所創事業雖不及南通張嗇翁,而詩文之造詣,匪特不讓,且或過之。」著名學者吳俊升更稱讚道:「先生之詩文氣魄雄厚,邁越秦漢。

  (錄自《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志;頤堂詩文集》)

  卷四

  1壺中天·壬子

  中秋夜坐志頤堂望月,風露三更,庭空如水,因憶去年今夕,風景不殊,河山頓異,感填此解小樓東角。這團圞認是,前朝明月。玉宇高寒望不極,偏有微雲點綴。影裡山河,光中世界,才算經年別。眼前都換,不知天上宮闕。猶幸無恙家園,青紅兒女,還鬧芳時節。可奈西風吹世短,更短盈頭華發。欲喚嫦娥,商量身世,恁地隨圓缺。碧天無語,四廂蟲響幽咽。

  2摸魚兒·修甫以婉卿遺照索題。詩成,乃留影以報。晤烈卿,話前事,知婉卿其舊識也。因舉贈烈卿,復媵以詞驀思量、鏡中人影,春風猶識嬌面。青風才落滄桑改,拂拭畫奩重見。看萬遍。抵一霎、靈洲聚窟香痕現。桃哀柳嘆。問前度劉郎,當年張緒,對此恨深淺。青溪曲,當日枇杷庭院。寒煙衰草相半。梅邊便喚香魂起,爭奈地移天換。君莫怨。猶博得、黃金骨貴江山賤。鴛鴦冢畔。指兩點金焦,眉橫黛損,極目水天遠。

  卷五

  3金縷曲·調烈卿

  乍見翻疑故。怪殷勤、銜環翠鳥,能通情愫。十二樓頭衫扇換,腸斷蘼蕪舊處。認姓字、今番休誤。老盡桃花人比瘦,甚移家、又近劉郎路。眉暗蹙,憶前度。枇杷院落三更雨。悄無聲、湘簾窣地,火殘香兔。僕倚屏風僵睡久,半晌才聞笑語。怕燕子、朝來覼縷。別恁倉皇留又懶,怨聲聲、氣笛催歸去。愁未得,買山住。

  4前調·題趙淵甫影

  滿面英靈氣。有平生、撐腸拄腹,五千文字。讀破詩書兼讀律,打疊通何再世。奈舉目、河山都異。論語為薪玄覆瓿,莽乾坤、那有經生事。拚筆硯,永焚棄。無端插腳淮南市。盡銷磨、關符野■(左木右橐),堠官亭吏。鄂渚風煙回首處,夢裡驚魂尚悸。祇剩得、鬚眉如此。漢上題襟襟上酒,這斑斑、認是銅仙淚。還一笑,買新醉。

  5一萼紅

  梅雨初歇,嫩涼如秋。偕烈卿、竹賢過少吾齋中,聽陳樹森擊粵琴。手烈皇小識一冊,且聽且讀,因憶白璧雙柳、敬亭遺事,黯然久之,輒填此解。

  鏤金絲,是何人拗折,安上小檀槽。玉佩風敲,珠盤雨碎,攙出私語嘈嘈。正好是、珠江夢墮,兩行雁、飛送北來潮。抹麗簾櫳,香圍成陣,倚和銀簫。我亦江南詞客,每閒聽絲竹,淚溼青袍。白老琵琶,柳三平話,當日工訴漂搖。更禁得、陳髯雙指,把傷心、懷抱一時挑。又是飄蓬斷梗,酒醒今宵。卷七

  6前調·穀雨

  六日矣,庭前牡丹遲遲未放,感填此解忒迷離。看陰陰庭院,才放兩三枝。細數花風,經過穀雨,芳信還恁遲遲。聽簾底、呢喃燕子,一段恨、依約訴春知。繡幕偎寒,雕闌倚暝,痴立移時。暗想十年塵夢,被青紅顛倒,拋負心期。露葉年華,風花富貴,思量日日低眉。盡消受、煙磨雨折,便遲暮、猶倚碧翁慈。未忍勤撾羯鼓,牆外紅飛。

  卷八

  7齊天樂·題小紅低唱我吹簫圖

  啼鵑又促春光換,芳華欲留何計。懊惱蘭心,模糊柳態,暗被簫聲勾起。疏篷倦倚。仗尺八蒼龍,細傳心事。一舸鴟夷,水天日落碧無際。溪山依舊麗冶,奈零笳斷角,撩亂清思。戰血關河,軍聲草木,甚處雲林仙地。遺山老矣。有樂府新聲,付誰纖指。夢想春陽,願飛身畫裡。

  卷十二

  8梁州令·仲達招集意秋園看牡丹,即用其雨香菴賞花調韻

  徑小隨花曲。招我來停吟躅。碧油幃幕不成遮,四圍添種陰陰木。評香品豔閒情足。詩懶將新詞續。憑欄細對花讀。問花可是修來福。

  9前調·前詞既成,隨諸客分韻,適得燭字,復用前調,時將去南通

  香妙和蘭馥。桃逗稜稜新竹。春風作意讓花尊,彩輪擎出彌天綠。雲霞滿地黃泥麓。遲日清遊能續。今宵酒醒風熟。憶花自剪疏篷燭。

  10沁園春·題慕逸求愚軒圖

  危壁幽篁,面著松陰,結個矮廬。有梅楥周護,花罌羅列,窗明几淨,獨坐觀書。山墅棋聲,溪堂履印,似此清閒恐不如。回頭看,是夢中勝境,紙上仙都。求愚想甚糊塗。試對鏡星星霜滿須。把翰墨緣丟,妻孥債了,一身猶假,萬事皆虛。認賊為兒,觀魔作佛,道著無明世盡無。從吾好,且編排一筏,料理三車。

  11卜算子·題吳選樓樂拙軒圖

  一片石盤陀,不著些兒竅。但得翁心似石心,始悟圖中妙。緣影結成軒,萬美由心造。大好園林不費錢,我道君還巧。

  家庭成員

  曾祖:沙菊譚

  祖父:沙晴敘

  父親:沙寶臣(字瀛仙)

  母親:孫濂貞

  內兄:沈文瀚

  堂弟:沙元榘

  兒子:沙迎、沙道安等

  女兒:沙玖等

  孫子:沙允祚等

  孫女:沙德璞等

  曾孫:沙麟等

  沙元炳還有許多後人分別居住在香港、臺灣和海外。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