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中華傳統節日文化體系(具有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

2023-06-01 10:19:32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國傳統社會中的一項重要文化現象,也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傳統節日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而著稱,它不僅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同時,還體現出傳統文化的美學精髓

從這些傳統節日的起源來看,有些是為了紀念文化名人,比如,端午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一代忠臣介子推;有些則是由崇拜祭祀活動演變而來,比如,春節就是由上古時期的祈福祭祀,逐漸發展為現如今的舉國盛事。

在古時候,人們非常重視這些傳統節日,在大量文學作品中就描寫了,人們歡度傳統節日時的場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唐代詩人蘇味道的這首《正月十五夜》,寫的是洛陽城內人們歡度元宵夜的盛況;「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孟浩然的這首《秋登萬山寄張五》,則表現出重陽節登高望遠的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包含了豐富的文化信息。但是,如果我們對中國傳統節日缺少了解,那麼也就無法領略到它流淌於文化血液之中的美學意蘊。

(一)中國傳統節日的發端源遠流長

中國傳統節日的發端,可以追溯到遠古先民時期。在原始社會,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加之人們對自然現象不能理解,也無法控制,所以就對自然界產生了崇拜、恐懼的心理。遠古先民們對自然界賦予了人格化,認為在各種自然現象的背後,隱藏著一個超自然的偉大力量。

為了尋求保護,遠古先民們就對這種超自然力量,表達自己的崇拜之情。萬物有靈的觀念由此產生,並且逐漸發展為上古時期的原始信仰。這種原始信仰包含了祭祀、祈福等內容,當曆法逐漸形成之後,人們就會根據自然時令,規定一個特定日期,來進行祭祀、祈福的內容。這就是傳統節日的雛形。

早期的傳統節日,主要反映了古人對自然萬物的崇拜,以及趨吉避害的心願,同時,這些祭祀祈福活動,也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萬物的感恩之情。

隨著曆法制定的不斷完善,中國傳統節日的日期開始固定下來。比如,「春節」就是一年的第一天,「除夕」就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上古時期,先民們每逢新一年的第一天,都會舉行祭祀祈福活動,這種年首祭祀祈福的活動,就逐漸演變為「春節」

春節形成之後,還經過了一個緩慢的長期發展過程。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春節」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個特殊節日,並且,它還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以及風俗習慣。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的這首《元日》,寫到了春節元日的兩個習俗:燃放爆竹,更換桃符。這兩個春節習俗,其實就沿襲了上古先民們的傳統。

根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闢山臊惡鬼。」

最初,人們燃放爆竹是為了驅趕惡鬼,因為,在上古先人的認知裡認為,凡是危害人類的,那就是一些惡魔鬼怪,所以,要想人畜平安,就得「燃竹而爆」,嚇走惡魔鬼怪。

再來說說更換桃符。所謂「桃符」就是桃木板上繪畫門神,或者寫上門神的名字,據說可以闢邪。先民們在辭舊迎新之時,就用新的桃木板替換下舊的。

當然,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但是,這些習俗都是在緩慢發展過程中,不斷被人們添加進去的。其他的傳統節日也是這樣,只不過對於上古先民來說,辭舊迎新是頭等大事,所以春節是發端最早、文化內涵最豐富、慶祝方式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

(二)中國傳統節日有其自然基礎和文化基礎

中國傳統節日的內容,並不僅僅是民俗活動,而是以自然時令和文化觀念為基礎,覆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想要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自然基礎和文化基礎,我們可以從古代詩詞中窺得一二。

比如,清代詩人張春華在《滬城歲事衢歌》一詩中寫道:「春到花朝染碧叢,枝梢剪彩嫋東風。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尊助賞紅。」這首詩描寫的是花朝節的場景。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三個信息:

第一,花朝節的自然時令是在初春時節。根據文獻記載,花朝節的日期通常來說是農曆二月十二,也有種說法是農曆二月十五(比如唐代)。在兩宋時期,花朝節的日期一般是農曆二月初二,或者二月十二。初春時節,是一年中萬物萌生的時節,它象徵著人生中的生長階段,花朝節凸顯出的正是自然變化對人生的重大影響。

第二,花朝節的文化基礎是對自然力量的崇拜。古時候,花朝節也稱「花神節」,據說是為慶賀花神生日而設立,花神掌管著人間生育等事,為了求得人丁興旺、花木繁盛,人們當然要向花神祈福了。這就是上古時期萬物有靈和自然崇拜的延續。

第三,花朝節的節日內容是「賞紅」。所謂賞紅,就是用五色紙剪出圖形掛在或粘在花枝上。此外,人們還會結伴來到郊外、田野遊玩,在一些地區還有「放花神燈」、「裝獅花」等活動。趕廟會、逛集市也是節日內容之一。

可見,中國傳統節日直接對應著自然變化對人生的影響,而這正是天人合一理念的體現。

(三) 中國傳統節日所具有的獨特美學韻味

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雖然發端時間和產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卻是共通的,那就是由最初帶有原始宗教意味的祈福祭祀,逐漸演變為充滿娛樂色彩的全民性節日。

但是,除了娛樂性之外,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還具有獨特的美學韻味

1. 傳統節日隱藏著植物文化。中國的傳統節日裡總少不了植物的身影, 比如,九月九日重陽節佩戴茱萸,這為了求吉闢邪;還有端午節插艾草,也是為了驅除邪氣,這在《荊楚歲時記》中就有記錄:南北朝以前人們就已經有端午節插艾的習慣了。傳統節日裡的這種植物文化,體現出古人對自然的崇拜與敬畏,人們把與節日相關的植物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形成了獨具東方韻味的植物美學文化。

2. 傳統節日風俗具有時代性,體現出不同的時代風貌。比如,元宵節看花燈的習俗,最早出現於漢代,但還沒有成為全民普及性的節日活動。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道:「漢家以望日祀太一,從昏到明,今夜遊觀燈,是其遺蹟。」到了唐代,元宵節看花燈的習俗普及開來,並成為元宵節的一大盛況。可見,傳統節日的習俗與時代發展密不可分,而時代發展又豐富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容,給傳統節日增添了民俗風情。

3. 傳統節日的發端起源幾乎都與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有關,這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豐富了人們的審美情趣。我們比較熟悉的一些傳統節日,比如七夕節、端午節、寒食節等,這些節日的起源總離不開神話傳說、歷史故事,雖然這些故事和傳說的內容不同,但傳達出的總離不開人類所追求的美好品質,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人們在慶祝傳統節日時,也沉浸於節日所營造出的文化氛圍,這便豐富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充實了人們的生活內容。

【結語】

中國傳統節日以自然時令和文化觀念為基礎,從最初的萬物有靈和自然崇拜而發端,由祈福祭祀之巫風逐步發展為獨具中華美學意蘊的現象,這其中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過程。

不論是為「慎終追遠」而悼念祖先,還是祈求豐收吉祥、人丁興旺,中國傳統節日呈現出的了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精髓。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