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順物流發展四個階段(革新統倉統配模式)
2023-05-27 21:05:19 1
文 | 山核桃
在日本東京一家Zara的時裝店裡,一位日本女生眼疾手快地搶下了最後一件新款純黑上裝。於此同時,在世界的另一邊,在馬德裡的一家普通的日雜店裡,一名家庭主婦正仔細挑選著遠渡重洋而來的新鮮鱈魚。
東京與馬德裡,時裝與鱈魚,兩個不同地方的兩種不同產品有一個奇妙的連接點:它們都曾在薩拉戈薩有過短暫的停留。
薩拉戈薩,這座人口不到80萬的小城,不是一個大都市,更不是一個漁港。但憑藉著物流,這一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構建了一張遍布全球經濟網絡。
這是一個「物流改變城市」的故事,類似的故事也同樣發生在此刻的中國。
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汨羅江上遊的嶽陽平江縣,一些變化正在發生。2019年,在應用日日順的「統倉統配」模式後,當地的服務商發現,原本長達2-3天的物流時效,縮減至「24h準時達」,時效無憂,質量無憂,自己的生意也做得越來越輕鬆。隨著這一模式的拓展,越來越多有激情的年輕人在這片下沉市場開起了海爾專賣店。
被物流改造的不僅僅只是嶽陽平江。作為「流通」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背後所傳遞的不僅僅是運輸工具的變遷,而是圍繞商流、物流與資金流運轉的模式更新。
而對物流企業來說,它們所要做的工作不止是點對點的「搬箱子」,而是為B端與C端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創造商品流通環節外的更多的價值。
從價格鏈到價值鏈,物流行業如何升維?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產生的包裹,回顧物流行業的整體發展,在「物流隨商流而變」的內在邏輯下,不同的歷史時期,供應鏈和物流服務往往具備不同的表現形式。
從製造型企業驅動下帶動分散化的零擔與整車物流企業崛起;再到電商零售型企業爆發下,電商快遞、同城貨運等物流新模式的迭代,物流「速度力」與「服務力」提升的背後,新的痛點卻在湧現。
在一篇名為《「十四五」期間我國物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與對策》的文章中,著名學者丁俊發曾提出,物流業正邁入「大變局時代」。這位對中國物流業發展有著深刻洞悉的學者認為:「物流業的主要作用即實現降本、提質、增效。」
現實印證著他的判斷。
在供給端,渠道變革對物流企業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一方面,線上零售的穩步增長,帶來了線上線下訂單分配不均等難題,終端波動也影響著品牌商的庫存規劃管理。另一方面,在渠道下沉大勢下,傳統多層級的分銷渠道因效率低、體驗差往往不能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在消費端,隨著國內消費升級與消費領域個性化的創新,大量品牌向全場景與全渠道發展。對品牌商而言,它們亟須定製化、集約化、低成本的物流服務來降低供應鏈成本。對用戶而言,隨著需求的迭代,「速度」或「價格」已不是衡量物流服務的唯一標準。
從這一角度來說,衡量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標準已不再是如速度、價格等單一變量,而是聚焦用戶個性化需求,整合上下遊資源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為用戶與品牌商創造源源不斷的新價值。
這其中,作為中國領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及場景物流提供商,日日順通過供應鏈管理「統倉統配」模式,在兼具效率與體驗的同時,構建了一個全流程、全場景與全生態的物流價值鏈。
升維「統倉統配」,日日順的「Knowhow」方法論時間撥回2019年5月。湖南岳陽,這片下沉市場正迎來一場變革。
在應用日日順供應鏈管理的「統倉統配」模式後,這座城市的海爾專營店鄉鎮老闆們驚喜地發現,提貨額正在迅速上升。數據顯示,自5月12日啟動「統倉統配」後,下半年零售額增幅30%,份額增長33%。
改變並非一蹴而就。
事實上,從字面意義上來看,「統倉統配」即「統一倉儲、統一配送、統一服務」,包含從前端倉儲、中端配送到終端服務的全流程。
業內對「統倉統配」概念的熟知大約在2015年左右,這一模式的提出與行業變遷息息相關。一方面由於品牌商對物流成本的重視程度大大提升,物流成為企業價值鏈的重要環節,在渠道端「更快、更柔性」的要求下,傳統代銷或分銷的模式面臨極大挑戰。
另一方面,物流企業的業務邏輯也逐漸由「以客戶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終端成為物流創造利潤與價值的重要來源。
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傳統「統倉統配」模式只關注到了「統一」、「統倉」或「統配」,由於缺乏數位化能力與運營能力,並未構建物流商、服務商與用戶三者間的生態閉環。因此,傳統「統倉統配」模式往往做不大,也做不強。
而憑藉著對場景、效率與生態的深刻理解,日日順供應鏈的「統倉統配」實踐無疑為物流行業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來說,日日順供應鏈通過「統倉統配」這根線,將信息流、商流與資金流串聯在一起,打通傳統經銷模式下孤立存在的各個環節,降低物流成本,實現供需間的精準匹配。
理解這根線的「連接力」 ,或許可以從全流程、全場景與全生態三大維度出發。
首先是全流程的「統倉統配」。日日順供應鏈的「統倉統配」不是單個環節的「統一」,而是對整體供應鏈的優化。通過為不同行業提供定製化的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日日順供應鏈深刻洞悉客戶從原材料採購、生產製造、倉儲、配送到服務等物流需求,在幫助品牌商與服務商提升管理效率,降本增效的同時,也提升了終端的用戶體驗。
(日日順供應鏈服務車)
以日日順供應鏈在嶽陽(平江)試點為例。在應用「統倉統配」模式後,海爾嶽陽平江龍海服務商庫存由日日順供應鏈專業管理,配送軌跡實現全程可查,縮短了產品抵達用戶的時間,同時物流成本提效30%。
其次是全場景的「統倉統配」。一方面,得益於個性化的供應鏈管理方案,日日順供應鏈可滿足不同細分行業的供應鏈管理服務需求;另一方面,圍繞用戶多層次場景,日日順供應鏈為用戶提供了從產品方案到場景方案的新體驗。
以日日順供應鏈為家電品牌商提供的統倉統配服務為例。由於產品體積大、結構複雜等行業特性,家電行業的物流需求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首先,在產品端,家電行業產品往往產品體積大,增加了「最後一公裡」的配送難度。其次,在渠道端,由於線上渠道滲透率的提升,導致了線上線下訂單分配不均,因此對品牌商的庫存規劃等前端環節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為解決上述痛點,日日順供應鏈通過強大的末端送裝服務網絡整合分散並下沉於全國範圍內的經銷商,並在此過程中通過對產品庫存信息的統一管理,幫助品牌商合理規劃庫存結構,帶動了家電行業經銷體系由「散、亂、差」走向扁平高效。
另一面在用戶端,基於日日順供應鏈的「場景物流」模式,在體驗經濟時代,極大地提升了「最後一公裡」的用戶體驗。仍以家電場景為例,從獲取用戶需求、場景方案制定到產品及方案交付,除了傳統統倉統配模式下的「送裝一體」外,日日順供應鏈還為用戶提供了個性化增值服務。藉助日日順供應鏈的場景服務師,將為用戶定製個性化的服務場景解決方案,為用戶成套家電提供保養清潔服務。
(場景服務師為家電提供維修保養服務)
這一「有溫度」的「場景物流」不僅打破了以往品牌與用戶間的單向關係,也為物流行業打開了新的價值空間。
最後是全生態的「統倉統配」。正如上文所說,傳統「統倉統配」模式下,單一環節的「統一」無法創造價值共享,由於涉及多方利益,考驗著物流企業的運營能力。
而日日順供應鏈通過協同各節點資源,搭建起「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分享價值」的循環體系,這一共享、共創、共贏的生態體系,如生機勃勃的熱帶雨林,為物流行業注入活力。
除用戶端的體驗升級外,在「生態理念」的指引下,傳統分銷或經銷體系下的批發商轉變為平臺服務商,從執行者到管理者,角色轉變的背後,徹底激活了人的價值。
一位服務商表示:「統倉統配在解決倉儲混亂、配送耗時耗力等問題的同時,讓理貨商更有時間交流零售心得與家電發展大勢。」
換言之,在日日順供應鏈「全生態」的統倉統配模式下,用戶、服務商、日日順供應鏈三方共享增值。在這一正向循環體系下,三方形成合力,實現了價值升維。
決勝供應鏈管理,日日順底氣何在?事實上,跳出「統倉統配」模式,在物流行業的新一輪洗牌下,行業下半場的整體競爭邏輯正在「供應鏈」端。
隨著我國物流規模佔GDP比重的增加,在提升物流效率的訴求下,國內第三方物流外包物流進入快速發展期。
「外包物流」在減輕企業自建物流的資金投入、人力投入與技術投入的同時,也以其規模優勢、經驗技術與服務效率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
據灼識諮詢數據,2020年我國外包物流滲透率達到43.9%,市場規模達到6.5萬億。而這其中,為企業提供一體化供應鏈服務的物流企業隨著規模不斷增長,已逐漸成為主流的物流外包模式。
在這樣的背景下,再看「統倉統配」模式,支撐起其迭代更新的底層邏輯源自日日順供應鏈的科技與數位化實力。
首先是科技力支撐。藉助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一代技術,日日順供應鏈順應智能化與綠色化趨勢,對物流裝備及設施進行升級,在倉儲、運輸、末端送裝等環節的技術實力顯著增強。
在全國多地,日日順供應鏈的智能化倉庫正彰顯實力。在智能化倉庫內,隨處可見的應用全景智能掃描站、關節機器人、龍門揀選機器人等多項定製化智能設備,以數智化集成解決方案為上下遊產業「保駕護航」。以即墨倉為例,目前已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無人化「黑燈」作業。
(日日順供應鏈智能無人倉)
除了在倉儲端,在運輸端,日日順供應鏈採用TMS在線可視化管理系統及智能化裝備,提供幹線、城配等不同場景的智能配送解決方案,同時積極推動使用新能源車輛,推動物流的綠色發展。
其次是數位化賦能。個性化產品與「人情味」場景服務方案的背後,是日日順供應鏈對數位化的深耕。為了優化用戶體驗,日日順供應鏈將數位化與信息化嵌入供應鏈服務的核心環節,擁有訂單優化管理、倉儲管理、運力調度、智能路線規劃以及智能裝備在內的核心技術及自主研發的信息系統。
回頭開頭的「物流改變城市」的故事,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升維的「統倉統配」模式的創新仍在繼續。而在這一模式外,除了看到日日順供應鏈清晰的戰略布局外,我們也看到了一個中國物流的新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