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文明的興起及影響
2023-06-25 12:48:43 1
伊斯蘭文明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是一種蘊含人文主義傾向的宗教性文明,伊斯蘭文明的創造力來自伊斯蘭教,並從伊斯蘭宗教文化厚重攝取養分,簡單來說就是為伊斯蘭文明提供了生成和發展的動力,伊斯蘭文明的興起,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從伊斯蘭教文化的角度去了解一番吧!
伊斯蘭文明的興起
伊斯蘭教的創立取決於公元7世紀中葉前的百餘年間,其發源地阿拉伯半島特殊的歷史和社會條件。那時的阿拉伯人尚處在野蠻的「蒙昧狀態」(阿拉伯語為「賈希裡亞」時期),主要表現有:一是以血緣為紐帶所組成的不同氏族和部落構成半島遊牧社會的基本細胞,氏族成員絕對效忠各自的氏族部落,並熱衷血親復仇。同時,由於生計資源的匱乏,各氏族和部落為爭奪畜群、牧場和水源,始終處於綿延不絕的劫掠和曠日持久的廝殺中,致使半島動蕩不定。
二是阿拉伯半島盛行原始宗教和拜物教,其崇拜物繁雜,因人而異,成為多神教的中心。但因長期深受外來宗教,即信仰一神論的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薰染,阿拉伯人的思維定式和文化傳統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一神觀念在朦朧中滋長,這預示著半島多神信仰的危機。三是兩大帝國拜佔庭和薩珊王朝長期在西亞的角逐和爭霸,導致傳統商路的改變和漢志新商路的興起,麥加逐步發展為半島新的經濟、宗教和政治中心。另一方面,麥加新興商業集團的出現和暴富,加劇了各氏族部落和不同階層間的對立,麥加迅速成為漢志社會各種矛盾的聚焦點。上述因素是促使半島遊牧社會走向變革的動因。
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則是在意識形態上對半島遊牧社會期待政治和經濟變革的回應。據說在公元610年的一個夜晚,先知穆罕默德突然在麥加郊外希拉山的一個山洞裡接到安拉的「啟示」,命令他「把人類引導於真主之道」。在此後的20餘年,穆罕默德及其信徒先後通過與各種敵對勢力的較量,徵服了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並對阿拉伯部落宗教和遊牧社會實施一系列改革,創建了信仰獨一真主的伊斯蘭教。新宗教以共同的信仰打破了半島以血緣為紐帶的狹隘部落關係,消除了部落割據、劫掠為生和血親復仇的痼瘤,促進了阿拉伯人的融合與團結,從而為統一的新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逝世,他創立的伊斯蘭教及未竟事業,被其後繼者進一步發揚光大。伊斯蘭教曆經四大哈裡發(632-661年)、伍麥葉(661-750年)和阿巴斯王朝時期(750-1258年),伴隨穆斯林不斷拓疆擴土,阿拉伯帝國成為中世紀最強盛的國家之一。伊斯蘭教旋即在被徵服地迅速傳播,大批土著居民紛紛皈依新宗教,伊斯蘭教已發展成為真正的多民族信仰的世界宗教。
與此同時,伊斯蘭教的基本信條(即信真主、信天使、信經典、信使者、信後世、信前定)、五大功課(即念、禮、齋、課、朝)逐步確立,伊斯蘭教的法學思想和神學體系日臻完善。較之其他宗教,伊斯蘭教不僅僅是一種宗教意識和信仰體系,而且也是一種完整的生活方式、社會規範和文化形態。它所具有的強烈涉世性,「認主唯一」和「政教一體」的固有特點,構成了伊斯蘭世界獨特而恆久的宗教政治文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