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與禪千絲萬縷的關係,禪茶一味的意思
2023-06-25 08:56:58 3
茶與禪,自古以來在佛教當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禪茶,將茶道與禪宗思想相結合,從而啟迪佛性,昭示佛理。
那麼今天的禪宗文化,就為你講解禪茶一味的含義。
「禪茶一味」的典故,或說源於著名的禪門公案「吃茶去」。1000多年以前,有兩位僧人從遠方來到趙州,向趙州禪師請教如何是禪。趙州禪師問其中的一個,「你以前來過嗎?」那個人回答:「沒有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又轉向另一個僧人,問:「你來過嗎?」這個僧人說:「我曾經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
這時,引領那兩個僧人過來的監院就好奇地問:「禪師,怎麼來過的你讓他吃茶去,未曾來過的你也讓他吃茶去呢?」趙州禪師稱呼了監院的名字,監院答應了一聲,趙州禪師說:「吃茶去!」
「吃茶去」這三字禪,是一種淡薄淡定的心態,而禪中有茶,茶中有禪的「禪茶一味」,就是要通過茶去領悟禪的定義。隨著歷史發展,在茶事實踐中,茶道與佛教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思想共通之處。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無限,但以「四諦」為總綱。佛家認為,「四諦」之理,「苦、集、滅、道」,以苦為首。而佛法,求的亦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而茶性也苦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載:「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清則上清矣」,從茶的苦後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產生多種聯想,因參禪即是要看破生死觀、達到大徹大悟,求得對「苦」的解脫。
其二曰「靜」
茶道講究「和靜怡真」,把「靜」作為達到心齋座忘,滌除玄鑑、澄懷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靜。佛教坐禪時的五調,以及佛學中的「戒、定、慧」三學也都是以靜為基礎。佛教禪宗便是從「靜」中創出來的。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曾說過:「須知道茶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此話一語中的。茶道的本質確實是從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瑣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哲理。禪也是要求人們通過靜慮,從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佛教修行特別強調「放下」,中六根,外六塵,內六識,這十八界都要放下,總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輕鬆無比,看世界天藍海碧,山清水秀,日麗風和,月明星朗。而品茶也強調「放」,放下手頭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閒,放鬆一下自己緊繃的神經,放鬆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
結束語:自古以來,品茶與參禪密切相關。參禪,在生死輪轉中尋求徹悟解脫。品茶,目的是暫時放下俗事,在一盞茶的工夫裡品味悠然的心境。禪茶一味,也無非是「放下著」、「吃茶去」,在先苦後甘的茶味中一瞬間頓悟,於是雲淡風輕,清靜和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