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室開空調要不要放一盆水(很多人開空調後)
2023-05-30 00:50:58 1
臥室開空調要不要放一盆水?我們經常聽到天氣預報,比如說今天氣溫29℃,相對溼度50%,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臥室開空調要不要放一盆水?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臥室開空調要不要放一盆水
我們經常聽到天氣預報,比如說今天氣溫29℃,相對溼度50%
這個相對溼度就是我們對空氣乾燥或潮溼程度的感知,來自皮膚和鼻腔黏膜水分蒸發的快慢程度。
所以,放杯水有沒有用,主要看相對溼度有沒有發生變化。
要知道相對溼度有沒有改變,我們就要先知道相對溼度的含義,就是空氣中實際含水量和理論最大含水量的比值。理論最大含水量,這個分母項是會變的。空氣溫度越高,最大含水量就越大。
舉個例子吧,清晨氣溫低,導致最大含水量減小,因此空氣相對溼度大,更容易達到飽和,出現大霧。到了白天溫度升高,最大含水量增大,相對溼度就降低,霧就散了。
想像一下,夏天的時候,在一個密閉的空房間裡,在圍護溼度結構的傳熱(也就是說6面牆體的傳熱)讓室內溫度升溫到和室外溫度維持相對平衡。室內實際含水量(也就是絕對)沒有改變,相對溼度減小了。空氣對水的饑渴程度增加了。
這時候把空調溫度調低,室內開始降溫。這時候有個現象就是室內機有冷凝水溢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空調水。那麼這個水哪裡來的?其實就是室內空氣在循環被反複製冷的過程中,遇到室內機內部的盤管後,冷卻結出的露水。假設室內溫度通過空調製冷後,降到剛剛升溫之前的溫度。這個時候,空氣理論最大含水量不變。空氣中實際的含水量減少了。結果就是相對溼度減少了。
這時候,房間裡面進去一個人。體溫36℃,伴隨著呼吸,因此他散熱的同時也會散溼。這個溼並不是直接通過空調水被排到室外去,它需要經過一個蒸發吸熱變成水蒸氣,補充到絕對溼度裡面。這時候相對溼度又上來了。那麼哪個範圍內的相對溼度讓人體感到舒適呢?40%-60%之間。
低於40%空氣饑渴,容易使人皮膚乾燥。高於60%,空氣對水沒那麼饑渴,人體水分蒸發困難,讓人感覺悶熱。
那麼重點來了,如何讓相對溼度維持在40%-60%之間。恆溫恆溼空調?我們先不討論這個,我們先討論家用的舒適性空調。僅僅靠一塊盤管制冷那種。
如何維持穩定,就是要讓結露出來的空調水和人體散出的水分保持平衡。
這裡我們先看空氣什麼溫度在盤管上結露(這個叫做機器的露點溫度)。
聰明的小夥伴會問,如果我把溫度控制在露點溫度以上,不就可以讓空調不除溼了嗎?
這裡我們又要思路轉一轉,說一下製冷劑,也就是冷媒,或者說空調雪種的究竟是如何帶走熱量的。他是通過改變壓力,從而改變沸點。讓它循環的進行氣態和液態之間的變化去實現熱量交換。氣壓和沸點是呈正相關的關係。氣壓越高沸點就越高。相反,氣壓越低,沸點越低。雪種經過一個叫做節流閥的裝置後,壓力就降低了,這時候雪種的沸點就降低了,然後在室內機盤管裡面蒸發吸熱,帶走房間熱量。什麼溫度蒸發?或者說什麼壓力沸騰?這個時刻對應的溫度就是蒸發溫度。
蒸發溫度太高,高於露點溫度,是不是就不會除溼。是的沒錯。但是這樣的空調夏天就給不了命你了。因為露點溫度是相對的,焓溼圖上面,每個溫度都有對應露點溫度。然而蒸發溫度是絕對的,一種雪種,在某個壓力只有一個沸點,也就是對應的蒸發溫度。所以蒸發溫度高於露點溫度的空調是不現實的。因此普通家用舒適性空調,降溫的同時必定伴隨著除溼。但是蒸發溫度也不能太低,太低的話,雖然你家的空調製冷效果可以達到更低的溫度,但是更低的溫度需要更低的沸點,也就是更低的壓力。這樣的話壓縮機兩端的雪種壓力差就增大了。因此空調的壓縮機的能力要增強,會導致空調成本高,對國家來說不節能。
我們把思路調跳回去,回到如何讓相對溼度維持穩定那裡。這裡換了形象一點的說法吧。你拿個水杯在室內機的空調冷凝水管口裡接水。用接到的水跟房間裡面放的那杯水做對比。看看房間那杯水由於蒸發減少的量會等於接到的冷凝水的量嗎?相差的水哪裡來?人體那裡來的。所以結論就是在房間裡放杯水,不如多喝幾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