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勤華法學講座(何勤華談談中華法系)
2023-05-29 16:25:26 1
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華東政法大學法律文明史研究院教授
說到當下中國的法治建設,我們就會想到四句話: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我們把這四句話總結為加強法治的「新16字」方針。為了讓它落到實處,我們需要吸取歷史上的經驗。而中華法系,就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這方面的經驗。
所謂中華法系,就是指以《唐律》為代表,由古代中國、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家的法律,共同組成的一個法律大家庭。因為是以古代中國的法律為基礎,它在世界上就被稱為「中華法系」。而要理解中華法系,我們先要了解一下什麼叫「法系」。
法系,一般是指由若干個國家的法律所組成的體系。要成為一個法系,需要一些條件,比如,這些國家的法律具有共同的歷史淵源,如中華法系的共同歷史淵源就是《唐律》;要有共同的制度,如大陸法系的制度就是財產所有權不得侵犯、契約自由、權利主體平等、罪刑法定、無罪推定等等;要有共同的風貌特徵,如英美法系各國都以判例為審判的主要依據;還需要共同的話語體系,如伊斯蘭法系,都以《古蘭經》為主要價值理念和話語體系。
法系這個詞,最早是由日本東京大學教授穗積陳重,於1884年提出來的。當時叫「法族」,即「法律家族」「法律大家庭」的意思。穗積認為,世界上存在五大法律家族,即五大法系:一是中華法系,二是印度法系,三是伊斯蘭法系,四是英美法系,五是大陸法系。過了19年,即1903年,有一位中國學者,筆名叫「攻法子」的,將穗積陳重的法系理論介紹進了中國。這樣,中華法系的研究就在中國開展了起來。
作為世界上五大法系之一,中華法系在世界文明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一方面,它覆蓋的面比較廣大,整個東亞都是,有一千多萬平方公裡;另一方面,它存在的時間比較長,自唐朝誕生,一直生存到了清王朝滅亡,民國政府建立,共1300餘年。此外,在表達農耕社會的法律訴求方面,中華法系達到了世界之最。
這麼一個重要的法系,有著鮮明的特點。如以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為立法、司法的指導思想;諸法合體,民刑不分,在一部法典如《唐律疏議》中,既有調整土地、戶口等的規定,也有規範婚姻、家庭、繼承等的規則,也有規定殺人、強姦、搶劫、盜竊等犯罪以及如何處罰的內容,還有規定商品貿易、市場管理以及外國人的身份、地位等的條款;家族主義色彩濃厚,注重家庭的親情倫理;除強調法律的重要性之外,更加重視「禮」對穩定社會秩序、調整人們行為的作用;等等。
到了近代,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西法東漸」,建立在中華帝國政治架構和一家一戶小農經濟之上的中華法系,開始解體。日本於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越南於1884年被法國佔領以後,朝鮮於1910年被日本吞併以後,中華法系的三個主要成員國,就脫離了中華法系。作為中華法系的母法國中國,也於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延續了270餘年的清王朝被推翻,1928年建立的南京國民政府制定頒布了「六法全書」,近代型的中國法律體系形成,宣告了中華法系的消亡。
那麼,已經消亡了的中華法系,對我們現在的政治法律生活有沒有影響?我們現在正在推進的法治建設,有沒有可能從中華法系中汲取一些經驗呢?回答當然是肯定的,這也是我們在上海市法學會的全力支持下,做這一檔節目的目的。
也就是說,雖然中華法系,具有一些負面的內容,如君權至上、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義務本位等等,但我們所要關注和發掘的,是中華法系中優秀的元素,即中華法系所創造的法律智慧,我們稱之為中華法系的精神,這就是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隆禮重法的治國策略、底蘊濃厚的法律文化、注重親情的法律倫理、罰當其罪的平等觀念、以和為貴的法律價值、引領時代的法醫檢驗、宏篇巨製的判例研究、歷久彌新的調解制度,等等。
責任編輯:徐 天 王潔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