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技巧幫你迅速提升(如何讓訓練充滿活力)
2023-05-30 06:00:56 1
文丨童祖靜、劉德、黃佳豪
圖丨趙庶民、劉自華、郭啟東
編者按
「郭興福教學法」是我軍在開展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中,湧現出的著名軍事訓練品牌,對於推動軍事訓練創新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時光荏苒,60年過去了,我軍軍事訓練的條件、對象、任務都發生深刻變化,「郭興福教學法」還能不能跟上新形勢、解決新問題、發揮新作用?
今天就帶你去看看,「郭興福教學法」如何運用好軍事民主!
一部跨越半個世紀的「郭興福教學法」,從本質上講是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眾路線練兵方法,經過不斷傳承和發展,在新時代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為培育優秀基層一線帶兵人具有頗多啟示和借鑑價值。
發揚軍事民主,集中群眾智慧。誰的意見對,就採納誰的意見;誰的技術好,就推舉誰做示範,不僅互相當學生,而且互相當先生,這是「郭興福教學法」的第二個特點。
1947年,郭興福所在連隊作為先鋒部隊攻打湯陰,面對敵人武器裝備優勢,排長張天才廣泛開展「想辦法」運動,戰士們紛紛提出向敵人「擠陣地」「打冷槍冷炮」等建議,最終順利攻下城池。這些建議都是戰場上貫穿群眾路線,組織開展軍事民主的成果。
訓練中郭興福嚴格要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郭興福教學法」如何繼續保持活力?不少官兵講到,要發揚軍事民主,調動官兵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挖掘有效實用的訓練「金點子」。
黨員在訓練中發揮模範作用。
盛夏時節,「軍事訓練先鋒連」擔負的排進攻戰鬥演練拉開戰幕。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二連車組駕駛新列裝的裝甲輸送車,以單兵進攻一個過程為載體向目標發起衝擊……與以往不同的是,參加實彈演練的裝甲車是剛列裝連隊不久的某新型裝甲輸送車。
組織單兵進攻課目演練。
面對新裝備如何快速形成戰鬥力,如何發揮戰鬥力合成的效果……在演練實施前,連隊逐級召開「諸葛亮會」,收集矛盾問題、討論改進辦法,找準訓練中的難點、險點,打通提升戰訓質效的卡點。
設置戰場環境從難從嚴組織訓練。
打了勝仗原本應該高興,但班長丁松覺得「我們其實可以打得更好」。在教學研討室進行演練復盤時,他直言不諱,指出「裝甲步兵整體作戰效能沒有發揮協同作戰的效果,新型裝備力量的運用還比較生疏」等問題。
經過激烈爭論,最終連隊進一步優化演練模式。前不久,他們又梳理總結出10餘項研究成果,將幾項新戰法訓法納入訓練內容,官兵們摩拳擦掌,準備在今年的演訓場上一顯身手。
在野外陌生地域組織某新型反坦克火箭實彈射擊訓練。
訓練中善於發揚軍事民主、集中群眾智慧,是「郭興福教學法」的強大感染力。然而,開展軍事民主的質量層次將直接影響部隊作戰能力提升。
「『郭興福教學法』所倡導的軍事民主,是群眾路線在軍事工作中的具體應用,必須從群眾中尋找智慧……」連長歐陽新哲告訴大家,他們在拓展軍事民主渠道上出實招,向官兵尋智慧、求良方。連隊充分利用每周開設「士兵講堂」、每月舉辦專題「精武講座」,使其成為官兵各抒己見、發揚軍事民主的好平臺;常態組織「草坪會」,在訓練間隙、比武考核結束或訓練階段轉換時,讓官兵暢談對訓練的意見建議,梳理特色做法。
傳承創新「郭興福教學法」,持續激發官兵訓練熱情。
2017年,「軍事訓練先鋒連」擔負東部戰區陸軍賦予的「裝步連夜間全程實彈檢驗」試訓任務,他們通過連續展開夜間進攻演練,現場發動官兵評教評學,讓官兵勇提意見,用不同視角談論不同見解,擠掉訓練過程的虛假水分,實而又實地抓準備、謀打贏,不斷探索新戰法訓法。
每名官兵積極「想辦法」「出主意」,最終二連轉化拓展31個課目85項訓練內容,構建了涵蓋單兵、班、排、連4個層級的夜訓內容體系,探索形成新體制下合成分隊夜間作戰的方法。
夜間實彈射擊。
「郭興福教學法」始終堅持立足官兵主體,實行群眾路線,最大限度地調動官兵積極性、創造性,不斷激發官兵參與軍事民主的內在動力。
在近似實戰環境中錘鍊官兵戰鬥力。
真打實練砥礪官兵血性膽氣。
2019年初,「軍事訓練先鋒連」在體能強化訓練時,連續帶了5年新兵的班長王騰輝受到新兵李祖輝的「挑戰」。入伍前曾做過健身教練的李祖輝直截了當地對超負荷訓練提出意見:「如果只知道刻苦訓練,不懂得調整和放鬆身體,長期積累下來,身體就會出現一些運動性傷痛……」
連隊官兵利用訓練間隙組織小評比、小競賽活動。
之前提倡的「只要練不死,就往死裡練」,雖然有激勵鬥志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尊重人體機能內在規律之弊。班長王騰輝覺得,體能訓練該怎麼發展,從哪個方向發展?為何不更多地接納別人意見,汲取新的經驗做法,哪怕是新兵。
大項演訓活動前,組織官兵進行宣誓。
入伍不到一年,李祖輝成為體能教練員,二連沉寂多年的幾項體能紀錄不但被打破,訓練傷也得到明顯控制。指導員解德魯表示,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運用於軍事訓練的實踐中,只要方法管用,我們就敢用這個方法,這就是「郭興福教學法」。
歷史證明,智慧來自群眾,經驗源自基層。 「『郭興福教學法』不僅僅是循循善誘、官兵互學的教學方法,更應該學習教學法中實實在在、扎紮實實的戰鬥作風。」該旅旅長李來來介紹,近年來,他們進一步推動練兵比武向關鍵崗位深化、向核心能力聚焦、向新質力量拓展,使軍事民主成為提高戰鬥力的重要「法寶」。
東部戰區權威發布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監製 | 張春暉
編審 | 徐承華、谷任紅
主編 | 陸雄飛
特約編輯 | 喬靈軒
刊期:131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