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社區建設發展經驗交流會(合肥充實小社區)
2023-05-29 20:58:59 1
小學生放學早,父母沒法接,怎麼辦?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方興社區,這個煩心事早已有了解決的好辦法。2016年起,隨著包河區城市規劃建設與社區治理服務一體化的推進,方興社區管轄的每個小區都配套建設了睦鄰生活館,父母只要在這裡報名,館裡的四點半課堂就會安排專業社工,替父母把孩子接到這裡。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今的合肥,政府、社區、社會組織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在社會治理服務的最小單元「社區」裡,匯聚越來越多的資源,日漸充實的小社區,讓居民們感受著滿滿的大幸福。
環境提升,社區共治,多方搭起熱鬧生活大舞臺
方興社區的濱湖瑞園、濱湖康園,是合肥的超大型高層回遷小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合肥城市的不斷發展,很多村民、漁民來到這裡變成市民,他們最深刻的感受,莫過於居住條件的改善。
今年70歲的周業海,以前居住在包河區義城街道周坎村,村子緊鄰巢湖,他也一直以打漁為生。1996年,他在村裡最後一個把土坯房蓋成了磚瓦房。
「生活十幾年一個大變化,這次變化更大。」2011年5月,周業海拿到了濱湖康園的房間鑰匙,跟老伴住進了嶄新的樓房,上下有電梯,不再吃井水,家裡通了天然氣,想洗澡做飯,只需擰一下開關。
嶄新的樓房讓居民們欣喜,而新生活的便利,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像。康園農貿市場,主要服務濱湖康園、濱湖瑞園及周邊商住小區6萬餘人。2017年,作為合肥首家智慧農貿市場,這裡改造完畢,刷新了大家對於「菜市場」的認知:不但乾淨整潔,居民還可以通過電子屏看到商戶信息、菜價變化、質檢結果等,甚至還能給商戶「點評打分」。
給回遷戶們吃下「定心丸」的,還有這裡豐富的教育資源。
「每個小區都有幼兒園、小學、初中,設施、設備先進,關鍵是教學理念也很先進,既傳授知識,還激發孩子的思維能力。」64歲的史守明,曾是周坎村小學的校長,看著孩子們現在的學習環境,讓他十分感慨。
生活環境的改善讓居民們開心,而真正讓大家感到舒心的,是方興社區全新的治理服務模式。近年來,包河區在安徽率先啟動社區治理體制改革,新型「社區制」採用「區—社區」的扁平模式,全面推行「社區共治、居政分離、居民自治」, 讓社區回歸居民自治屬性。
方興社區群眾大舞臺正在表演傳統節目「劃旱船」
為了讓新模式發揮效果,包河區大力推進城市規劃建設與社區治理服務一體化,以構建社區「15分鐘」綜合服務圈為目標,按照1500米與500米的服務半徑,打造「社區中心」「睦鄰中心」作為硬體平臺,並賦予娛樂休閒、公共衛生、老年福利、群眾體育、文化教育等八大服務功能。
政府的積極引導,良好的硬體基礎,吸引一批社會組織湧入包河區,承接政府購買服務。
27歲的鄧金葉,是方興社區的一名社工,她所在的社會工作服務社,進駐了方興社區的四個小區睦鄰生活館,而她的主要工作,就是調研居民需求,策劃組織活動,調取小區居民參與的積極性。
「改革的落地,新模式的實施,不斷增加著社區的活力,也在引導居民們逐步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教育,讓治理更有效、群眾更滿意。」方興社區相關負責人說。
拉近距離,精準服務,豐富功能構築智慧生活圈
今年75歲的桂大有,住在合肥市蜀山區南七街道丁香社區,近日,他隨身攜帶的防摔定位寶發出報警信號,讓社區工作人員緊張起來。
老人意外摔倒,有可能會危急生命。2017年,在街道的部署下,丁香社區開始推進智慧健康養老,在轄區測試智慧養老儀器,而使用防摔定位寶的老人如果摔倒,儀器就會發出報警信號,其子女、家庭醫生、街道智慧健康養老指導服務中心都會收到,並在第一時間展開救援。
「指導服務中心收到報警後,給老人打電話沒打通,我們就立即上門查看,發現老人並沒有摔倒,只是沿床邊走路時,不小心磕到了儀器。」丁香社區工作人員餘亞明說。
雖然只是虛驚一場,但也同時驗證了智慧健康養老工作的效果。人民網安徽頻道記者從丁香社區了解到,該社區60歲以上老人有3000多人,結合轄區實際,目前智慧健康養老主要解決慢性病管理、平安守護兩大問題。
丁香社區智慧健康養老正在逐步推廣
以前,丁香社區的家庭醫生會定期上門為老人們檢測血壓、血糖,但由於老人們居住分散,加之有人臨時外出,也給醫生上門服務帶來一定難度。如今,不少老人可以利用智慧儀器自己快速檢測,健康數據也會及時發送到家庭醫生、老人子女的手機上,同時傳輸到街道智慧健康養老指導服務中心。
「每年年底,退休人員都要重新認定一次,到社區刷身份證、拍照片,我們這排隊都能排到樓底下,現在這種現象就沒有了。2018年,合肥市開發了一款合肥養老認證的APP,大家手機上操作即可完成,不用再來回跑了。」丁香社區黨委書記凌睿介紹說,隨著智能應用的進一步推廣,社區將繼續打造智慧醫療、智慧家政、智慧家庭、智慧教育、智慧黨建等板塊,為轄區居民構築全天候、多層次、便捷化的智慧生活圈。
智慧生活,是丁香社區精準式服務的進一步升級。丁香社區成立於2008年,2010年,社區開始著手打造差別化、細緻化、個性化服務,面向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疾家庭、失業人員、育齡婦女發放「五彩連心卡」,組建「五彩連心服務隊」,加強與群眾的有效聯繫,架起黨群「連心橋」。
2014年開始,丁香社區又向快遞行業取經,樹立讓居民少跑路的理念,以「溫暖快遞」為載體,建立了網點覆蓋全、受理時間短、服務一條龍的服務網絡,為廣大群眾提供「快遞式」社區服務。社區黨委將「溫暖快遞」服務網點設在了小區物業前臺和黨員活動室,等於將社區服務大廳搬到了居民家門口,在居民身邊辦理事務、徵求意見,有效地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