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我們通常用的地球儀是什麼(會有怎樣的未來)

2023-05-26 17:38:05

■文|市井財經專欄作家 葉克飛

有多少人對地球的最初認識來自於地球儀?這個轉來轉去的球體,陪伴了無數人的童年。它可以用作教學工具和益智工具,也可以作為家庭裝飾品,近年來還是收藏界的新寵。也正因此,從學校到家庭,從科研機構到時尚設計,地球儀無處不在。但你可知道,地球儀其實分很多種,要做一個規範的地球儀一點也不簡單。而且國內對地球儀的出版發行實行嚴格的行政許可管理,國家測繪部門負責審核地球儀的地圖內容,審核通過後才會發放審圖號,國家新聞出版部門則負責管理地球儀出版發行需要的書號。換言之,在國內可不能隨便生產地球儀。

早在古希臘時期,人類就提出了地球儀的製作

要發明地球儀,首先要先承認地球是個球。關於地球的形狀,東西方古代都有無數說法,比如中國的「蓋天說」,就認為大地是方形的,天是個蓋子。孔子也說「天道曰圓,地道曰方」。古希臘集數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和科學家於一身的畢達哥拉斯曾提出了「大地是球體」的說法,亞里斯多德也推斷過這一點,他的論據有三點,一是人越往北走,北極星距地平線越高,向南反則之,二是海面上駛來的船隻,先露出桅杆頂,然後露出船身,整艘船最後進入視野,三是月食的時候,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為圓形,其智慧令人驚嘆。

但在地心引力一說出現之前,「地球是個球」的說法不可能得到太多人承認。相對普及的要算是歐洲,這是因為託勒密的「地心說」。雖然地心說現在看來毫不科學,但卻讓許多宗教信仰者認同了「地球是個球」的說法。直到很多年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才成為「地球是圓的」的鐵證。至於中國,直到清末新政時期,引入西方科學,這一觀點才得以漸漸普及。

不過地球儀的製作,其實遠遠早於「地球是圓的」這一觀點的真正普及。這是因為許多持「地球是個球」觀點的人,都會製作模型佐證自己的觀點。只是,他們的成品多半已經不存。最大功臣仍然是託勒密,他在《地理學指南》第一卷末尾提出了地球儀製作的想法,他提出的曲線投影方法更是為地球儀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從公元2世紀到地理大發現時期的千年時光裡,歐洲地理學家和地圖學家一直以託勒密的方法為法則。

目前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地球儀,是由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於1492年所發明製作,保存在紐倫堡博物館裡。

1428年,託勒密的《地理學指南》拉丁版本在德國出版,舊時希臘典籍重新回到歐洲。人們開始重新學習當年的地理理論和製圖方法,並掀起地理發現浪潮。

1480年,貝海姆以商人身份前往葡萄牙,自稱是紐倫堡天文學家米勒的學生,所以成為葡萄牙王室的航海顧問,曾航行至非洲西岸。1490年回到紐倫堡後,他開始繪製自己設計的地球儀。1492年,他完成了一個直徑51釐米的地球儀。

當然,這個地球儀的地圖參照是託勒密的《地理學指南》,所以地圖不但不準確,甚至還過時,但它融合了從古希臘到中世紀的地理猜想,以及此前人類航海的成果,極具價值。從工藝上來說,當時的技術要做出這樣一個球體也不容易,1992年,專家曾在紐倫堡對這個地球儀做過詳細研究,發現其製作工序十分複雜。

有意思的是,在這個地球儀上還標註了2000個地名、100多幅插圖和數十個圖例,甚至還有一些神話傳說故事的片段,未知大陸上的古怪土著居民。

毫無疑問,貝海姆的地球儀是15世紀末人類最引人注目的地理描述,融合了各種地理知識表達。並非巧合的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恰恰也是這一年。

這個地球儀從未離開過紐倫堡,始終是博物館中的珍品。與之一起珍藏的還有紐倫堡人肖納製作的兩個地球儀。作為手工業重鎮,紐倫堡也從此擁有了製作地球儀的悠久歷史。

甚至有人說,人類歷史可以分為兩部分,上半場是沒有地球儀的歷史,下半場是有了地球儀的歷史。在地理大發現之後,地球儀變得更加重要,逐漸在教育和航海中普及,人類也正式進入全球史敘事的階段。

之後,人類的地球儀越做越好,也做來越詳細,並且隨著地理大發現而一再更新。

16世紀中期,德國地理學家文森佐·科洛內裡製作了兩個地球儀,並贈送給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其中一臺藏於目前世界唯一的地球儀專業博物館——奧地利維也納的地球儀博物館。1541年,荷蘭地圖學家傑拉杜斯·墨卡託製作了一臺地球儀,此時正是地理大發現的高峰期,人們急需地圖。墨卡託的地球儀就專為航海而生,第一次在地球儀上刻繪了子午圈、平行圈和等角航線。十年後,他又製作了一臺更為先進的地球儀,二者都保存在奧地利的地球儀博物館裡。

中國皇帝曾嫌棄地球儀

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地平說」壟斷中國,但也曾有人探索地球儀的製作。不過比較諷刺的是,最早的記載來自元朝的西域人。公元1267年,西域天文學家札馬魯丁受朝廷委託,製作了天球儀和地球儀。《元史·天文志》描述地球儀「以木為圓球,七分為水,其色綠,三分為土地,其色白。畫江河湖海,脈絡貫穿於其中。畫作小方井,以計幅員之廣袤,道裡之遠近。」

不過,在地平說的「統治」下,地球儀註定缺乏研究基礎。西方實現地理大發現後,利瑪竇等傳教士來到中國,此時已是明朝萬曆年間。他們將西方的物產與知識成果帶到中國,其中也包括地球儀。

公元1603年,杭州人李之藻製作了一臺地球儀,利瑪竇也將此事記錄在自己的文字中。天啟三年,明廷命人製作了一臺地球儀,與李之藻和利瑪竇的一樣,繪製了包括赤道、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在內的緯線,還用中文標註了五大洲。不過該地球儀製作者仍然是外國人——葡萄牙人陽瑪諾和義大利人龍華民。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中國製作地球儀藏於倫敦博物館,製作於1623年。後來,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所著的《渾天儀說》有了中譯本,其中介紹了製作地球儀的「十二長圓法」。順治年間,欽天監曾製作一臺鐵質鍍金地球儀,如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地球儀的設計和地圖出自西方傳教士之手,八角形底座則是中國傳統元素。但這個藏品似乎也揭示了古代文明的區隔:西方重科技,中國重裝飾。

此後的康熙和乾隆年間,中國也造出了幾臺地球儀。但在1793年,馬嘎爾尼率領的英國使團到達中國後,卻因為地球儀惹得乾隆皇帝不快。

此時的英國已經率先進行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在英國使團帶來的禮品中就有一臺地球儀。此時距離利瑪竇帶著地球儀來到中國,已有足足兩百年時間,但對於中國統治者來說,地球儀遠遠不像在西方那般重要,僅僅是所謂的「奇技淫巧」,是供皇上把玩的玩具。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員,「天朝上國」的觀念根深蒂固,根本無法接受地球儀所描繪的那個沒有中心的世界。

直到鴉片戰爭後,才有一些睜眼看世界的國人接納新的「地球觀」,地球儀也從宮廷擺設變成了學校與民間研究世界的工具。曾國藩就曾在家中放置一個地球儀,供子孫學習。

地球儀行業的進步

早期地球儀都靠手工完成,製作時間長,成本很高,是絕對的稀有品。隨著印刷術和測繪技術的進步,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地球儀不再是奢侈品,得以批量生產,並進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批量生產地球儀的時間不長,但改革開放後發展迅速,目前從產量來說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但主要集中於中低端市場。

從地球儀的用途和分類來說,大致分為經緯網格地球儀(只有經緯網格以及度數註記)、政區地球儀(以行政區劃分)、地形地球儀(球面有平面和立體隆起兩種)、示意性地球儀(僅顯示大陸版塊及海洋分布情況,常見於裝飾性用品)、教學地球儀(用於學校及家庭地理教學)、工藝禮品地球儀(用於家庭及辦公擺掛件裝飾等)、大型展示地球儀(用於大型展覽展示、教學觀摩演示)等。

從材質分類,有紙質地球儀、塑料地球儀、樹脂地球儀、石質地球儀、金屬地球儀、實木地球儀、磁懸浮地球儀、古典工藝地球儀、電子點讀語音地球儀、語音地球儀和視頻地球儀等。

在中國生產地球儀,可不能隨隨便便。首先要拿審圖號,也就是通過國家測繪局的審核。這是因為地球儀涉及到國際行政區劃,某種程度上代表一個國家的外交立場與政治原則。然後要拿書號,這是因為地球儀屬於國家正式出版物,事關版權問題。另外,因為地球儀有著豐富的知識屬性,國內僅有中國地圖出版社和星球地圖出版社等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一旦違規製作並出售,就會被有關部門查處。前些年浙江有一家玩具廠就曾違規生產全英文標識的充氣地球儀準備出口,結果因大量疆土標識錯誤而被查處。

目前國內能買到的地球儀品牌不少,比如炫極星、童鴿、北鬥、天嶼、愛貝兒和博通等,它們多半都是文具品牌(博通主營半導體)。文具大牌得力也生產地球儀,不過價格偏貴,在國產貨中相對高端。

現在的地球儀,因為技術的進步,實現了各種傳統地球儀無法做到的事情。除了一二百塊錢的低端產品外,還有不少中高端產品。在電商平臺上,你可以見到各種花樣,比如MOVA globe 光能自轉地球儀就很受歡迎,售價一千多元。天嶼有一款720度旋轉的地球儀,看底部的地圖和國家更為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地球儀做起來也不容易,所以不少品牌的產品實際上是老牌工廠代工而成。比如臺灣的富加順實業公司,就是隱藏在不少品牌身後的代工方。曾有相對執著挑剔的網友通過某些品牌說明書上的蛛絲馬跡找到這家臺灣工廠,發現它是專業研究地球儀40多年的工廠,擁有不少產品,其中一款充電式觸控產品,就解決了一般的720度旋轉地球儀必須拖著一根線的問題。

當然,如果是對地球儀要求很高的人,還是選擇進口品牌為佳。比如美國的瑞格(reploge),專業生產地球儀已經近百年。博目、童鴿等品牌都常使用其球體,它有帶LED燈的3D球體,也有不能翻轉也非3D的環保紙質球體。

AR地球儀現在在全球都非常流行,可以說是地球儀界的時髦選擇。它主要是在手機裡裝了一個APP,可以用手機掃描地球儀,然後觀看AR效果。這種地球儀在早教領域使用最多,也很受孩子歡迎。比如美國的歐西亞品牌,雖然在中國並不知名,但在歐美國家市場佔有率就很高,它還是第一個將點讀功能運用到地球儀上的品牌。它的AR地球儀存有20000 的信息和500 的AR內容,已經可以算作一個小小的地球百科全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歐西亞的AR地球儀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更新內容的地球儀,只要你及時更新,那麼你點擊的國家無論是更換領導人,還是出了新的經濟、人口數字,都會及時刷新。

目前也有一些國產品牌推出了AR地球儀,可以作為這一領域的入門級選擇。

說來也有趣,因為在地球儀市場上一直走低端的緣故,業界還曾有過一次探討,成為浙江和廣東的對比。當然,這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大概是2005年左右,有人發現了地球儀市場存在的粵浙差異。2004年,浙江象山七家地球儀生產廠家共生產地球儀1934708隻,總產值為1914萬元,平均利潤率只有3%左右,每隻地球儀只有0.29元的贏利。但一隻20多元的普通地球儀半成品被送到廣東後,經過重新包裝,就能賣出千元高價,即使算上商場和零售等環節,利潤也高達每個470元左右。換言之,當時廣東一個地球儀的利潤竟然相當於浙江的1620個。

浙江是地圖產品生產大省,上世紀80年代就已全面起步,並形成象山、浦江、義烏和黃巖等四大基地。低端地球儀的生產早已模式化,直接將地圖片貼到球體上即可。一隻直徑為8釐米的地球儀,一個工人一天可以貼250個左右。

但隨著廠家越來越多,加上塑料、紙張和人工費用的增加,地球儀的利潤也從90年代初的30%降至2000年左右的3%。

而且,浙江作為地球儀生產大省,杭州各大商場工藝品專櫃裡的那些高端精美地球儀居然全部都標註著廣東製造。可實際上,這些標價數千元甚至過萬元的地球儀,最初都是在浙江生產。但廣東廠家的訂單普遍只需要普通的半成品,之後自行加工。這樣一來,一個非常普通的浙江地球儀,在廣東經過噴漆,或者貼仿寶石、仿瑪瑙等處理,就成了美觀的禮品,身價數百倍。

也正因此,人們呼籲浙江地球儀產業應該向高附加值轉變。至於廣東,它要學習的對象則是附加值更高的歐美國家。十幾年過去了,浙江進步神速,廣東也沒有倒退,但追趕歐美之路仍然很長。因為,人家的地球儀已經賣到幾十萬元一個了。

高端地球儀的奢侈程度,你想像不到

早在2011年,有一位製作地球儀的老兄驚動了全世界,他的名字叫彼得·貝勒比(PeterBellerby)。

2007年,彼得為自己80歲的父親尋找生日禮物。他先是找到了一個18世紀地球儀的復刻品,在這款地球儀上,非洲大陸還是一片未被標註的土地。但在收集地球儀的過程中,幾乎每個都讓他有無法忍受的瑕疵,比如外觀醜陋、製造粗糙和標註錯誤等。最終,他決定自己做一個仿古地球儀給父親。

但這個想法很難實現,因為手工製作地球儀難度極大,而且因為難度過大,工匠幾乎絕跡,想偷師都不可能。彼得耗費了大量金錢和時間,僅僅嘗試將三角錐形的地圖片附著在球體上,就足足花了八個月。至於球體模型,更是需要精密計算,他不得不每天花上六小時學習這一步。第一個手工地球儀的誕生,足足用了他一年半的時間。

不過,在自己的工作室製作地球儀時,總有人被彼得吸引。他也因此意識到仿古地球儀或許是個不錯的生意,於是在倫敦開設了一家專賣仿古手工地球儀的小店。

因為是手工製作,價錢自然可觀,一個直徑五十釐米的地球儀售價在2390英鎊(約合2.5萬元人民幣)到6280英鎊(約合6.5萬元人民幣)之間,最貴的一個售價達到六十萬元人民幣,即使是保齡球大小的迷你地球儀,也需要過萬人民幣。這些地球儀也成為藝術品,被牛津大學和皇家地理協會等機構收藏,好萊塢和BBC等也紛紛借用為道具。

因為全手工的緣故,彼得和他的工作團隊生產的每一個地球儀都獨一無二,如今每年都能接獲三四百個訂單。

相比冰冷且量產的機器生產地球儀,手工地球儀顯然更具氣質,自帶匠心,也因此洋浦了更高的附加值。

即使是量產地球儀,歐美也有不少極具特色的產品,附加值極高。比如由紋路海綿和可挪動大陸磁鐵組成的地球儀玩具,既可以攤開做地圖,又可以摺疊成球形,還帶有聲音、地標和各種地貌特徵,是很好的益智玩具。貼心的是,它甚至還有盲文功能。再就是夜間發光的自動低速自轉地球儀,會讓你有俯瞰地球的感覺。這類產品數不勝數,都是收藏者所愛。

在收藏界,地球儀收藏其實也是一個時髦領域,當然,藏品更多的還是古董地球儀。有人認為,地球儀是「真正的『能說話』的古董。人們總是想要去撥弄旋轉它,而大多數的古董地球儀都帶有完美的青銅鏽,那些都是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時間的痕跡。」

藏品中以產於18、19世紀的口袋地球儀最多,因為這類地球儀當年往往被保存在球形的皮革盒子裡,因此躲過了歲月的侵蝕。在英國拍賣行裡常常能見到古董地球儀,往往能拍出幾千上萬英鎊的高價。

地球儀的未來

地球儀會有怎樣的未來

首先,它在教學和科研領域仍然會有很大需求,不過地球儀的形式將會越來越多樣。以往的普通地球儀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AR地球儀之類的產品。

另一個地球儀的主要渠道是裝飾品,無論是家居環境還是辦公室,地球儀都是一款百搭的擺設。

重要的是,地球儀是一款永遠待完成的作品,人類對世界的探索永無止境,地球儀也隨時處於更新之中。

在大航海時代,地球儀代表著人類的認知渴望,這種渴望其實到今天依然存在。許多人在家中擺放一個地球儀,其實就是潛意識裡對世界的認知渴望。從這一點來說,它將是人類的長久伴侶,不管以何種形式和技術存在。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市井財經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