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要賞最美的花(致敬春天裡最美的)
2023-05-26 20:35:02
來源: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春天裡的什麼花最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喜歡百合的純潔,有人鍾情玫瑰的熱烈,有人沉醉蘭花的芬芳,有人痴迷牡丹的高貴。
因為疫情,這個春天變得有所不同,有一群人,就像春天的花一樣,綻放在戰「疫」一線,和任何花比起來都不遜色。
奼紫嫣紅開遍,戰「疫」的日子,有你們最美的容顏,明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讓我們向春天裡最美的「花」致敬。
水仙花
所裡的「百寶箱」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派出所內勤大多是女警,34歲的宋紹敏是雙流公安分局九江派出所內勤民警。她是所裡的「百寶箱」。2月23日,終於可以輪休一天。中午時分,宋紹敏接到社區民警黃銳的電話,稱其轄區的海納百川物流園正籌備復工,管理方急需口罩200個,想請她幫忙問問。原來,該物流園內有36家物流公司,業務範圍輻射全省和省外廣東、昆明、西安、南寧等地。各物流公司的防護裝備由各自準備,管理方要籌備50餘名工作人員的防護裝備,如果管理方裝備不齊,物流園將不能恢復營業。
在前期購買防護裝備時,宋紹敏細心地留存了10餘個商家的聯繫方式,聽了社區民警介紹的情況後,她立即挨個聯繫,最終一家藥店老闆幫忙聯繫其他商家預定到了口罩,三天後到貨。2月27日,物流園負責人拿到口罩後,連聲對宋紹敏表示感謝。
馬蹄蓮
防疫一線的「夫妻檔」 相互叮囑和鼓勵
魏俊是普興派出所的民警,她的丈夫杜昕是永興派出所的社區民警,他們既是同事又是伴侶,還是一路同行、並肩作戰的戰友。
自從防疫工作開展以來,夫妻二人分別戰鬥在抗疫一線,參與卡點執勤、摸排走訪,沒日沒夜地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夫妻倆也只有在工作閒暇匆匆打個電話問好,身處一線,他們通話中最多的就是互相叮囑和鼓勵,「共赴一線,逆流而上」成為了他們共同的座右銘。
忙於工作的兩人只能將兩個孩子交由公公婆婆照看,「桐桐、妞妞,爸爸媽媽不在你們身邊,你們要乖,要聽爺爺奶奶的話」,每天的視頻通話是全家人最開心的時刻,「媽媽,不用擔心我,我會乖乖在家做作業,帶好妹妹,你們要注意身體,我們等著你們回來。」懂事的孩子讓夫妻倆十分欣慰,也讓他們有更多的力量戰鬥在抗「疫」一線。
風信子
「24小時」在線 「雲」解糾紛的女法官
「近期疫情較嚴重,我以為受疫情影響案子要過段時間才能得到解決,沒想到居然這麼快就調解好了,還有法官親自』上門服務』。」在籤完調解協議後,當事人陳某說。陳某口中的法官正是彭州市法院丹景山法庭庭長祝增巧。
3月3日,接到案子後,祝增巧立即通過電話、微信、簡訊等方式耐心地給張某做思想工作,張某也從一開始的拒不接聽電話、不回覆信息到漸漸接受法官的意見。在祝增巧的耐心釋法析理下,雙方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祝增巧將調解書送村上的勸返卡點。陳某和張某在調解協議書上簽字確認。
疫情防控期間,祝增巧經常接到社區請求協助調解家庭糾紛的求助電話。2月23日,她創建了「祝增巧法官調解群」,開始了在線「雲」調解家事糾紛。調解群建立起來後,祝增巧常常工作到凌晨,截止目前,她已經成功調解了6件婚姻家事案件。
迎春花
賣出一捆捆蔬菜 為春耕播撒新希望的女書記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作為簡陽市法院駐簡陽市禾豐鎮安全村第一書記的張瑾,牽頭組建了該村疫情防控先鋒隊,全天候全覆蓋開展了疫情防控宣傳、全員排查監測、村(小區)封閉管理、公共事務代辦等工作,築牢了疫情防控防線。但是,趕在春耕前銷售完地裡的農副產品,是張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之外的又一個「考題」。
2月10日,送菜的第一天,張瑾就跑了六家農戶、八個單位和小區。在備貨過程中,原本確定的37份訂單被不斷刷新。為了準確掌握供需變化,張瑾在「幸福美麗安全村」微信群發布訂單,並通過入戶詢問、實地查看等方式,準確掌握村民銷售需求及每日貨源情況,同時還把自己的手機、朋友圈打造成農產品訂購的熱線、網絡熱銷平臺。
從2月10日到3月6日,張瑾共運送兔66隻、雞12隻、蛋3950個、乾果40斤、水產42斤、蔬菜2105.7斤,幫助村民銷售農副產品19874.9元。2月22日,在得知華中科技大學四川校友會正在組織生活物資支援武漢13家醫院的消息後,按照需求,張瑾還組織村民搶收了1.2噸芹菜。
康乃馨
她像操心的老媽媽 給新來武漢的醫生寫下生活建議
「來武漢第4天,在駐地也就生活了4天,聽聞下一批救援隊員正在準備,隨時出發,我們想給大家一點建議。」2月13日,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光頭女醫生陳善萍和隊員李勇,在聽說第三批隊員即將出發時,迅速寫下了一篇近千字的「生活建議」,從行李箱的準備,到軟底鞋、寶寶霜、手機防水袋等事事提醒,像極了操心的老媽媽。她結合這些天進房間消洗的感受,她拍照、做指示,再次寫了千餘字的「駐地感染防控的個人體會」,她從開房門、脫外衣外褲、摘口罩帽子,到換鞋、消洗、漱口、進清潔區休息。按照酒店洗手間的布局,一一標註出相對清潔區、相對汙染區的位置,以及各個清潔物品的擺放位置。
陳善萍說,隊員們都是剛到武漢,希望自己的心得能與大家一起交流,總結出經驗後再傳回醫院給後備隊員分享,讓大家不走彎路,減少感染機率,保重身體戰勝疫情。
白玉蘭
女醫生手繪漫畫 教你如何科學戴口罩
「口罩能反覆用幾次?」「紫外線消毒後能不能反覆用?」「普通人該選哪種口罩?」……科學使用口罩能夠有效預防疾病,然而在使用過程中大家的疑問層出不窮。
為了讓大家一目了然地了解口罩使用知識,市三醫院神經內科醫生王露特地手繪了一組漫畫。身為醫務人員,王露最近一直在被親朋好友追問關於口罩使用的問題。近日在收集到一些專業的科普資料之後,她趕緊把這些資料和家人進行了分享。不過,問題卻依然接存在。「他們感覺看到一堆文字腦殼都大了,覺得描述的比較生硬。」她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
在大學時期就常常畫畫的王露,想到了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將科普知識進行轉換,於是,趁著下班時間的空當,投入了創作。為了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她特別參考了市衛健委《口罩緊缺時期公眾重複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的參考方法》等諸多文獻資料。「既然是做科普,首先要保證它的科學性。」經過7個多小時的精心籌備及繪製,一組「口罩使用寶典」漫畫躍然紙上。口罩的種類、使用時長、廢棄處理等問題,都能從中找到答案。
薔薇花
女子志願服務隊平均年齡70歲 老姐妹們一起戰「疫」
在疫情防控中,成華區猛追灣街道培華路社區有支「愛在西苑」女子志願服務隊平均年齡達70歲,由20多位「婆婆嬢嬢」組成,她們的隊長名叫劉永蘭,今年77歲,是一位老黨員。
就這樣,從1月24日開始,劉大媽帶著她的「愛在西苑」女子志願服務隊一直忙碌在疫情防控前線。1月28日半夜,西苑29棟80歲的餘大爺突然發起了高燒,這個時候發燒可不是小事,他老伴急匆匆地給劉大媽打電話求助,劉大媽立即招呼院落裡的老姐妹,齊心協力將餘大爺送到了附近的市六醫院,幸好只是普通的支氣管炎。
「我是一名黨員,時時刻刻以初心使命要求自己,在居民需要我的時候,義不容辭帶領我的『老姐妹』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儘可能減少社區負擔,我們始終堅信,眾志成城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劉大媽說。
玫瑰花
成都「洋媳婦」當起志願者 她說這是應盡的責任
在武侯區桐梓林社區的防疫志願者中,來自英國的葛燕希是其中之一,她是一名成都媳婦。
葛燕希英文名叫Daisy,來到中國已經很多年,普通話非常流利,她的丈夫是成都人,是回成都來過年的。
為什麼願意做社區防疫志願者?葛燕希說自己也經歷過入戶調查,作為一名外國人,如果不會說中文,來訪者也不會外語的話,溝通特別麻煩,很容易造成誤會。她覺得自己可以幫助外籍人士更好地了解成都的疫情防控措施,讓入戶排查工作更有效率。「成都是我的婆家,參與這項工作也是我這個成都媳婦應盡的責任。」葛燕希說。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