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元帥(1959年王耀武被特赦)
2023-05-26 00:57:19 1
在國民黨的陣營當中,也不乏一些在戰場上頗有指揮能力的將領。而曾經被譽為蔣介石手底下「五虎將」之一的王耀武,就是其中之一。
1959年,中央決定特赦一批在「功德林」當中表現較好、思想改造比較快的原國民黨將領。
王耀武的名字也在這批名單之中。
王耀武
在特赦出獄的這一天,像是杜聿明、陳長捷等人,第一選擇都是回到自己的家鄉,去見一見自己的親人。
然而,王耀武卻對政府的工作人員提了一個有些莫名其妙的請求:「我想見一見粟裕將軍。」
為什麼在被關押了10年之後,王耀武第一時間不去見自己的親友,反而是要見一見這個重挫自己的「老對手」呢?
粟裕與王耀武
戰場上的猛將曾經有人評價,在國民黨裡面,有五個人可以稱得上是「猛將」。
他們分別是:薛嶽、胡璉、陳明仁、孫立人以及王耀武。
其中,如果要說打起仗來最「不要命」的,可能就要數排行第五的王耀武了。
1904年,王耀武出生在山東泰安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裡。
由於父兄因為意外而早逝,所以王耀武是由他的母親獨自一人撫養長大的。
孤兒寡母生活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裡,自然免不了遭受其他人的欺負。
圖片來自網絡
這讓王耀武在小時候受盡了苦,也讓他在心底暗自發誓,長大以後一定要出人頭地,帶著母親過上好日子。
9歲那一年,村子裡來了個名叫張寶亭的先生,王耀武在他的教導下開始學習文化知識。
不過那個時候,先生教的也只是「之乎者也」的四書五經。
在王耀武看來,這些迂腐的東西除了能夠讓他認識字以外,其他並沒有什麼多大的用處。
於是,在長大以後,王耀武離開了村子北上前往天津開始打工謀生。
不久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讓王耀武得到了前往廣州考取黃埔軍校的機會。
圖片來自網絡
王耀武覺得,在這混亂的世道下,當軍官比打工賺錢要強多了。
於是,他立刻收拾行裝南下,成功考入了黃埔三期,正式成為了一名軍人。
在黃埔的這段時間裡,王耀武先後跟隨部隊,參加了東徵陳炯明、兩次進行北伐戰役,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功勞。
後來,在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之間爆發的中原大戰中,王耀武又以身作則,抱起沉重的機關槍,衝到隊伍的前線,打退了敵人的幾輪進攻。
當硝煙散去之後,王耀武的胳膊被壓得通紅,身上也布滿了被彈片和飛濺的石頭所帶來的傷痕,獻血簌簌地往外留著。
整個人的模樣看起來十分嚇人。
這也讓他在部隊裡贏得了「不要命的王瘋子」這一外號。
也憑藉著戰場山的英勇表現,讓王耀武很快就被升為了中校團長的職位。
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成為了蔣介石手底下的一員「猛將」。
在抗日戰場上,王耀武先後率領部隊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長沙會戰等一系列大型阻擊戰。
黃埔出身的國民黨將領(紅圈中為王耀武)
幾乎是國民黨將領當中,參加抗日戰役最多的高級將領。
1938年7月,已經升為五十一師師長兼74軍軍長的王耀武,率領五十一師在萬家嶺與日軍激戰數周。
結果將日本鬼子殺得大敗,一下子消滅了4000多名日軍。
後來,在長沙戰役當中,王耀武又奉命率領74軍堅守高安縣城。
結果,王耀武利用「反包圍」的戰略,將日軍引入早先設置好的陷阱當中。
再次取得了勝利。
王耀武
作戰勇敢、指揮能力出色,再加上又是黃埔出身,這註定了會讓王耀武之後的晉升之路十分平坦,
果不其然,在抗戰結束以後,蔣介石立刻將其升任為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並出任第24集團軍的總司令,手底下掌控了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九、100四個整編軍。
眼看著終於飛黃騰達,出人頭地,成為了一名寒門出身的將軍。
這也讓王耀武覺得自己的未來將會是一片坦途。
然而,令這個年輕的國民黨將領沒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後,他將遇到自己的「一生之敵」——粟裕。
這也讓他之後的命運受到了很大的改變。
粟裕
兩人的首次交鋒——譚家橋戰役其實,在解放戰爭以前,王耀武就已經和粟裕交過手了。
而兩個人的首次交鋒,就是在1934年7月所發生的「譚家橋戰役」。
1934年夏天,由於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於是中央轉換了策略,準備調派一支先遣隊,去突襲福建沿海地區,以此來吸引國民黨的注意力,從而讓紅軍主力成功從中央蘇區,挺進西南地區。
而負責執行這一任務的,正是尋淮洲、粟裕等人所率領的紅七軍團。
然而,由於當時情況十分危急,在加上中央還沒有對高層領導團隊進行整合,所以這個戰略部署也存在著根本性的錯誤。
譚家橋戰鬥態勢圖
這也讓紅七軍團一開始就遭到了敵人的猛烈打擊。
8月初,在進攻福州時,紅七軍團落入了敵人的圈套中,結果導致部隊出現了大量的消耗。
於是,中央軍委立刻命令紅七軍團進行整編,隨後分兵突圍,由方志敏擔任整編第十軍團的司令,粟裕任參謀,帶領部隊向北繼續突進。
而原先紅七軍團的軍團長尋淮洲,則帶領主力紅19師前往東北方向。
突圍以後,兩部在皖南和浙北地區會師。
粟裕部署戰略
11月24日,經過三個多月的纏鬥以後,兩軍在湯口會師成功。經過休整以後,率軍前往譚家橋一帶。
在前進的路上,已經成為旅長的王耀武,為了搶佔功勞,率領部隊從中路對紅軍進行追擊。
得知追兵只有王耀武一部以後,方志敏決定在半路設伏,將這支國民黨孤軍給消滅掉。
然而,沒有想到這個時候隊伍中卻出現了叛徒。
不但將紅軍的部署透露了出去,還將方志敏等人的指揮所也一併告訴了國民黨。
結果,浙北地區的國民黨部隊在譚家橋附近先做下了伏擊,隨後與王耀武一同對紅軍進行了夾擊。
最終,方志敏被敵人捕獲,不久之後犧牲在獄中。而尋淮洲在衝鋒路上身先士卒,結果身中數槍,在撤退的途中犧牲在了路上。
其餘包括紅7軍團政委樂少華、政治部主任劉英在內的多名幹部,同樣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
只有粟裕帶領著少部分兵力,從敵人的弱側突圍成功。
「譚家橋戰役」也成為了粟裕心中永遠的痛。
方志敏
在他臨終之前,還特意囑咐家人,將他的骨灰其中的一部分撒到譚家橋這裡,以此來紀念當年這段慘烈的戰役。
這也是王耀武和粟裕兩人的第一次戰場上的交鋒。
不過,當時粟裕的職位更多是提供建議的參謀,並非部隊的主要指揮官,所以兩人之間的這次交鋒,雖然以王耀武的勝利而告終,但卻難以表明兩人軍事能力的差距。
而真正讓兩人「見真章」的,還是在後來的解放戰爭當中。
解放戰爭
第二次交鋒——萊蕪戰役王耀武與粟裕的第二次交鋒,發生在1947年春天的萊蕪戰役。
1947年1月,在魯南戰役結束以後,華中野戰軍和山東軍區進行了合併,正式組成了華東野戰軍(簡稱『華野』)。
而粟裕正是華野的副司令員。
在部隊修整完畢以後,立刻東進,向駐守在山東中部的李仙洲軍團實施戰略包圍。
在攻打臨沂的時候,粟裕認為,臨沂的防禦工事十分堅固,城牆又高又厚,城中的敵人第12軍團兵力較多,強攻可能會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
華野副司令員粟裕、司令員陳毅
於是,在經過一番縝密的思索之後,粟裕想出了一個「以退為進」的戰略,指揮部隊向魯西地區撤退,誘使李仙洲兵團前來追擊。
為了使敵人難以看破,在撤退的時候,粟裕秘密下令,要讓部隊的行軍路線顯得雜亂,並且要給敵人丟下一些並不重要的輜重裝備。
由於當時蔣介石親自來到徐州坐鎮,並派遣了參謀總長到前線指揮戰事。
李仙洲急於想要表現自己,在蔣介石和陳誠面前邀功。
於是在看到這種情況以後,果然上當,立刻率領部隊前去對華野的兩個縱隊進行追擊。
圖片來自網絡
結果,在萊蕪地區掉入了解放軍設置好的陷阱當中,被華野團團圍在了萊蕪城內。
一看李仙洲集團陷入了解放軍的包圍圈,王耀武立刻派遣74軍前去營救,並向李仙洲下達了抓緊時間進行撤退突圍的命令。
然而,陳誠卻認為,李仙洲集團完全可以撐得住解放軍的進攻,想讓萊蕪拖住華野的主力部隊,來為他調派其餘兵力向西推進而爭取時間。
所以不讓王耀武下達撤退的命令。
而西邊的74軍,也被華野早已布置好的防禦線給打了回去。
結果,這一下子讓李仙洲失去了撤退的機會。
華野僅僅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將萊蕪地區的李仙洲集團全部清除,國民黨五萬兵力,全部被消滅乾淨。
得知此事以後,王耀武大為惱怒,憤怒地喊道:「就算是五萬頭豬,讓解放軍抓三天也抓不完!」
於是,在第二次交鋒中,粟裕取得了大勝。
蔣介石與王耀武
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兩人的最後一次對決,則是發生在一年以後的濟南戰役之中。
1948年9月,隨著華東戰事的逐漸推進,山東一帶僅僅只剩下了首府濟南還沒有被解放軍所攻克。
於是,中央一聲令下,命令華野在一個月之內,將濟南府拿下,從而在華東地區與國民黨正式轉入戰略決戰。
受到命令之後,粟裕立刻部署了14萬人,當做攻打濟南的主力部隊。
之後又從山東各部調派了18萬人,負責此次戰役的支援工作。
9月16日,當部隊集結以後,攻城戰役徹底打響了。
圖片來自網絡
當時的濟南城中,王耀武兵團還剩下12萬人。
按照攻堅戰守城一方佔優的理論,王耀武認為濟南還是有堅守的希望。
不過,在這些年與解放軍的交鋒中,王耀武十分清楚解放軍的戰鬥力有多麼強悍。
所以,他制定了一套極為詳細的「20天守城」計劃。
將兵力分散到城門各處,做了十分嚴密的布置。
「只要堅守20天,濟南府的危機就一定可以得到化解。」
在得到國民黨作戰廳的允諾之後,王耀武心中更有底氣了。
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這卻讓他失去了逃跑的機會。
在發動進攻以後,華野的戰士們採取集中炮火,協同作戰的方式,將西線和北線的防線打得千瘡百孔。
恰逢這個時候,96軍軍長吳化文又臨陣起義。
這讓王耀武徹底陷入了絕望。
最終,僅僅只用了8天的時間,解放軍就將王耀武自認為「固若金湯」的防線給攻破。
一下子打進了濟南城中。
眼看大局一定,王耀武連忙化妝逃跑,結果到壽縣一帶的時候,被解放軍當場俘獲。
圖片來自網絡
既是敵人,也是知己被俘虜之後,王耀武在功德林中積極改造,思想上得到了很大的進步。
再加上他在抗日戰場上為中華民族做出過重要的功績,所以也讓他入選到了1959年的第一批特赦名單當中。
出獄以後,王耀武第一件事,就是請求與粟裕大將相見。
而粟裕在聽到這件事時,也欣然同意了。
在功德林改造時期的王耀武
時隔十多年,兩個當年在戰場上打得你死我活的對手,在見面以後竟然給了對方一個大大的擁抱。
而在之後的談話中,王耀武也是對粟裕進行了極力誇讚,說他的戰略布置,要比自己這個國民黨的「五虎將」高出一大截。
而粟裕則說道:「當初在戰場上我們倆站在對立面,可如今卻是一起為人民服務的『同志』,我們以前是對手,如今是知己啊。」
這番話語,也讓王耀武感動不已。
粟裕
後來,王耀武被安排為了文史專員,還被特邀為政協委員,在之後的人生中,一直為新中國的建設而出力。
一直到1968年,王耀武因病在北京的一家醫院中逝世。
在他死後,中央特批將其遺骨葬在了八寶山的公墓當中,以此來紀念他曾經為中華民族所作出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