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高鐵去甘肅有什麼好玩的(從西到東甘肅)
2023-05-26 14:00:32 1
凡是沒有到過甘肅或對那裡知之甚少的人,一提起來,總是把它和沙漠戈壁、貧窮落後聯繫起來,這是對這塊土地的一種誤解。事實上,甘肅是一個有數千年豐厚文化積澱、地域奇特多變的地方。
說起甘肅,大家最可能想到的就是馳名天下的敦煌莫高窟、成就了華人千年飛天夢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和省會蘭州的牛肉麵吧。這些固然是甘肅獨有的名片,但是甘肅還有很多不為人所熟知的好地方和獨特之處,且讓我帶你去看一看。
甘肅,簡稱「甘」或「隴」,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蘭州市。位於中國西北地區,東通陝西,西達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寧夏、內蒙古,西北端與蒙古接壤。介於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總面積42.58萬平方千米。
甘肅地形呈狹長狀,地貌複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為群山峻岭所環抱,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氣候類型從南向北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四大類型。
截至2019年末,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17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57個縣、7個自治縣 ,常住人口2647.43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718.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50.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862.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805.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05∶32.83∶55.1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2995元。 截至2020年11月21日,甘肅全省7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名稱由來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於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甘肅省位於中國西部地區,地處黃河中上遊,地域遼闊。介於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大部分位於中國地勢二級階梯上。東接陝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北靠內蒙古、寧夏並與蒙古國接壤。東西蜿蜒1600多千米,總面積45.59萬平方千米(其中飛地53.22平方千米),佔中國總面積的4.72%。
地形地貌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境內地形複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9千米,南北寬530千米,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區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岭所環抱。北有六盤山和龍首山;東為岷山、秦嶺和子午嶺;西接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壤青泥嶺。
甘肅是個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脈有祁連山、烏鞘嶺、六盤山,其次有阿爾金山、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西傾山、子午嶺山等,多數山脈屬西北—東南走向。省內的森林資源多集中在這些山區,大多數河流也都從這些山脈形成各自分流的源頭。
隴南山地
隴南山地重巒疊嶂,山高谷深,植被豐厚,到處清流不息。這一區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臨潭、迭部一線以東的山區,為秦嶺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東低,綠山對峙,溪流急蕩,峰銳坡陡,恰似江南風光,又呈五嶺逶迤。
隴東、中黃土高原
隴東、中黃土高原位於甘肅省中部和東部,東起甘陝省界,西至烏鞘嶺畔。這裡歷史上孕育了華夏民族的祖先,建立過炎黃子孫的家園,億萬年地殼變遷和歷代戰亂,災害侵蝕,黃土高原支離破碎,尤其是定西中部地區成了中國最貧瘠的地方之一,但隴東、中黃土高原蘊含有豐富的石油、煤炭資源。
甘南高原
甘南高原——甘南草原
甘南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一隅,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3200米,是典型的高原區。這裡草灘寬廣,水草豐美,牛肥馬壯,是甘肅省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於祁連山以北,北山以南,東起烏鞘嶺,西至甘新交界,是塊自東向西、由南而北傾斜的狹長地帶。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長約1000餘千米,寬由幾千米到幾百千米不等。河西走廊地勢平坦,機耕條件好,光熱充足,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戈壁綠洲,農業發展前景廣闊,是甘肅主要的商品糧基地。
祁連山地
祁連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長1000多千米,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終年積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體水庫,植被垂直分布明顯。甘肅省最高點為祁連山主峰團結峰,海拔5827米。
河西走廊以北地帶
河西走廊以北地,東西長600多千米、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帶,人們習慣稱之為北山山地。這裡地近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風急沙大,山巖裸露,荒漠連片,是難以耕作之地,人煙稀少。
甘肅各地氣候類型多樣,從南向北包括了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和高原高寒氣候等四大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0—15℃,大部分地區氣候乾燥,乾旱、半乾旱區佔總面積的75%。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暴雨洪澇、冰雹、大風、沙塵暴和霜凍等。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烏鞘嶺以西降水明顯減少,隴南山區和祁連山東段降水偏多。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佔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無霜期各地差異較大,隴南河谷地帶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數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間,年降雨量約300毫米(40—800毫米之間)。
歷史文化5A級景區
煙籠嘉峪碧岧嶢, 影拂崑崙萬裡遙
(嘉峪關市)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過崆峒
崆峒山風景名勝區(平涼市)
七彩丹霞風景區(張掖市)
路入青松翠靄間,斜陽倒影入溪灣
麥積山(天水市)
鳴沙山月牙泉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敦煌市)
甘肅地處西北,著名絲綢之路穿境而過。區域內地貌類型齊全,山嶺連綿、江河奔流、旱溼共存;文化底蘊厚重,加之多民族聚居,有著豐富的歷史文明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及綺麗的自然風光。
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的百年「中山鐵橋」成為蘭州的標誌性建築。
甘南有個郎木寺,郎木寺卻是個小鎮名。一條小溪從鎮中流過,雖寬不足2米,卻名「白龍江」,因它是源頭。小溪是川、甘兩省的分界,兩邊各有一座藏傳佛教的寺廟隔「江」相望。這裡能領略神秘的宗教文化,還能欣賞到旖旎的風光,尋找到世外桃源般的寧靜。
「江北」是甘肅的「安多達倉郎木寺」
郎木寺處地空靈,高山草原、松林溪流在這裡匯聚。紅色砂巖高峙,石峰挺拔,嶙峋嵯峨。金碧輝煌的寺院,掩映在鬱鬱蔥蔥的古柏蒼松間,恬淡寧靜、祥和美麗。
甘南夏河縣的拉卜楞寺,寺內崇樓廣宇,鱗次櫛比,金瓦紅牆,氣勢非凡。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設六大學院,修佛學、重修持、研藏醫、學天文、歷算、書法等。
貢唐寶塔金光燦爛,為紀念該寺第六世活佛而建,並供奉其舍利。塔內有從尼泊爾迎來的無量光佛。
甘南合作寺始建於乾隆年間,1846年曾被清軍燒毀寺院、僧舍400餘處。「文革」中又全被拆除。1981年恢復重建。
有的寺廟還在建設中。
聞名安多藏區的米日拉巴佛閣,1955年修復,高九層。供奉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各派開宗祖師,菩薩、護法神等各類佛像1720尊。
景泰縣的永泰古城,作為長城相配的要塞而建,距今400多年歷史。
如今這座古城,居民銳減,寂寞蒼涼,城亙荒敗,土屋老舊。古城周圍,生態沙化,水源匱乏。清晨有了趕羊的牧人,房舍上飄起炊煙,沉寂的荒城才有許些生氣。
面對滄桑,四百年歲月不算悠遠,驀然回首,已成遺蹟。
景泰縣的黃河石林,400多萬年前的地殼運動形成的地貌奇觀。這是高聳崖壁下的龍灣村。
出村坐景交車到終點站。步行近2公裡到黃河石林景區,一邊是高高聳立的崖壁,另一邊是滾滾黃河水。
峽谷內陡崖凌空,峰迴路轉,步移景換,景象萬千,石柱、石筍、石壁大多高達80一100米,其造型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神秘壯觀,猶如雕塑大師的夢幻之作。
谷長5公裡,一路上坡。遊客大都乘坐「驢的」。
換卡丁車上山登觀景臺眺望,遠處荒漠,近處石壁,細看懸崖中有條公路,蜿蜒在石壁之中。在電腦上放大,才發現這就是遊客中心到龍灣村、去黃河石林的必經之路。
東西綿延千裡的祁連山,有一個貫穿南北的峽谷,它就是扁都口。峽谷兩山夾峙,一水中流,南通河湟,北達甘涼,有河西走廊南大門之稱。古絲綢之路的南路便由此入西域,而今國道從此穿過。
每年七月,峽谷北口幾十萬畝花開正豔的油菜花,顯得異常斑斕。碧雲天,黃花地,置身其中,聞著花香,心曠神怡。
「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張掖七彩丹霞,分布廣闊,巖壁陡峭;場面壯觀,形態豐富;層理交錯,色彩斑斕;氣勢磅礴,深邃遼遠。隨著山勢跌宕起伏,紅、橙、黃、綠,在碧藍的天空下蜿蜒到視線盡頭。
山崖遠看似染紅霞,近看則色彩斑斕。
丹霞呈丘陵狀,溝壑縱橫,起伏劇烈。紅、黃、橙、綠、白、灰黑、灰白、黛青、暗褐等多種色彩,把溝壑、山丘裝點得絢麗多彩。
冰溝丹霞,在祁連山北麓的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長期在大自然的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的綜合作用下,形成奇巖怪石。形態多樣,類型豐富,造型奇特。集雄、險、奇、幽為一體。
雄,拔起於平川,蒼勁雄渾,氣勢磅礴,充滿陽剛之美。
險,險峻之美,望而生畏,近而發怵,用「絕壁當千仞,危崖一線開」形容,也不為過。
奇,奇特之美,如海市蜃樓,宮殿城堡,仙山瓊閣。
幽,幽靜之美,只見赤壁千仞,峰迴路轉。瑰麗的紅色砂礫巖,在藍天白雲下,或偉岸、或婀娜,展示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懸「俊峰千姿嶺百態,鬼斧神工造型奇」。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最狹窄的山谷中,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被稱為「天下雄關」、「邊陲鎖鑰」,是萬裡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軍事要塞之一,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關隘。
城牆深,樓宇華。烽火遠去,哨煙散盡。「天下雄關」,依然錚錚。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藝術聖地。現存400多個洞窟中的彩塑壁畫,及映了歷史上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
發源於祁連山的黨河是疏勒河的一條支流,是敦煌的母親河。以「引水入河,畜水造景」的思路,建成流經城區近4公裡的景觀河。黃昏,夜光璀璨,異彩繽紛。
河中建有音樂噴泉,隨著音樂聲起,噴泉跳躍,如夢如幻。
「四面風沙飛野馬,一潭之影幻遊龍」。周圍是高高的沙山,盆地內有一個形似月牙的小湖,南岸有一組古樸雅肅、錯落有致的建築群,亭臺樓閣,宮廳柱廊,臨水而設。月牙泉林木蓊鬱,泉光與沙山相映。
月牙泉於鳴沙山環抱之中,水質甘瀏,澄清如鏡。流沙與泉水之間儀數十米。雖遇烈風而泉不被流沙所掩,地處戈壁而泉水不濁不涸。這種沙泉共生、共存的獨特地貌,確為「天下奇觀」。
月牙泉迷人的日落晚霞。
絲路之行,從繁華都市到蠻荒沙漠,從丹霞石林到邊關古城,從藝術石窟到寺院廟宇,觀賞了隴原民族和諧與山河之美,留下了許多美好記憶,意猶未盡的我真希望能再次走進河西走廊,聆聽唐詩宋詞的邊塞風光,領悟須彌的佛國世界,諦聽源自東方的古老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