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的城市簡介(廣西柳州市概述)
2023-09-23 11:37:41 1
柳州,廣西壯族自治區轄地級市,位於廣西中北部,界於地處北緯23°54′~26°03′,東經108°32′~110° 28′之間。東與桂林市的龍勝縣、永福縣和荔浦縣為鄰,西接河池市的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和宜州市,南接金秀瑤族自治縣、象州縣、興賓區和忻城縣,北部和西北部分別與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和貴州黎平縣、從江縣相毗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18618平方公裡轄5個市轄區、3個縣、2個自治縣;戶籍總人口385.67萬(2016年末)[1]。
先秦時期,柳州屬百越之地,有西甌、駱越等百越分支。五代時期,柳州先屬楚,後周時屬南漢,建制依舊。1949年,柳州市成立,為柳州專區轄市。1961年,改由自治區直轄。
柳州素有「桂中商埠」之稱,是溝通西南與中南、華東、華南地區的鐵路中樞及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2]著名景點有:大龍潭風景區、都樂巖風景區、魚峰風景區、柳侯公園等。
2018年12月21日,柳州被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列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史前考古
柳州是南中國古人類「柳江人」的發祥地。古人類文化遺址有白蓮洞遺址(舊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約30000─7000年)、大龍潭鯉魚嘴遺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約7000年)、蠻王城遺址(父系氏族公社時期,距今約4000年)以及柳江兩岸臺地、藍家村臺地、九頭山、甘前巖等古人類文化遺址。[3]
早期的柳州(18)
南朝宋,潭中縣隸屬依舊。[4]
南朝齊(479—502年),桂林郡治所遷武熙縣(今象州縣),潭中縣仍屬之。南朝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從潭中縣分置齊熙郡,隸廣州,同時置轄齊熙縣,郡、縣均治今融水苗族自治縣縣城,轄及今融水等縣地。[4]
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 十二月,潭中縣屬始安郡(治今桂林市),後屬馬平郡,潭中縣為馬平郡治所。[4]
南朝陳(557—589年)潭中縣隸屬依舊。[4]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潭中縣改名桂林縣,屬象州,州、縣治均設於今象州縣。同年又析桂林縣置馬平縣,縣治所設於今柳州市柳北區雀兒山附近「雙山」。大業元年(605年),撤象州,馬平縣屬桂州。大業三年(607年),桂州改稱始安郡,馬平縣屬之。[4]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昆州,馬平縣為昆州治所,後昆州又改為南昆州,屬嶺南道。貞觀八年(634年)以州境內柳江更名為柳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名為龍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龍城郡復名為柳州,並沿用至今。柳州城址位於今柳州市城中區東南濱江一帶。[4]
柳州始置時領馬平、新平、文安、賀水、陽德等5個縣。同年,改陽德縣為循德縣,改文安縣為樂沙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柳州析出賀水縣改隸澄州。貞觀七年(公元633年),柳州廢省樂沙縣(治所在今柳江縣白沙)入新平縣,並劃轄原隸龍州之龍城縣。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柳州廢省新平縣(舊治在今柳州市南)入馬平縣。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柳州增置轄洛封縣,並將循德縣析出劃歸嚴州。次年,柳州增轄原屬桂州的象縣。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柳州增劃轄原隸嚴州之洛容縣。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柳州洛封縣更名洛曹縣。故唐末柳州轄馬平、龍城、象、洛曹、洛容等5個縣。轄及今柳州、柳江、鹿寨、柳城、宜州等市縣地。[4]
五代時期,柳州先屬楚,後周時屬南漢,建制依舊。[4]
宋朝時期,柳州屬廣南西路,鹹淳元年(公元1265年),移治柳城,即今柳城縣舊柳城。柳州初領馬平、龍城、象、洛曹、洛容等5個縣。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析出洛曹改隸宜州。嘉韋佔四年(公元1059年),省象縣入洛容縣。宋末實轄柳城、馬平、洛容等3個縣。轄及今柳州市及其柳江、柳城、鹿寨等縣地。[4]
元朝時期,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柳州設安撫司,隸屬廣西道宣撫司。次年,廣西道宣撫司改為廣西道宣慰司,上隸同年置的潭州行中書省。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柳州改為柳州路,置總管府。治柳城。始終領轄柳城、馬平、洛容等3個縣,轄及今柳州市及其柳江、柳城和柳州地區的鹿寨等縣地。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潭州行中書省改為湖廣行中書省,廣西道宣慰司隨之改隸。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廣西道宣慰司又改為廣西兩江道宣慰司。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廣西兩江道宣慰司又改為廣西等處行中書省。[4]
明朝時期,明洪武元年(1368年),柳州更名柳州府,府官署從柳城遷回馬平縣,馬平縣從宋代以前的州治所上升為府治所,柳州府直轄馬平、洛容、柳城、懷遠、來賓、融、羅城等縣以及象、賓等州,其中,象州又領武宣縣,賓州又領遷江、上林等縣。柳州府隸屬廣西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4]
柳州航拍圖(7)
清朝時期,柳州府隸屬廣西省,初領馬平、洛容、柳城、羅城、懷遠、融、來賓、武宣、上林、遷江等10個縣以及賓、象等2個州。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柳州府析出賓州直隸廣西省,並析出武宣、來賓、上林、遷江等4個縣改隸賓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柳州府復劃轄原隸賓州之來賓縣。故清末柳州府實轄馬平、雒容、羅城、柳城、懷遠、融縣、來賓等7個縣和象州。轄及今柳州市區、三江、融安、融水、鹿寨、象州、來賓和羅城等縣(自治縣)地。[4]
民國2年(1913年)2月,國民政府公布《劃一現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各省一律裁府與州、廳,省下設道,改行省、道、縣三級,由道領縣。6月,設置柳江道,柳江道治馬平,轄馬平、懷遠、宜山、安化、象、河池、雒容、羅城、柳城、來賓、遷江、天河、融、思恩等14個縣,南丹1個土州,忻城1個土縣,永順正、永順副、永定等3個長官司。民國16年,廢道,各縣由省直轄。[4]
民國19年(1930年)9月,廣西省政府公布《修正廣西民團組織暫行條例》。鑑於是年省局混亂,廣西獨創民團制度,設置民團區,柳州民團區轄馬平、柳城、融縣、三江、中渡、榴江、雒容、象縣、來賓等9個縣。民國20年(1931年)1月1日,馬平縣改名為柳州縣。[4]
民國23年(1934年)3月10日,廣西全省在原桂林、平樂、梧州、柳州、南寧、百色、天保、龍州等8個民團區,劃設8個行政監督區。柳州行政監督區治宜山,轄柳州、柳城、融縣、三江、中渡、榴江、雒容、來賓、象縣、河池、南丹、天河、羅城、忻城、東蘭、思恩、宜北、宜山等18個縣。11月,柳州行政監督區析出來賓縣、象縣分別改屬南寧行政監督區和梧州行政監督區管轄。民國25年11月,柳州行政監督區析出宜山、東蘭、河池、南丹、思恩、忻城、宜北、天河等8個縣,改屬慶遠行政監督區管轄。同時增轄原屬桂林行政監督區之百壽縣,並遷治柳州。次年9月,柳州行政監督區之柳州縣易名為柳江縣。至民國29年3月,柳州行政監督區計轄柳江、柳城、融縣、三江、羅城、中渡、榴江、雒容、百壽等9個縣。[4]
民國29年(1940年)4月由柳州行政監督區改設的第四行政督察區,治柳江。初轄柳江、柳城、融縣、三江、羅城、中渡、榴江、雒容、百壽等9個縣。民國31年(1942年)3月,第四區改為第二區,合併增轄民國29年4月由慶遠行政監督區改置的第七行政督察區及其忻城、宜山、河池、南丹、思恩、宜北、天河、天峨等8個縣,還劃轄第五區之象縣、來賓、遷江等3個縣,並析出原第四區的百壽縣直隸廣西省政府,析出原第七區的東蘭縣劃歸第五區管轄。同年7月,第二區又增設瑤山金秀設治局。民國36年,第二區裁撤瑤山金秀設治局。次年10月,第二區析出宜山、羅城、天河、思恩、宜北、河池、南丹、天峨等8個縣改屬第十區,同時,增轄原屬第三區之武宣縣。民國38年7月,第二區又析出武宣、來賓、象縣等3個縣改屬第十三區,析出融縣、三江等2個縣改屬第十五區。至是年9月止,第二區實轄柳江、柳城、中渡、榴江、雒容、遷江、忻城等7個縣。[4]
1949年12月1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為柳州專區轄市,柳州市、柳江縣、柳城縣、雒容縣、榴江縣、中渡縣、融縣、三江縣屬柳州專區。1950年升格為省轄市,設立第一區、第二區和第三區。1952年8月11日,融縣更名融水縣;撤銷雒容、中渡、榴江等3個縣,合併設立鹿寨縣。1953年4月23日撤消柳州專區,撤銷三江縣,設立三江侗族自治區(縣級),設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區(縣級),治融水鎮;融水縣更名融安縣,並遷治今融安縣長安鎮。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大苗山苗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區改屬桂西壯族自治區宜山專區(1956年3月2日至1957年12月20日為宜山地區);鹿寨縣改屬桂林專區。1955年9月1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區更名為大苗山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區更名三江侗族自治縣。1957年12月20日,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大苗山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改屬宜山專區,桂西壯族自治區撤消。[4]
1958年7月19日,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大苗山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改屬柳州專區。同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備案,柳州市改屬柳州專區行署統一領導,但市人民委員會的政權機構不變,仍為專署一級組織。[4]
1958年7月25日,鹿寨縣改屬柳州專區。[4]
1960年,柳州市撤區,設立城中、雀兒山、魚峰、南站、柳南、紅旗等公社。1961年11月25日,柳州市改由自治區直轄。[4]
1966年4月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縣更名為融水苗族自治縣。[4]
1967年,柳州市設立郊區。1969年,柳州市建立魚峰區和城中區。1971年,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鹿寨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改屬柳州地區。1972年,柳州市魚峰區、城中區合併為城區。1974年,撤銷柳州市城區。1979年3月5日,設立柳州市柳北、魚峰、城中、柳南、鵝山等5個區。同時,撤銷柳州市郊區。同年9月11日,撤銷柳州市鵝山區,其行政區域併入柳南區。同年10月8日,柳州市劃轄原屬柳州地區的柳江縣、柳城縣。1984年6月23日,柳州市設立市郊區(縣級)。[4]
2002年9月,撤消柳州市郊區。
2002年12月28日,撤消柳州地區成立地級來賓市,原屬柳州地區的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劃歸柳州市管轄。
2016年3月,撤銷柳江縣,設立柳州市柳江區。位置境域
柳州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北部,地處北緯23°54′~26°03′,東經108°32′~110° 28′之間。東與桂林市的龍勝縣、永福縣和荔浦縣為鄰,西接河池市的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和宜州市,南接新設立的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象州縣、興賓區和忻城縣,北部和西北部分別與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和貴州黎平縣、從江縣相毗鄰。
柳州市總面積18617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約為1016.75平方公裡,2013年末建成區面積約為237.42平方公裡。總面積18618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3555平方公裡[6]。
地貌
柳州市區地形平坦,微有起伏,海拔在海拔85至105米之間,東、西、北三面環山,具有典型的巖溶地貌特徵。由於柳江穿流市區及氣候、巖性、構造的影響,形成河流階地地貌、巖溶地貌迭加的天然盆地。
柳江自北向南繞呈半島形的柳北半島,又向北,向東北又繞行向西南,最後向東南流出,故柳北半島素有「世界第一盆景」的美譽。山峰點綴於城市之間,著名的有魚峰山,馬鞍山,鵝山,箭盤山,文筆峰,雀兒山等。城南有都樂巖,為喀斯特地貌溶洞典型。
柳州夜景(18)
氣候
柳州市地處桂中北部,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柳州市的大氣環流主要是季風環流,夏半年盛行偏南風,高溫、高溼、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寒冷、乾燥、少雨。夏長冬短、雨熱同季,光、溫、水氣候資源豐富,但地區差異較大,北部各縣具有較明顯的山地氣候特徵。太陽輻射量年平均為95~110千卡/平方釐米,南部多於北部,一年中以7~8月最高,1~2月最低。日照時數平均1250~1570小時。
氣溫自北向南漸增,年平均氣溫北部18.1~19.4℃,其餘20.1~20.7℃,年際變化北部小於中、南部,最高年與最低年相差1.3~2.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7.2~10.4℃,歷史上極端最低溫度為-2.5~-5.8℃,高寒山區可達-8℃以上。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7.2~28.9℃,歷史上極端最高氣溫為38.6~39.5℃。年總積溫5700~6800℃,南北相差1100℃。年總降雨量1345~1940毫米,但地區分布和季節變化很大。雨季一般始於四月下旬,終於9月上旬初,這期間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雨量分布,北部多於南部,山區多於平原,融水縣貝江流域為柳州市的一個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可達2000毫米以上。多年平均蒸發量1600~1700毫米,自南向北漸減,南部超過1700毫米,大於降水量,為半溼半乾狀態,而北部的降水量多超過蒸發量,氣候溼潤。
柳州市氣象災害主要有:春季低溫陰雨和乾旱,夏季的暴雨洪澇和雷雨大風,局部地方春夏之交季節有冰雹,秋季寒露風和秋旱,以及冬季的寒潮霜凍害。
水文
2007年,柳州市行政區444.4公裡長的柳江河,水質達標的河流長為372.4公裡,達標率為83.8%,柳州市有兩個供水水源地接受監測評價,其中一個達到優良等級,一個為尚好等級。繼續保持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
2009年柳江河飲用水保護河段繼續保持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部分河段達到Ⅱ類水質標準.
柳州市總體上屬珠江水系西江流域的柳江流域。柳江為境內最大河流,發源於貴州獨山縣更頂村。其上遊為都柳江、尋江和融江。融江在柳城縣鳳山與來自貴州的龍江匯合後稱為柳江。柳江流經柳城縣、主城區、鹿寨縣,到象州縣石龍附近的三江口,全長272公裡。集雨面積58398平方公裡。柳江自露塘進入城區。其穿越城中的一段,將柳州城北部半島繞成壺形,故柳州城另有「壺城」的別稱。
土地資源
柳州市土地總面積186.86萬公頃,佔廣西土地總面積的7.89%(其中市城區6.58萬公頃)。市內土壤大多數厚度適中,質地較好,適合開墾耕作,但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肥力較低。耕作型土壤大致可分為水稻土、紅壤、石灰土和衝積土4種類型。
生物資源
柳州市林木有杉、松、樟、楓、荷木、香椿等數十種,有豐富的水電資源。柳州盛產大米、玉米、甘蔗、花生、木薯、油桐、麻類等糧食和經濟作物,蔬菜有120多個品種,果類有柑、橙、柚、龍眼、梨、桃、李、柿、板慄、番石榴等20多種。
柳州市區種植約有26萬株洋紫荊,洋紫荊是柳州市的市花,每年三至四月,滿城洋紫荊花爭相開放,規模屬全國之最,吸引了大批外地遊客前來觀賞。
三月柳州,滿城紫荊(9)
礦產資源
柳州城區及柳城縣已發現礦產12種,多為非金屬礦,其中已探明儲量8種,有大中小礦床26處,以水泥、冶金、化工用石灰巖和白雲礦分布較廣,並發現大理石礦。融安、融水、三江和鹿寨四縣的礦藏主要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分散放射性元素、煤、冶金輔助非金屬、化工原料非金屬、建築材料非金屬共7類。
人口
據《廣西統計年鑑2009》統計,截至2008年末,全市總人口約為301.66萬人,總戶數約為104.10萬戶,其中市區總戶數約為32.43萬戶;市區年末總人口約為102.83萬人,流動人口約有59.06萬人。市鎮人口約179.98萬人,鄉村人口約188.68萬人,市鎮人口比重約48.82%。[3]
截至2013年末,全市人口375.87萬人,其中市區常住人口約200萬人。從民族人口構成來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82萬人,佔48.42%,少數民族人口為193萬人,佔51.58%。[7]
2016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385.6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6550人,人口出生率14.74‰;死亡人口21380人,人口死亡率5.57‰;人口自然增長率9.17‰。[8]
截至2017年,柳州市全市戶籍人口386.60萬,全市常住人口400.00萬,城鎮常住人口256.03萬。
民族
柳州是一個多民族相聚而居的地區,壯族和侗族是柳州最古老的原居民族,分別源於先秦百越之地不同的越人支系。柳州居民的民族構成達30餘種。居住著:壯族、漢族、苗族、侗族、瑤族、回族、仫佬族等48民族,少數民族佔全市總人口數的52%以上。有2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和融水苗族自治縣。另有少數民族鄉5個: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同樂苗族鄉、高基瑤族鄉;融水苗族自治縣同練瑤族鄉、滾貝侗族鄉;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壯族主要分布在柳城、融安、鹿寨等縣和城區;苗族、侗族和瑤族主要分布在融水、三江兩縣;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城區和柳城縣;回族主要分布在城區和鹿寨縣。
柳州是廣西擁有國家級A級景區的城市第二多的城市,旅遊人口及收入位列廣西第三位,是區內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市區內有眾多優質旅遊資源,擁有兩個國家級重點公園景區——柳侯公園和大龍潭風景區。
百裡柳江景區(由江濱公園、蟠龍山公園、駕鶴小桃園、人工瀑布群、文廟景區、窯埠古鎮、江景音樂噴泉、東堤春曉、趙家井、西來寺、金沙角、等景區共同組成),尤以柳江夜景最為代表性。
東門城樓,魚峰山景區,柳州博物館,柳州工業博物館,柳州軍事博物館,柳州奇石館,雀兒山公園,鵝山公園,馬鞍山公園,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古亭山森林公園,君武森林公園,鳳凰河旅遊度假區,都樂巖風景區,柳州動物園,箭盤山公園,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碧芙蓉景區,柳州園博園景區,環江濱水大道等。
三江侗族自治縣和融水苗族自治縣以及融安縣是柳州市重點旅遊縣,旅遊資源豐富,擁有眾多國家A級景區,如:石門仙湖景區,貝江風景區,雙龍溝景區,三江大侗寨景區,三江程陽風雨橋,馬胖鼓樓,丹洲古鎮等,以及鹿寨縣的中渡古鎮,香橋巖等旅遊資源。
柳州景區風光(17)
柳州八景根據清朝乾隆時期《馬平縣誌》記載。柳州古代八景分別是南潭魚躍、天馬騰空、筆峰聳翠、鵝山飛瀑、羅池夜月、東臺返照、駕鶴晴嵐、龍壁回瀾。明崇禎七年(公元1637年)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柳州尋訪「羅池夜月」,說明柳州八景得名應不晚於明代中期。
立魚峰風景區(古八景之南潭魚躍)
馬鞍山公園(古八景之天馬騰空)
文筆山(古八景之筆峰聳翠)
鵝山公園(古八景之鵝山飛瀑)
柳侯公園(古八景之羅池夜月)
龍鬚崖(古八景之東臺返照)
駕鶴小桃源(古八景之駕鶴晴嵐)
龍壁山(古八景之龍壁回瀾)
明代柳州八賢歷史遺蹟龍潭公園:張翀摩崖石刻及垂釣處。
張翀墓:在柳州柳東鄉油榨村。
戴欽墓:位於柳州魚峰山公園魚峰山麓。
為民請命牌坊:龍文光紀念牌坊。位於柳州北門十字街。
佘崇鳳墓:位於社灣村。
廉憲牌坊:佘勉學紀念牌坊。在柳州(今柳新街西)。
佘勉學夫人羅氏墓:位於社灣村。
佘立墓:佘立參加過平定壬辰倭亂。
清代柳州會館湖南會館:今景行小學內。
江西會館:十二中今群眾藝術館內。
福建會館:今柳州劇場附近的。
廬陵會館:今青雲路近樵家巷處。
濱江風景及娛樂設施蟠龍山公園:濱臨柳江,山上建有「文光塔」,「蟠龍塔」,為柳江夜景的一部分。
蟠龍山人工瀑布群:世界最大的人工瀑布群。
柳江水上音樂噴泉:世界最大的升降浮音樂噴泉。
柳江明珠水上大舞臺:位於柳江北岸。
江濱公園:位於柳江沿岸。
奇石文化箭盤山奇石園:中國最大的奇石專類園。
柳州奇石城:中國觀賞石基地。
柳州奇石館:中國最大奇石專類展館
市區其他自然人文景觀柳州東門城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柳州城牆一部分。
柳州鎮南門古城牆: 為明城牆遺存,位於曙光路中段。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1938年11月~1939年5月辦公場所。
胡志明舊居:包括與二戰時期與胡志明相關的的樂群社舊址、蟠龍山扣留所舊址、紅樓舊址。
柳州清真寺:始建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伊斯蘭教建築。
龍潭公園:喀斯特地貌景觀,柳宗元祭天處等唐宋文化景觀,西南少數民族風情,植物科研、科普為一體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都樂巖:喀斯特地貌溶洞。
雀兒山公園:擁有水上世界遊樂中心等現代娛樂設施的大型公園。
柳州市烈士陵園:前身是原羊角山公墓,始建於1955年,墓址在大龍潭公園的雷塘北坡。陵園於1995年2月遷建於雷劈嶺偏西南的螃蟹嶺上,柳太路18號。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融城八景:融江暮雨,西樓夜月,香山疊翠,安靈龍潭,玉華仙洞,獨秀青峰,水月洞天,南院薔薇。
老君洞景區:老君洞又名真仙巖、靈城巖、靈巖。為喀斯特地貌景觀。園林、宗教建築始建於唐宋。[11]
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集中國獨有的千年冷杉,高300多米巖踩暈瀑布,苗瑤侗寨,梯田為一體的自然人文風景區。
貝江:全長約146公裡,多潭多灘,沿江有多民族的歷史人文景觀。
程陽八寨:既有原百越人幹欄式建築特色,又有楚國文化的影響的侗族建築群落。
三江風雨橋:該自治縣共有風雨橋110座,為侗族建築。
三江鼓樓:三江侗族自治縣境內的鼓樓有186座,為侗族建築。
紅茶溝森林公園:位於融安縣城西郊3公裡處。生長有國家一級珍稀保護植物桫欏等。四季景色變幻。
擺竹山原始森林景區:林區內有珍稀樹種五針松、花竹、四方竹、黑竹及野牛、華南虎、穿山甲、娃娃魚(大鯢)等多種動物。
開山寺:距柳州市40公裡。初建於清嘉慶十年(1805年),有18棵近百歲的古榕樹。
宋窯遺址:位於洛崖至鳳山的融江沿岸。
巨猿洞:位於社衝鄉社衝村南側的楞寨山。出土3個巨猿單體化石和1000多枚巨猿牙齒化石。
鹿寨縣:
香橋巖景區:擁有天生橋溶洞等自然景觀。
白象巖:位於中渡鎮。屬石灰巖溶洞。洞名題於南宋時期。
響水:位於中渡鎮大兆村。灘頭急水作響,離灘頭不遠有一瀑布,名叫響水瀑布,水流寬約百米。
柳州-世界水上極速運動大賽(19)
柳州卡樂星球主題樂園
「卡樂星球 歡樂世界」主題樂園由柳州市東城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與深圳華僑城文化旅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設運營,於2017年7月盛大開業,位於柳東新區園博園西北側,佔地面積749畝,總投資近30億元,項目包括人魚王國、太陽部落、卡樂小鎮、卡西諾大街、雲部落五大主題區域,共34項室內外高科技體驗項目,是目前廣西最大的主題樂園。
卡樂星球將新穎的娛樂項目與國內先進的VR、AR等高科技技術相結合,引入熱門的網際網路文化內容,為遊客打造新奇的互動式體驗。包括全球首創的影視跳樓機、幻影劇場等15個室內高科技項目和19個室外遊樂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