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讀書筆記
2023-10-07 02:45:14 1
《前世今生》這本書裡,魏斯客觀地記錄下他治療女病人凱薩琳的全過程,在催眠治療中發現了生死輪迴的秘密,希冀藉此來讓大家了解他所知道的不朽和生命的意義。以下是「」,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布裡吉特吉羅的《前世今生》所帶給我的強烈震撼,使我敏感地記得遇見她時,是在一個有著懶散陽光的午後。她最先吸引我的不是她的容顏,因為她並不算得上漂亮,而是那雙因悲傷而顯得異常通達的眼睛,與一臉平靜的面容。她回眸,與我的目光訝然相遇,她像是在看我,又似是在透過我看著她的前世今生。我急急地翻著,笨拙的手勢顯得有些兒迫不及待,她告訴我,「那天晚上,克洛德死了。
我一直很愛他。」語緒平靜得不帶任何色彩,像是在和我說著一件無關痛癢的小事,例如,你看,今天陽光燦爛。而我卻能在她平靜的訴說中清晰地感知周圍環境的變化,天空飄來一朵雲,陽光淺了些。
她用白描的手法向我訴說了自她丈夫去世後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她嗤笑地告訴我,當人們擺脫險境,與死亡擦肩而過時,便喜歡與危險調情,誇大其詞,添油加醋,甚至不惜為此去撒謊。我聽出來了,她覺得這些人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當針不扎在他們身上時,他們永遠也無法與你感同身受。她繼續說著,以前人們活著,後來便死了,人曾經是一切,後來便什麼都不是了。我聽著心慌,她真真是通達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她鮮有甚至沒有以大量華麗的辭藻去鋪排她生活中那些苦難,而是用平淡得雅致的筆觸去再現生活所帶給她的疼痛,這在大量注重以曲折情節去編排那些匪夷所思的生活的文章中,顯得遺世獨立。然而這正是文學所應追求的,契訶夫在《泥潭》中說道,「文學之所以叫做藝術,就是因為它按生活的本來面目描寫生活,它的任務是無條件的、真率的真實。」生活是真實的,真實地再現生活,容不得一絲粉飾與矯揉造作。過於注重形式,反倒失了本來面目。
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各有不同,所以很多時候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為了使大多數人都能夠感同身受,往往會選擇營造一個曖昧的氛圍,使你在這個曖昧的氛圍之下產生心領神會的共鳴。而她則不以為然,她還是選擇了平鋪直敘的白描手法去再現她的生活與心境,她把話說得明明白白,不要華麗的辭藻,不要色彩斑斕的句子,討厭那些用在哪兒都合適的不痛不癢的文字,這類文字表面看起來無所不包,但卻沒有任何實在的意義。
她語氣平淡,面容平靜,但隱隱聽著有些斷腸的疼痛,因為你分明從她平靜的訴說中,或者說是控訴中體會到生活的不留情面,並且為此感到無可奈何。她執拗於一些細節,臆想在細節處與命運做著無謂鬥爭,卻在丈夫的葬禮上發現一切徒勞無功,生活以「不變應萬變」,再一次狠狠地嘲笑了她。生活中一切周而復始的死循環使人絕望,生活中諸多墨守成規的死習慣逼人反抗,但身上背著沉重的道德藩籬,本來就無從抵抗,更何況全社會還眾志成城地與她作抵抗?神甫無視她的要求,管風琴手把弱音故意彈成爵士樂的曲調,就連親友也希望她冷靜,她也只好壓抑著息事寧人。
而她曾說過,「從今往後,只有細節能讓我活下去。在分分秒秒之間,我會拼命抓住某一可笑的細節,因為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已蕩然無存。」這句話是否明白無誤地說出了她之所以執拗細節的原因,而事實卻是事與願違,他們就連支撐她活著的唯一的支撐點也一下一下地擊倒。
她曾經琢磨著把神甫攆走,把葬禮上一切東西通通丟下,她覺得自己此時如影片《破浪》中出於對丈夫的愛,穿著短褲和網格長襪走進教堂的女主人公非常相似,然而現實生活中,她只是默默地忍受著這一切,像一塊抹布似的被拖來拖去,又如借著生命中最後的激昂之情掙扎著的,被砍斷了脖子卻還在地上奔跑的鴨子一般。
強忍失去最愛的人的悲傷,偽裝平靜在丈夫的葬禮演戲,明明是難以忍受,卻不得不與場景融為一體。人生就像一出舞臺劇,每個人都化著精緻的妝容盛裝出演,戰戰兢兢地生怕別人看出些紕漏端倪,活得嚴謹,也就失去了本來的真實。如站在你們面前的「我」,心明明就隨著丈夫的離去便死了,卻不得不拖著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苟延殘喘。
我看著她冷靜的控訴,字字珠璣。覺著悲哀真能使人眼睛明亮,平靜中更見憤慨,不可覺察的細節往往更貼近生活的本質。之所以平靜,是因為一個失去靈魂的人是沒有喜悲的。她曾說,克洛德的離去,她的生命也戛然而止,可仿佛又同時獲得新生,「以前」的我死了,「現在」的我還活著。而消失的,正正是從前斑斕色彩的,一切都顯得潔白無瑕、輕鬆愉快與明白無誤的廣袤大地,它被潮水覆蓋,不復存在。
我喜歡聽她說話,她說話充滿著哲學思辨的意味,她說她發現,過去的生活一直很幸福,但人們總以為明天一定會比現在更美好,現在與未來相比顯得是那麼的微不足道。「由於期望值太高,我們總停滯不前,讓時光白白地流逝過去,總是湊合著度過每一天,沒有真正踏下心來過日子。」
我們不想知道自己是幸福的,覺得不幸更容易博取同情,對著今天總是顯出心不在焉的樣子,任意揮霍。然而任何今天,都是昨天的明天,明天的昨天,都曾是你滿懷著期望憧憬的一天,只是當時懵懂,選擇了揮霍。而最後,所有的一切都會消失殆盡,屆時有關於幸福的回憶便會紛至沓來,如潮水般湧現,你努力想要抓住卻發現幸福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而你不得不在夢醒之時恍然明白,那些年從你身邊消失的東西是那麼的重要。
這不禁使我想起《東邪西毒》中歐陽峰曾說過,「每個人都會經過這個階段。,看見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後面是什麼。我很想告訴他,可能翻過去山後面,你會發覺沒有什麼特別,回頭看,會覺得這座山更好,但是他不會相信。」而少年懵懂,如今不免覺得遺憾。
有些事情,彼此心照不宣,但卻默契地不會再提起,人都是有著趨利避害性的,總有些事情你不想要再提起,因為一旦開始就會如洩了洪的閘,一發不可收拾,因為思緒潮動間,在你腦海中走過的那些流年,恰恰是你過去生命中最重要的全部,可是卻已經流走不可追回了。
她說愛情很美,但愛情確實又是微不足道的,因為它並不能阻止死亡。而在她丈夫受難死亡的時候,她並沒有感知到任何跡象,沒有從窗外飛過的蝴蝶帶來不詳的信息,也沒有停擺的掛鍾,更沒有遮擋太陽的雲彩。
你不禁感嘆生命在浩瀚宇宙間不過滄海一粟,渺小得卑微,世界並不會因為任何人的離去而有任何的不同,太陽依舊東升西落,總是一副喜氣洋洋公事公辦的樣子,與你心中泛起的滔天巨浪形成強烈的對比。
她的感悟都是來自於生活中平淡無奇的小事,而我們卻感受得真實,在看著布裡吉特?吉羅的《前世今生》時,你真的能感受到有一個疲憊的女人在你身旁耳語,她平靜地訴說著她痛徹心扉的往事,你也似乎能看到她那雙悲傷地通達的眼睛,與那張平靜而憔悴的面容。你與她對話,一同思考,然後發現未來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在電光火石之間相遇,真實的自己與虛擬的自己在靈光一閃間碰撞。
生活是感人的,生活的感人在於你善於發現它的動人之處,沒有敏感細膩觸角敏銳的導演告訴你下一刻的鏡頭會發生什麼不同尋常的事,生活中你往往是事後才得知,所以回憶便顯得有些悽美,如此珍貴。因為自知無法再擁有時,往事便只能回味。
而布裡吉特想要告訴我們的,很簡單,珍惜與你所愛的人共度的分分秒秒,你永遠也無法預知下一刻將會發生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