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知縣拒色
2023-10-06 16:08:44 6
明朝成化年間,清州知縣馬志恆是個年輕有為的清官,喜歡獨自微服私訪了解民情。這天,馬知縣又到民間私訪,到了中午,感覺有些餓,就到王記燒餅鋪打尖。當他邁步走進鋪子時,卻發現王掌柜被捕快五花大綁正要押走,王掌柜的妻子和女兒坐在地上抱頭痛哭。馬志恆不知這王掌柜犯了什麼法,捕頭上前來報,說:「大人,您來得正好,小的正要拿人犯回衙門問罪!」
王掌柜的妻子和女兒聽捕頭稱馬志恆大人,知道他是個當官的,就一齊跪下,求馬志恆放了王掌柜,說她丈夫是冤枉的。馬志恆問捕頭為什麼抓人,捕頭對馬志恆說,日前衙門裡捉到的一個賊首,供出王記燒餅鋪是他的窩家,他說王掌柜替他藏著一尊價值連城的碧玉觀音,他們搜查過了,但並沒有搜到贓物,他正準備拿人犯回衙請大人審問。馬志恆說:「我閒來常到這裡歇腳吃飯,認得此人,這王掌柜表面上顯得忠厚老實,不料暗中卻與盜賊同謀,把他押回大牢,好生看管起來。」
第二天,馬志恆升堂問案,一拍驚堂木喝道:「王亞夫,我來問你,你要據實招來,免得受皮肉之苦!在押的賊首供出你是他的同夥,你替他藏匿的碧玉觀音現在何處?」
王掌柜被驚出一身冷汗,他說王家祖上原本是赫赫有名的大戶人家,只因為一尊祖傳的碧玉觀音招來殺身之禍,導致家破人亡,碧玉觀音最後落到了什麼人手裡,他根本不知道,到了他這一輩上,王家已經破落成了寒門小戶,他更不曾為賊首藏匿什麼碧玉觀音。
馬志恆察言觀色,感覺王掌柜不像是在撒謊,他又問王掌柜是否認識那賊首,王掌柜說不認識。馬志恆思忖片刻,叫來一名皂隸與他耳語幾句,讓他換上王掌柜的便服跪在堂下,王掌柜則另換上一套便服站立一旁。馬志恆隨即下令押賊首上堂指認同夥。賊首看見跪在堂前的皂隸,說:「大人,不錯,就是這廝!」
馬志恆故意指著跪在案前的皂隸問道:「王亞夫,你還有什麼話說!」皂隸佯裝冤屈,申辯說:「大人,並不幹小人的事,小人可是個本本分分的生意人,請大人明察!」
賊首一口咬定下跪的皂隸就是燒餅鋪的王掌柜。馬志恆指著站立一旁的王掌柜問賊首:「衙門可能一時拿錯人了,你看這個人是不是你說的燒餅鋪的王掌柜?」
賊首看了一眼王亞夫,搖搖頭說:「這個不是,下面跪著的才是燒餅鋪的王掌柜,他就是替我藏匿碧玉觀音的同夥!」
馬志恆冷笑一聲,猛然將驚堂木拍在案上,喝道:「來呀,把這賊拖下去大刑伺候!死到臨頭還敢戲弄本官!」
賊首連連喊冤,說下跪之人就是燒餅鋪的王掌柜,確實是他的同夥。馬志恆下令用夾棍把賊首夾起來,要他從實招來。賊首受刑不過,招出受人重金僱傭陷害王掌柜,可他確實不知道那僱主是什麼人,馬志恆只好將其打入死牢。
王掌柜被釋放,對馬志恆感激涕零,逢人便說馬縣令是個青天大老爺,斷案如神。一時間馬大人秉公辦案、執政為民的美譽傳遍了清州城。王掌柜欲報答馬志恆的救命之恩,卻因為家境貧寒,拿不出像樣的禮品,他妻子說:「馬大人的大恩大德,我們無以回報,我家女兒已經十九歲,又未曾許配人家,不如送與馬大人做妾吧,一來我們王家攀上這門親,免得以後再受外人欺侮,二來女兒也有了終身依靠。你看如何?」
王掌柜一聽,妻子說得在理。第二天就讓妻子跟女兒說說,女兒紅菱是個孝順的女子,知道父母報恩心切,當即點頭應下來。
隔日,紅菱打扮一新,乘一小轎隨父親進城。馬志恆得知王掌柜的來意後,正色道:「王掌柜,這可使不得,懲惡揚善乃執政之本,馬某理應秉公辦事,豈敢居功?」
馬志恆的妻子見王掌柜誠心誠意送女兒過來,丈夫又決意不肯接受,只好打圓場,說:「難得王掌柜一片誠意,正好我娘家遠在千裡之外,沒有姊妹在身邊,我就認紅菱小姐做乾妹妹吧,請妹妹在寒舍住些日子,也好與姐姐說說女兒家的知心話。」王掌柜見馬大人的妻子出面留下女兒,心裡特別高興,吃過茶就告辭了。
晚上,馬志恆的妻子見丈夫依然到自己房裡歇息,悄悄說:「你為何不到紅菱小姐屋裡去,是不是怕我嫉妒?」馬志恆說:「當著她父親的面,我已經說明白了,我怎能害了人家的黃花大閨女。」妻子說:「奴家過門已三年有餘,卻未能給馬家生一男半女,早想給相公收個偏房,了卻一樁心願,看來相公果然是個頂天立地的漢子,一切就依你吧。」
一晃,過去半個月有餘,馬志恆的妻子說:「紅菱妹妹,姐姐本想替你尋個好人家,一時卻又不得,知道妹妹想家了,姐姐這就送妹妹回家去吧。」說著便準備了禮盒,又送了一套金銀首飾給紅菱,把紅菱送回了家。
王掌柜得知馬志恆沒有跟他女兒圓房,又送了一套貴重首飾給紅菱,感到十分過意不去。過了兩天,王掌柜傾其所有,置辦了六個禮盒、兩壇好酒,一家三口又到馬府拜謝。
王家因為憑空攤了官司,燒餅鋪的生意大不如從前,一家人日子過得十分艱難。王掌柜就想把女兒嫁出去,得些彩禮貼補家用。紅菱是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家裡出事前,媒婆幾乎踏破了門檻,後來因為父親送她去馬府做妾的事傳了出去,從此再無媒婆登門,眼看女兒錯過了婚嫁佳期,王掌柜夫婦叫苦不迭。
這天,一位叫鄭旺財的瓷器商到清州來收帳,偶然看見趕集歸來的紅菱,一時被紅菱的美貌打動,便暗中向鄰人打聽紅菱的身世。鄰人告訴他,紅菱是個沒出閣的女子,只因父親報恩,送她給縣令馬大人做妾,馬大人推辭不受,將其送還,所以一直待嫁在家。
鄭旺財聽如此說,便託媒婆登門提親,並許諾只要事成,重金相酬。媒婆為了重利,來到王家說媒,說鄭旺財老家徽州,品貌端正,心地善良,家財萬貫,情願出三百兩銀子下聘禮,娶紅菱為側室。他太太住在徽州,紅菱小姐過門後在揚州安家,兩房井水不犯河水,與做太太沒有什麼兩樣。王掌柜夫婦正為女兒終身大事著急,聽媒婆如此說,也動了心,當場將女兒許配給了鄭旺財。
卻說馬志恆,第二年任滿赴京聽考,吏部將其撥在宋侍郎門下應事。宋侍郎是個正直之人,見馬志恆精幹忠厚,留他在衙前聽差。一日,宋侍郎外出訪友,衙門裡只有馬志恆一人執事。馬志恆正在想心事,突然聽到門下喊:「夫人到!」馬志恆趕忙迎接,侍郎夫人一見馬志恆,喜道:「馬大人!您怎麼在這裡?」
馬志恆也是大吃一驚,眼前的侍郎夫人正是王掌柜的女兒紅菱!他簡要說了自己的經歷,問道:「當年小姐不是嫁給徽商為妾了嘛,如何又做了宋大人的夫人?」紅菱把馬志恆請到府上,訴說了事情的原委。
鄭旺財與紅菱訂了婚約,卻遲遲沒有操辦婚事,夜晚也不肯與紅菱同住。紅菱感到十分奇怪,就問鄭旺財到底怎麼回事?鄭旺財說,他第一次見到紅菱的時候,只覺得親切,倒沒看出什麼來,自從把她帶回家裡,就越看越覺得紅菱像她死去的妹妹,所以他想認紅菱做他的乾妹妹。紅菱一聽,滿口答應,於是兩人就選了良辰吉日,拜了幹兄妹。
轉眼到了第二年春初,忽然有媒婆上門提親。鄭旺財問媒婆什麼人求她提親,媒婆說是受宋侍郎所託,想娶紅菱小姐做妾。紅菱一聽,心裡不禁有氣:「我的命怎麼這麼苦啊,幾番說媒,都是與人做妾!」可她架不住媒婆巧舌如簧的遊說,最後還是答應嫁給宋侍郎。
上門後紅菱才知道,原來,宋侍郎帶著家眷進京赴任,行至揚州,夫人不幸身染重病,宋侍郎想納個偏房服侍夫人。此話傳出,媒婆如蠅聚羶,爭先為其尋覓美女,但宋侍郎看過多人,卻始終沒有中意的,一個偶然的下午,他獨自到外面散步,恰巧看見了鄭府閣樓上的紅菱,令他眼前一亮,隨即託人說媒。宋侍郎帶家眷進京後不久,夫人不幸病逝,家裡大事小情,皆由紅菱打理,各類事務被她處理得井井有條,深得宋侍郎之心。宋夫人百日後,恰遇弘治改元覃恩,宋侍郎遂將王氏紅菱入冊上報,很快請下了夫人的封誥。
宋侍郎訪友回府,紅菱說:「妾身有位恩人,始終未能報答,誰知卻在老爺衙中應事,剛剛才得知。」侍郎問恩人是誰,紅菱說是馬志恆,並細說了經過。
宋侍郎聽後大驚道:「人間真有此等仁人君子,萬不可埋沒了!」當即寫了奏摺,上奏朝廷。明孝宗皇帝看了奏摺,笑道:「真是奇怪,朕前日剛剛收到清州平民進貢的一尊碧玉觀音,還附有一封舉薦原清州縣令馬志恆的萬民折,愛卿怎麼也上疏舉薦此人?看來,此人確非等閒之輩,一定是位賢德的父母官,此人現在何處?」宋侍郎道:「此人兩考任滿,吏部將其撥在微臣衙內應事。」
孝宗皇帝問內侍,哪個部裡缺司官,司禮監秉筆內監奏道:「昨日吏部上本,禮部儀制司缺主事一員。」孝宗皇帝說:「好,禮部乃風化之源,此人正堪所用!」當即御批「馬志恆即日到任」。
馬志恆從此官運亨通,官至巡撫。他一生兩袖清風,勤政為民,深受百姓愛戴。直到晚年他才得知,當年,王掌柜做了一夢,夢見觀音從天而降,說他家院子裡的香椿樹下有一寶貝,可挖出送與馬志恆,報答救命之恩。次日,王掌柜在香椿樹下果然挖出了那尊碧玉觀音,可他聽說馬志恆任期已滿,進京聽考,就求了萬民折,帶上玉觀音,輾轉獻給了皇上。馬志恆得知這些,忍不住老淚縱橫,決意上奏朝廷,請皇上開恩把碧玉觀音賜還給王家。